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阅读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议论文有很强的针对性,从文章开头的一段内容便可看出。 B、本文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主要论证方法是道理论证,所举事例也都是说明道理的。 C、本文结论是第13自然段开头一句。 D、“格物致知”精神在现代学术领域里并不怎么重要,因为“格物致知”是古人提出的,在今天不怎么适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花蕊的经历
      ①曾经有首流行歌曲这样唱道:“花的心藏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错过。”如果你真的以为,花蕊都是任时光洗刷而无所事事的隐士的话,就老土了。要知道,光鲜的花瓣不过是些衣着靓丽的配角,而低调的花蕊才是这场演出的明星。
      ②花蕊由花朵中产生花粉(精子)的雄性花蕊和产生胚珠(卵子)的雌性花蕊组成。随着花朵的绽放和花蕊的打开,有些花粉焦急地离开,闯荡世界,而有些则攀附在花蕊上,似乎要等待更好的出发时机。不管勇敢或者懦弱,它们的前路均是一片茫茫——花粉要登陆仅仅在一米之外的花朵,就如同我们要去另外一个星球探险。有些花粉精通御风之术,不过春风这趟列车着实不靠谱,说走就走,说停就停,全然不顾乘客是否到站,无奈只能采用花粉海战术,总有幸运的个体能碰上柱头。当然,更多的花粉会攀附于那些在花朵之间钻来钻去、寻找食物的动物身上,虽然有被这些动物纳入口腹的危险,总比买彩票式的随风漂泊要强得多。这些雄蕊的命运似乎注定要马不停蹄。
      ③                                    。雌蕊柱头上的突起,就像是张开的臂膀,迎接那些飞落至此的幸运的花粉粒。虽然,密密麻麻的突起如同天线阵列,可惜它们却无法探知花粉粒何时降临,也无法为这些不明前路的家伙导航。当然,有些柱头还在身上搞点粘液之类的小花招,或者让自己多几个分叉来增加花粉降落场地,又或者拜托花瓣引来更多的“装载”花粉的动物,以增加粘住花粉的机会。
      ④历尽艰险的花粉终于被柱头揽入怀抱,但是这并非完美的爱情结局。到这一刻,只相当于雌蕊对雄蕊说了句“我们开始交往吧”。要想把花粉中的“精子”送入雌蕊之中与“卵子”结合,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虽然这样的画面显得那么静谧,但是竞争、抢夺、挑选和摒弃就发生在这一刻。最强壮的花粉粒会打通直达胚珠的隧道(这个过程被称为花粉管萌发),“精子”就顺着这个通道(花粉管)游过去。并且隧道的掘进工作通常是在花粉一接触雌蕊的柱头就开始了,即使是错误落到自家柱头上的花粉也是如此。当然一旦发现落错了地方,花粉就会立即停工,再也无法把见面机会留给外来“精子”。面对千疮百孔的柱头和塞满隧道的雌蕊,再会念经的外来花粉也无计可施了,只能等下个花季的成功表演了。
      ⑤一朵花的雌蕊和雄蕊就是如此,离得最近,却又隔得最远。同出于一个花苞的它们,却被分隔在两个世界,一旦相见,引出的却是一出悲剧。这就是自然界的法则,也正是这样的法则让绿色的世界更加欣欣向荣。(选自《科学松鼠会》,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生命必定要死亡吗
       ①生命必定要死亡吗?不,有两个事实可以证明:第一,任何生物的生殖细胞就是永生不死的。它们已经不断分裂、不断生存了几千万年以上,而且还在继续生存下去。没有生殖细胞的永生,也就没有物种的延续。第二,癌细胞不会自动死亡,也是永生的。海拉细胞,这是多年前从一位叫海拉的女子身上收集到的子宫颈癌细胞。它一直在全世界各个实验室里分裂繁殖,每24小时倍增一次,生长分裂极其旺盛,至今已传了上千代,仍没有死亡的征象。海拉早已死亡多年,而她的癌细胞却能永生。这里的奥秘何在呢?
       ②美国细胞学家海弗利克发现,人体细胞从第1次分裂开始算起,毕生只能分裂50次左右,此后便衰老死亡。为什么癌细胞与生殖细胞可无止境地分裂下去?海弗利克认为,这是因为正常体细胞之间紧密联结,闭关自守,缺乏遗传信息的交换,而癌细胞恰恰相反,它能与病毒或其他生命物质发生信息交换,从而使自身生命不息。这也许是永生的奥秘吧。
      ③如果我们将癌细胞或生殖细胞永生的机理弄清楚,并应用于人类,岂不是也可让我们的体细胞获得永生吗?如果体细胞也与外界进行遗传信息交换,是否也可无限期分裂而长生不老呢?有一位细胞学家,利用遗传工程学将哺乳动物的神经细胞移植到金鱼卵细胞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结合),促进了遗传信息的交换,使神经细胞分裂了100次尚未衰老,依然生机蓬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②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想象的故事

    ①这天放学后,儿子又一步不落地跟在我屁股后,迫不及待地要我给他讲两个让人猜不到结局的故事,并说下午的班会上每个人都有表演的机会。我说,那好,我敢保证这故事老师听后会表扬你。于是,我给他讲了如下二则小故事:(a)

    ②其一:一天,一只母老鼠带几只小老鼠在草地上漫步,突然来了一只猫。小老鼠吓得躲到了母老鼠的后边,眼看猫快到眼前了,母老鼠突然学了一声狗叫,猫不知其中有诈,吓得掉头就跑了。母老鼠对惊魂未定的小老鼠说:“孩子们,掌握一门外语是多么的重要啊!”

    ③其二:几个小男孩到郊外玩,在芦苇丛中,他们发现了一只蛋。有的说是鸟蛋,有的说是蛇蛋,争论没有结果。他们决定把蛋拿回去放在烤箱里去孵……。蛋壳快破了,大家紧张的盯着看,哈——蛋壳里孵出的是克林顿总统!

    ④儿子聚精会神的听着,眼睛眨都不眨一下(b),说真是太奇妙了。第二天,儿子很晚才回来,一副________的样子。我很纳闷,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儿子委屈得眼里噙满了泪水,不满地说:“爸爸骗我!老师说老鼠根本不会学狗叫,蛋壳里更不会孵出奥巴马总统,我仔细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

    ⑤我不禁一怔,半天说不出话来。第二天,我给儿子办理了转学手续。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当“敏感”成为一种时代病

网友热议:

    近几年,关于生存压力的话题又多起来,青少年如何在这个社会转型的时代,抗击敏感、坚持梦想,成为网络热门话题。网友们如是说:

    相见也怀念:青少年压力不小。现在物质条件是好了,但是随着人口激增,城市化进程加剧,生存环境更拥挤,生存竞争更激烈。

    小多:这年时代看上去每个人都有机会,但成功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我们年轻人在占有资源上处于劣势,易受挫,会有人焦虑、躁动、迷惘,甚至迷失,我们如何是好?

    万向轮:很多青少年热衷刷微博、看微信、发动态,每时每刻都在“晒”自己,有些人变得太过注重自我满足而很少关心他人的需求,于是变得自私脆弱。

(摘自财经网论坛)

心理漫画:

(摘自心理漫画《趣味人生25条定律》)

智慧小语:

    最好能好过蒋方舟吗?蒋方舟从小被誉为“天才少女”,7岁写作,9岁出书,12岁开专栏,18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刚毕业成为《新周刊》最年轻的副主编,但年少成名也让她开始在意外界的评价。她认识到,人总不能活在外界的声音和眼光里面。

    “太敏感是种病,它会毁了你的幸福。无痛不人生,关键是你是否痛得起,输得起。别人岂能为我定位?我就是我的坐标,这是抗敏感青年的范儿。”蒋方舟如是说。

    最差能差过吴秀波吗?在功成名就之前的20多年,吴秀波得过绝症,丢过铁饭碗,驻唱过酒吧,经营过餐厅、美容院、服装店,给人做经纪人……一路折腾,周遭的冷言酸讽自然少不了。但他一直相信:无路可退,便只能一往无前。他说:“其实最重要的是走路……我并不觉得直路走起来就幸福,弯路走起来就难过,每段路都有它特定的风景。”

    也许这是一个让人敏感的时代。当你面对人生和社会上某些极端或意外情况时,要保持年轻的进取的心态,做一个抗敏感青年。

(选自《意林》2014年第10期)

专家观点:

    心理治疗师林建雄博士认为,青少年压力大很正常,因为他们处于人生最关键的阶段,即将面临着各种严苛的选择:升学、就业、换工……这种压力一般25岁以后会自然缓解。他给青少年提出几条建议:第一,着装整洁。衣服影响人的自我感觉方式。常沐浴、穿干净的衣服以及换个清新悦目的打扮能帮助你建立自信。第三,大声说话。有些人从不发言因为害怕说错话出丑。其实只要努力在每个讨论中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你就会更自信。

    德国施罗姆工程学院向压力过大的学生推出了一项“健步”行动——每周由健身教练带领学员到郊外练习快走。这项活动的倡导者、心理学博士威士尔利·葛林的研究表明,比一般步速走快25%可以让你感觉更加自信。

    英国谢菲尔德高中每学年都会定期开展“感恩日”活动。在每月一次的“感恩日”里,每位学生都会花一些时间列出需要感恩的所有事情,包括自己过去的成功、独有的技能、来自各方面的爱、积极的功力等。校方认为这样会让学生“为自己拥有这么多适合自己的事物而感到震惊,更会有动力朝成功迈一步”。

(摘自中国心理咨询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传递

①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战。

②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③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④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⑤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⑥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厢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厢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⑦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⑧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⑨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原文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