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似乎已成定论,但持这种观点的人却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重要因素。人只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保持自己的品行不受玷污,就不会被不好的环境影响。

    荷花是人们熟悉的,它生长在污泥里,却出污泥而不染,亭亭玉立,靠的是什么?不就是靠它自身的品行超然于污泥之上吗?由物及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解放前,周恩来派熊向晖打入国民党内部,熊向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当上了胡宗南的机要秘书。在胡宗南那里,可谓吃香的喝辣的,比解放区好多了。在那样的环境中,他经常受到反共宣传的熏染,但熊向晖始终不为所动,在出色完成党的任务后,回到了党的怀抱。为什么他在国民党的污泥潭里没有蜕化变质?就在于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富贵不能淫”,始终保持自己的高风亮节。

    近墨者要想不黑,除了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外,还要有勇气与“墨”作斗争。不要学陶渊明,虽看到了世间混浊,却采取逃避的态度,“高驰而不顾”,那是怯懦的表现;要学方志敏烈士,虽被敌人关进了牢房,受尽了折磨,但他没有屈服于武力和淫威,没有被“墨”染黑,反而用自己的言行感化了一名士兵,使敌人不得不惊呼共产党人的厉害。可见,近“墨”者只要有勇气坚持自己的正确道路,坚定地走下去,在任何“墨”的环境中,都不仅不会“黑”,还会把“黑”的世界给改造过来。

    当今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国外的东西好的坏的都涌进来,好的当然要吸收,那么坏的呢?也不用怕。只要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抵御糟粕的侵蚀,坏的东西也无法把我们冲倒,即使近墨也未必会黑。

(1)、文章开头引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成语的作用是什么?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第二段中有一个句子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找出来,并写在下面。
(4)、结合文章仿照例句填空。

例句:荷花——污泥——亭亭玉立

熊向晖————

与“污泥”相对应的语句是:

与“亭亭玉立”对应的语句是:

(5)、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贵在养成良好习惯
      ①一位已经卸任的哈佛大学校长告诉他的学生:“人,若是能养成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则二十年后,必判若两人。”这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告诫,说明学习成才贵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②何谓习惯?字典的解释是:“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常常接触某种新情况而逐渐适应,也称为习惯。习惯有好坏之分。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是于人于己于社会皆有利的习惯。激励大师金克拉说:“良好的习惯是你能够拥有的最好的素质,尤其在事业上。”他总结了使他事业和人生皆臻化境的因素:自律,努力工作,判断力,诚实正直,守信,以及富有感染力的幽默感。这些素质是任何成功人士都必须具备的。
      ③有人说:“习惯是人的第二本性,是人后天的全部本性。”这是从生物学角度对习惯作出的更为本质的分析与判断。生物学家告诉人们,不断重复的习惯性行为,往往会转变为一种肌体的内在的机能和行为倾向,这是一种生物的内在本性。人们从小就接受这样一种教育、培养和训练,那就会使人每一天的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利于人每一天的生活。因此,人们要做到尽可能地把一些有益的行为转变为习惯性的、自觉的行为,抵御和避免一些不利的行为。
      ④习惯可以帮助人们完成自己的职责,也可以引导人们走向深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习惯决定命运。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曾对1200名失败人士进行过调查,当被问及他们失败的原因时,几乎95%的人都认为“不良的习惯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习惯就像地球的引力一样,无处不左右人们的生活。人们平时常说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⑤良好习惯需要培养。据说,柏拉图当年曾经因为某件小事责备过一个小孩。小孩委屈地说:“就因为这点小事,你就责备我吗?”柏拉图严肃地回答说:“如果养成了习惯,可就不是小事了。”每个人的所有行为,即便是极其小的细节,都会被一种我们觉察不到的东西记录下来,这东西便是我们自己所养成的习惯。比如,每天同一时刻开始读10分钟书,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每当这一时刻即使事先没有做好准备,你也会进入同样的精神状态,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人们习惯在早已习惯的轨道上滑行,习惯在习惯的人与事中穿梭。可以说,习惯是一种行为的本能。
      ⑥抑制坏的习惯,培养良好习惯,关键在于自我节制。正如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所说:“如果今天能做到有所节制,下次就容易做到,再下次就更容易做到。因为习惯能改变人的本性。它要么能阻止人性中的邪恶,要么使其更为放纵。”年轻人更需严格自制,不能放纵自己,不能养成懒散的习惯,贪玩好乐的习惯。而要积极进取,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需从规范自己的每一个细微的行为开始。
                                                                                                               (选自《成功之路》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贫民窑里的百万富翁

       ①平安里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当年是棉布同业工会的人集资建造的,所以住在这里的十二户人家全都是棉布店或者小棉纺厂老板的后代。

       ②然而时过境迁,如今这些人下岗的下岗,失业的失业,混得都不大如意,房子年久失修,也没有能力翻修,平安里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贫民窟,而其中最为穷困潦倒的要算是谢恒涛家了。谢恒涛下岗后由于身体不好,一直都没找到重新上岗的机会,全家就靠老婆的一点儿工资过活,因而被定为低保户,享受着政府发放的低保金。

       ③去年,平安里被划定为城市历史建筑,政府出钱修缮了一番,平安里的小楼顿时身价百倍,据说每幢楼都价值百万以上。这一来,谢恒涛他们全都成了“百万富翁”,虽然这房子是他们唯一的住房,即使再值钱也丝毫不能改变他们拮据的现状,但还是给他们增加了不少底气,他们走路时脊梁都挺直了许多。

       ④谢恒涛平常喜欢到街心公园去看别人下棋,这里下棋都是“带彩”的,他可没那个闲钱,所以也就是看看热闹罢了。这天,他又去看人下棋,一时没忍住,在一旁指指点点的。人家不乐意了,斜着眼对他说:“你有本事,坐下来杀一盘如何?”

       ⑤谢恒涛毫不示弱地说:“杀一盘就杀一盘,我有百万家产,还怕下不起一盘棋?”说着就要坐下去。对方却说:“且慢,话先说在前面,今天这棋可是五十元一盘的彩头。”

       ⑥这一来,谢恒涛坐也不是,不坐也不是了。正在进退不得之际,恰好有个社区的工作人员经过,对他喊道:“谢恒涛,你家这个月的低保金下来了,赶紧带印章到社区来拿一下。”

       ⑦谢恒涛顿时羞得面红耳赤。回到家后,他越想越觉得无地自容,于是跑到社区居委会说:“我有百万家产,怎么能算低保户?我申请撤销我的低保资格。”

       ⑧谢恒涛的老婆知道这件事后,和他大吵了起来。吵闹声惊动了对门的严益文老师。严老师了解了谢家的情况后,觉得应该帮助他们,就出面邀齐十二户人家开了个会。出乎意料的是,大家竟然都支持谢恒涛退出低保,认为这不是他一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平安里十二户“百万富翁”的共同尊严。大家群策群力,帮谢恒涛找了一个晚上看门的工作,虽然收入不高,却很轻松,谢恒涛完全能够胜任。

       ⑨ 不久后,南方发水灾,社区号召大家向灾区捐款。谢恒涛由于白天不上班,就代表平安里去参加了动员大会。平安里多数人都比较困难,社区干部就好心地说:“平安里的就不要捐款了。”

       ⑩谁知,谢恒涛猛地站了起来:“不行,人家捐多少,我们也捐多少。”可是他没想到,这次捐款大家都很慷慨,多的捐了上万元,最少的也有一千元,谢恒涛话已说了出去,只得硬着头皮代表十二户人家每户都捐了一千元。回来后他把情况向大家一说,大家又都表示支持,说道:“我们平安里既然都是‘百万富翁’,就不能让人瞧扁了。”

       ⑪但志气归志气,事实上多数人家都是量入为出的,一下子要拿出一千元钱来还真不那么容易,最后好不容易才凑了一万块钱。这时,严老师插嘴道:“我的条件稍微好一点儿,应该多捐些。这两千元钱就由我补上吧。”

       ⑫大家都说:“严老师,你的收入是比我们高,但你们家还有个大问题没解决,怎么能要你多出钱呢?”

       ⑬严老师说:“大家都别说了,我也是为了我们平安里共同的尊严。”

       ⑭其实大家所说的大问题,是指他的儿子严弘。严弘毕业后找工作一直四处碰壁,最近两年,他索性连工作都不找了,天天把自己关在家里。

       ⑮儿子的事成了严老师的一块心病,但他还是拿出钱来凑齐了捐款。当谢恒涛把这笔钱拿到社区去时,他的脊梁挺得笔直,脸上写满了骄傲,好像他们真的都是乐善好施的百万富翁。

       ⑯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多久,谢恒涛的女儿被查出患了白血病,医疗费需要三四十万元。在这种情况下,谢恒涛只得忍痛决定卖房子。消息传出后,平安里的住户们又聚集到严老师家里。大家都觉得他们这十二户“百万富翁”是一个光荣的整体,如果谢恒涛把房子卖了,这个整体就有了残缺,所以大家都认为应该捍卫这个整体,保持“百万富翁”的尊严。可是话说说容易,需要的 毕竟是三四十万元啊,而不是三四万元。

       ⑰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一番,最终决定:“明天把房产证拿去医院,证明我们都是‘百万富翁’,让医院先放心治病,钱我们一定会交。”

       ⑱等他们都走后,一直站在角落里的严弘对严益文说:“爸,明天你们去医院,如果事情不顺利,千万别走掉,一定要等我到。”

       ⑲第二天,平安里十二户人家的户主都向单位请了半天假,穿上最好的衣服,拿上价值百万的房产证,隆重地来到了医院,但医院却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就在大家不知所措时,严弘赶到了,还带来了四十万元。

       ⑳严益文不相信地说:“弘儿,你哪来的这么多钱?”

       严弘说:“昨晚听叔叔伯伯们讨论,我发现大家把集体荣誉看得这么重,虽贫穷却不失志气,我觉得我也应该为大家做点儿什么了。”原来,严弘找工作时发现,没有一个单位能实现他的抱负,于是决定自己创业。这两年他埋头钻研,搞出了两项发明,并且都申请了专利。 他本来打算时机成熟时,自己将专利投入生产。现在为了给谢恒涛的女儿交医药费,他决定先卖了它们再说。

       了解到严弘的这番苦心,大家欷歔不已。谢恒涛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说:“弘儿,既然你需要创业资金,我就用我的房子去银行抵押,从银行贷款给你如何?”他这么一说,其他人也都纷纷表示赞成。

       严弘听了,赶紧说:“创业是有风险的,如果失败了,我岂不是连累大家都当不成‘百万富翁’了?”

       谢恒涛说:“我们信得过你。我们把钱投给你,说不定几年以后,我们都成了真正的百万富翁了呢。”屋里顿时响起了一阵热烈而爽朗的笑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丁香花

杨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陈涌泉先生说,这个上联出的有相当的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在对四点五点六点什么就不新鲜了。刘墉不慌不忙地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呵呵,这个百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在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哪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地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儿?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④我18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地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我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戈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地跑出去,在哐当哐当地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他开放在这时。春天里,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却生长的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地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子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丽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枝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他在微风里微微甩摆。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它也许在和风说话,我也听不清楚他们在聊什么。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地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

    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每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

(选自《散文》2017年第5期有删改)

非文学类作品阅读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陈凌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竞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妹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景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⑦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3日04版(有删改)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择善而从最重要

利哈乔夫

①择善而从最重要。

②择善而从,所谓“善”指的是让所有人幸福,扩大爱的范围。儿童时期爱自己的父母,爱兄弟姊妹,爱自己的家庭房舍。依恋之情逐渐扩展到学校、村庄、城市,直至自己的祖国,这已经完全是一种博大深厚的情感了。但是这种情感不能就此止步,还应当继续发扬光大,把人真正地作为人来热爱,要做爱国主义者,不做民族主义者。

③出自善良愿望的远大志向从小事开始——愿自己的亲人幸福,这一愿望逐步扩大,就包括了范围更加广阔的内容,这有点像水面上的涟漪,水面的圆形波纹一圈一圈向外荡漾,波及越远渐趋微弱。

④择善而从,就是让爱同智慧结合。什么样的爱才叫智慧爱呢?我认为智慧爱是有底线、讲规矩、守原则的爱,智慧爱是平等、尊重、充分自由的爱,智慧爱是尊重个性、扬长避短的爱,智慧爱是理性、冷静、科学进取的爱,智慧爱是身心相伴、共同成长的爱。爱,不能是盲目的,凡事总爱激动兴奋的母亲,一味夸奖娇惯她的孩子,可能养育出一个精神残缺的畸形儿;凡事保持理智冷静的母亲,懂得适时点醒骄横无礼的孩子,可能培养出一个明理谦逊的公民。智慧,是融合了善良的聪明。对待你所喜爱的人善良,对待周围其他的人也应该如此。必须善于明辨什么是必要的应酬,什么是无聊和虚伪。智慧给智慧者带来的是良好的名声和长久的幸运、可靠的幸福,还有良心的平静。这种良心的平静在一个人的晚年比什么东西都更加珍贵。

⑤择善而从,就是让爱同忠诚结合。对重大原则保持忠诚的态度,事无巨细都有所遵循。缺乏忠诚因素的爱是圆滑。圆滑难以持久地支撑局面,命运或早或迟会转过身来惩罚圆滑者本人。对自己的家庭、朋友、城市和人民要忠诚,对家乡要忠诚,对纯洁无瑕的青春要忠诚,对祖国要忠诚。对真理——没有矫饰的真理,符合正义的真理——保持忠诚。

(节选自课后推荐篇目,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