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7-2018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①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②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坠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③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像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④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出着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⑤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性理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现。

    ⑥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1943年4月作于四川客寓

(节选自《你的微笑》)

(1)、李叔同人物性格的突出特征是什么?文章是从哪几个阶段表现这个特征的?

(2)、文章第③段中写李叔同在日本留学,引用了他写的《金缕曲》词,有什么作用?

(3)、文中多次写到李叔同的仪表,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4)、请简述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5)、文中说“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请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人的奔跑

    那是一个再也经典不过的夜晚,喧嚣的墨西哥城终于渐渐安静了下来,奥运会田径比赛的主体育场也慢慢地被笼罩在夜色之中,享誉国际的记录片制作人格林斯潘,将当天马拉松比赛优胜者们领取奖杯、庆祝胜利的镜头都制作完毕了,才发现体育场内已空无一人。

“我该回宾馆休息了。”早已疲倦的他自言自语地说。

    就在格林斯潘刚要离开体育场时,他突然看见一个右腿沾满血污、绑着绷带的人跑进体育场,这个人气喘吁吁、一瘸一拐地跑着,但却没有停下来。他顺着跑道跑了一周,抵达终点后,才突然一下子瘫倒在地……格林斯潘意识到,这是一名马拉松运动员。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格林斯潘走了过去,询问这名运动员为什么要这么吃力地跑到终点。

    这位来自坦桑尼亚、名叫艾克瓦里的年轻人轻声回答道:“我的国家从两万公里外把我送来这里,不是叫我在这场比赛中起跑,而是派我来完成这场比赛的。我要跑到终点,尽管我已经在奔跑队伍的最后面,但我有着和他们一样神圣的目标:我要跑到终点,即使已经不再有人为我加油,我也必须这样做,因为我的背后有着祖国的凝望……”

    听了艾克瓦里的话,格林斯潘早已热泪盈眶。很快,他就用镜头将奥运史上这最动人的一幕传递到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摘自《格言》杂志2005年5月号)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碗底香

陈小庆

       终于开饭了,他几乎是跑着奔向食堂的。

       今天做的是他最喜欢的红烧牛肉面,他看到自己饭盆里竟有好几块牛肉,最关键的是有一块还特别大,居然比一只完整的核桃还要大,他似乎觉察到打饭的师傅当时迟疑了一下,但手终于没有抖,还是将那大块牛肉给他妥妥地盛进了饭盆里。

       端着饭,走到外边,坐在一块空心砖上,虽然饿极了,虽然是他最喜欢的牛肉面,他却慢条斯理地吃着,他享受着美味。不像那个首先急着把饭里的牛肉挑着吃了的二狗子﹣﹣吃那么快会很快吃完,很快吃饱,很快失去享受的时间。尤其是那块最大的牛肉,他毫无疑问地会留到最后吃,等吃完所有的面条、碎肉,喝光所有的汤之后再去细细品味,仔细享受,这叫碗底香。在他,这样吃饭也是人生一大享受!

       他一边品味着牛肉面,一边想着自己儿子小虎马上就要娶媳妇了,那个姑娘已经同意嫁给小虎了,嫁到在城里没有房子的他们农村的家了!他得多干活多赚钱,风风光光把儿媳妇娶进家门。

       此时,饭盆里的那块肉,几乎是支撑他力气的最有力的保障,也是他辛苦后的一份安慰。

       从小他就有把好东西留到最后的习惯,过去家里穷,娘做面条时,炒个鸡蛋已属最好的午饭,那时节他总是把饭先吃光,再去吃炒鸡蛋,最后嘴里的炒鸡蛋味儿会留存一下午。让人觉得生活美好有意义。他还喜欢把最甜的放在最后,把最好的消息在心底憋好久,六年级时,他破天荒地考了个年级第一,回家就一直没有吭,最后竟然没有说,还是娘听邻居小孩说的。娘看着他笑,他也笑,仿佛那最好吃的还在碗里放着,还可以享受那份惊喜。娘告诉过他,先苦后甜才是真正的幸福。所以他一直不舍得把那些好东西提前吃掉用掉,甚至到该吃该用时仍然还要保留好久。

       他喝了口牛肉面汤,滋味十足,望望那块牛肉,心里踏实极了。十六岁时他拥有了第一双回力球鞋,穿惯了黄胶鞋的他,一直舍不得穿,只在劳动节和国庆节时穿过那么几天,大部分时间还是黄胶鞋,后来他发现鞋小了,自己在十八岁时再也穿不上那尚且八九成新的回力鞋了。那双鞋,至今在家里放着,像是收藏品,曾经他想让儿子穿,儿子却无论如何也不穿。

       他开始品饭盆里的碎牛肉。明天据说会发工资,包工头说了两个月了,一定要在麦收之前把欠大家的去年的工钱发到手里,而他们很多人已经打算后天回乡割麦子了!

       碎牛肉几乎没有口感,他望了望那大块牛肉,原谅了这些碎肉。筷子却不去动一下那大的,从小养成的习惯,使他根本不会在饭还多时去动那些“镇碗之肉”的。也因为这个好习惯,他存到了一些钱,家里才翻盖了房子,儿子才能说上对象。

       过去在乡下,他碗里的肉或者鸡蛋一直是别人眼中的诱惑,大柳树下吃午饭,他总是会在碗里留下最好的,直到吃完了饭,才会认认真真吃掉那些最好的,让一顿饭有了悠长的香味。三十年前,在乡下,碗里有肉或者有鸡蛋,会很有面子,他是那时养成了很慢很慢吃饭的习惯的,他享受着自己碗里有宝的感觉﹣﹣生活就是这么有奔头!

       很多工友都吃完了,在抽烟聊天,他却还有好几口面没有吃完,他一根一根面吃着,碎肉已没有了,但他碗底有香,心里有底儿:镇碗之宝还在,动都没动呢!他们都是端着铁盆盛饭的,都是一步到位,没有再去打饭的麻烦,那么大个铁盆,足可以吃很饱。

       吃完最后一根面条,喝光最后一口汤,盆里只有那个大块头的牛肉了,那深酱色的肉,吸足了调料,那要一口吞下去,能嚼上两分钟才可以咽下去。

       他停顿了一下,显得郑重地夹起那块肉,多年养成的习惯,尊重食物,更要慎重对待那些最好的,那些都是生活的精华,是我们热爱生活的理由!他每次在享受最后一口美味时,都会停顿一下,调整好味觉、视觉,说高级一点应该还调整好了灵魂,准备接受那种痛快舒爽﹣﹣他夹起那块肉,发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沉,也许是自己用劲过于大了吧,他调整了下呼吸,把肉隆重地送入口中,上下牙合在一起,然后他便流下了泪水……

       那块让他期待了一顿饭,瞟了无数眼,几乎支撑了他全部幸福感的大块牛肉,竟然是一块切得方方正正的姜!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童心

    ①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对于贫困的玛娅和她的妈妈来说,它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那天,玛娅望着母亲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时,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告诉她,妈妈需要那条围巾。

    ②货主是个满脸慈祥的老人。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也在他脸颊上刻满了年轮的印迹。如果他穿红色衣服,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圣诞老人。玛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③每次走进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货主老人留意到了她,和蔼地问:“小姑娘,你想买下它吗?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玛娅摇摇头窘迫地跑开了,因为她口袋里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啊!

    ④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暴风凛冽,雪花漫天。可玛娅的妈妈仍要天天出去到地里干农活。望着妈妈肩上披着的雪花,玛娅心疼极了。要是妈妈的脖子上有条围巾,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⑤玛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送给她的那串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的山路。听妈妈说,那串项链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值不少钱。但玛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风雪中,她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多少次跑掉了鞋子。

    ⑥玛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我想要那条围巾,因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等我有钱了,再把它赎回去行吗?”

    ⑦“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道吗?”货主老人说。

    ⑧玛娅急了:“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的。”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⑨货主老人轻轻地抚摩着她的脑袋,和蔼地微笑着说:“爷爷知道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好姑娘。可是,这围巾我还是不能赊给你。不过我答应你,这条围巾会一直为你留着,等你凑够钱了来买走它。”

    ⑩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也就流了出来。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他真的是太小气了。

    ⑪整个漫长的寒假,玛娅都非常忙碌。忙着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纸,忙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的野草。这一切,都是瞒着妈妈干的。她努力地为得到那条围巾付出着辛勤的汗水的同时,冬天很快就过完了,可她攒的钱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⑫第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那条让她魂牵梦萦的美丽的围巾,还有一封信。信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她在信里说:“寄这条围巾和写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围巾。他只是想让你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⑬看完信,玛娅潸然泪下。她终于明白,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三木小记

梁衡

①“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物人相通,世界是一个有机体。所以才会见物思情,由物及理;才有艺术,才有哲学,才有朱子格物、达摩面壁。其实,我们不一定行万里、读万卷,只要稍微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它就会对你微笑,开示出一点什么道理。

在院里遇见一株桃树

②本来,这院里的树都是为美化环境而栽的,有很多碧桃,只为看花,不为结果。但今天从楼下路过时竟发现了一株果实累累的桃树,我怀疑是园林人进货时混进了一株真身。它像一匹溜出了马厩的野马,逃脱了平时果园里整形、压枝之类的管束,身心舒畅,红果满枝头。龚自珍在《病梅馆记》里惋惜那些天真烂漫的梅花,被扭曲绑扎成奇形怪状的盆景,大哭三日,发誓要将它们全部松绑,放归大地,正是此意。

③昨夜风雨,桃子落了一地,我随便捡起一颗便是蜜汁横流,尝了一口,一下勾起小时候的山野记忆。怕有半个多世纪没有邂逅过这种味道了。七分甜,二分酸,还有一分难言。因为平常吃的桃子都是商店里买来的,多是反季节的温室大桃,就算是应季的桃子,也是未熟时就摘了下来,留出了运输的时间,等到了你的嘴里,白马非马,已不是原来的味道。这桃子经过化肥农药的变性,加上路途遥远的疲劳,还有冷藏后的冻馁,它在强颜欢笑 , 以一个疲惫之身来满足你的口腹之欲。只不过因为你没有尝过最本真的桃子,便以为它就是这个样子。而眼前的这一树桃,既不是供人赏花的碧桃,也不是作为商品培养的肥桃。它回归自然,吸取泥土之香,承受日月之华,酿造出了一颗颗真桃、原桃。正当那些桃液饱满,薄薄的皮都快要被撑破时,恰好来了一个幸运的我,看到了它们。

④原来世界上的事物,千好万好,自然最好;千变万化,美在一刹。最甜的瓜在地头,最好吃的桃在树下,蓦然回首忽相遇。

抬头看见一丛荆条

⑤这是一个干部大院。我每天散步时要经过一个小坡。坡顶上长满了凌霄、迎春、连翘、樱花、牡丹、玉兰,都是些富贵之木。一年一年,秋有红叶春有花,一团锦绣无尽时。

⑥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坡顶上还有一丛荆条树。它黄褐色的枝干钻出地面,紧紧地吸抓在坡堮上。叶扁而薄,花小而碎,跻身在这些华木荣花之间显得很不协调。让我吃惊的是它的枝条。按常规应该只有筷子或者手指般粗细,它却有一握之粗,十分强壮。大概是它特别能吃苦的山野基因突然遇到了水饱肥足的条件,便发育得格外硕壮。可惜它生错了地方,这个院里几乎没有人认识它。

⑦荆条是一种最普通的野生灌木。八岁以前我生长在农村,放学后的一项任务就是上山割荆条。背回家后连枝带叶弯成手臂粗、半尺长的“荆条把”、晒干备用。它枝细叶干,木坚而韧,是引火的好材料。放入炉膛里再加上几铲子煤,投进一根火柴,拉几下风箱,就火苗狂舞,呼呼有声。这时,袅袅炊烟起,饭菜满院香,是农家最享受的时刻。当然它还有其他用途,即制作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大到屯粮的粮仓、盖房的篱笆、担土送肥的箩筐,小至孩子们的背篓、灶台上插筷子用的插兜。还有一个特殊的用途,就是充当乡村教师手中的教鞭。它挺直细长,无论是敲着黑板认字还是敲哪个顽皮学生的脑壳,都很应手。这都因了它柔韧、刚劲、能伸能屈的个性。

⑧后来,在书里读到了“负荆请罪”这个成语,对荆条又有了新的认识。廉颇持功自傲,与蔺相如争名斗气。而相如则以国事为重,处处屈身相让。一日,廉颇突然觉悟,便背着一把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本是准备让对方用荆条抽身来解气的,但这荆条并没有派上用场。相如连忙将廉颇扶起,宽容大度地唱了一出将相和。荆条虽没有抽在廉颇的背上,却抽在了千万人的心上,在史书上留下了深深的一痕。从此,“负荆请罪”成了谦诚自责、光明磊落的象征。

⑨我每天还是照旧走过这个斜坡去散步,但是自从发现了头顶上方的这丛荆条,每过其下,总有一种上悬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味道,会仰头向它行一个注目礼,有时还要发一会儿呆。散步的人们仍是围着那些华贵的牡丹、玉兰拍照留念,少有人注意到这丛卑微的荆条,也叫不出它的名字。然而它劲枝挺立,紫花低垂,静静立于华木之中,不以出身山野而自卑,却因曾登临庙堂而益刚,昂首坡上,威仪四方。

⑩我独爱这荆条出瘠贫而益增其坚,入富贵而不改其韧,柔条绕指可亲可近,长干如鞭,威严自重。它来自山野,以布衣之身而执公卿之责;它植根青史,铜干铁枝尽显纯朴绵长的古风。

小摊上的实心竹

⑪一日逛街,见竹一节,拇指粗细,三寸之长,拈之沉沉,并不空心。问之为何物,曰“实心竹”,不觉大奇。向来说竹,“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从未听过有什么实心之竹。后来查资料才知道,有竹之初本来也是实心,在山间与它木竞争,追探阳光,拔身比高,为节省体量,减少自重,渐成空心。为保结实,便每隔尺许生一竹节,遂成现在这个模样。这就是达尔文说的,万物总是向最完善处进化。竹虽进化,但它不忘初心,留下了少许原始的实心之竹,藏在深山人未识。现在随着旅游商品的开发,它逐渐显身于世。竹本有许多可爱之处,现又加一实心之奇,不由人不动心。

⑫现在摊上卖的实心竹是供人把玩的,类似人们手中转的核桃、玉件。但我觉得这节实心竹远比珠宝古玩更珍贵。你想,它为史前的孑遗之物,体积虽小却珍如恐龙。这三寸之物凝聚了一个物种的进化史,包含了竹子的前世今生。我取一根在手,润滑清凉,抚之如玉,嗅之如兰,古意悠远,初心依旧,色泽照人,于是买了几支。我和摊主说,他现在卖的只是裸竹,可依竹之虚实两性,于其身刻两行字:

虚心待人人人归,

实心做事事事成。

⑬如此,游人买去,无论做纪念品还是赠送大小人物、政商民等,皆合口味。一握在手把玩乾坤,滋养精神,定能增价十倍。摊主听了,喜不自禁。

⑭我说:“待明年再来,买你的有字之竹。”

(《光明日报》2023年8月11日,有删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