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一面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B、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 C、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D、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一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当数字出版风潮来临:实体书店该走向何处?

    2019年1月,“阅读X”论坛在北京拉开帷幕。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不少业内人士都看好数字出版的发展前景,实体书出版面临转型。其实,图书出版业在新技术、新概念的冲击下,早已出现一系列变化:数字出版、IP经济、跨界融合……出版的渠道和方式日新月异,也影响到书店的经营方式。未来,实体书店该走向何处?

    热点问题一:数字出版的真正要义是什么?

    一段时期以来,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一直不错。此前发布的《2017~201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突破7000 亿元,其中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82.7亿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 5.35%。“实体出版的本质就是传递知识,传播思想,传承文化。数字出版的本质就是内容多元化的表达和文化多传媒的传播。”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赖雪梅说道。因此,在她看来,数字出版和实体书出版二者没有太大不同,二者不变的是内容,变的是内容的生产方式、表现形式以及传播渠道等。“走数字化的发展之路,也许我们的产品形态、传播方式、盈利方式会改变。但是归结一点,还是在我们的选择、传承、传播中,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在新的技术环境中,让内容价值最大化。”

    热点问题二:出版实体书竞争力还有多大?

    在数字出版的影响之下,实体书出版及销售是否会受到影响?如果从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刚刚公布的《全球背景下的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来看,答案似乎是否定的。该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规模达894亿,较去年进一步上升。今年整个图书零售市场同比上升11.3%,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其实,在出版界,有一句话常常被提起,那就是“内容为王”,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无论是知识服务还是数字出版,现在“内容依然是核心”,发生改变的只是内容在不同背景下的延伸。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创始人沈浩波依然长期看好实体出版。他认为,出版业应立足实体出版,选题升级、产品升级、运营升级是通往实体出版的未来之路,“我们依然会用做实体出版的耐性、韧性进入新的产业,希望给新的产业带来变化”。

    热点问题三:除了卖书,书店未来还能如何发展?

    某种程度上,纸质书总是容易被和实体书店发展联系起来,实体书出版兴盛与否,也与实体书店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环境、阅读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经营者在思考售书之外,书店未来的发展之路该如何走。近几年,很多书店开始销售各类衍生品,在跨界合作、转型升级等方面动作频频,为市民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为迎合新的消费需求,“书店+”的模式将成为新一轮实体书店发展的主基调。

    热点问题四:实体书店跨界发展该如何避免用力过猛?

    时代在变化,公众的文化需要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跨界发展是实体书店唯一的出路,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很多实体书店才谋划跨界,寻找出路,实现多元发展。但是跨界却不能无度。书是书店的立身之本,这是书店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显著特征,如果失去了这一特征,书店就不能称之为书店,也就和其他的行业没有不同。就会沦为赤裸裸的物质消费。因此,在跨界发展中,一定要掌握方向,把握火候,切勿用力过度,一味地注重其他项目的发展,却忽略了书籍的经营,这无疑是一种舍本逐末。唯有牢牢把握书店这个根本,抓住书店的文化味,在经营中分清楚轻重,做到主次分明,在做好书店经营和服务的基础上,辅以其他经营,这样才能确保书店既充满书香味,又充满生活味道。实体书店跨界发展是大势所趋和现实所需,但是并不等于在经营中可以本末倒置甚至舍本逐末,书店还是应该好好经营图书,将图书经营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这是图书业发展的绿色通行证,也是长远之道。

    各抒己见:

    凤凰传媒苏州凤凰投资公司执行董事曾锋:实体书店是流量消耗体,通过拥有好地段、借势好物业、自身成为好载体等来获得客流量。这种客流量的变现,要从消费者、书店自身、书店社会角色等层面考虑。

    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晞亮:提出了“未来书店”的说法。其核心概念大致如下:图书或阅读是核心产品,且颜值第一。未来书店更是线上线下的融合、会紧密连接人们的生活。至于实体书店的盈利问题,这取决于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运营要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化的理性的运营方式进行。

    (选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链接一】机遇空间是线下的实体空间,是年轻人的新聚场,但是聚什么?聚三个方面,

    IP、内容、流量,把这些聚集到机遇空间里,从而产生机遇空间的商业模式,IP Mall的商业模式是线上+线下,产品+内容,品牌+营销,投资+生态。机遇书店将打通线上线下图书销售,目前机遇书店正在跟京东做研发和对接,在上海的机遇空间将会做运营测试,每个书架都有二维码,可以扫一下二维码,在线上下单,然后由京东物流完成配送。

    (选自网络)

    【链接二】实体书店要转型成功,除了尽可能保证书籍的质量,还要努力提升读者在书店内的文化体验感。北京西城区实践“公共图书馆+书店”模式,广内街道图书馆与甲骨文·悦读特色阅读空间合作,读者数量年增长了10倍,阅读活动从原来每年20场至30场增长到400余场。北京房山区普华乡针对乡民热爱唱戏的特点,推动建立以戏曲文化为特色的实体书店,同时开展京津冀戏曲展演和曲艺邀请赛等活动,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

(选自网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____

羊白

①那年我十三岁,淘气得不得了。我上树掏鸟,不小心摔了下来,腿折了。起初,我并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以为在家里躺几天,就又可以蹦蹦跳跳了。然而,右腿越来越疼,脚腕肿得连秋裤都穿不进去了。父母这才用架子车把我拉到了县医院。

②这是我第一次住院。病房干净整洁,有现成的开水,在我看来就是奢侈的宾馆。我天真地以为,任何毛病,只要到了医院,总会有办法的。然而在经过两次手术后,我的腿仍没劲儿,有时还会突然失去知觉。父母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我也模糊地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我开始害怕了,一个残酷的词——残废,迅速浮现在我脑海中。

③我开始胡思乱想。我想我再也不能跑跳了,也不能去上学了,我会永远坐在轮椅上,没有任何希望地成为父母的累赘。我的脾气开始变得暴躁,我动不动就和父母吵架。我说我不想再受罪了,我要回去。我下一句想说的是“我不想活了”,可我不敢说出口。这句话太可怕了,就像是一口吊在绳子上的随时都会倾翻的黑锅。我不想就这样放弃。我不甘心就这样被摧毁,可又有什么办法呢?我只能躺着,望着天花板发呆。

④父母想尽各种办法来安慰我。甚至护士和医生也来劝我;要我配合治疗,说第三次手术一定会成功的。我将信将疑。

⑤一天,病房里住进来一位老奶奶,她是被人用板车推进来的,听说是得了骨髓炎。她躺在我对面的病床上,不时有儿女来看地。看得出,她家境很好,是城里人。当天晚上,老奶奶和我父母便熟识了,自然而然地聊到了我的腿。老奶奶看我把头蒙在被子里,就故意和我说话,说她以前在乡下教过书,问我是哪所学校的。我知道她想开导我,可我不想接她的话茬儿。

⑥父母埋怨我没礼貌,被老奶奶制止了,她说她也是病人,知道病人的难受。虽说难受也得受,但不能老沉溺在难受里,那样越想越难受。说着她从兜里掏出几粒糖,递给我的父母,让他们转交给我。

⑦随后的日子里,老奶奶为了鼓励我,让我振作起来,给我讲了许多小故事。一方面我承认老奶奶的故事讲得很好,我对她不再反感;但另一方面我又在心里嘀咕着,这里不是课堂,是医院,一阵阵袭来的疼痛是不讲道理的。

⑧一天清晨,我从被窝里探出头,望向窗外。突然,在窗户的右角,看见了一枝桃花。准确地说,只有六朵,嫣红嫣红的,新鲜极了,我似乎能闻到香味。我的头向窗外探去,渴望能看到更多的桃花。可一阵疼痛又把我的身体拉了回来。这时,一阵微风吹来,桃花乱颤,仿佛在跳舞,似乎整个春天都跃到窗口,向我招手。我已经好几个月没到室外去了,我几乎已把春天遗忘。我虽看不清这枝桃花的全貌,心里的激动却是强烈的。老奶奶看出了我的兴奋,她徐徐地说:“花信风,第十三番花信风吹来了!”

⑨花信风?十三番?我不明白她在说什么。老奶奶兴致勃勃地说:“花与风之间是有约定的。每年从小寒到谷雨四个月的时间里,一共要吹二十四番风。一番风吹来,一种花开。一番吹开梅花,二番吹开山茶,三番吹开水仙,四番吹开瑞香……直到立夏,所有的花都开放。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这样的风便叫花信风。”

⑩我满怀惊奇地听着,多美的风啊!多美的约定!

⑪我问老奶奶:“海棠花开是哪一番风?”老奶奶掐指算算,笑着说:“是第十六番风。再过三十天左右,那风一吹,海棠花就开了,一定的。”然后她问我:“为什么喜欢海棠?”我说:“我家院子里有,我不清楚它开了没有。”老奶奶微笑着说:“花信风,人信己,你安安心心做第三次手术……说不定,一个月后,还真能回家看上海棠花哩。”接着,老奶奶给我朗诵并讲解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使我对“海棠依旧”“绿肥红瘦”有了莫名的亲切感。

⑫在我顺利地做完第三次手术,临出院的前几天,我才从父母那里得知,其实老奶奶得的并不是骨髓炎,而是骨癌。我躺在病床上,看着老奶奶和儿女们正笑语盈盈地说着话,鼻子一酸。

⑬我在被子里攥紧拳头,暗暗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坚强起来,我一定能站起来。因为,我想回家看海棠花开,我相信海棠依旧。

(选自《2023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