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升学适应性检测试卷

文学类文本阅读

马裤先生

老舍

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

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

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地说。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茶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

“先生,请等一等,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得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

茶房看马裤先生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

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

“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表示歉意。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

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没回头,一直地快步走开。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床上。 “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

“你呢?”我问。

“二等。快开车了吧?茶房!”

他站起来,数他自己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行李呢?”

“我没有行李。”

“ 哦?!”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

茶房从门前走过。

“茶房!拿手巾把!”

“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

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

我心中安坦了许多。

到了丰台,车还没停住,上面出了声,“茶房!”

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

过了丰台,大概还没到廊坊,上面又打了雷,“茶房!”

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

“干吗?先——生——”

“拿茶!”

“好吧!”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

“不要茶,要一壶开水!”

“好啦!”

“茶房!”

我直怕茶房的眉毛脱净!

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茶房”小一点。有时呼声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

有趣!

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

马裤先生出去,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下了车,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天津,唉?”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紧跟着一个雷,“茶房!”我后悔了,赶紧地说:“是天津,没错儿。”

“总得问问茶房。茶房!”

我笑了,没法再忍住。

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

刚一开车,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孔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

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人知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车走迷了路?!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

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顶。

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了。谢天谢地!

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

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老舍短篇小说《马裤先生》,有删改)

(1)、若把该短篇小说改编成绘本故事,你会选择以下哪幅画作为封面图片?请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2)、请结合评论,任选一题,回答问题。

老舍小说评论摘要

评论一:

夸张的艺术修辞,在老舍这样地道的京味小说中屡见不鲜,这也是老舍短篇小说的一大特点。

评论二:

为了照应平实沉稳的语言风格,老舍尽量使用有力的短句来表达,最短以一二字作成的句子便足以助成戏剧效果。

①请品读老舍描写茶房眉毛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

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

我直怕茶房的眉毛脱净!

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

②请品读老舍对马裤先生语言描写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拿毯子!”

“拿枕头!”

“拿茶!”

“茶房!拿手巾把!”

“不要茶,要一壶开水!”

(3)、采用第一人称“我”叙述故事,是小说常用的叙述策略。请根据题目要求,探究小说中“我”的作用。

小说中的“我”

相同点

不同点

莫泊桑

《我的叔叔于勒》

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

爱憎、喜怒和哀乐。对“我”(约瑟夫)的描写,体现了孩童的纯真、善良,与大人的势利、刻薄形成了对比。表明了作者的良好愿望。

老舍

《马裤先生》

(4)、《马裤先生》很好地体现了老舍早期小说审视社会的眼光。以下哪一项最符合老舍这一时期的创作观?请结合文章内容,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A.一半笑一半恨看世界     B.一半笑一半爱看世界     C.一半恨一半爱看世界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失去的桑树
徐鲁
①我所居住的武汉东湖路靠近梨园的地方,曾经有一棵巨大的桑树,每年春天,都会结出满树紫红色的桑葚。像这样高大的、能结出满树桑葚的桑树,在城市里是难得见到的。因此,我曾颇为得意地向朋友们炫耀,我家住在这棵犬桑树旁边。
②之所以会有这种炫耀和得意,是因为我曾经为给女儿寻找几片小小的绿色桑叶,而在这个城市到处奔波。那是女儿正在读小学一年级,我家还没有搬到东湖路上的时候。有一天中午,女儿双手捧着一个小纸盒,兴奋地冲我大叫着:“爸爸,蚕宝宝!快看啊,蚕宝宝!”原来,她用自己买橡皮的钱,从校门口的小摊上买了四只白色的小蚕回来。
③呵,四只小小的白白的蚕宝宝,使女儿和我兴奋不已。我们为蚕宝宝换了一个更火的纸盒子,然后铺上了仅有的几片碧绿的桑叶。蚕宝宝长得很快,当然,它们吃得也很多,从早到晚,好像一刻不停地在吃桑叶。
④眼看仅有的桑叫就要被它们吃光了,我和女儿都有点着急了。我向人们打听,附近什么地方有桑树,他们都摇摇头,好像都没注意到哪里有桑树。
⑤桑叶终于被四只正在长身体的小蚕吞吃光了。四只小蚕饥饿难忍,身体不停地扭动着,在寻找着食物,我和女儿看着都觉得心痛,可又毫无办法,女儿急得直掉眼泪,摘来最青、最嫩的小白菜叶子喂小蚕吃,但蚕儿们尝也不尝。
⑥终于,院子里的一个读五年级的小男孩告诉我,他曾找到过一棵桑树,摘过桑叶,不过那地方很远。“管它有多远呢,快带我去!”炎热的正午,我拉上小男孩就上了公交车。坐了四五站路,下了车,又拐过一条胡同,我们果然找到了一棵桑树[ ]一棵真正的桑树。可是,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桑树呢?树干、树杈、细枝都在,就是没有桑叶,一片也没有!我还从未见过桑叶被人采摘得如此干净的桑树。可怜的桑树,在这个春天和夏天里,不知道放多少人采摘过了呵!连树梢上的小芽都好像被人摘去了!
⑦我于是想到,这么大一个城市,也许正有不少孩子像我的女儿一样,面对着自己喂养的几只小蚕儿流泪呢。
⑧没有找到桑叶,怎么回去向女儿说呢?那四只小蚕,岂不是只好看着它们饿死么?唉,如果是那样,女儿该多么难过!——我这做父亲的,还有什么用昵!连几片桑叶都找不到。
⑨“想想看,还有什么办法,还有什么地方,能够找到桑叶?”我有点可怜巴巴地望着带我来的小男孩。
⑩“坐‘的士’,到郊外的植物园去,那里可以买到桑叶。”小男孩说[ ]我一听,心中大喜。对呀,植物园里,肯定有桑树的。为了拯救那四只小蚕的生命,我拉上小男孩,叫上一辆出租车,又直奔市郊的植物园而去。
⑪我们果然在那里买到了新鲜的、绿色的桑叶,而且买了很多很多。小男孩说,把新鲜的桑叶用食品袋扎好,像放蔬菜一样放在冰箱里,整个夏天,小蚕儿都有新鲜桑叶吃了。我说:“是呀是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⑫更没想到的是,几年之后,我家搬到了东湖路上,我们家竟与一裸高大的桑树为邻了。这就是我为此在好几年间颇为得意的原因。
⑬可是,好景不妊,就在去年,不知什么原因,这棵巨大的桑树,竟然在一衣之间被悄悄地砍伐了,先是只剩下一个粗大的树墩在那里,后来连树墩也没有了。
⑭谁如此粗暴无情,竟然忍心伐倒了这么高大的一棵大桑树?还我桑树!——不,还给大家的桑树!我曾经满怀愤怒地给城建部门、园林部门,给当地的晚报和其他媒体,甚至给市长办公室打过电话,表达了我的惋惜和抗议。最终我得到的解释是:为了道路的扩建。而实际上,这棵大桑树根本就不靠近道路,根本不碍着道路计么事!
⑮“可是它已经在这里活了足有儿十年了吧?它的年龄也许超过了我们居住在这里的许多人,你们有什么权利说要砍倒它就一夜之间砍倒了它?你们[ ]你们还我桑树!还给大家桑树!”我对着电话怒吼着。对方不再说什么,就把电话挂了——
⑯真是欲哭无泪!一棵曾经令我那么得意和自豪、每年都能结出满树满枝紫红色桑摹的大桑树,就这样从我居住的东湖路上永远地消失了。我从它粗壮和高大的样子来判断,它至少已经生长了五十年了。五十年历经风雨、艰辛走过的生命,一夜间就被粗暴地给终结了。愧我无力保护一棵无言的桑树……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三愣

【泰国】曾心

    外面下着毛毛细雨,一个干瘦佝偻的病人,头上遮着一张旧报纸,步履蹒跚地推开一间医务所的弹黄门。

    正坐在案头看《黄帝内经》的李医师,抬头一看,见那新来的病人,正扯下那张湿漉漉的旧报纸,一时觉得,他挂在鼻梁上那副黑眼镜显得特别大、特别耀眼。

    “请坐!”

    “嗯。”

    “贵姓?”

    “张亚牛。”

    “多大了?”

    “五十九。”

    李医师伸出三个指头给他诊脉。片刻,又叫他亮出舌头,然后说:“请把眼镜脱下!”

    病人似乎没听到。

    “请把眼镜脱下!”李医师再重复一遮。

    只见病人那干瘪的右手举到耳边,颤颤巍巍地脱下黑眼镜。李医师不禁一愣,原来他是个“独眼龙”,右边凹陷的眼窝里不见眼珠子。左边那呆滞的眼睛,只发出直勾勾无神的目光。

    李医师张开嘴,想再问下去。却见病人举着颤抖的手,把黑眼镜挂回鼻梁上,嘴角搐起一阵凄酸的蠕动。

    “哪里不舒服?”李医师用习惯性的话问诊道。

    “没有一处舒服。”

    “吃得下呜?”

    他慨叹说:“做人真工(辛)苦,过去爱(要)吃无好吃(没得吃),现在有好吃唔(不)敢吃!”

    病人答话绕着圈子,李医师心里却完全理解他的话意,问:“有消喝病吗?”病人点点头。

    李医师安慰病人几句后,便伏案开处方。

    “服药三天后,再来看一次。”李医师把一张处方交给病人。

    “多少钱?”

    “一百铢!”

    “医生,八十可以吗?”他居然还起价来。

    李医师不禁又一愣!觉得他当了二三十年医生,从来是医生说多少,病人就给多少,甚至有的慷慨的病人还多给,从来没遇到过讨价还价的病人。这还是头一遭呀!李医师心里嘀咕着。

    “可以吗?”

    李医师不大自然地笑着,点头。

    病人拿出一张一百铢。李医师还他二十铢。病人高兴地推开弹黄门走了。

    在细雨中,李医师看着那个佝偻的病人,头上遮着旧报纸,步履蹒跚地挤上了一辆公共汽车。

    李医师站在门口自忖:“也许他是个数米而炊的人!”

    三天后,不见张亚牛再来看病,但是李医师在另一个地方见到了他。

    那天李医师驾着轿车,到他三十年前读过的某所华文小学。这所学校已被封闭近半个世纪,最近又即将复办。许多校友和热爱华文的人士,闻讯都赶来捐款。

    坐在捐献台前,正是那个佝偻且戴着一副黑眼镜的张亚牛。他正在讲述自己一段求学不幸的遭遇:“三十年前,我曾在这个学校读过两个月书,不幸学校被封。我们组织了华文学习小组,但读不到两个月便来抓人。老师被抓走了,我越墙逃跑时,天黑不见五指,一个铁钩,把我的右眼球钩坏了。”他讲到这里,声音低沉沙哑,伤心地从耳边脱下那副黑眼镜。在座的人的眼光即刻聚成一束光束,焦点全落在他那只没有眼珠的凹眼窝里。

    “读过书的人,那是无法理解没读过书的人的痛苦。我右眼瞎了,是痛苦的事。左眼虽能看见东西,但不识字,也好像瞎了一样。”也许他讲得太激动,血脉有点亢进,脸上不禁涨红起来。他又脱下眼镜,用手擦起滚动在左眼里的泪珠。

    “现在学校要复办,我报名参加学习,当个胡子学生。”

    在座的人都瞪大眼睛,哑然失笑。

    “最近,我把一块地皮卖了,想把部分钱捐给学校。”他边说边把放在脚边的皮箱拿上台面来。他那颇抖而干瘪的双手慢慢打开皮箱。

    呵!是一箱崭新的一千铢的纸币。

    李医师和在座的人都愣住了。

    看着捐款台上成叠的千铢纸币,李医师低头看看自己手上已写好的支票,脸上有点泛红。于是他提起笔来,在数字后面再添上两个零字,又在旁边签了名。

【注】曾心:泰国华文作家。铢:泰国官方货币,也称“泰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鸥小姐

王佳琦

    ①如果微信朋友圈是一场艺术展的话,那么半年前的鸥小姐一定是这个圈子中的达·芬奇。

    ②她的手机中装有十个图片编辑软件,内置上百种不同的字体和滤镜,让她第一时间将灵感转化为点赞数。比如,她能把蛋炒饭拍出米其林三星大餐的效果,把小区游泳池拍出希尔顿大饭店的气势。此外,她的收藏夹里还精挑细选了几个文学爱好者论坛,不过鸥小姐从不发言,但从里面抄几行诗歌或者美句来配图发表状态,她干得还是很熟练的。

    ③但她说她自己并不喜爱这种生活,这么做是迫于互联网社交时代的大势所趋。如果一个周末过去,“达·芬奇”不秀秀自己“过得有多好”,那就会有“拉斐尔”或者“米开朗琪罗”抢占高地。

    ④于是她除了精心处理自拍照片,还统筹规划发送时间,认真回复每一条评论,同时不忘偶尔也给“拉斐尔们”点个谦逊而不失自信的赞,在心中默默给每一条最新动态打一个分,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⑤通过如此心思缜密地经营,鸥小姐的朋友圈可以说是自成一片风景,其中的内容可谓雅俗共赏、包罗万象。时而关心社会民生,时而放眼国际格局;时而午后闲笔三行小诗,时而长篇抒发人生感怀;当然也少不了最吸引眼球的自拍美照——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高雅大气品位佳;海滩、椰树、下午茶,阳光流水笑春花。不过如果现在点开她的朋友圈,这些视觉盛宴都已经不见踪影——她自认已经是个“圈外人”了。

    ⑥鸥小姐偶然得知可以设置“关闭朋友圈”的那一天,距今已有5个月了。小半年来,“刷朋友圈”这个事儿逐渐变得矜持而精简,曾经的追捧评论、跟风留言、争抢首赞,如今已变为每周日晚睡前的规律性“开圈”。说来也怪,自从关圈,鸥小姐的心态似乎上升了好几个层次:以前她是粉丝心态,每分每秒关注着所有人的风吹草动,身处争奇斗艳的漩涡中,被动而焦灼;现在却像圈中前辈一样定期视察,举手投足全是从容,慢悠悠翻过这一周的悲欢离合,点赞率控制在百分之十以下。更别提那些好几天前的热点朋友圈,唯有她迟来的一句精炼点评,才算为这条状态收了尾、点了睛。

    ⑦关圈更大的好处在于,鸥小姐自己的朋友圈面对来访者时,只能让他们看见一幅精心挑选、含义百转千回的封面图片,一个赏心悦目的头像,以及一行小字“该朋友已关闭朋友圈”,这些元素共同组合,就像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好事窥私者在此遭到当头一棒,仰慕追求者则在冥思苦想与不得其解中更为之沉醉倾倒。鸥小姐对这件事越想越高兴,她感觉自己撇开一团缠绕鸡毛蒜皮芸芸众生的乱麻,而后打开了一片直指蓝天的窗。

    ⑧但对鸥小姐来说,关圈并不意味着彻底抛弃它。一次同学聚会后她还是忍不住发了一句北岛的诗——“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事后证明她真的是个“圈中奇才”。第二天同事随口八卦时提到,一位平日总板着脸的单位高层领导深夜时分给那条朋友圈点了赞。鸥小姐满心欢喜藏也藏不住,四下无人时,偷偷点进那条状态细细查看,点赞的一列头像后面果然多出了一个。

    ⑨自那之后,鸥小姐的“圈外”潇洒要减去了三分。圈虽还是关着,只是一有间隙的时间就要把自己以往的朋友圈一一点开咂摸 , 像数钱一样一张张使劲摩擦着那些赞与评论,只怕错过了这愉快的时光。

    ⑩而“拉斐尔们”的朋友圈毕竟还是太诱人,鸥小姐再次开始偷偷关注着他们。她总直接点开头像,看完就走,不留一丝痕迹,但在这之后,那些漂亮的图片在她心里搅起的波澜却能摇得很远。但最近几天,她都吃了闭门羹——越来越多的朋友不知有心还是无意,纷纷选择了关闭朋友圈。鸥小姐往往颗粒无收。她引以为豪的“洒脱自在”,渐渐又变得焦虑不安起来。

    ⑪鸥小姐打算复出。她打定主意,要再次在朋友圈中掀起波澜,寻找素材的眼睛已经擦得锃亮。一天晚上她回家乘电梯上楼,突然看见电梯中贴着一张停电通知,那时候灵感女神就在她肩头敲响了三角铁。短短三层楼的时间,她已经构思好了一整条朋友圈的内容。电梯缓缓停下,鸥小姐举起手机拍下停电通知的照片,款款走出梯厢,她觉得自己整个人再次焕发着破网突围的激情。

    ⑫那天晚上,鸥小姐把那张映着电梯里昏黄光晕与自己曼妙身材的阴影照片精心修整,并配了一句白先勇引过的“我好比浅水龙,被困在沙滩。”多么精彩,她想。她现在对朋友圈的心态才最有情怀,马上人们又将感叹于她的绝美视角。

    ⑬没什么意外,这条状态刚发出去半小时就博得了一百多个赞,这也坚定了她复出的决心。直到晚上十一点半,点赞数还攀升,鸥小姐靠在沙发垫上刷手机,客厅中的吊灯与氛围灯互相配合,把整个房间照得透亮。突然,通明的灯火像被人拦腰掐断,黑暗劈头盖脸地砸在鸥小姐身上,像生活的真相一样沉重。鸥小姐有点儿恍惚,这才想起停电通知来,忽地觉得自己到头来,什么“圈”也没进过,也什么“圈”都没出过。四下漆黑中,她只和荧荧发亮的手机屏幕对望着,却再也按不动刷新键了。

(选自2017年10月27日“中国作家网”)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亲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患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稍有犹豫。10岁的他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病床上的妹妹微笑。手术完毕后,男孩用颤抖声音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耐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人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 , 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同别人平分生命,即使亲如父子,恩爱如夫妻,又有几人能如此快乐、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地说出并做到呢?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