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己卯上元,予在儋州(现属于海南),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苏轼的小儿子)问先生何笑,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韩愈,字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月色入

相与步于中庭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予欣然从之

自笑也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

(5)、细读【甲】【乙】文,体会苏轼心境以及你对“闲人”的理解,完成以下填空。

“闲人”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苏轼在政治上虽有远大抱负,但却被一贬再贬,是一个被贬的闲人。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 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日;“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刘元卿《南岐人之瘦》)

(注释)①瘿(yĭng):颈瘤病,俗称大脖子病。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③焦:细瘦干枯。④:形容臃肿的样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