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2020年6月九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监测(暨中考二模)试卷

阅读下面两篇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敲门

〔美〕弗雷德里克·布朗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品质

〔英〕高尔斯华绥

我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他了,因为他承做我父亲的靴子。

格斯拉先生的鞋店朴素安静,橱窗里陈列着几双靴子。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

有一天,我把幼小的脚伸到他跟前,羞怯地问:“先生,做靴子是不是很难的事呢?”

他回答说:“这是一种手艺。”从他的含讽带刺的红胡子根上,突然露出了一丝的微笑。

他像皮革制成的人。面孔僵硬而迟钝,只有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迷恋着理想。

人们不用常到他那里去,因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人们走进他的店堂,像走进教堂那样。来客坐在那张仅有的木椅上等候。过了一会儿,他终于站在来客面前,上身没有穿外衣,背有点儿弯,腰间围着皮围裙,袖子往上卷起,眼睛眨动着———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

我说:“格斯拉先生,你可以给我做一双皮靴吗?”

他会一声不响地离开我。我坐在木椅上休息,欣赏皮革的香味。不久,他回来了,细瘦多筋的手里拿着一张黄褐色皮革。他眼睛盯着皮革说:“多么美的皮啊!”等我也赞美一番以后,他告诉我半个月以后拿货。他一边跟我说“再见”,一边继续注视手里的皮革。我向门口走去的时候,就又听到他趿拉着木皮拖鞋的踢踏声把他送回到楼上做他的靴子的梦了。

有一天,我对他说:“格斯拉先生,在城里散步时靴子咯吱咯吱地响了。”

他看了我一下,没有做声,蹙蹙眉头,好像在搜寻对那双靴子的回忆。“把靴子送回来!”他说,“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

有一次,我穿着因为急需才在大公司买的靴子,走进他的店铺。他的眼睛在细看我脚上的次等皮革。他最后说:“那不是我做的靴子。”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

他把手伸下去,用手指在一块地方压了一下。“这里痛吧?”他说,“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他们把一切垄断了。我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生意,我很快就要失业了。”我看看他满是褶皱的面孔,他的红胡子好像突然添上好多花白须毛了!

这次我定了许多靴子。它们比以前的更经穿。差不多两年,我也没想起要到他那里去。等我再去的时候,他店铺外边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了另外一个人的名字———也是个靴匠的名字。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

“啊!格斯拉先生,”我说,“你做的靴子好极啦!我一直穿着。”

他细看我这双皮靴,把手放在我的靴面上说:“这里还合脚吗?我记得,费了很大劲才把这双靴子做好。”我向他说明靴子非常合脚,并定了几双靴子。他说:“我很快就可以做好;现在我的生意很清淡。”他非常迟缓地照我的脚形画了样子,又摸摸我的脚趾。

一星期以后,我走进他的店铺。两间门面又合二为一了,店里只有一个年轻人。

“格斯拉先生在店里吗?”我问道。

他诧异地同时讨好地看了我一眼。“啊!”他回答说,“死掉了!”

他说:“可怜的老头是饿死的。医生说是慢性饥饿。他想把店铺撑下去;但是除了自己以外,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他接了一份定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顾客可不愿等待呀。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这就是他的下场。”

“但是饿死———”

“我看见,他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一直做到最后的时刻。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是的,”我说,“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选自《高尔斯华绥短篇小说集》,有删改)

(1)、有同学觉得下面句子的朗读重音处理比较难,请帮他完成下面的朗读设计。

语句

朗读设计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从他的含讽带刺的红胡子根上,突然露出了一丝的微笑。

“突然”一词需重读。看似“突然”的笑,实则是格斯拉先生将制靴子视作生命一般的手艺而感到自豪与欣喜。重读可以突显这种意味。

(2)、上面两篇小说选用了不同视角,《敲门》用第三人称、《品质》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请选择其中一篇,分析作者所选视角的效果。
(3)、请你仔细研读小说,探寻鞋匠格斯拉先生的死因。
(4)、读完上面两篇小说后,你会选择哪一篇推荐给你的好朋友阅读呢?请选择一个角度(情节、人物、主题、语言等)阐述推荐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罗布泊的奇观
         整个罗布泊地区,东迄玉门关,西至铁干里克,南达库姆塔格山,北到库鲁克塔格山,面积约有10多万平方公里,同中原和华东地区的一个省差不多。仅库姆塔格沙漠就有20000平方公里,干涸的罗布泊古湖盆有3000平方公里,现代湖盆也有2500平方公里。据记载,这一带的年降雨量只有10毫米。水就是生命。任何出入罗布泊地区的旅人,都是从四五百公里以外的地方带足淡水。这样大的地区水却十分缺少。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就是为了寻找救命的水而蒙难的。地下水倒有,但却酷咸不能饮。再一个问题就是风沙剧烈。罗布泊地区几乎无日不风,每年有八级以上的大风80多天,通常都是四五级风。古人有写流沙的诗:“无端昨夜西风急,尽卷波涛上山岗。”这里真是波浪滔滔,排山倒海。第三是高温,特别是夏季,最高气温常在50℃左右,地面温度可达70℃。
          在罗布泊古湖盆的东、西、北部,有3000平方公里的“雅丹地貌”。那是一些形状奇异、大小不等、排列有序的土丘。土丘鳞次栉比,有的拔地而起,A;有的匍匐在地,B;有的怪异,像神、像魔鬼;有的肃穆庄重,像城堡、像帐幔、像房屋。每当云影掠过,或细风撩起轻沙,土丘似乎缓缓漂移,像航船启程,如鲸鱼遨游……真是千姿百态。这种繁星搬的土丘构成的地貌,地理学家们称之为“雅丹”。“雅丹”是维吾尔语,其含义至今不明,是已被地理学家们借来称谓这种地貌的专有名词了。
        雅丹地貌中最为壮观的是“龙城”。在罗布泊古海的东北部有一片风蚀最烈的地区,土丘高峻似城郭宫阙,其形似龙伏卧。
        罗布泊汇积着来自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水流带下来的盐分。湖水干涸之后,积盐裸露地面,又经日晒、风吹,龟裂成形态和色泽各异的盐壳,从罗布泊到玉门关,200公里长的疏勒河故道,布满盐壳。有的和着白垩矿物,呈白色;有的混着细沙,呈黄色;有的杂着枯草枯叶,现出黑色;有的是纯盐的结晶体,映着青天,碧蓝透亮;有的如雪花一样,浮于地表,色彩缤纷;有的高达八九十公分,长达二三米,翘起后成拱形如桥,自然界真是千奇百怪。
      沙漠也会唱歌。夜宿沙子头,总会听到沙子响动的声音。心境好的听着像渔歌抒情,心境不好的听来如怨似泣。原来,沙丘上沙粒滑动的时候,它们中间的孔隙时大时小,空气中沙粒的流动中产生振动发出声音。有人说敦煌有“鸣沙山”,那么,罗布泊则是“鸣沙海”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笔墨童年

余秋雨

    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竞与笔墨有关。

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了。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这是我的起点。

(节选自《中国文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