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安徽省宿州市时村中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阡陌交通               ②便还家

郡下,诣太守        ④处处

(2)、在横线上填入被省略的人称词。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3)、翻译句子。

①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5)、《桃花源记》一文作者设计渔人再找到桃花源而不得,刘子骥“未果”,这样设计有什么用意?为什么作者要设计这样的结局?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诸葛亮《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倚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赵国壁《泰山行宫记》节选

余常年求学于外,鲜有归家,今幸归之,族中叔伯及村诸贤达之士闻余登进士,甚欣,家尊甚慰,曰:吾儿宽厚孝善,且胸怀凌云,则必有宏图。

余幼学时,家尊教余之兄弟甚严,常曰:父母同负育人之责。一日,尊因商旅大名府,遂书信遣人送至家中。余慈见信曰:子完之教,责在尔躬。而汝切记,偏爱者多,殊不知爱之不以其道,反足以害之焉。其道维何 , 约言之有四戒四宜。四戒:一戒宴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发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以上八则,为教吾子子完之金科玉律,尔宜铭于心间。后余之登士,虽身用心专,皆归于余尊之严教也。

[注释]①子完:本文作者赵国壁,字子完。②维何:是什么。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