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心声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分苹果的故事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想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

    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

(1)、一位白宫的著名人士和一位服刑的犯人的成功和失败都是源于小时候争吃苹果一事,那么他们为什么因这件事而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呢?
(2)、从这两件事可知,两位母亲在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时出发点的差异是什么?
(3)、第一位母亲显然是个失败的母亲,但她一定很困惑,因为像她那样做的又何止千万。我国历史上“孔融让梨”的故事传为佳话,一直是后人所推崇的。那么,你说第一位母亲的做法该怎样改进?
(4)、第一个故事中的哥哥成了囚犯,那么他的弟弟受分苹果一事的影响又会是什么?请作合理的推理。
(5)、读了这篇文章,一定激发了你的思维,请把你的感悟写出来。
举一反三
阅读林清玄的《小鱼与波浪》(有删改)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一条小鱼浮出水面看蓝天,偶然间遇到了波浪。
        ②小鱼便与波浪在海面上游戏,随着波浪上下起伏、汹涌前进。
        ③小鱼在波浪里兴奋得大叫:“你每天都过着这么刺激的生活吗?简直太棒了。”
        ④波浪说:“岂止是每天过这样刺激的生活,几乎每一刻都这么刺激呀!还有更刺激的,要有潮汐变化,或者狂风暴雨,那才真是兴奋得心脏都会跳出来!”
        ⑤小鱼说:“真希望我也每天随着风雨、潮汐流动,不知道有多么好!”在波浪中游戏的小鱼,很快就累了,他说:“波浪,我想到海底安静安静,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呢?”
        ⑥波浪还没回答,就被一个大浪冲到很远的地方,小鱼只好自己潜入海底,休息去了。
        ⑦小鱼每天都上来和波浪游戏,每次都邀请波浪到海底去,但波浪总是没有回答,就被冲走了。
        ⑧这一天,小鱼下定决心要问明原因,他问波浪说:“我要到海底安静安静,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呢?”问完话,小鱼就紧紧牵着波浪的裙子,被冲到很远的地方。
        ⑨波浪无奈地说:“我也很想到海底安静一下,可是不行呀!波浪只能活在海面上浅浅的地方,进了海底就死了。而且,我们波浪是不自由的,被后面的浪着前进。一起风,跑得快累死了;潮汐一变,又被得全身发颤。真希望我能变成小鱼,潜入深深的海底,休息休息……”
        ⑩波浪还没说完,突然被一个大浪打到几丈高,小鱼吓得一溜烟钻进平静无波的海底。
        ⑪小鱼心里想着。“像波浪这样生活,实在太可怜了,连一刻也不能安静,又不能自主。还是做一条小鱼比较好呀!”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
          ①在我的故乡,高考中榜很不容易。一年中有一两个人如愿以偿,就很好了。我高考的第一年名落孙山,从此一蹶不振,整天浑浑噩噩,像一棵蔫了的草。一张没有带给我荣耀的成绩单将我隔离在理想世界之外。当时我一气之下想撕毁课本,认命与庄稼为伍,从此不再读书。父亲一直是乐观的,他没有责怪我,默默地拉住我的手,说:“孩子, 别这样,东方不亮西方亮,人活一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过不去的坎,再复读一年吧,哪里的土地不长庄稼!!”
         ②那段时间,他从不提及落榜之类的字眼,我知道他是在小心地呵护着儿子可怜的自尊。我内心深处用消极的生活态度筑起的壁垒被父亲的安慰一点点瓦解。我的父亲就像一头永不知疲倦的黄牛,一边在生活的阡陌上耕耘着那几亩并不肥沃的土地,一边在生命的田野上扶持我这样的因一时的风雨而倒伏的庄稼。
        ③在父亲的关爱下,我拿起书本,加入到复读的行列之中。送我上学那天,父亲特意刮了胡子,将脸洗得干干净净,穿了一身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我知道他是想用这种新的面貌来鼓励他的儿子重新开始。父亲一直没有说话,只在我上车时说了一句:“你肯定能行!”车开动了,车窗外九月的阳光将父亲结实的身影照耀得格外高大,我鼻子一酸,几乎掉下;目来,但我强忍着没有让脆弱的泪水掉下来。父亲如此相信他的儿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呢?
         ④高三的学习是很紧张的,每当想偷懒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父亲的那句话“你肯定能行”!于是奋起埋头苦学。那年冬天,期末考试我考得并不怎么理想,回到家里我如实相告自己的成绩,父亲说没事的。有一次在河边放牧,累了,我和父亲坐在河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父亲抽烟,埋头,一脸的心事。看着河面上结得厚厚实实的冰,父亲突然问我,“你知道冰什么时候开始融化的?”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问这么简单的问题,脱口而出,“天气变暖,气温升高的时候。”父亲笑了,一脸的执著,“不,孩子,你错了。冰看似在一夜之间融化,但实际上是在很早以前,从最冷的那一天起,冰就开始融化了,只是没人注意到。你的失败不就是暂时的寒冷吗?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只要你自信,失败就会像冰似的被阳光融化。”
                                                                                                                                                                                                                          (选自中考语文网)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能源问题显得愈加突出起来。如今,一些科学家已经开始把课题转向人体能的开发利用上。

       ②所谓人体能,简而言之就是由人体散发出来的生物能量,它主要表现为机械能和热能。在人的生命过程中,人体能随时随地作用于周围环境,如运动时大量发热,行走时的体重施压于路面等。据科学家测算,一个人一昼夜所产生的人体能,如全部转化为热能的话,可以把相当于他自身体重的水由0℃加热到50℃,而全世界60多亿人每年浪费掉的人体能,则相当于12座核电站生产的电力。

       ③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人体所具有的生物能,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转换成电能。比如,当一个人坐着或者站立时,会产生持续的重力能。如果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把重力能转换成电能,就可以输入蓄电池,也可以直接利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位工程师,将一种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商场和火车站等处的地毯下面,当行人在踏板上不停地走过时,与踏板相连的摇杆不停地被压下,使中心轴持续地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英国一家超级市场,特意在市场入口处转门下方的地下室里,安装了一套发条式能量收集转换装置。熙熙攘攘的顾客不停地进进出出,其推动门的能量统统被收集起来,并转化为电能,借此为公司提供了照明、打字、电梯、空调等用电。

       ④将人体热能收集起来,然后转换成电能,也是一条经济实用的途径。美国新泽西州建造的美国电信电话公司总部大楼,每个房间的内壁都具有一种特殊功能,它能够有效地吸收全楼 3000 多名员工身体所散发的热量,随后将其转换成电能储入蓄电池,用以提供照明、电脑操作及调节楼内室温所需的电力。美国匹兹堡大学也设计了一个热量收集系统,该系统将学生和教师释放的热能,电灯、厨房以及从窗外射入的阳光等所产生的热量,统统聚集到一个中央设备中,再由地下的管道重新分散。据说,此系统在寒冷的冬季,完全可以供学校的10座大楼取暖之用。其实,这一系统完全可以具备双重用途,即在炎热的夏季里,还可以当作制冷设备使用,从而使大楼中的环境非常舒适。

       ⑤科学家们认为,人体能价廉而无污染,且收集转换并不复杂,既能自收自用,也能零存整取,如能将人体能充分地利用起来,无疑将为人类生活做出极大的贡献。相信人体能将会得到多方面、多层次地开发利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时,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扬扬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的意思,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怆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无可移易的存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蛟龙探海

    1869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卢勒·凡尔纳发表了一部颇有悬念的小说,名字叫《海底两万里》,小说中在海底航行的“鹦鹉螺”号激发了人们对于海底世界的无限想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探索深海世界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2012年6月,我国已自行研制成功了世界上下潜最深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它的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最新卫星测量结果表明,全球海洋平均深度为3682.2米。这意味着“蛟龙号”目前已能突破全球海洋平均深度,在全球海洋深处随处游荡,但一些实际的限制因素不能因此被忽略,深海中没有氧气,没有阳光,非常寒冷,而且深度越深、压力越大,人类探索这样一个深不可测的世界,又需要怎样深不可测的技术?

    深海探测要克服许多“困难”,最基本的是要克服海水压力。在潜至海底3759米要承受的压力相当于1平方米的面积要承受3700吨的重量。打个比方,如果深潜器出现芝麻粒大小的孔,挤射进来的海水就会像切割刀一样,气压这么大,对其密封性就要求很高。但是,“蛟龙号”在设计时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外壳极厚,由特殊的钛合金材料制造,在7000米的深海能承受700个大气压。

    深海漆黑一片,“蛟龙”必须保持与母船通讯才能安全下潜。在深海中,水声通信是远距离数据传输的唯一方法。但其传递速度只有每秒l500米,而陆地上的无线电通讯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我国研究人员克服了种种困难解决了联络问题,做到了在深海可以高速传输图像和语音。在海底作业还必须针对目标具有稳定的悬浮定位能力。蛟龙号的浮力材料采用了一种玻璃微珠聚合物,实现了完全依靠自身重量的无动力下潜、上浮,潜水器从海面下潜至7000米深度约5小时,整个作业时长可达2小时,这为该潜水器完成高精度作业任务提供了可靠保障。另外,它还具有完备的生命保障系统,蛟龙的外形像一颗胶囊药丸,里面的钛合金载人球壳是深潜器最特殊和重要的部分,能容纳3个人承载700个大气压的压力,实现了与航天相同的生命支持系统。

    正像进入太空离不开航天器一样,开发利用深海则离不开深海装载设备。拥有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和具备精细的深海作业能力,科学家可以直接参与到深海前沿科学研究。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相关链接】材料一:蛟龙号潜水器已于2012年6月27日在最大深度7062米处进行作业,由此将具备到达世界上几乎所有海域底部的能力。这也让中国一举超越日本、俄罗斯、法国和美国,成为具备深海潜水作业能力的高级俱乐部中能力最强的国家。

材料二:蛟龙号潜水器所展示的各种能力表明,它可以为中国武装部队和国家安全机构执行重要任务。这些任务包括:窃听外国在海底铺设的光纤通讯电缆,用以截获外交和商业机密,绘制高分辨率海底地图等。

材料三:深海探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勘探开采活动做好初步准备。中国经济要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就需获得更多的自然资源;中国领导人如今将目光投向海洋和海底,并视之为未来的关键领域,以防出现陆地资源供给不足或因危机受阻等问题;并利用超强的深海技术,在争议海域资源管控问题上提高自身影响力。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紫藤萝瀑布

宗璞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跟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通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模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