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余杭区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阅读

    我的家啊

林海音

方桌底下有一个我的家,四面都用床单和桌巾围起来了。我们虽然只有七岁、六岁、五岁,个子也不高,可是掀开床单——不对,应当说打开门,也还得略略地弯下腰才能出入。我最高,腰弯得厉害些,所以我是祖母。祖母要拄根拐杖,说话时嘴要瘪瘪的,每一个字发出来,都要有“m”的音才对,所以我把嘴唇向里抿起来,说话就会像对门张家没有牙的奶奶了。

我的好朋友朱珊珊,是个六岁的小胖子,她是妈妈;我的妹妹小秀,虽然只有五岁,可是她很聪明,又厉害,个子也比珊珊高,所以她反而是爸爸。

家在东厢房的一间屋子里,平常没有人去,堆的都是不用的桌椅。我们的家很安静,没有大人来捣乱、来吵闹。

我们用一个方凳子当桌子,两个小矮凳是椅子。桌子上有小碗、小碟、小锅、小炉子,都是过年的时候逛厂甸买的。这些做饭和吃饭用的东西,都是用土铁片做的,白白亮亮,多么漂亮,比张妈洗得还干净呢!

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学会了折纸。我会折衣服,折船,折小方盒子。小方盒子真有用啊!我们用它盛糖,盛花生,还盛菜呢!

吃午饭的时候,我慢慢地吃——我的门牙掉了两颗,吃东西当然慢喽!好了,爸爸已经吃好了,他离开了饭桌,我就把准备好的几个方盒子拿到桌上来,每一样菜夹一点儿到方盒子里。

妈妈很不高兴,她瞪着我,我也装没看见。因为我家今天请客,有很多人要来吃饭呢!

方盒子要小心地拿到东厢房去,因为纸太薄了,每一样菜又有很多汤汤水水。还要拿几根牙签当筷子用。饭桌下的家,门关好了,饭菜预备好了,就等着客人来。

今天是礼拜六,下午不用上学,客人就特别多啦,那么屋子里不够坐,怎么办呢?我们又预备了两间“屋子”——拿四把藤椅倒扣过来,两两相对,就是一间了。藤椅做的屋子很好,用不着窗帘布。

我们——我带着朱珊珊和小秀,一切都准备好了。我们心焦地等着客人,我是多么喜欢客人来我的家啊!我抿着嘴对朱珊珊说:“我的儿媳妇啊!可别忘了方老先生是抽烟的呀。还有,方老太太牙不好,菜要煮烂一点儿啊!”

朱珊珊很孝顺地在一旁站着说:“是的,婆婆,我都知道了。”

我又说:“我的小孙子呢?我来抱着,你去开门,有人叫门啦!”

小秀连忙过去,从朱珊珊的手里接过了那个枕头包——我的孙子,说:“妈妈,我抱着就可以了,您还是坐下来跟客人说话吧!”

果然是方老先生和方老太太先来了,然后,孙家的太太也带着女儿来了,刘家的两个兄弟也来了。其实他们都是我的邻居小朋友和同学。

我们谈得非常快乐。然后,朱珊珊一碟一碗地,把菜都端上来了。我们用牙签去戳豆芽菜、芹菜、豆腐干、肉丝吃,香极了,比在有大人的饭桌上吃要香得多!吃完了,我们就卧倒在三间屋子里睡觉,谁也睡不着,都在说话哪!

客人到很晚很晚才离开我的家回去。我们回味着一下午的快乐时光,真是高兴。

下雨的日子,也有人到我的家来,因为大家太寂寞了,需要朋友谈谈心。我们也谈到房子漏了,没有钱修房子啦,工人不好好做啦,打算将来的日子怎么过呀。朱珊珊最爱打枕头,因为她的小孩子不听话,老是哭,又常常尿床。

我就教训她说:“孩子那么小,不懂事,怎么能够打呢?去,给冲点牛奶吃吧,是饿了。”

我的妈妈生了第五个小孩,她的床头小桌上有现成的奶粉,我就跑过去要了一杯来喂我的小孙子。小枕头怎么会喝奶呢?完全是珊珊跟我喝啦!

我的家的日子过得真是又热闹又快乐,也有的时候我懒得做祖母——总弯着腰走,总抿着嘴说话,是多么累呀!

那我就提议开祖母生日同乐会,我又分身做我自己高兴地唱着、跳着《麻雀与小孩》给老寿星看。

这样快乐的日子,过了整整一个暑假。我们一点儿也不觉得日子过得快,我们实在是希望自己快快长大,快快有一个真正的自己理想的样子的家,随我们自己摆布。可是,有一天,有一个很让人难过的消息,我家要搬家了。

当然,妈妈爸爸的大的家要搬了,东厢房里我的家也要搬啦!

朱珊珊最难过。那天她来收拾她带来的东西,包枕头的花布哇,几个小碗啊,一瓶花儿啊,全都放在一个鞋盒子里拿回家去了。

我们搬到新的家的时候,那个东厢房里的方桌,可就不能做我的家了。新的家里没有我的家了,我只能在桌子上面吃饭、做功课,再也不许到桌子下面去了。

我的家呀!我的家呀!

今天我真正做了祖母,可是我一想起七岁的时候那个我的家,就觉得它比任何时候的家都让我快乐。

(1)、阅读文章,填写表格空缺处,将方桌底下“我的家”的情况介绍清楚。

我的家

实际上是

物件

桌子和椅子

方凳子和两个小矮凳

小碗、小碟、小锅、小炉子

家人

七岁的我

爸爸和妈妈

客人

方老先生、方老太太、孙家的太太(带着女儿)、刘家的两个兄弟

(2)、“我的家”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3)、散文多于细微处见真情。请依据表格提示,完成批注。
 

标点

例句

我们也谈到房子漏了,没有钱修房子啦,工人不好好做啦,打算将来的日子怎么过呀。

我的家呀!我的家呀!

批注

加点的“也”字用得好,好在

句末的两个叹号用得妙,妙在

(4)、回忆性散文往往卒章显志,最后的段落会从“昨日之我”中抽身出来回到“今日之我”。请简要分析最后一段所起的作用。
举一反三
                                                                                            紧 抱 生 命 之 树 

                                                                                                                                  林清玄
        深情地抱着一棵树,感受树的生命,体会树的不凡,进入树的坚强,一旦化入树的整体,失去拥抱树的我,就会在树里,看见自己在青岛的崂山,巧遇一棵茶花树。茶花树的岁数已无从查考,听说至少有七八百岁。只能以“伟大”“非凡”来形容。这棵茶花树有四层楼高,花开数以万计,使得整个庭院甚至整个天空,都是一片深红,美丽的深红。
         所有的人为了看清整棵树,只好后退到墙边,仰望。
         我走到深红的茶花树下,靠近树干,轻轻地、敬仰地紧抱茶花树。那一刻,如同触电,茶花树把数百年的心情传到我的身上。我绕了一圈,又紧靠到树上去。
         茶花树无言,却告诉我生命的无常,因为它看尽了王朝的兴衰起落。茶花树无语,却告诉我每一次的风雨,只要经得起考验,就会变得更强大。茶花树不动,却告诉我追求美之必要,它的岁月都是在开最美的茶花。
        在崂山,茶花树还算是个婴儿,有许多树是唐宋时代就有的,还有几棵从汉朝到现在的老树。
         祭拜之后,我一一去拜访老树,并深情地拥抱它们。
         我从幼年时代就喜欢拥抱树木,在心情不佳、处境恶劣的时候,就会跑到离家不远的桃花心木林,拥抱那棵最高大的桃花心木。树的坚强与崇高抚慰了我:“安心吧!在你之前,有许多人心情比你更差,也有许多人处境比你更坏;他们不都熬过来了吗?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你会渡过难关的。”
        在城市里,周围并没有大树,我种植了心灵的大树。那棵树也是饱经风霜和考验的,但它有鲜明的态度、正向的思维、坚强的意志,只要我闭起眼睛,贴近大树,一切的不如意,就风吹云散了。
        我拥抱山林的大树,因为它们看尽了历朝历代人间的繁华与凄凉,可以使我们穿越一时一地的困境。我拥抱心灵的大树,因为它经历了生命岁岁年年的暗淡与辉煌,使我们超越了一朝一夕的迷思。
        我想起许多年前,在黄山的万峰之巅,靠在一棵老松树的树干上,看着脚底的烟云风雾,内心感动莫名。这千年老松脚下竟无寸土,它是从石头逢中生长的。
        脚下无寸土,却能屹立千年,不只青松如此,历史上伟大的修行人、思想家、创造者,哪一个不是从万仞岗那毫无寸土的石头上生长起来的呢?

阅读《蛇胆》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蛇胆

冉正万

       记得每天放学后,都看见他父亲坐在条凳上搓草绳。绳子像一条浅黄色的长蛇,在他父亲的指掌间跳跃。他父亲问他,今天好点没有?他说,完全好了,对门那山上长的树我都能看见,山上最高的是柏树。他父亲说,可能是好些了,不过你还得吃,一直要等你能看见那些树上的鸟才行。他说,我真的看见了,不就是几只斑鸠么?他父亲摇摇头:斑鸠?早上倒有几只,现在哪有什么斑鸠?

       他沮丧极了。其实正如父亲所料,他的双眼仍是一片模糊,别说看见斑鸠,分清那山的轮廓都很吃力。他的眼睛不好,是上学后才知道的。父亲带他到庙上去问长老,讨教救治的法子。长老说问题不大,只要坚持吃完49个蛇胆就会好。吃49个蛇胆,必须要抓49条蛇来取。谁都会认为长老是无知妄言,故意出难题。或者是不便明说他的眼睛治不好,便用永不能实现的49个蛇胆来安慰他。

       但父亲是极聪明的,他在屋后的树林里放了几个鸡蛋做诱饵,让蛇来吃。他预先准备了一个木蛋,放在鸡蛋中间。蛇吃了蛋便溜到树上,一缠,鸡蛋便碎了,但木蛋是缠不破的。木蛋是用枇杷树削制的,非常坚硬,木蛋把蛇的肚囊挤出一个大包。那蛇先是不以为然后来便有些狂怒了,身体像鞭子一样抽着,嘴里吱吱叫着,直到把身上抽出一个血肉模糊的洞,挤出木蛋。这时候父亲便上前一把抓住蛇,两手按住蛇身,用刀子轻轻一划,抠出蛇胆。捧回来叫他吞下去,他闭着眼睛,只觉一个滑溜冰凉的东西被父亲喂进嘴里,舌根一用力,它便滑了下去。

       每次父亲都要把蛇提回来,给他煮一锅汤。吃罢49个蛇胆,喝罢49锅蛇汤,他的眼睛奇迹般地好起来。父亲高兴地说,这下你能看见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了,给我好好读书!

       我和他是同班同学,许多年过后,他成了一名特级教师,在离家很远的大城市教书。有次在省城相遇,他告诉我一件事。母亲过世十几年了,父亲一个人是很寂寞的,他给父亲买了台彩电,他想这下好了,看看电视,比干别的事更容易消磨时间。可春节回家,电视机不见了,他好生奇怪。问父亲,父亲说卖了,卖了钱打酒喝了。父亲的确老了,不知贵贱,他埋怨道,我一个月给你50块钱还不够你打酒喝吗?父亲没回答。他又说,你真是,喝得完那么多酒吗?父亲笑着说我又不知道那些人人马马在干啥,叽叽哇哇我还嫌吵哩。父亲的话像锋利的尖刀扎进他心里。父亲老了,眼力极差,而且每况愈下,他给老父亲买的眼镜,也成了多余的圈圈。他想去捕蛇,取蛇胆来给父亲吃。但是他胆小,最怕的动物就是蛇,打死了他也不敢摸一下。妻子更胆小,一听说蛇浑身就起鸡皮疙瘩。她坚决不允许他去冒这个险。儿子的胆子比他们都大,初生牛犊不怕虎,问木蛋怎么制作,一边向爷爷讨教一边削好了两个,可他宁愿自己去也不会让儿子去。但他没去,蛇还在冬眠哩。是夜,他辗转难眠,其实父亲很爱看热闹看稀奇。眼睛好的时候哪里热闹他就去哪儿。如今他什么地方也去不了。他给他开了不少药,吃了总不见好。他请村里人捕蛇,他给钱。可树林里的蛇很少,一下子很难捕到几十条。我说,人老了,即便有那么多蛇,吃了也不一定有用。他笑着摇摇头,我想亲自捕一条,不管有没有用,可我一条也没捕到过。说着他扭过身去,好一会才扭过来,又是一笑,说,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快十年没见面了。我说,是啊是啊。其实我们心里仍想着那些蛇胆,只是我们都不说。

                                                                                                                                                                               (摘自《新小说》2009年第1期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

    ①古往今来,人们用肉眼观察灿烂的星空,很多发现难免显得粗糙,甚至只是一些臆想。当伽利略等人将望远镜对准了茫茫太空后,人们才逐渐发现了太空的更多奥秘。

    ②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二是大气湍流导致地面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很难优于1弧秒。1946年,美国天文物理学家斯皮策提出,在太空中安装一台望远镜将突破上述限制。

    ③1990年,这一设想终成现实。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然而,哈勃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此后哈勃的陀螺仪、太阳能电池板、影像摄谱仪、绝热毯、冷却剂等都出现过故障,历经五次“手术”才恢复正常。然而哈勃望远镜面临的挑战,也激励着人们推动科研设备及制造技术的革新。每一次维修都让哈勃能够看得更清晰、更遥远。2009年第五次维修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已是最初设计的100倍。

    ④哈勃望远镜得到的数据引发了天文学的革命:它确定了宇宙历史为137亿年左右,证实超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并探测到太阳系外存在有机物。20年来,科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的数据发表了7500多篇论文,使之成为历史上最有科学价值的仪器。美国资深宇航员马斯格雷夫说,哈勃望远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台强大的机器,而且在于它把宇宙论、神学、哲学和天文学贯穿了起来。它是人类的一面镜子,让人类自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宇宙?我们处在什么位置?我们是谁,我们该如何作为?

    ⑤虽然哈勃望远镜将于2014年退休,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接过它的接力棒,将人类对深层太空的探索继续下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刷脸支付”的历史与未来

    最近有报道称,即将试营业的微众银行将推出人脸识别业务。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刷脸”将取代数字密码。

    早在一个世纪以前,《自然》杂志就有文章讨论人类自身对人脸的识别能力,研究证明虽然大多数人能够通过面部特征区分身边的朋友、亲人,但极少有人能清晰描述这些人的具体特征,更无法准确表达对人脸进行识别的整个过程。这意味着单纯依靠机器仿生人类的人脸识别能力可行性不大,尽管当时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到了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的使用有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人工智能领域也逐渐发展,对于人脸的自动识别的研究逐渐兴起。最初人脸识别被当作普通的计算机模式识别问题来研究,没有获得较大突破。直到90年代,科学家们开发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人脸识别算法,可以基本解决上述流程中的问题,为人脸识别技术的真正应用提供了可能。

    人脸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人的脸部特征来鉴别人的身份。和其他的生物特征(指纹、虹膜等)一样,人的脸部特征是与生俱来、独一无二的,所以利用人脸来鉴定身份具有天然的优势。人脸识别的具体过程可分为以下四步:第一步,搜集并初步处理人的脸部图像信息;第二步,从采集到的图像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第三步,进一步处理已有信息并将它们保存;第四步,比对,把需要识别的人脸与已经保存在数据库中的人脸信息进行匹配和甄别。

    这一看似简单的流程其实包含了许多复杂的问题。比如,人脸的构造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在提取人的脸部特征时,究竟该如何取舍?再比如,随着年龄的变化,人的脸部可能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但保存在数据库中的信息不太容易及时更新。还有,人的脸部经常会出现一些装饰物(眼镜、帽子等),这些东西会不会干扰最终的判断?另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外界条件稍微有变化,如光线强弱,拍摄角度,都会影响人脸成像,如何准确无误的辨识众多人脸,是一直以来困扰研究人脸识别技术的科学家们的基本问题。

    中国的人脸识别技术起步于90年代后期,并得到国家政策支持。目前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所、清华大学等自主开发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应用到了刑侦、海关安检等领域。

    虽然人脸识别尚没有得到普及,但它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2013年的下半年,芬兰、英国、日本等国家就相继推出了刷脸支付系统。不难想象未来的某天,刷脸支付的浪潮将席卷而来。

(作者:刘心霈《光明日报》,2015年01月30日10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关于“梦想”的主题阅读

(“梦想”调查)

    年少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长大后,有的人仍在坚持,但还有许多人,或满足于现实的安稳,或受限于现实的平庸。新的一年又来了,你小时候的梦想还在吗?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在春节期间进行了一项调查。

    儿时的梦想都是关于什么的?调查显示,49.9%的受访者是想从事某职业,36.8%的受访者是想赚很多钱,23.2%的受访者是关于实现某个目标,11.7%的受访者想环游世界。

    有多少人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调查中,75.8%的受访者表示并未实现。至于没有实现梦想的原因,47.1%的受访者表示是生活现实所致,18.4%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没有毅力和决心,18.2%的受访者表示梦想本身太幼稚,还有人表示是父母家人阻拦。有21.6%的受访者表示还在努力中。

    调查显示,46.5%的受访者表示仍会为儿时的梦想努力,40.8%的受访者表示不会,要实现梦想,47.7%的受访者认为最重要的是热爱和坚持,31.3%的受访者认为脚踏实地的行动最重要,14.6%的受访者表示应该多积累、少空谈,13.8%的受访者表示要有同道中人。

    调查中,83.1%的受访者表示,不能等以后有空了再去实现梦想,追梦要趁早。

    总的来说,55.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新的一年会更好,6.2%的受访者认为会更精,19.1%的受访者觉得不会有变化。

(选自《济宁晚报》)

(培育梦想)

    施一公,中国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是中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三合一院士”。他在世界上第一次解析了“剪接体”结构,成为最震动世界的突破之一;在抑制肿瘤因子和治疗老年痴呆症药物研究方面,也具有让世界震惊的研究成果。

    但是,他当年的生物学成绩非常不好,遗传学和细胞学的实验与课程,在班上都是中下等成绩。当他1989年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时,他的兴奋点是从政和经商,而对学术并无兴趣。因为听了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的一句话:“这个世界发展中,一半以上的学术问题来自对人类的关注,叫做生命科学。大生命学科在21世纪是最大的学科。”于是,就是这个对专业一无兴趣、二无专长的人,告诉自己一定要培养起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一定要把生命科学的研究作为自己的梦想!就这样,他走上了生命科研之路,并摘取了生物科学巅峰的“皇冠”。

    有同学问他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的挣扎、梦想和世俗的不可调和”这一矛盾时,他说,“这其实是个大问题,涉及到目前普遍存在的科研浮躁心态”。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他清醒地告诫那些有志于科研的学生:让价值观回归理性,不再用金钱作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指标。

    施一公强调:要不断去追问自己,是否真正在为人类社会创造价值?科学报国,才是科学家最大的荣耀!他说:现在学生受物质主义冲击太厉害,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们觉得,做科研很酷,而不是赚钱很酷。要“为天地立良心,为万世开太平”而选择、培育我们的梦想。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让梦想飞)

    ①我们有时羡慕那一些生下来就落地首都的孩子们,他们在没有“贵族”的国度里,就是国民中的“贵族”;有时羡慕那一些将门虎子与大家闺秀,在起点上他们就赢了草根一族。羡慕的是那些优越的生存条件,比如他们从小就能接受到的一流教育,他们有尽情挥霍不尽的财富。

    ②缺乏优越条件的,是不是就人生沉重,梦想遥远?

    ③伦敦开始也是村庄,就像贵族的起点也有草莽,把村庄作为起点,把从创造条件作为开始,才是我们人人都具备的条件。有条件是个好命运,没条件就是个好机会。这个机会就是创造,就像历史上的犹太民族,在丧失了生存的家园、遭受了灭顶之灾,他们漂泊世界各地,寄人篱下,反倒强化了他们的生存能力。没有土地做工厂,他们有发明创造;没有广表的国土立足,他们有智慧。按人口比例算,哪个民族都没像犹太人那样产生过那么多的教授、专家、学者。就像资源条件极差的日本,并没有制约他们成为经济大国。真正的成功就是善于在没有条件中创造条件。撬动地球的力量也不是用另一个地球,而是一个支点,一个杠杆的条件就具备理论的可能。

    ④弱者等待条件,强者创造条件。真正的成功者就应善于在没有条件中创造条件,从而实现梦想。

    ⑤可如今的许多人创业,就是依赖条件,总是把自己平庸的人生归咎于条件不好,可条件都好了,我们还用奋斗吗?海湾地区那些王室成员家族的后代很少有科学家、艺术家、奥运冠军的,他们优越的生活条件就是他们翅膀上的黄金。欧洲金球奖得主阿根廷人梅西曾经是个“侏儒症患者”,就是生长激素缺乏,导致阻碍骨格生长,家里的经济条件不能承受治疗费用,但是这些条件都没有制约梅西热爱足球投身足球,几年后他成了世界足坛的巨人。当年的马拉多纳也被足球专家视为不具备踢足球身材条件的“侏儒”。可就是这些“侏儒”的条件反倒成就了他们谱写神话的动力。

    ⑥抓住机遇,时刻记住不足,只要我们具备创造条件的智慧与信心,就能让梦想飞。如果要条件,就要那只海鸟嘴里叼着的一截树枝,那样就足够飞越太平洋了。

(摘自阮直《人生不用太多的条件》,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做医生的邻居跟我讲了个事儿:他的一个病人,挺年轻的姑娘,患了干燥综合症。这是一种很罕见的病,就是身体分泌的那些汗液、胃液和唾液都越来越少,导致人消化困难,必须借助专门的导管将类似胃酸的物质输入体内,才能稍稍缓解;更残忍的,这种病人不能见阳光。阳光就像一台榨汁机,会很快耗完病人的体液,就像在榨取一个鲜嫩的苹果,导致病人呼吸衰竭。现在的医术还无法彻底治疗这种病症,在谨慎地反复会诊之后,他们诊断,这个姑娘最多还能再活10个月。

    ②姑娘的病房,窗帘是日夜拉上的,只有镍灯发出淡淡的冷光。只有月光很暗淡的夜晚,病人才可以在护士的陪同下到院子里散步。

    ③医生说,他从没见过那么苍白的脸,却也从没见过那样明亮的眼神。每次他进去的时候,都看见那个姑娘在专心致志地涂指甲油,鲜艳通红的那种,和她的苍白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④两个多月后,我在网上看到一份资料,说国外有个患干燥症的病人,生活在避免阳光直射的环境里,活了3年之久,希望这则消息可以使这个姑娘宽慰一些,我打印下来,去找那个医生。

    ⑤医生听清来意,摇摇头,说没有用了,她已经去了。看着我惊讶的样子,医生叹口气:“她突然坚持去天山旅行,我们通知了她的父母,但谁也劝不住。后来听说她根本没爬上去,只是在天山脚下的草原骑马,病情当场发作,救治无效,就没了。挺可惜的,才22岁,听说恋爱都没谈过„„„”

    ⑥身患绝症的年轻女孩,让自己的生命提前在明媚的阳光下凋谢,该有着怎样的勇气和决心?

    ⑦医生又说,她和你一样,喜欢读书写东西,在整理病人遗物的时候,整理出来一大堆各种颜色的指甲油,每种颜色外面都贴了张小纸条,是她自己给那些指甲油起的名字。其中,淡蓝色的,叫做“豆蔻”;银色的,叫做“妖精”;而大红的那支,她起了一个很古典的名字,叫做“与子偕老”。听得我心酸。

    ⑧阳光和生命相比,当然生命重要。但在某些关键时刻,阳光显得那样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甚至用生命去换取也心甘情愿。

    ⑨她鲜红的指甲油,也许一直是她心底下鲜红的太阳。可是,她不能舍弃的,不仅仅是一种可以检测生命硬度和质量的阳光,还有尘世每日升起的太阳。

    ⑩我们健康人每天都能看到、触摸到阳光,就像看到、触摸到很多其他美好的事物一样。只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选择了疏忽,而非珍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