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内蒙古包头市初中语文升学调研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一七七〇年十二月十六日生于波恩的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

艰苦的童年,贝多芬不曾享受过家庭的温情。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于是用暴力来迫使贝多芬学习。四岁时,他就被整天地绑在洋琴前面,或和一把提琴一起关在家里。他没有永远厌恶这艺术总算是万幸的了。他少年时代就得操心经济问题,盘算着如何挣出每日的面包。十一岁,他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他成为大风琴手。十七岁,因为父亲酗酒,不能主持门户,贝多芬不得不做了一家之主,担负着教育两个弟弟的责任。这些可悲的事实在他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创伤。

贝多芬的童年尽管悲惨,他对这个时代和这个地方,却永远保持着一种温柔而凄凉的回忆。他从没忘记莱茵河畔的故乡,那像父亲般庄严的河,它是那样的生动,像有人性似的,仿佛一个伟大的灵魂,无数的思想与力量在其中流过;而且莱茵流域中也没有一个地方比波恩更美、更雄壮、更温柔,它的浓荫密布、鲜花满地的山坡,受着河流的冲击与抚爱。在此,贝多芬度过了他最初的二十年;在此,形成了他少年的梦境。他的心对于故乡是永远忠诚的,直到生命的终了,他总想再到故园而不能如愿。

一七九二年十一月,正当战事蔓延到波恩时,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搬到了德意志的音乐之都维也纳。

然而痛苦已在叩门,它一朝附在他身上之后永远不再退隐。贫穷的苦难几乎笼罩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一七九六年至一八OO年,耳聋已开始它的酷刑。他贫病交迫,孤独无依,“噢,神!给我一天真正的欢乐罢,就是一天也好!”

他的坚强的天性使他不会遇到磨难就屈服。“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心灵是那样的需要欢乐,当它实在没有欢乐时就自己来创造欢乐。有许多乐曲,如欢快的《七重奏》,清澈如水的《第一交响曲》,天才产物的《第七交响曲》……乐曲中洋溢的欢乐宛如一条泛滥的河。在这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讴歌着欢乐。他一生歌唱欢乐,于是,他战胜了人类的平庸,战胜了他自己的命运,战胜了他的痛苦。

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贝多芬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贝多芬的一生完如一个雷雨天。先是一个净如水的早晨,仅仅有几阵懒懒的微风。但在静止的空气中,已经有隐隐的威胁,沉重的预兆,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掠过,悲壮的雷鸣,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沉静,一阵又一阵的狂风。黄昏将至,雷雨也随着到来。随后是沉重的云,包合着闪电,把黑夜染成乌黑,挟带着大风雨——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开了一条缝,黑夜被赶走,由于意志的力量,白日的清明重新来临。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铸成欢乐,正如他那句豪言壮语所说的,——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

“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选自《名人传》,作者(法国)罗曼·罗兰有改动]

(1)、请简述贝多芬一生遭遇的磨难。
(2)、“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是贝多芬的名言,请赏析这句话。
(3)、文章引用贝多芬的话作为结尾有何好处?
(4)、传记作品强调真实性和生动性,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两点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风景中的风景

    “你去看了那棵百年老松吗?”一个到婺源旅游的朋友来玩,我问他。“导游说,那是一个最次的景点,没有必要去。”我说:“但让我最难忘的,就是这个最次的景点。”

    我们到达婺源县城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我和一位朋友,包了一辆车赶到思溪村,留宿在一个家庭旅馆。次日早上,天刚亮我们就起来了。这时才发现,整个村子都是一幢幢的白墙黑瓦建筑。但我们最想看的,还是山里面的原生态自然风光,就沿着路往山里走。晓雾弥漫,山影朦胧,空气清新,我们一边走一边闲聊,不知不觉地就走了两个多小时。

    好不容易走近一个村子,见村头上有一户人家,一位四十来岁的大婶正在屋里扫地,我们问她哪里有饭馆。她说这里没有饭馆,如果她不是今天有事,可以给我们做饭的。正在我们失望的时候,她转过身去,扯起嗓子,冲着远处的农户喊开了。可是喊了几家,别人都说有事。见她还要喊,我们忙说:“你忙吧,我们自己到前面去问,耽误你时间了。”她却继续扯起嗓子,用当地的土话,一家一家喊。终于喊得有一位胖胖的农妇愿意为我们做饭了,她才带着一脸如释重负的表情,笑着说:“去吧去吧,她会为你们做饭吃。”我们连声道谢。

    那位农妇问:“你们想吃什么嘛?”我说:“给我们一人下一碗面条就行。”朋友说:“面条里能打个鸡蛋吧?”她点头说:“行。”我们询问要多少钱,她说:“你们给个价吧。”我和朋友都愣住了,朋友说:“你收多少我们给多少。”对方摇摇头,仍然坚持要我们定价。我想了想说:“一人一碗面条,二十元。”她说:“好,你们到家里坐吧。”我见台阶上有新鲜的竹笋,便试探着说:“能切几片竹笋放里面吧?”她说:“好。”我们在堂屋里没坐一会儿,她的丈夫便端上来一大盆面条,面条上面是厚厚一层用韭菜做调料煎好的鸡蛋,她拿出两个空碗,另外端出一碗炒好的竹笋。我们一人吃了两碗面条,那味道真好。“如果没吃饱,还有米饭啊。”她丈夫说。我们忙说“吃饱了吃饱了”。

    出了门往前走,遇见一位清瘦的老人,我们问前面有什么可看的,他说山背后,有一棵百年古松,上过电视,并告诉我们怎么走。然后他就跟在我们身后,不断地提示我们“从这个巷子里进去”“从那个水塘边过去”“就顺着这条路走,再走两三里路就看得到了”,我们连声道谢。

    可上山,下山,走了五六里路,也没见着那棵百年老松树。在沙石路上,遇见了一位扛着根粗大的干树枝的老奶奶,便向她打听。他听懂了我们的话,我们却没法听懂她的话。好在我们看懂了她让我们转向的手势。在我们走的时候,她不断地喊住我们,用手给我们指路,一直到她觉得可以放心了,她才扛着那根干树枝离去。我们又感动得一塌糊涂,又是转过身去,朝着她连声道谢。

    “这一路走来,我们好像变得只会说谢谢了。”我笑着说。“我们这样反复说谢谢,也许反而会让他们感到奇怪。”朋友说。我说:“是的,这里的人太淳朴了,而我们来自太不淳朴的地方。”朋友点点头:“虽然还有很多景点没看,但我觉得已经不虚此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纪念

       ①一个人如果曾有个非人类的朋友,如果他曾在某个瞬间真诚而平等地注视他那朋友的眼睛,他就会经由这双眼窥见另一种生命纯净的灵魂,走到另一个世界的秘密中去。这样的人是幸运的。给予我此种幸运的是点点,它是一条斑点狗,在我家生活了十四年。对于我来说,这不是平常的十四年,而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四年,我从二十二岁走到三十六岁。在这段时光里,如果每次还乡在记忆里最终剩下了一些画面,那么几乎每个画面里都留有点点的影迹。

       ②很难用“宠物”这个词来描述点点,它是条极有灵性的忠犬,理解人、信赖人,它是我的朋友,一个忠诚、温厚、沉默的朋友。它表达爱的方式是忠诚地守在你身边,离你近一点、更近一点,直至偎依着你。它和你一起散步,总是走在你旁边,即使因为什么新奇事物稍微跑到前面几步,它也会立即意识到,然后停下来回头凝望着你——它是在等着你。有时候,你到家附近的小店去买东西,出门时并没有带着它,但很快你会发现它来找你了,找到你,就欢喜地和你一起回家。

       ③前一个冬天,我有种莫名的忧虑。有一次,我和母亲打电话,我说,北方的冬天寒冷,如果点点能过这个冬天,它就能多活一年,那么我下次回家时也许还能见到它。母亲叫我不要担心。过后,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家,家里显得格外荒凉,似乎人都出去了。于是,我想到点点,我想至少它应该在家。我到它住的杂物储藏间里找它,里面铺着干草,仿佛废弃已久,我里里外外地喊它、寻找它,突然,我想到,难道它已经不在了?因为这个梦太不祥,我不愿对别人提起。两三天后,我给家里打电话,问起点点,我母亲说它正在外面卧着晒太阳呢。后来,每次打电话问起它,母亲都说它很好。

       ④就在几天前,我又梦见了点点。我梦见终于回家了,我走进往家去的那条小胡同,突然,点点迎面朝我跑过来,就像过去很多次我回家时一样,它是来迎接我的。不过,这次它显得更欢喜,看起来就像一两岁时那样年轻。我记得它的表情像是在笑。这是个温暖的梦,但醒来的我却十分悲伤,因为我觉得它太过温暖,倒像是种告别。这一次,我打电话给三姐,她告诉了我实情:点点已经在三个月前去世了,家里人一直瞒着我。现在想来,它大约在我做那个不祥的梦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⑤点点似乎精心地选择了自己的死期。也许为了让我这个和它聚少离多、不在场的好朋友记住它,它是在我三十六岁生日后的第二天离去的,而这一天刚好是星期天,是全家人团聚的日期,姐姐们都带着孩子回来了,它因此能在临走前和大家告别。之前的三天它已经滴水不进,它一直待在它那间小屋里,卧在母亲冬天特地给它铺的厚毯子上。三天里,它再也没能站起来,姐姐试图喂它一些葡萄糖水,但它无法下咽。不知道是什么毅力让它撑到了那个星期天的中午,它一直等着,等所有人都到了以后。它死时有众人的陪伴,而不是在某个寒冷的夜里孤独地离开,它也没有长期瘫痪而后痛苦而屈辱地离开,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安慰。

       ⑥我想当我再回到家,我还是会去埋葬它的地方陪伴它一会儿,就像它过去无数个时候曾静静地陪伴我。那时,我们两个顺着门前那条南北大街来回地走着,常常是在夏日的晚风中,或是冬日上午温暖的阳光里。有时,我骑着自行车,它跟在旁边。最初,年轻健壮的它四蹄飞奔;再后来,它跑得慢了;终于,它老得几乎跑不动了,我得骑得很慢,还要不时停下来等它。两年前最后一次回家,点点的两条后腿骨质老化,它有时高兴地站起来想朝我走来,却会突然摔一跤。我最喜欢带它去父母在房后开辟的那个小菜园里,站在石榴树或柿子树下,吹着风,就那么安静地站一会儿,我感到我们同样在体会着世间的某种美好,那种温暖的欣欣的生意,感受着极其祥和的相伴的快乐……

       ⑦我们的亲戚、朋友都说点点是有福气的狗,这无非是指我们给了它足够的食物和一个栖身之所。可是,和它给予我们的信任、爱,和它带给我们的快乐相比,我们给它的多么微不足道!作为它的朋友,我的心此时充满悲伤和愧疚。在来美国以后的这几年里,我难得陪陪它。即使在短暂的回国假期里,我也要抽空去旅游,待在家里的时间并不多,加之在家时亲友应酬频繁,我每天匆匆忙忙、来来往往,竟忽略了这位老去的、忠诚的朋友。如今,一切补偿都已不可能。它的死令我意识到我已经太久没有回家了,它也提醒我,当一个人还能够给予爱的时候就尽力给予爱,不要寄望于不可知的未来。

       ⑧点点是一条被我们人类视为卑微的狗,但它却让我体会到仁慈、悲悯更博大的意义。人的大部分生命都浪费在那些自认为重要的事务中了,但最后发现真正赋予这生命温度的却是那些短暂的美好、瞬间的感动,在记忆里,这瞬间成为了永恒。

       ⑨人生就像一个旅途,失去了这位挚爱的朋友,我擦干眼泪后仍得继续前行。而除了更加尊重、善待其他生命,我想不出更好的、纪念它的方式。

(原文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孝绳

麦父

    偶尔看到一张获奖的新闻照片:儿子用一根绳拴在老母亲的床头,了解其背后故事后,心为之一动。

    他已70多岁了,是个典型的农村老汉。不过,在101岁的老母亲面前,他还是个孩子。

    白天他要下地干活,还要兼打一些零工,很累。晚上回到家,倒头就能睡着。而且,总是睡得很沉。但他又不敢睡得太死,因为101岁的老母亲夜里要起来上厕所。老母亲的眼睛差不多全瞎了,夜里更是什么也看不见。这要万一摔上一跤,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他叮嘱老母亲,夜里起来上厕所时,一定一定要喊醒他,从很久以前开始,他就在老母亲的床边,又支了一张床,自己睡,方便夜里照顾老母亲。

    也不知道是老母亲舍不得喊醒他,还是喊了他却因睡得太沉没听见,老母亲夜里常常是自己爬起来,摸索着去厕所。这让他既自责,又担忧。

    他想了个土办法。

    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拴在老母亲的床头,母亲伸手就能拉到绳子,而绳子另一头则系在自己手腕上。这样,老母亲只要拉一拉绳子,就一定能把他拉醒。晚上,安顿好母亲就寝,把绳子的一头拴在老母亲的床头,另一头紧紧地系在自己的手腕上,然后,才熄灯睡觉。每天都是如此。

    夜里,手腕上的绳子动了,他立即惊醒,开灯,起床,解开手腕上的绳子,扶起老母亲,搀到卫生间,等老母亲方便好了,再搀扶回床上休息。再把绳子系在自己的手腕上,才躺下睡觉。

    一夜好几次,每一次,都是同样的程序。

    他的夜,都是断断续续的,就像他的睡眠一样。哪怕母亲最后一次上厕所时天都快亮了,只要自己还躺上床,还能合上眼,眯一会儿,他就一定不忘记系上绳子。早晨,他的手腕上总是会勒出一道浅浅的血痕。

    每天晚上都是这样。

    记者拍摄的那张照片,只是记录了某一个晚上的场景:老母亲安详地躺在床上,他弯着腰拴绳子。那根不长的红绳子,在他和母亲之间,晃悠。村民们都知道那根红绳子的故事,他们亲切地唤那根红绳子叫“孝绳”。

    孝绳,那是母子之间,多牢固的一根纽带啊。

(选自2017《读者》第6期,有删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女朋友

龙应台

    【导读】2017年,65岁的龙应台辞职照顾失智的母亲。在这期间,她陆续记录下照顾母亲的感悟和想对她说的话,写成了《天长地久》。本文选自该书,有删节。

    ①很多年以来,当被问到“你的人生有没有一件后悔的事”,我多半自以为豪情万丈地回说:“没有。决定就是承担,不言悔。”

    ②但是现在,如果你问我是否后悔过什么,有的,美君,我有一件后悔的事,和你有关。

    ③我真的可以看见好多个你。

    ④我看见一个扎着两条粗辫子的女孩,跟着大人到山上去收租,一路上蹦蹦跳跳,时不时停下来采田边野花,又滔滔不绝地跟大人说话,清脆的童音和满山嘹亮的鸟声交错。

    ⑤我看见一个穿阴丹士林旗袍的民国姑娘,在绸缎铺里手脚利落地剪布卖布,仪态大方地把客人送走,然后叉腰跟几个蛮横耍赖的士兵当街大声理论,寸步不让。

    ⑥我看见一个神情焦虑的妇人手里紧紧抱着婴儿,在人潮汹涌的码头上盯着每一个下船的男人,寻找她失散的丈夫;天黑时,她蹲在一条水沟边,拎起铁锤钉钉子,搭建一个为孩子遮雨的棚屋。

    ⑦我看见一个在寒冬的清晨蹑手蹑脚进厨房做四盒热便当的女人。我看见一个姿态委屈、语调谦卑,为了孩子的学费向邻居朋友开口借钱的女人。我看见一个赤脚坐在水泥地上编织渔网的女人,一个穿长统雨靴涉进溪水割草喂猪的女人。我看见一个对丈夫坚定宣布“我的女儿一样要上大学”的女人。我看见一个身若飘絮、发如白芒的女人,在丈夫的告别仪式上不胜负荷地把头垂下……

    ⑧我清清楚楚看见现在的你。

    ⑨你坐在轮椅中,外籍看护正在一口一口喂你流质的食物。我坐在你面前,握着你满布黑斑的瘦弱的手,我的体温一定透过这一握传进你的心里,但同时我知道你不认得我。

    ⑩我后悔,为什么在你认得我的那么长的岁月里,没有知觉到:我可以,我应该把你当一个女朋友看待?

    ⑪女朋友们彼此之间做些什么?

    ⑫我们常常约会——去看一场特别的电影,去听一次远方的乐团演奏,去欣赏一个难得看到的展览,去吃饭,去散步,去喝咖啡,去医院看一个共同的老友。我曾经和两个同龄女友清晨五点摸黑到寒冷的擎天岗去看日出怎样点亮满山芒草。我曾经和几个年轻的女友在台东海边看满天星斗到凌晨三点。我曾经和四个不同世代的女友在沙漠里看柠檬黄的月亮从天边华丽升起。我曾经和一个长我二十岁的女友在德国莱茵河畔骑脚踏车、在纽约哈德逊河畔看大河结冰。

    ⑬我有写信的女友,她写的信其实是一首一首美丽的诗,因为她是诗人。我有打电话的女友,因为她不会用任何电子沟通。她来电话时只是想说一件事:我很“闷”;她说的“闷”,叫做“寂寞”,只是才气纵横的她太骄傲,绝不说自己寂寞。有一个女友,从不跟我看电影听音乐会,但是一个月约吃一次午饭。她是我的生活家教。每次吃饭,就直截了当问我有没有问题需要指点。令人惊奇的是,她每次的指点,确实都启发了我。她外表冷酷如金属,内心又温润如白玉。

    ⑭而你,美君,从来就不在我的“女朋友”名单里。

    ⑮你啊,只是我的母亲而已。

    ⑯一旦是母亲,你就被抛进“母亲”这个格子里,定格为我人生的后盾。后盾在我的“后面”,是保护我安全、推动我往前的力量,但是因为我的眼睛长在前面,就注定了永远看不到后面的你。

    ⑰我很早就发现到这个陷阱——我是两个儿子的“后盾”;在他们蓄势待发的人生跑道上,嵌在“母亲”那一格的我,也要被“看不见”了。所以十五年前我就开启了一个传统——每一年,和他们一对一旅行一两次。

    ⑱停下脚步,人们不断地从我身边流过,我心里想的是你:当你还健步如飞的时候,为什么我不曾动念带你跟我单独旅行?为什么我没有紧紧牵着你的手去看世界,因而完全错过了亲密注视你从初老走向深邃穹苍的最后一里路?

    ⑲为什么我把自己从“母亲”那个格子里解放了出来,却没有解放你?为什么我愿意给我的女朋友们那么多真切的关心,和她们挥霍星月游荡的时间,却总是看不见我身后一直站着一个女人,她的头发渐渐白,身体渐渐弱,脚步渐渐迟,一句抱怨也没有地看着我匆忙的背影?

    ⑳为什么我就是没想到要把你这个女人看做一个也渴望看电影、喝咖啡、清晨爬山看芒草、需要有人打电话说“闷”的女朋友?

    ㉑我抽出一张湿纸巾,轻轻擦你的嘴角眼角。你忽然抬头看我——是看我吗?你的眼睛里好深的虚无,像一间屋子,门半开,香烟缭绕,茶水犹温,但是人已杳然。我低头吻你的额头,说,“你知道吗?我爱你……”

    ㉒那是多么迟到的、空洞的、无意义的誓言啊。

    ㉓所以我决定给你写信,把你当做一个长我二十六岁的女朋友——尽管收信人,未读,不回。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