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杀羊

李德霞

    中秋节前一天,在城里打工的六六回了村。刚进村口,六六就看见胡老爹撵着五只羊从对面走过来。六六说:“胡老爹,你的羊好肥啊。”

    胡老爹看着他的羊,一脸得意地说:“肥,肥。”

    六六没话找话地说:“胡老爹,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你也不杀只羊?”“不杀,不杀。一只羊值千把块哩。”

    六六眼珠子一转说:“要是胡狗回来,你也不杀?”胡老爹就胡狗一个儿子。胡狗领着媳妇在城里干装修,一走五年,也没回来过……胡老爹听六六这么一说,两眼顿时亮了,一股清亮亮的涎水从嘴里流出来,他也不擦,只管说:“你是说,胡狗要回来?”

    六六说:“媳妇也回来。”“媳妇也回来?”

    “一家子都回来。”“一家子都回来?”“对。”六六说,“那你还杀不杀羊?”

    “杀,杀,杀一只肥肥的,要杀就杀那只黑耳朵羊。”胡老爹说,“胡狗爱吃羊心、羊肝,还爱啃羊头、羊蹄子。那小子,五岁时就能干掉四个羊蹄子。嘿嘿,嘿嘿……”

    中秋节一早,六六到村头大姐家,路过胡老爹那个破败的院落时,下意识地朝里面一望,六六傻眼了。透过洞开的院门,六六看见,胡老爹真的杀了一只羊。院里,流了一摊血。胡老爹正弓腰撅腚剥羊皮呢。院墙上,两只喜鹊扑棱着翅膀,喳喳地叫。

    闯祸了,闯大祸了。六六心里念叨着,抬腿跨进东倒西歪的院门。六六按住扑扑乱跳的心说:“胡老爹,你真的杀了羊?”

    胡老爹说:“胡狗要回来,媳妇要回来,一家子要回来……”“可是……”

    胡老爹不理六六,只管埋头剥羊皮。羊真的好肥好肥。

    六六没辙了,掏出手机,扒拉半天,终于扒拉出了胡狗的电话号码。摁过去,电话通了。六六一手捂着手机说:“胡狗大哥,今天是中秋节,你该回村看看你爹……”

    电话那头,胡狗没好气地说:“你不是六六吗?你以为你是谁,村主任啊?我家的事要你管?咸吃萝卜淡操心!”

    六六说:“可你爹……听说你要回来,杀了一只羊……”

    胡狗不耐烦了,大声嚷嚷:“谁说我要回去,谁说我要回去?是你骗老头的吧?你脑子进水了?”六六还想说什么,胡狗已经毫不客气地挂了电话。

    六六像被兜头浇了一盆凉水,从头凉到脚。六六收起手机,讪讪地说:“胡老爹,对不起,昨天我跟你开玩笑的……”

    六六知道,接下来,胡老爹会冲着他吹胡子瞪眼睛,甚至会捶胸顿足号啕大哭。可六六想错了,胡老爹跟没事人一般,还在剥他的羊皮,剥得那叫一个认真:噌,噌,噌……六六抬高了嗓门:“胡老爹,别剥啦,你儿子胡狗他不回来!”

    胡老爹扬起脸,一脸平静地看着六六说:“这么大声干啥?我又不耳背……我啥都听到了,我也知道他不会回来。”

    “那你,为啥还杀羊?”“羊是我的,想杀就杀。”六六一脸的问号。

    胡老爹说:“六六,我知道,你是个孝顺儿子,不管多忙,逢年过节都要回来看你的爹娘。可胡狗就不一样了,人跟人没法比……”

    胡老爹又说:“你家没养羊,羊毛都没一根。你要是不嫌弃,就接你爹你娘过来,咱们一起过个中秋节!”

    “好,好。”六六想好了,这只羊,不能让胡老爹白杀。“咱吃全羊席……”

    “好,咱吃全羊席……”六六的眼里霎时涌满了泪。

(选自《天池小小说》2015年第1期)

(1)、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情节发展

哄骗杀羊

看见杀羊

致电受辱

相约吃羊

六六的心理

(2)、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结合选文,分析六六的个性特点。
(4)、本文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苦水玫瑰

赵文辉

    ①大学毕业后,雪儿作为青年志愿者去了大西北一个叫苦水的小镇支教。一听苦水这个名字,便可以想像那里的生活。苦水虽贫,却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它盛产玫瑰,一到花季,空气中到处飘溢着浓郁的香味,从早到晚,梦里也拒绝不掉。由于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红粘土质,苦水玫瑰香型独特、纯正,含油量特高。

    ②当地提炼玫瑰油的高手,也就数柳云了。

    ③柳云是民办教师,和雪儿教碰头班。雪儿亲眼见过她用土法提炼玫瑰油,竟是用木笼蒸炼而出,要三蒸三晒。玫瑰油能当香水,柳云送一瓶给雪儿,雪儿用后,便把随身带的香水全扔了,说是假货。夏天的时候,玫瑰油还能驱蚊除痒。雪儿缠着柳云教她蒸炼,说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柳云笑着答应了。

    ④其实柳云的日子很难,丈夫几年前出意外瘫了,还有一个女儿和婆婆。上完课,就得忙家务,收种庄稼也是她的事。雪儿在苦水呆了两年,没见柳云添过一件新衣裳。雪儿就把自己几身衣裳给柳云,柳云不收。雪儿说:“都是旧衣裳,我真的穿不着了。”柳云最后收下,笑着说:“我成讨饭的了。”雪儿说:“你家改善生活,回回叫我,我才是讨饭的呢。”

    ⑤柳云家里欠着债,一分钱总想掰成两半花。可她也有不心疼钱的时候。一回,一个叫魏娟的学生因交不起学费,家长让她退学。柳云去做了几回工作,眼见魏娟的家长借不来学费。魏娟又泪水涟涟,扑通一下跪在柳云跟前:“老师,俺知道您的好心啦……”柳云转过脸,泪水也下来了。回去后柳云就找校长,给学校打了个欠条,让魏娟又回到了学校。那张欠条,冲了她半个月工资。

    ⑥柳云的丈夫爱喝酒,瘫了以后,就喝得少了。逢年过节,家里才买瓶酒,解解馋。平时呢,闻见酒味,他就一副馋猫的样子。有一回,邻居家的啤酒放得时间长了,要扔,他见了立马要过来,说多可惜。中午时候,他找来螺丝刀撬开一瓶,咕咚咚几口就见了底,接着又要开第二瓶。柳云看见啤酒颜色都变了,还闻到一股不正常的酸味。知道酒已经变质了。她不让丈夫喝,丈夫却执意要撬开。两人争来夺去,螺丝刀扑一下把丈夫的手划了一个口子。柳云心里说不出的难受,捧住丈夫的手,泪水扑嗒扑嗒地掉。这一幕,恰被进屋的雪儿见到了。

    ⑦两年很快过去了,这批志愿者要返回了。离开苦水的那天,雪儿跑供销社买了一箱“苦水大曲”,送给柳云丈夫。柳云送了雪儿两瓶纯度很高的玫瑰油,说带给你那一位吧,玫瑰象征爱情。说爱情二字的时候,雪儿发现柳云眼睛里有什么东西一闪,她猛然想起柳云其实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可生活的担子,早把她压出了一副老相。

    ⑧雪儿回到內地。一下火车,那个等了她两年的“傻小于”正张着双臂冲她微笑,她燕子一样扑了过去。恋人端详她的脸,问:“是不是成天啃咸菜萝卜,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接着又责怪她,“结婚费用我已经准备好了,还用你操心?”恋人的话使雪儿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她问:“怎么回事呀?”恋人告诉她:“苦水那边打来一个电话,说你的一万块钱几天內就汇过来了,我猜肯定是你省吃俭用攒下的。”雪儿更是纳闷。

    ⑨几天后,果真一张汇款单从苦水飞来,还有柳云一封信。柳云在信里写道:谢谢你送给我们的“苦水大曲”,真幸运,第一瓶就喝出了大奖,真是好心有好报。我去兑奖后,按你留下的你恋人的地址汇了过去,注意查收。柳云还写道:雪儿,来年花开时,我再给你蒸两瓶玫瑰油,我知道你喜欢。

    ⑩雪儿手捧书信,望着苦水的方向,分明闻到了千里之外的玫瑰花香,喃喃道:“柳云,你是一株苦水玫瑰……

阅读《放学》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放学

    ①安安上小学了。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毕竟只是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②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妈妈开始不安。

    ③一个小时零十分之后,妈妈拎起汽车钥匙,准备出门找安安。门铃响了,安安进门,看见妈妈生气的面孔,惊讶地问:“怎么啦?”妈妈生气地说:“怎么啦?还问怎么啦!你过来给我坐下!”安安卸下背上的书包,嘟着嘴在妈妈指定的沙发角坐下。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你到哪里去了?”审问开始。“没有呀。”安安睁大眼睛。“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了?”“真的没有呀!”安安渐渐生气起来,声音开始急促,“我跟米夏儿、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这样一路走回家,哪里都没去,什么都没做呀!”他气愤地站了起来。看样子孩子没说谎。“安安,妈妈只是担心,怕你被车子撞了,被坏人拐了,懂吗?”安安点点头:“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里都没有去。”

    ④以后的日子里,妈妈又紧张过好几次,用电话追踪来追踪去,然后安安又一脸无辜地出现在门口。

    ⑤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

    ⑥11点半,放学了。孩子们像满天麻雀似的冲出来,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孩子往千百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死党”。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

    ⑦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11点45分。

    ⑧经过一个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妈妈看看手腕,12点整。

    ⑨克利斯转弯,这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在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20倍。蚂蚁工作得非常辛苦。妈妈很辛苦地等着。12点15分。

    ⑩史提方转弯。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成调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安安停下来。他看见了一片美好的远景:一块工地。他奔跑过去。妈妈心一沉。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他终于看中了什么——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12点25分。

    ⑪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这一回,妈妈知道他在等什么。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它们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有时候,它们一动也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现在,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

    ⑫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他把一根两米来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怀念方令孺老师

林非

①我永远记得方令孺老师,庄严地站立在紫红色的讲台上,开口说话的时候,就露出了和蔼的笑容。那一双晶亮的眼睛,射出了多么热烈的光芒。她正在评点一位同学的作文,称赞他将自己乘坐火车时的见闻,描写得如此的活灵活现,接着就欣喜地朗诵起其中的一段文字来。

②我惊讶地张望着她,怎么能够将学生的一篇习作,记忆得这样牢固呢?昨天的夜晚时分,她肯定是坐在灯光下,反复地阅读和琢磨,辛苦地准备着讲课的内容。为了提高大家写作的水平,她竟会付出如此巨大的劳作!我又瞧了一眼左右的同学,发现他们跟我一样露出惊讶的眼光。

③我瞧着这位像母亲一样仁厚和慈祥的老师,感激她如此的关心我们,希望我们都学习好写作的课程。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她长年累月地花费了多少心血啊!

④记得有一回,当她跨上狭长的讲台,瞅见黑板上还没有擦去的许多粉笔字,赞赏地点起头来,大概是喜爱这字迹的工整罢。一位值班的同学,很歉疚地离开座位,迈开大步奔了过去,赶紧拿起刷子,快速地擦拭起来。

⑤我听到了方老师轻轻地叮咛他,“慢慢擦,写得多好的字!”

⑥50多年的光阴,早已经悄悄地流逝,方老师也于20余年前病故了,可是在复旦大学中文系的课堂里,听她讲课的情景,似乎就在眼前一样。

⑦那时候多少次在校园里碰见她的时候,她总是笑眯眯地询问我和几位一起走路的同学,功课学习得怎么样,有什么困难吗?一直说到晚饭的钟声响了,我们才恋恋不舍地跟她告别。

⑧我还跟几位喜欢写作的同学,拿着各自刚写成的文章,恭恭敬敬地走进她的客厅。她一面满脸笑容地招呼我们,坐在矮小的沙发上,一面就拿起我们递上的稿子,戴上金丝镶边的眼镜,匆匆地阅读起来,看完了一页,就平整地摊放在桌子上。全部看完了之后,挨个儿地跟我们讨论起来,指出哪里写得很好,哪里还有毛病,询问我们能否接受她的意见?

⑨怎么会不能够接受呢?简直是一种醍醐灌顶似的感觉!梁实秋在《方令孺其人》这篇散文中,叙述过方老师爱书如命的故事。正因为这样的缘故,方老师才能够成为一位诲人不倦的教授。这时,方老师瞧着我们欢天喜地的模样,她走到厨房里,端出了一盘橘子,要我们一边品尝,一边说话。

⑩因为太喜爱和钦佩方老师的缘故,我就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寻觅到了她的散文作品,和几位同学轮番地阅读起来,还尝试着领会她清新蕴藉、亲切睿智和洋溢着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等到听完了刘大杰老师讲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程之后,我又浏览了大量有关的作品,有了这样初步积累的知识,就敢于在同学中间发表自己的看法了,认为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之后,在描摹滁州风景的散文作品中间,就要算方老师撰写的《琅琊山游记》,挥洒得最细腻和迷人了。

⑪当然最使我怀念的,还是方老师那种孜孜不倦地教导学生和诚心诚意地爱护学生的高尚品格。从我大学毕业之后,她还始终关心我的工作,几次晤面的时候,都详尽地指点着我。直到她病逝前不久,我还收到过她探讨散文创作的来信。

⑫巴金在《怀念方令孺大姐》这篇散文中说过,“她是一个十分善良的人”,因此在自己的记忆中“永远不会褪色”。

⑬善良、热心和高尚的老师,当然会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怀彭荆风先生

①第一次读到彭荆风先生的文章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个雪天,在我们铅山县城的一个小书店,老板给我推荐了一本书,我接过书,一眼就看到了彭荆风先生的文章《驿路梨花》。文中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心想,彭荆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定然有着一颗美好的心灵,才能写出如此感人的文字。

②多年后我从乡间调进县城工作,对彭荆风先生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他是位蜚声文坛的军旅作家,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他小时候跟家人一起住在铅山县城河口镇的小河沿,他一直把铅山当作自己的故乡深爱着……由是,敬仰之外,在心底有了亲切之情。

③人说,有缘的人,总能够相见。2009年11月的一个下午,我得知,彭荆风先生来铅山了,现在在文广局三楼为大家上文学课。便立即小跑着来到文广局,会场里坐满了人,讲课已在进行中。彭荆风先生侃侃而谈。他一头银发,面如暖日,目光如炬,声音洪亮,完全看不出已年届八旬。时值寒冬,窗外几株悬铃木的叶子在霏霏冷雨中飘落,然而三楼的课堂沉浸在温暖而热烈的氛围里

④课后,彭荆风先生把我们召集到一起,说:“没想到铅山有这么多喜欢文学的年轻人。我看可以开一个班,就叫鹅湖文学习作班。我每年抽出一些时间来上课。”于是,我有幸成为班里的一员。

⑤此后三年的夏秋时节,老师都不远万里,从昆明来到铅山,义务给鹅湖文学习作班的学员上十天的课。他给我们讲小说与散文的区别,讲小说的结构、取材、情节、色彩、意境、悬念,讲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等等。他还为学员们列阅读书单,读上百篇的学员习作并逐一点评。授课之余,老师又同我们一起深入乡间采风。记得第二年,他给学员们看稿之后高兴地说,这批年轻作家不少已达市一级甚至是省一级作家的写作水平,“鹅湖文学习作班”该改名“鹅湖文学写作班”了。

⑥2011年夏,彭荆风先生来到铅山,那日得知我们刚刚听了县委书记的报告会,他很急迫地问起了小河沿污水治理的事。小河沿是县城河口这座千年古镇的心和肝,是古镇人的精神家园。我很敬佩,彭老久居云南昆明,仍心系家乡的发展。

⑦两个月后,我去云南出差,途经昆明,电话告知彭老我要去拜访他。他很高兴,说我来昆明一趟不容易,不妨先到大观楼、滇池几个地方看看,再来接我。我按老师的建议一路漫游。昆明是一座色彩丰富的城市,印象最深的是花、红的紫的黄的白的,千娇百媚,馨香拂面,美得叫人心醉,许多花我都是头一次看见。老师的作品为什么那么鲜活,富有色彩?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⑧那天下午,彭荆风先生在他的书房接待了我。几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书柜上,里面摆放着老师各个时期的戎装照与生活照。照片上的老师和坐在木椅里的老师,都是那样慈祥而温和,暖阳裹身。老师向我了解了鹅湖文学写作班学员的学习与创作情况,得知不少学员在省级甚至国家级报刊上发表了文学作品,他的脸上露出了温暖的笑意。他从书柜里找出一叠文学杂志送给我,叮嘱我要坚持读书:“一天读一个短篇,一年就是365篇。”

⑨晚上,我们在一处环境清幽的饭店共进晚餐,老师特意为我点了几道云南的特色菜。吃饭的时候,我注意到他的额颊上不住地冒着虚汗,这才从他的女儿彭鸽子那里知晓那日他身体抱恙。尽管如此,他还是热情地接待我这个晚辈,这让我愧疚不安。

⑩时间是一个小偷,再美好的人,再美好的事,都会被它一一盗走。2018年7月24日,我在手机里得知彭荆风先生仙逝的消息。未能前往昆明与敬爱的老师见最后一面,成了我心底抹不去的遗憾。

⑪而彭荆风先生并未走远。晨起,面对朝晖,我会想到《太阳升起》。夜晚,遥望明月,然默念起《今夜月色好》。入夜有梦,我与恩师重逢,相聚于驿路梨花下。

(2024年03月01日,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