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威尼斯商人(节选)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坐看黄河

邓延康

       ①许多故事就那么流去了。

       ②物化的岁月伸手可掬,每一掬却都已是过去。上一辈尚在感叹那些远去的孤帆远影,排天的浪花已溅湿我们的青春衣衫。

       ③坐看黄河,看天上来的水,奔腾到海不复还。

       ④这个世界平静的东西太多了,山巍峨吧,可很肃穆;云飘逸吧,又显轻浮。于是有了河,以一种沉重的流动,赋江山以活泼,给地球以血性,也让一种种生活有了千回百折的映照,一个个时代有了波澜壮阔的象征。

       ⑤坐看黄河,我们无法无动于衷。

       ⑥这是一条曾让风云人物敬畏得不能泅渡的英雄河,这是一条当同名乐章响起就会冲湿海外游子眼眶的母亲河,这是一条淹没过许多家园和梦想也滋润了许多沃野和希望的岁月河,这是一条负载厚重的泥沙也负载粗犷的船工号子的生活河。

       ⑦我们已静坐不得徘徊不得,只能与她同行。

       ⑧我们在岸边看河,河在历史里看我们。

(1)、选文的第②段写道:“上一辈尚在感叹那些小去的孤帆远影,排天的浪花已溅湿我们的青春衣衫。”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本文主要写“黄河”,为什么又提到了“山”和“云”?

(3)、试从修辞的角度分析,选文第⑥段蕴涵了怎样的感情?

(4)、本文以“坐看黄河”为题;文章中又写“我们已静坐不得徘徊不得,只能与她同行”,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规模的粮食浪费是一个紧迫的全球问题,联合国确定到2030年将粮食损失和浪费减半,作为其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减少食物浪费是一个重要的目标,不仅因为它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而且还因为目前全世界有8.7亿人营养不良。

    波士顿咨询集团(BCG)的一份新报告发现:________________目前,每年有16亿吨粮食——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被浪费,损失达1.2万亿美元.基于先进的模型,BCG预计到2030年粮食桶失和浪费将达到21亿吨,价值1.5万亿美元,按量计算每年增长1.9%,价值增长1.8%。

    粮食损失问题贯穿整个价值链,但在生产和消费中最为普遍.BCG报告的合著者EsbenHegnsholt说,“虽然这是一个令人生畏的问题,但今天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利用现有技术和专业技能,大幅削减粮食损失和整个价值链的浪费。”

    BCG确定了解决食.物浪费问题需要解决的五个关键驱动因素。其中包括缺乏意识,供应链基础设施不足,忽视粮食损失的供应链效率工作,价值链协作薄弱以及法规不足。该报告称,如果所有利益相关方采取行动,每个驱动因素都取得了实际的进展,那么可以在2030年前减少7000亿美元的粮食浪费,虽然这远远低于联合国的目标。

2000年—2030年粮食损失和浪费预测

    首先,需要努力提高对食物损失的认识并改变问题加剧的客户选择。据BCG称,许多消费者缺乏减少食物浪费的信息。例如,消费者通常认为肉类、鱼类和水果等新鲜食品比冷冻食品更健康,而事实恰恰相反:冷冻食品实际上更能保持营养。因此,消费者要求不合时宜的产品,这需要高昂的运输成本和食物浪费。其次,乙________________。BCG表示,提高消费者和零售商的认知度,同时鼓励消费者转移高浪费的购买习惯,每年可减少2600亿美元的食物浪费。

    由于供应链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很多食物被浪费了。冷链(冷藏车、储存等)在许多新兴国家都不存在,导致大规模的损失.该报告预计,每年可以通过更先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节省1500亿美元。

    目前,由于关键绩效指标通常不涉及食品浪费,改善产生的经济收益较小,因此提高供应链效率是针对制造速度的努力。同时,新的数字供应链工具可用于追踪损失和浪费,甚至允许动态定价,以便在产品到期之前更好地将产品推向链中。BCG希望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减少1200亿美元的损失。

    同样,原材料生产商和加工商之间缺乏合作,导致浪费。例如,在没有与加工商签订协议的情况下,农民可能会早于最佳状态(意味着较低的食品产量和质量)收获以减轻现金流压力。在这一领域加强协调可以减少600亿美元的粮食浪费。

    最后,政策和激励措施的变化可以使问题每年减少1100亿美元。政府、消费者和企业需要采取全球协调行动来解决问题。据BCG称,政府需要支持和补贴减少粮食损失的机会,消费者需要采取减少浪费的习惯,企业需要向前迈出一步并制定减少整个价值链浪费的战略。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谁能让我带走星空

迟子建

①年过完了,我也要返城了。每次离开故乡,家人都会让我带上各色绿色食品,野生的蘑菇木耳,磨坊磨出的黑面,各类江鱼,韭菜花,风干肠,小笨鸡,山野菜等等,够我吃小半年的。因为这半个冬天在哈尔滨被PM2.5所害,太向往新鲜空气了,我这次最想带走的,不是故乡的吃食,而是星空!因为带走这样的星空,就有了蓝天,有了好空气,有了温柔的梦乡!

    ②可是谁能让我带走星空呢?我们又是在哪里失去了灿烂星空呢?

    ③祭灶前夜,我回到故乡。想必半个冬天在哈尔滨为雾霾所困,没过多少有蓝天的日子,也没呼吸多少空气,眼睛和肺子空前亏着了,所以下了火车进了家,一顿酒肉下肚,见午后阳光甚好,窗外是白雪世界,也不顾旅途劳顿,冒着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就去户外散步了。

    ④我没戴口罩,大口大口呼吸着来自山野的新鲜空气。踩着白雪走在街上,听着“咯吱——咯吱——”的回声,如闻天籁。抬头看天,它是那么的蓝,蓝得不真实似的,让人怀疑自己被罩在水晶玻璃里,直想用一把大锤,砸向那片蔚蓝,看它是不是天!百货商场前的小广场,成了爆竹、春联和灯笼的专卖场。卖主们一边招揽生意,一边跺脚御寒。不跺脚也不行啊,他们穿得再厚,也厚不过寒风的脸皮。我心想,这红红火火的春联和灯笼,要是变成一汪炭火该多好啊,可惜我不是魔法师。

    ⑤腊月的街市,一派忙年的情景。我穿梭在集市里,在每个年货摊前都驻足着,拉长着时光去找寻着城市里销声匿迹的景象。街角卖花生瓜子的汉子,在外站了多半天了吧,他的黑胡子挂着霜,成了白胡子了!卖糖葫芦的女人,冻得嘶嘶哈哈的,脸颊比糖葫芦还鲜艳!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条拉着三轮车奔跑的大黄狗。三轮车上载着一个老头和他采买的年货。狗跑得一身热气,眼睑处雪茫茫的,而老头叼着烟袋,自在地吸烟。联想起在城里看到的那些被主人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宠物狗,我对这条大黄狗,无比怜惜。但转而一想,这狗参与了忙年的事务,有新鲜空气可吸,能为主人出力,兴许还很快乐呢。

    ⑥这场雪中漫步,使我受了风寒,当夜就咳嗽起来。咳得睡不着的时候,我关掉灯,站在窗前望星空。窗外的山峦原野,此刻被白雪统帅着,即便下弦月的日子,半个月亮加上满天繁星,也把它们照亮了。故乡的星空显得很低,星星仿佛枝头的花朵,唾手可得。这样的星空,也就给人花团锦簇的感觉。我也曾无数次站在城市窗前望星空,可那里空气一年不如一年,我见到的星月,容颜也就越来越憔悴。月亮常常乌蒙蒙就出来了,像是多日没洗脸似的;而星星稀疏极了。混沌的大气中,有一张看不见的嘴,吞噬了太多的星星。所以每次回乡,我最惬意的,就是望星空。

    ⑦第二天母亲推门而至,见我重感冒了,就急匆匆地给我熬姜糖水。待她看到我夜里没拉的窗帘,就叹着气说:“多大的人了,还这么任性。寒风吹进来,怎么能不感冒?”她的叹息没有切断我和星星的联络。我生病的那几天,星星忙碌极了,频频来我床前探视。没有一个夜晚,我不是沐浴着星光入睡的。这样的星光就是一味芬芳的药,很快治好了我的病。

    ⑧我的故乡并不是世外桃源,因为有人类的地方,就会有罪恶,有腐臭和腥膻。所幸它的广阔和它的不发达,给这里的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即便是冬天,哪怕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哪怕吸进肺子的是冰碴,但这清冽的空气是多么令人留恋啊。

    ⑨三十年前,我曾写过一篇童话《拾月光》,说是一个少年背着桦皮篓,带把小铲子,每天去冰面拾月光,把月光带到冰屋子里,当柴来烧。那时的我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都被这样美妙的星空笼罩着,所以写出了这样的童话。而如今身处之境越来越污浊,怕是这样的幻想,再不会在心中发芽了。

    ⑩如果我们不能给下一代一个美丽星空,我们眼前的繁华,都将化为尘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从蝴蝶效应到人工智能

李二友杨艳梅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体现出马蹄铁上丢失的一枚小小的铁钉最终导致了一个帝国的灭亡。在我国,古人也普遍认为一个微小的改变就会对未来产生很大影响。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韩非子说过:“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在儒家经典《礼记·经解》中也有记载:“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这些都说明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个小小的变化就会带来全局的输赢,因此我们要处处谨小慎微,要从小处消除隐患。

    这些现象与蝴蝶效应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蝴蝶效应是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在用计算机求解仿真地球大气的方程式时提出的“非线性”理论。由于描述气象系统的吸引子的“形状”往往都呈现出类似蝴蝶的图案,这就有了“蝴蝶效应”的称谓。这种效应更为诗意和普遍的阐述是:“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类似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理论,每件事情有形或无形地联系在一起,一次改变会引起后面很多事情的改变。

    蝴蝶效应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说明任何事物在其发展道路上都存在不可测的“变数”,一个非常细微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事物的发展方向。

    因此有些小事可以糊涂,但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至关重要,便不能糊涂。蝴蝶效应其实是一种混沌效应。具体说来,是缘于它的最终“吸引子”(一个系统在经过时间无限长后的最终归属)。在未发现混沌现象之前,科学家认为自然界的所有系统的“吸引子”只有两种:或是一个固定点(例如:一个皮球被踢出去之后,最终会停止到一个点);或是椭圆(例如:两个天体运行在椭圆轨道上,始终保持一种互相吸引)。但是,洛伦兹通过计算发现,计算的结果对参数的初始值非常敏感,即使两个初始值只是相差到小数点后的第6位数,计算结果也相差巨大,因此说气象是很难准确预测的。

    ①“蝴蝶效应”一词一经提出便迅速成为许多领域的热门词汇;②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③它不仅应用于天气、股票市场、社会学及心理学等领域,还可应用于经济学和数学,就是在我们熟悉的电影业中也有涉猎;④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⑤不仅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影界人士对蝴蝶效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些作者将蝴蝶效应表述为一种人生的幻象,也就是一些人展现出对初始值格外敏感的人生。假如人们在时间的长河中回溯到过去,如果改变了过去的一个(初始值)点,则会改变这些人的人生历程,甚至会改变现有的世界。一些导演在创作上都试图从时间长河中改变一点,并对此进行情节上的大肆渲染,再将这些回归到历史的激流中,这种手法让观者大呼过瘾。像《大话西游》《寻秦记》《步步惊心》和《达·芬奇密码》等影视作品中都有这样的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从一种只是进行机械运算的机器发展成为无所不能、甚至可以穿戴的技术产品,未来还会逐渐成为人体的一部分。计算机运行的逻辑基础就是二进制的0和1,经过无数次的分形迭代后,可以组合成人们现在已经看到的无所不能的计算机世界。既然计算机的基础是0和1,那么计算机程序对于初始值的敏感程度更甚(不是0就是1)。人们在尝试寻找出一条分形迭代N次之后的路径的难度可想而知。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人们又开始借助计算技术重操“旧业”——定制未来的思想。这次要启用“人工智能”或者用机器替代人,或人工和机器相结合,以实现机器在规定的程序动作外可以自我学习,自我复制,甚至自我进化,从而可以达到某些高级动物的智能。

    不过,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仍然是横在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口。另外,人们要想创造人工智能,必须保证初始值的正确。如果初始值的设置有问题,以后的努力都是徒劳的,甚至南辕北辙。如果能找对方向,未来通过计算机的超高计算能力,会使发展的路径更加顺利一些。当前,我们的时代似乎就处在寻找人工智能的初始值的节点。

    当然,最令人们感到有诱惑力的是:人类是否可以采用改变过去的方式来改变未来呢?不同时期的科幻电影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在2004年上映的《蝴蝶效应》里,尽管主人公不断做出努力,还是逃不出“宿命”的安排。而在2014年的大片《明日边缘》里,人类通过自我学习、自我进化,最终改变了人类的未来。在电影《源代码》中,主人公可以反复“穿越”到一名在列车爆炸案中遇害的死者身体里,在一次次地“穿越”中最终寻找到元凶,阻止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恐怖行动。在现实中,人类要变被动为主动,找到正确的初始值,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设计未来,我们期待着人类即将进入的又一个新的进化分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关于薯片的网络阅读

    小涛想了解薯片的营养,网络搜索关键词“薯片”后,意外得知薯片易致癌,接着搜索关键词“薯片致癌”,找到了与之相关的一个帖子。他对帖子中提及的“couch potatoes族”很感兴趣。在检索了解了“couch potatoes族”的相关信息后,他十分好奇:帖子中的哪个人最有可能成为其中一员呢?想到自己隔周吃一次薯片的情况,他有点担心,于是发帖求助。以下是小涛网络阅读的内容。

材料一:

薯片对健康的影响

    薯片含油量通常在30%左右,属高油高盐食物。与其他油炸食品一样,长期食用对健康不利。同时,富含淀粉的食品经高温加工处理后可能产生含量不等的丙烯酰胺,有人担心这种物质有致癌风险。农业大学营养专家范志红认为:由于老人的新陈代谢比较缓慢,幼儿的身体尚处于发育之中,解毒能力较差,这两种人长期吃含有丙烯酰胺的油炸食品,毒素不易排出,对健康危害最大。患有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必须拒绝炸薯片等香脆食品。

关于丙烯酰胺

    淀粉类食品在高温(>120℃)烹调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这是一种可能致癌物。但其导致人体致癌的机理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并没有发现任何一项研究可以证明:人在正常食用食物的情况下,摄入的丙烯酰胺能够造成癌症。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尚未制定丙烯酰胺的限量标准。

材料二:

薯片致癌,你们还会买来吃吗?

材料三:

    薯片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油炸小零食,那淡淡的咸味伴随着土豆特有的泥土香味,还有嚼在口里“咯吱咯吱”的清脆口感,让许多人爱不释手。美国由此诞生了“couch potatoes族”,他们一边躺在躺椅上看电视,一边嚼着薯片。“沙发土豆(couch potato)”的生活方式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流行于美国,后来又传遍世界各国,成为致胖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形象和健康。

材料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春天的麦子

安宁

    立春一过,便是雨水和惊蛰,雷声轰隆隆传来,蛰伏了一整个冬天的人们,好像忽然间想起了田间地头的麦子,于是纷纷扛起锄头,去田里锄草。

    如果整个春天都没有贵如油的雨水,那么连草都长得灰头土脸的。这时,女人们会将自家的男人骂出去,抢水浇地。这是一场残酷的战争 , 女人们常常不再顾及颜面,只要能排上号浇地,哪怕脸上被别的女人抓上几道,破了相,也没什么关系。村主任这时候便派上了用场,他一边给自己家的麦子先浇上水或者排上号,一边调解快要打起来的男人女人们。有时候打得厉害了,男人们会在自家女人的怂恿下,夜里爬起来,搬了石头扔进机井里,堵住井,让谁家都浇不成地。当然,很多时候,这样的阴谋并不能得逞,因为正浇地的那家会派人日夜守护在机井旁边,还拿着手电筒,防范一切试图靠近机井的可疑人士。

    这时,我们小孩子也不能靠近机井。那里原本是我们的乐园,我们会捡起小石子,投到机井里去,听石子落入深不可测的井底时激起的沉郁的水声。我们还怀疑有生下来不想要的小孩子被扔进了井里,于是趴在井沿上,看那一小片落在里面的模糊的蓝天。但在干旱的春天里,我们被焦渴的麦子和焦灼的大人们驱逐出了这片乐园。

    夜里醒来,常常听见父母在谈论浇地引发的种种事故。不外乎是谁家跟谁家又打起来了,动了石头和锄头,还惊动了乡派出所的人。父母没有后门可走,排号遥遥无期,而在轮到我们家浇地之前,又不能眼看着田里的麦子枯死。于是母亲便和父亲从家里的压水机里压出水,然后倒入大桶里,用地排车拉着水去田里一勺一勺地浇灌麦子。只是那些水浇到地里,麦子好像还来不及喝一口,就被干裂的大地吸光了,或者被头顶上炙烤着的太阳蒸发掉了。春天看起来不再那么美好 , 每一天都让人煎熬,至于谁家的女人被砸破了脑袋,谁家的男人追着正浇地的那家人要拼个你死我活,在躁动的春天里,已不再是能引得人们兴奋的新闻了。

    好在这样的时日不会持续太久。有时候每户还没轮上浇一遍地,老天爷就开了眼,降下一场大雨,放松了全村人绷了太久的神经。每当这时,母亲就坐在院门下面,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看着这场不疾不徐似乎要下许久的春雨。

    有时候我看母亲在发呆,就会问她:“娘,你在想什么?”

    母亲笑一笑,像是回答我,又像是自言自语:“这雨,下得正好,麦子能喝个饱了。”

    我也抬起头来,看向天空。细密的雨从天空中飘落下来,一阵风过,把雨吹到我和母亲的身上。雨水有些凉,但我的心里是暖的。我喜欢春天的雨,柔软、缠绵。就连平日里好为琐事争吵的父母,也因为这场雨变得对彼此温柔起来,好像他们是相敬如宾的新婚夫妻。

    院子里的一切都是安静的,只有雨滴在屋檐下滴滴答答地敲击着,那是世间最单调又最美好的音乐。我好像听见了麦田里的麦子在咕嘟咕嘟地饮水,这声音一定也在父母的耳畔响着,所以他们做什么都轻手轻脚的,似乎怕打扰了麦子们的幸福

    有时候忍不住了,父亲或者母亲还会冒着雨跑到田里,看看自家的麦子在雨中有着怎样喜人的长势。这时的父亲更像是诗人,他站在地头上一言不发,就那样深情地望着脚下大片的绿色的麦田。整个村子都笼罩在迷蒙的烟雨之中,只听得到雨声沙沙,像蚕在食桑叶一样。

    在麦子还没有长成麦浪之前,我能想到的村庄最美的时刻,大约就是春天里这样的下雨天了。

(摘自《读者文摘原创版》2019第2期)

阅读《时间不等人》,回答各题。

时间不等人

①意识到爸妈老去,是一个模糊而漫长的过程。第一次有这样具体的感知,是十四年前,我出发去济南念大学的那一天。

②舅舅开车送我和我爸去火车站,村子里的街坊邻居都来送行。大家左一句叮咛右一声嘱咐,热热闹闹中,青湿的我意识到自己要去一个遇远的地方,有些茫然,有些期侍,也有些恐惧。

③妈给我准备了六大包的行李,我坚持只带一个皮箱。她像雨前忙暑搬家的蚂蚁,左右摇晃着略显圆润的身体,自顾自地来来回回,连拖带抱,硬生生地把大大小小的包裹都塞进了舅舅的车里。她又叮嘱我爸,哪个包里有贵重的物件,去济南的路上一定要小心照看,别被贼偷了。爸站在一旁一直愣愣地点头,像个没开悟的和尚。

④临行时,妈又要逐一把包裹拆开来检查一遍。她一边拉开一个军绿色大提包的拉链,翻着里面的衣服,一边扭着头跟我说:“你看着,这里面一共有九件毛衣和毛裤,应该够你过冬了。”我敷衍地点了点头。她便麻利地又把拉链拉上,去拆旁边的小包被。“你看,这里面是换洗的内裤,自己记得换。”

⑤来送别的三姨在旁边站首笑,我脸一下子红了,冲妈大声嚷嚷:“哎呀,你别翻了,说了不带不带,跟逃荒似的。”说着,我便转身蹿进车里。

⑥“哪里像逃荒,满嘴胡诌。”妈见我恼了,笑中有些歉意,旋即又笑哈哈地招呼着亲威邻里。她天生一张鹅蛋脸,嵌了一双类丽的大眼睛,笑起来背巴像弯月挂在满是晚霞的天空中。

⑦记忆中,妈妈平日里特别爱笑,总是隔几米远就能听到地“哈哈哈”的相牌式大笑声,也不知道那些贫乏的日子中,哪里能冒出来那么多让地开心的事。

⑧车快发动了,妈突然大喊了一声:“糟了糟了,到底是忘了东西。”我和爸还在恍神中,她不知何时已经跑进了院子,又跑了回来,手里拎着一大袋子煮熟的花生。她一只手托着袋子从车窗递给我说:“差点就忘了。刚刚煮好的,别烫着,带着路上吃。”

⑨热腾腾的花生冒着热气,蒸得我眼前发白。妈的脸挤进了车窗里,我望着地,竟感觉有些陌生。

⑩十八年来,这似乎是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看她,看她的脸。地的眼角已不知何时爬上了皱纹,曾经光滑的颈头已藏不住淡淡的褶子,右耳的樊边几缕青丝也已成了白发。我望着她,妈也凝望着我,我在她泪眼汪汪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个泪眼汪汪的少年

⑪爸说:“走吧,时间不等人。”

⑫车终究还是开动了。

⑬我坐在车里,整张脸贴在车窗的玻璃上,目光透过车窗看妈离我远去,越来越远。地的身影越来越小,我有些困惑,有些懊恼,妈怎么突然变得这样矮小了呢?直到视线里再也看不见她,我才意识到,远去的人原来是我啊,而地只是停留在了原地。

⑭上了火车,爸从成海到济南送我入校。等我安顷好,天已经渐渐暗了,落日刚刚垂入山间,几颗淘气的白星已经急不可待地在湖蓝色的夜幕上眨着眼睛。为了省钱,爸订了当晚回老家的火车票。我送他到校门口的路上,他似乎又想起了些什么,拐弯去了学校的超市,给我在大学刚刚认识的舍友一人买了一袋草果,换个放在大家的桌子上。

⑮在我念大学以前,我与父亲很少交流。每次放学一回家,我最常跟他说的一句话就是:“爸,我妈呢?”

⑯爸爸性格内敛,常常沉默,我并不知道,也从来没有关心过他在想什么。来济南的路上,我们坐了一夜的绿皮火车,老式的火车晃晃荡荡,一直摇晃了七个小时,我与他也就这样彼此沉默了一整夜。

⑰送父亲去校门口的路上,我们依然沉默。那条校园里的小路,我们却走了很久很久。第一次,对父亲,对眼前的这个男人,我心里涌动着一股巨大而微妙的情绪,我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⑱我读过朱自清写他父亲的《背影》,对文中描写的他与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场景记忆犹新。

⑲我和父亲走在校园的路上,他在前,我在后,我心里默默念想,这场景与《背彩》文章是多么相似

⑳路并不长,再放慢步子也有终点。送我爸到了校门口,我仍只是缓缓吐出几个字:“爸,路上注意安全。”

㉑爸说:“你先回去吧,我在这儿看着你回去再走。”

㉒我的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只能先转身往回走,一转头,泪就“吧答”掉下来了。

㉓走了几步,我停下往回看,爸依旧在那儿站着,穿着卡其色的夹克,宽宽的黑色裤子,擦得锂亮的黑皮鞋,那是他为了来送我上大学而特意添里的新行头。他一动也不动,我突然有些逃离般地加快脚步往学校里跑,不敢再回头。生怕稍慢一些,自己就要被这离别的悲伤吞噬掉。似乎走了好久好久,我忍不住再次回望他,只见父亲还在那里,只是,他已经变成一个很小很小的人了,我已看不清楚他的模样。

㉔这个男人,曾经是我心中的天地,头顶的日月,远望的山海。而那一刻,我才意识到,他只是我的父亲,一个正在老去的男人。

㉕这一次,是我送父亲,但最后远去的依然景我,停留在原地的,还是父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