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达标卷(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偷偷种地的母亲

徐立新

    ①母亲年轻时曾动过三次手术,虽然都是些小手术,但过去镇上医院里的主刀医生,医术实在是非常有限,因此落下了不少后遗症,其中之一便是变得特别的怕冷畏寒。对母亲来说,一年之中,最难熬的便是冬天,因为严寒的侵入,她的身体会出现出各种不适——嗓子整日发痒、关节昼夜疼痛、腰酸背又痛,双眼总流泪……看过不少医生,但都未能给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只叮嘱她一定要注意保暖,尽量少外出,避风寒。

    ②可乡下的老屋年久失修,又高又大,冬风随时能从破损的墙缝里直灌而入,呆在里面如同呆在一个冰窟里,根本无法避寒,而母亲又不愿意来城里跟我一起住。无奈之下,我在镇上给母亲买了一套新房,并赶到冬季到来之前将其装修好,然后让母亲住了进去。

    ③新房的保暖效果很好,加之又安上了取暖器。我想,这个冬天,母亲住在里面一定会舒服很多。

    ④元旦前夕,我出差有事路过老家,便趁机去镇上看看母亲,可却发现她不在新房里。邻居们说,他们平时很少见到母亲,我心中生疑,赶紧朝乡下的老屋里赶。

    ⑤但母亲也不在老屋里,向村子里人打听,他们都欲言又止,吞吞吐吐地说不知道。后来才有人告诉我:“你去野圩上看看,你妈应该在那。”

    ⑥冬目的野圩上,一片萧瑟和苍茫的景色,非常的阴冷,寒风无遮无挡地吹得我浑身直发抖。远远地,看到了一个人,我一下子便认出那是母亲,因为她身上穿的那件又重又厚的旧棉袄,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了——从我记事起便记得每年的冬天,母亲都会穿着它。一晃30多年过去了,那件棉袄早已不保暖了,可母亲居然还舍不得扔掉,依旧将它穿在身上。

    ⑦“妈,这么冷的天,您跑到别人的地里干啥?”走近后,我疑惑地问手里拿着一把锄头,正在翻地的母亲。

    ⑧我的突然突现,似乎让母亲惊慌了一下,但她马上恢复了平静:“我看看有没有他们挖丢的红薯,翻点回去吃。”

    ⑨“难道您不怕冷了吗?想吃红薯我去镇上帮你买。”我对母亲责怪道,然后不由分说地拉着她便往回赶。可到了镇上,母亲又死活不让我给她买红薯,让我有些纳闷。

    ⑩直到回城后,堂哥给我打来电话:“有一件事,我觉得还是得告诉你。”

    ⑪“什么事?”我忙问。

    ⑫“就是你妈一直都在老家里种地,根本没在新房里住。”

    ⑬“不会吧,”我惊讶不已,“每次回家,我都明明看到我家的地都荒在那,里面根本没种东西呀。”

    ⑭“是没种你们自己家的地,可她种了别人家的呀。”堂哥说,“她种了十几亩别人的地!小麦、油菜、红薯、瓜果,啥都种,然后拿到镇上去卖。”

    ⑮堂哥告诉我,由于我坚决不让母亲种地(我曾生气地将她种在自家田里的麦苗全部拔掉),于是她便想出了一个糊弄我的办法,偷偷种起村里外出务工人家的地,而且反复对大家交代,一定要替她保守秘密,不要让我知道她在偷偷借地种。

    ⑯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怪不得每次回家,母亲总能将我车后备箱里塞满老家的各种土特产,并谎称要么是乡下亲戚们给的,要么是自己从镇上买回来的。

    ⑰母亲有严重的关节炎,走路时很不方便,我无法想象她独自一人,在地里翻土、播种、施肥、锄草以及收割时的艰难。

    ⑱母亲已是近70岁的老人了,早到了该颐养天年的阶段了,可她却骗我,偷偷在冷风中劳作。母亲怕冷,可她却不愿意待在暖和的新房里,非要出来自食其力。她是不想给我这个儿子增加负担呀,因为母亲曾无意间跟我说过,活在世上一天,就要干一天的活,她是不会呆在家里吃闲饭,拖累我的。

    ⑲这就是母亲,纵然十分的怕冷畏寒,但年迈的她依然敢站在冽冽的寒风之中,挥动锄头,靠自身的气力,向大地讨一口饭!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4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第⑥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4)、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母亲的形象。

(5)、读完全文,你有怎样的感悟?请用你自己的生活经历印证你的感悟。

举一反三
阅读《只选一把椅子》,完成小题。
                                                                                                                  只选一把椅子
       ①有人曾向世界歌坛的超级巨星卢卡诺·帕瓦罗蒂请教成功秘诀,他每次都提到自己父亲的一句话。从师范院校毕业之后,痴迷音乐并有相当音乐素养的帕瓦罗蒂问父亲:“我是当教师呢,还是做个歌唱家?”其父回答说:“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只能选一把椅子坐上去。”
        ②只选一把椅子,多么形象而又贴切的比喻。人之一生,说长也短,不容我们有过多的选择,那些左顾右盼、渴望拥有一切的人,往往因为目标不专一,最终却一无所获。
        ③近两年,明星复出成为娱乐圈一大引人注目的景观。许多曾在娱乐圈里大放光芒而今已被忘却的艺人们又纷纷回到幕前“重出江湖”,让观众重温他们的风采。沉寂了十几年的梁小龙再度复出后,他坦诚相告:“年轻那会儿,觉得一辈子就这么干上了演员有点不甘心,想看看自己还有没有其他潜质可以挖掘,结果失败了。我心里总还是挂念着影视发展,所以就又回来拍片了。”说到底,他的回来是在重新寻找自己的“椅子”。
       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复出的明星们,命运却各不相同,有的迎来了事业的第二个高峰,更多的则如石沉大海,难以再激起涟漪,原有的人气也削减了。因为这些明星们离开娱乐圈之后,或经商,或休息,停止了原来的努力,导致思维僵化,因此难有创新,即使复出,生命力仍不会太长。
        ⑤在一生中,我们会面临诸多选择,特别是在涉世之初或是创业之始,此时的选择尤为重要。一旦看准了方向,选定了目标,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哪怕这条路崎岖不平,障碍重重,为众人所不齿,同行者寥寥无几,你都要“板凳坐得十年冷”,忍受孤独和寂寞,朝着一个主攻方向努力。尤其在诱人的岔路口,你必须不改初衷,有心无旁骛的坚定信仰和超然气度将它走完,一直走进美好的未来。
       ⑥巴尔扎克曾经不顾家人的反对,立志从事文学创作。虽然,期间他遭遇到初期的创作失败,又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投笔从商,受尽欺骗,欠下不少债务,以至于警察局下通缉令要拘禁他,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创作梦想,隐姓埋名、严肃认真地进行写作,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高产作家。
        ⑦只选一把椅子,锁定一种努力的方向,可以决定和影响我们的一生。
                                                                                                                                         (选自《时文选粹》 有改动)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一碗米粉
        天有些冷,父亲突然对我说,你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到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车站的旁边就有不少卖米粉的,我说,我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可一次也没有坐下来。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他才发现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他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店主看出他的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你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后我一定把钱给你寄过来。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父亲红着脸答应了。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去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只知道他姓杨。
        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位姓杨的。父亲就向人打听,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
        父亲开始带着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名字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没有办法,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
       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的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找到了他。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父亲还是一眼认出了他,紧走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我可找到你了,我可找到你了!语气中满是激动。
       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
       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他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
       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返回的途中,电话响了,是那位姓杨的店主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后,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
       挂上电话,我的眼中留下了两行泪水。那碗米粉的香味弥漫在我的周围,温暖着我。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段留错言的电话录音

马付才

    ①大学毕业后奔波了很久,我也没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看到很多同学都欢天喜地去上班了,焦虑的我,开始把自己的一切不如意都迁怒到了父亲身上。我气愤地指责父亲一点儿用没有,就知道整天喝酒,根本就不关心我。那么窝囊,什么忙都帮不上我。

    ②面对我没大没小的指责,父亲大发雷霆。我从来没有见过他生这么大气。我也毫不示弱,这么多天来早就憋了一团火,现在,父亲的态度只不过是帮我拧开了气门芯而已。我对父亲没头没脑地大吼了一顿之后,就扔下他头也不回地从家里搬了出去。

    ③在离家不远的另外一个城市里,我租了一间七八平米的小房子,然后马不停蹄地去参加各种人才交流会。一点儿用都没有的父亲,我根本就指望不上,未来的一切我只能依靠自己了。游走在飘满落叶的陌生城市里,我想起了因病过早去世的母亲,不禁流下泪来。如果母亲仍然活在世上,我就有人惦记,有人关爱了。

    ④一天,我去商店买了一箱方便面,准备做未来一个星期的口粮。正垂头丧气地抱着那箱方便面往租住的小屋走,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叫我的名字。回头一看,是我上大学时睡在下铺的同学,关系处得最要好的哥们儿。他兴奋的一掌拍在我的肩膀上,说:“嘿,小子,毕业后玩失踪呀,怎么连个手机也不买呀,我打电话到你家里,伯父说他也正满世界地找你哩。”我惨笑道:“你看我这穷酸得饭钱都没有了,哪儿还有钱去买手机呀?”想起他说我父亲正在满世界地找我,我有点儿疑惑,他会满世界的去找我吗?

    ⑤根据同学提供的就业信息,工作很快有了眉目,有家公司答应录用我。晚上,我拉着同学下馆子,一定要用手中剩余不多的钱请他撮一顿。

    ⑥我俩都醉了,相互搀扶着走在昏黄的路灯下。我忽然想应该把我的喜悦分享给我的女朋友。我曾经发誓,如果我找不到工作,就绝不跟她联系。我对同学说:“把你的手机拿来让我用用,我要打电话。”我那个同学边掏手机边问:“给谁打电话?”我说:“废话,这时候还能给谁,当然是我最亲爱的人了!”我接过他的手机,可是两眼发昏,那一串按键总是被我按错,我把手机递给他,头脑依然清醒地说:“我喝高了,你替我拨她的号码。”

    ⑦我的女朋友是我们上大学时的同班同学,下铺的兄弟对我俩的关系了如指掌,也知道她家的联系方式。他按下了一串号码,然后把手机递给了我。

    ⑧电话通了,那边却没有人接,我正疑惑,这么晚了她能上哪儿去?电话那端却传来了系统录音提示的声音:“你好,这是录音电话,有事请留言。”什么时候她家的电话开通了录音功能?我按照系统的提示说明,借着酒意,对着手机声音温柔地说:“你好吗?是不是还没睡?不用担心,我已经找到了工作。天气就要变凉了,出门的时候记着要多加些衣服,你不知道这些天我是多么地想你,可咱们在一起时我还曾没心没肺地和你吵。希望你能原谅我,这些天我总是梦见你,你不知道我是多么想立刻见到你啊!”

    ⑨我一边说,一边偷偷地看着我的那个同学,我怕说出什么肉麻的话来让他见笑。可是,奇怪的是,以往总是嘻嘻哈哈的他,此时却安安静静地看着我,没有一点儿嘲笑我的意思。我慌忙把电话挂上了。

    ⑩想不到,第二天一大早,我还没起床,父亲却来到了我租住的那间小屋。在他身后,跟着我的那位同学。

    ⑪父亲见到我眼泪就出来了。我的那位同学说,听你昨晚的电话留言说得那么煽情,当时我都感动了。伯父说昨晚回家听了你的留言,根据来电显示打了我的手机,想不到他连夜拦了个车就跑来看你了。

    ⑫我莫名其妙,怎么,昨晚我的留言不是给了我的女朋友?我疑惑地看了父亲一眼,却分明看到他脸上布满沧桑,稀疏的头发里夹杂着丝丝白发。父亲是那样的憔悴,半个多月不见,他分明衰老了许多。我突然明白了,昨晚,我告诉同学说要打给最亲爱的人,我想的是女朋友,他想的却是父亲呀!

    ⑬父亲又是高兴,又是流泪,说:“儿子,爸对不起你,爸老了,不中用了!你找工作的事,我只会着急,却一点儿也帮不上你。我不该整天喝闷酒,总想着你去世的妈妈。爸知道你想我,可爸更想你呀。你离家出走的这些天,爸每天都在四处寻找你,爸知道你会给我打电话的,怕错过了你的电话,就开通了‘来电显示’和‘录音’功能,这不,爸一接到你的电话,就立刻来看你了。”

    ⑭我什么都明白了,一下子扑到父亲的怀里,父子俩抱头痛哭

    ⑮我那个留错了言的电话,就这样很快融化了横亘在我和父亲之间的坚冰。然而,我不敢跟父亲说明电话里那段留言的真相。

    ⑯后来,业务上的事让我经常天南海北地跑,父亲总在家里守着那个电话,电话的“来电显示”和“录音留言”功能,他一直没有取消。父亲说,他怕错过任何有关我的信息。那一段留错了言的电话录音,父亲一直都舍不得删去。他说,每当想我的时候,他就把我那段电话留言再放一遍听听……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天下救人事最大

熊育群

①武汉一夜,钟南山难以入眠。窗外,树叶落尽枝丫光秃的冬天景象出现,凛冽的北风刮过街巷。抗击非典那年钟南山67岁,今年84岁。历史似乎在重复,他最不想看到的一幕又出现了。人们匆忙的脚步停了下来,迎大年的节奏被打乱了。

②事态急剧发展,年关逼近。钟南山在武汉、北京、广州三地奔波,再无喘息之机。

③一场只能打赢不能打输的战争打响,保卫生命必须争分夺秒!

④1月18日,钟南山到武汉,立即投身战斗。19日一早,国家卫健委、武汉卫生部门和专家召开会议,分析疫情,接着去武汉金银潭医院、疾控中心实地考察调查,下午专家研究,5点钟南山赶去机场,飞抵北京参加当晚国家卫健委召开的会议,子夜一点半散会。这一夜他只睡了4个小时。20日6点起床,研究汇报材料后,赶到国务院,向孙春兰副总理汇报。午时一点半,国家卫健委召开高级别专家组会议,李克强总理出席,随即新闻发布会召开,直到下午7点结束。晚上9点半,钟南山以连线嘉宾身份出现在央视《新闻1+1》中,公开了重要的疫情信息。21日,他又在广东省首场疫情发布会上,介绍广东全面加强疫情防控情况……忙碌的节奏一直到除夕之夜,作为疫情应急科研攻关组组长的他,大年三十也回不了家。

⑤他分秒必争的身影出现在大众视野中:29日下午,他领衔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团队与武汉前方的广东医疗队ICU团队进行远程视频会诊,这一次会诊时间持续了6小时18分钟。

⑥30日早晨6点,利普金教授在钟南山前往机场的车上与他探讨疫情。白云机场到了,他们在航站楼前告别。飞机起飞,几个危重病人的治疗方案摊开在钟南山的活动桌板上,他要在飞行时间内确定救治办法。下了飞机出首都机场航站楼,北京卫视的记者接他上车,在路上对他进行专访。目的地到了,下车后,他大步直奔会场……

⑦座谈会由中国疾控中心召开,李克强总理亲自参加,总理就进一步加强科学防控疫情听取专家意见。总理进入会场,他对专家说,本该与大家握手的,但按你们现在的规矩,握手就改拱手了。会议结束,李克强总理与专家们告别,他特意走过来对钟南山说:“还是握一次手吧!”

⑧在抗击非典期间,钟南山带领的呼研所医护人员像一队尖兵,向病魔发起了一次次冲锋,先后有26位医护人员倒下了,但全院没有一个人后退。有的治愈后又投入了战斗。当世界卫生组织的人询问钟南山,你们有没有医生离开,钟南山自豪地告诉对方:“一个也没有!”

⑨这一次同样也是如此,没有一个逃兵。他一直把他们送到去武汉最前线的车上。

⑩人们惶恐、无助,盼望权威出现。钟南山不得不频频出镜,及时为大众答疑解惑。哪些症状必须到医院就诊检查,哪种情况可以在家隔离,什么时候能够接种上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疫情的走势如何判断……

⑪这一切,对于一位84岁的老人意味着什么?他这是在用生命战斗!他把人民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加重要!妻子李少芬看到熬红了眼睛的他,既生气更心疼,却又无可奈何!她知道自己劝也劝不住,天下救人事最大,他这一辈子最在乎的就是病人。

⑫中国有个钟南山,这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一起来吧!去乡野采风,聆听大地的诗歌。

稻田叙事(节选)

周华诚

田里已然是一片金黄。

稻穗低垂,大地正把成熟的香气播散在人间。成群的麻雀,从稻田上空呼啦啦地掠过,又呼啦啦地停歇,起起落落之间,仿佛是鸟儿们庆贺丰收的盛典。

老曾在这个季节开始变得忙碌,他的绝活是“喝彩”,传承自他的祖辈。农村有喜事要操办,上梁、进屋、嫁女、娶亲、过大寿、宴亲朋,都要有人喝彩,喝彩声一起,热闹喜庆:“天地开场,日月同光,今日黄道,鲁班上梁——”

老曾是万千喜事的现场见证人,是乡村生活变化的亲历者。这次,我们预约了老曾,请他到稻田里为大地丰收喝一嗓子彩。“这个事好啊!”老曾满口答应下来,“祖祖辈辈在土地上讨生活,土地待我们不薄,很少有人想到为大地喝彩。”

开镰的这一天,老曾立于稻田之间,丰收的稻浪在他面前摇摆,他手举一个酒壶,连饮三杯粮食烧,开嗓喝道:

“福也! 福也! 福也——”

田间早已围满了农人、乡亲,以及城里来的朋友们,大家齐声应和:“好啊——”

这一嗓子,是喝彩的“起”,喝彩师要把这一声彩头传递给稻谷、麻雀、山川溪流、传递给所有辛苦劳作了一年的农人。接下来,一连串的喝彩是一首献给土地、献给粮食的最朴素的赞美诗:

稻谷两头尖,天天在嘴边,粒粒吞下肚,抵过活神仙……

这一天,大家都成了“稻友”,跟着老曾一起在田埂上游走,心里那个欢乐啊,一个个好像重新变成了孩童!“孩童”们把稻田变成了游乐场。

接下来,这群“孩童”要在稻田里竖一个巨大的稻草人——这片稻国不仅仅生长粮食,还生长想象、生长快乐。在丰收的时节,我们有了大把的稻草,就想着做一个巨大的稻草人开心一下。

稻草人的设计师是城里的赵老师。经过几个晚上的思索,挥动画笔,“唰唰唰”,渐渐勾勒出一个潇洒不羁的稻草人大侠形象。

在扎稻草人的稻田现场,很多人聚在一起,不知从何下手。赵老师将大家召集起来,拿着设计图开始讲解,宽檐帽、蛋挞裙、流苏披风等,对每一个技术要领都分解到位,对每一个任务分工都定位到人。“小稻友”们也参与进来,大家以家庭为单位,领到了各自的任务。

在为稻草人扎裙摆时,这一家子配合得如此默契——妈妈整草,爸爸捆线,再将其固定到骨架上,逐个排布,两个小孩则是田埂上两只忙碌的小蜜蜂,一会儿理稻草,一会儿找麻线,到处都是她们俩的可爱身影。

“一、二、三,一、二、三……”十几个汉子抬着稻草人穿过稻田,金黄的稻穗拂过他们的身体,其他人都在边上加油鼓动。稻田里终于竖一个巨大的稻草人!

“福也! 福也! 福也——”

老曾的喝彩歌谣,也在稻田与天空之间激荡起情感的力量。

这座巨大的稻草人立在天地之间,像是一个守护者。

制作稻草人,不就是一群理想主义者的故事吗?

这年秋天,我们把水稻田的大米搬到了城市,在繁华的城市中心,开展了新米展示活动。一筐筐的金黄,装点出秋的喜悦。几十位旧友新知一齐会聚于这片“田野”,空气中飘动着谷物成熟的香气……

又一次,更多的“稻友”们相见了。

(选自2024年第3期《人民文学》,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