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纪念白求恩

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是(    )

①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②旌旗十万斩阎罗。

③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④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

A、设问  借喻  排比  比喻 B、反问  借代  排比  比喻 C、设问  比喻  排比  比喻 D、设问  借代  排比  比喻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哒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儿,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儿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④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⑤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一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好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儿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花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⑦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给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里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⑪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叭嗒叭嗒掉下来。

    ⑫一次欠,我用打老枣树的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⑬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割着母亲的心。

    ⑭ 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⑮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汪薇薇

①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是个不怒自威的退伍军人。平日里话不多,习惯用眼神制止并解决纷争与事端。

②对男生,他实行军事化管理。课间十分钟,其他班的男生疯得东倒西歪,我们班的男生则挺拔地站立着,有序地排队,轮流着立定跳远,玩得像上课一样规规矩矩又铿锵有力。

③对女生,他力推淑女教育。说话要不疾不徐,微笑要张弛有度;裙子要过膝,不许撩起下摆擦汗,不能光脚穿凉鞋;坐不能弯腰驼背,站不能含胸低头;课外少看电视多看书,每天练习毛笔字……

④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得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一学期过去,没几个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做得最好的,是和我们同班的他的女儿。我们既同情她的别无选择,又钦佩她的与众不同。她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却自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眼中闪烁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柔软和善意。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

⑤多年后,在家乡的街头,她穿一袭蓝底白花的连衣裙,绾着低低的发髻,静静地站在那里。嘈杂如水,流到她身边,却自觉地绕道而行。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轻轻地点头,微笑致意,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

⑥原来,她被打磨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美,过去叫教养,现在叫气质。

⑦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有着慢条斯理智慧的老头儿,他惩戒我们的惯用伎俩是写检讨。检讨的标准直接照搬作文要求:文笔要好,感情要真,题材不限,风格却要自成一家,字数不能少于800,字迹要工整。

⑧有一回上课,他故意迟到了几分钟。不待他道歉并解释原因,台下一片亢奋叫喊:“写检讨!写检讨!写检讨!”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淹没掉每个人。

⑨从此,他再也没有让我们写过检讨,却要求大家把写检讨的标准落实到平时的日记中,日记不许胡乱应付“差事”,如果我们能保证质量,可以变“日记”为“周记”。算算,虽要求高了,但作业少了,我们欣然同意了。

⑩毕业后和同学们去看望他,说起这段往事,他笑:“小小少年是一块块璞玉,但雕琢要讲究方式和技巧。写检讨是假,练字练笔才是真。”然后他转过头,对我说:“你的字,有蝇头小楷的功底;你的周记,也最好看。”

⑪原来,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要错过更好的自己。

⑫高二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忧郁的诗人。他为人低调又不羁,平时见他背影的机会比正面还要多。有一次上课讲诗歌的结构与特点,他找来了几本自己以前写的诗集。讲台上的他,眼神干净明亮,有一种未经世事的洁白,像正在做梦的少年。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间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每到动情处,他的眼中闪出一种异样的光彩,眼神比远方还远。

⑬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它干净清洁,美好亲切,散发着梦想的味道。最难得的是,它离我这样近,一声轻唤足以叫醒我,而不只是远远地隔空感动我。

⑭后来,我开始偷偷写诗,不在乎写得好不好,不去想有没有用,也不在意是否有人懂,愿意写下去并能很好地写出来,对自己而言已经足够。

⑮原来,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选自2016年第1期《中华活页文选》,有删改)

【注释】①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 。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