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威尼斯商人(节选)

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著名的吝啬鬼,他们是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还有一位就是本文中的夏洛克。课外了解这几个人物形象,看看他们的吝啬各有什么特点与表现。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向袁隆平致敬

陈家兴

         百亩试验田亩产926.6公斤!“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再次刷新世界对杂交水稻的认识,也再次让世人看到了这位中国科学家几十年不变的科学精神和民生情怀。

         当科学家把关切的目光投向百姓,投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民生问题,投向人民群众的重大利益诉求,他就会获得一种不息的科学生命,一种不竭的精神动力,一种不止的奋斗追求。甲   __正是这份割舍不下的民生情怀,驱使科学家为解决人民群众的重大现实难题不断攀登科学高峰。袁隆平47年的杂交水稻科研路,即是对此的生动诠释。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袁隆平的名言。半个世纪来,袁隆平一身泥、一身水奋斗在田间,被称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与百姓贴得更紧,与大地贴得更近,袁隆平找到了更高的目标,找到了更大的舞台。乙    一个个贴近民生的目标,激励着袁隆平攻坚克难,在民众中获得矢志创新的动力,在稻田里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当记者问他怎么看待网民尊称他为“人民科学家”时,这位81岁的世界科学大师却谦虚地说:“‘人民科学家’谈不上,我只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如果要说什么家,我觉得农学家最合适。”也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工作主要在试验田,越是打雷、刮大风、下大雨,越要到田里面去看看,看禾苗倒伏不倒伏,看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只要田里有稻子,我每天都坚持下试验田。我们搞育种的就是要坚持在第一线,这样才会发现新品种,才会产生灵感,‘灵感=知识+汗水’。我想,搞科学研究是这样,从事其他任何工作也是一样的。还要淡泊名利,踏实做人。”因为改变世界粮食格局的一个发明——杂交水稻,他已经获得过国家特等发明奖、美国“世界粮食奖”等数十项国际、国内大奖。但这些奖励对袁隆平来说“都差不多,没有高下之分”,

        丙     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他和他的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向袁隆平致敬!致敬他“让人类远离饥饿”的崇高理想,致敬他“我是人民农学家”的民生情怀,致敬他甘于奉献、惠泽苍生的科学精神。年过八旬的袁隆平为我们树起了一个标杆,愿更多的人受益于他的成就更受益于他的精神,愿更多的科学家景仰他的成功更景仰他的人格,将关切民生的深厚情怀转化成永不停歇的科学追求。

(摘自《燕京都市报》2012年3月18日)

阅读下面的信,完成小题。

一位母亲写给世界的信

亲爱的世界:

    我的儿子今天开始上学。在一段时间内,他都会感到陌生又新鲜。我希望你能对他温和一点。

    你知道,直到现在,他一直是家里的小皇帝,一直是后院的主人。我一直在他身边,为他料理伤口,给他感情上的慰藉。

    可是现在——一切都将发生变化。

    今天早晨,他将走下屋前的台阶,挥挥手,踏上他的伟大的冒险征途,途中也许会有战争、悲剧和伤痛。要在他必须生存的世界中生活需要信念、爱心和勇气。

    所以,世界,我希望你握住他稚嫩的手,教他必须知道的一些事情。教他——如果可能的话,温柔点儿。教他知道,世界上有一个恶棍,就有一个英雄;有一个奸诈的政客,就有一个富有奉献精神的领袖;有一个敌人,就有一个朋友。教他感受书本的魅力,给他时间,去安静地思索自然界中永恒的神秘:空中的小鸟,阳光下的蜜蜂,青山上的花朵。教他知道,失败比欺骗要光荣得多;要坚信自己的思想,哪怕别人都予以否定;可把自己的体力和脑力以最高价出售,但绝对不要出卖自己的灵魂;对暴徒的嚎叫置若罔闻,并且在认为自己是对的时候站出来战斗。以温柔的方式教导他,世界,但不要溺爱他,因为只有烈火才能炼出真钢。

    这是个很高的要求,世界,请你尽力而为。他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小伙子。

母亲

××××年×月×日

(选自2001年第10期《英语沙龙》,略有改动)

现代文阅读

世间最温暖的归途

①小时候,除了自己村,我最熟悉的就是严庄。

②严庄离我们村十来里山路,中间还有四五个村庄。除非太渴或者突然下了大雨,奶奶才会牵着我的手,走进其中的某个村庄,或讨口水喝,抑或在谁家的屋檐下躲躲雨。其他时候,奶奶都是领着我径直走到严村,仿佛路上那些村庄都不存在似的。

③我更想在路过的一个村子停下来,因为那里有一棵很大的枣树,枣子成熟的季节,总能从树下的草丛里找到几颗被人遗漏的枣子,甜得透心。奶奶却不让我停下来……

④可是,就算没有枣子,走了这么远的山路,是不是也该歇歇脚了?奶奶笑着说,我一个老太婆都不累,你个小娃子累什么?她拽着我,继续走。奶奶总是很急迫的样子,出了家门,脚步就变得又碎又急,一刻不肯停下来。从我记事起,她第一次领着我去严庄,就一直这样。我一点也不觉得严庄有什么好玩的,比我们村小,房子也比我们村更矮更破;在那里吃到的饭菜,比我们家的还难以下咽。

⑤严庄唯一吸引我的,是一个比我奶奶更老的老太婆,她有时候会偷偷塞一块蜜饯给我。她脸上的褶子比我奶奶多,腰杆也比我奶奶还佝偻,走路时她低垂的脑袋都要触到地面了。她的牙齿差不多全掉了,嘴巴完全瘪进去,讲出来的话就跟从破风箱里发出来的一样,沙哑到让人听不清她说什么。

⑥奶奶却跟她有讲不完的话。

⑦有一次,我在睡梦中被一阵奇怪的“哧哧”声惊醒,原来是两个老太婆不知道说起了什么,笑得在被子里蜷成一团。我翻个身又沉入梦乡。多年以后,如果我在睡梦中被什么声音突然惊醒,还会忍不住想到小时候的那一幕:两个老太太, 在深夜的土炕头发出“嗤嗤”的笑声。

奶奶留在我记忆里的声音并不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模糊,唯那夜的笑声,仿佛刻在了我脑海深处,清晰,深刻,不时跳着迸发出来。

⑨每次跟奶奶去严庄,我们一般会住一晚,第二天往回赶。我还有两个更小的妹妹在家里,等着奶奶照顾。比奶奶更老的老太婆,拄着一根树棍子,将我们送到村口道别。回自己村庄的路上,我总是走在前头,奶奶说我跑得比兔子还快。而奶奶走出严庄的时候,脚步总是拖拖沓沓,好像被严庄的土粘住了脚一样。直到回头再也看不见严庄了,奶奶才突然加快了脚步。我们自己家里还有太多的活儿,等待奶奶回来忙乎呢。

⑩有一天,爸爸急急忙忙对我和妹妹们说,快,我们去严庄。 那一次,奶奶已经先去了几天,也是她唯一一次没有带上我,自己一个人去的严庄。爸爸告诉我们,太太没了。到了严庄,奶奶看到爸爸,突然放声大哭。

⑪从严庄回来,我们默默地行走,半路上,奶奶突然停下来,回头看了一眼,“哇”地大哭。我们都停下来陪着奶奶。奶奶摸了 摸我的头,呜咽着,“ 奶奶没有家了……”。

⑫那一年我6岁,还不能理解奶奶的话,想,我们不是有家吗?

⑬24岁那年,我的爷爷去世,31 岁那年,我的奶奶也去世了。我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爷爷奶奶的家就是我的家;没有了爷爷奶奶,我从小长大的那个村庄里,也就再没有家了。

⑭那个严庄,我更是很多年都没有再去过,它和我的村庄一样,永远留在了记忆深处。那里,曾经有奶奶回家的路,也有我回家的路。它们,曾经是奶奶和我,在这个世间最温暖的归途

(选自《品读》,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