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材料一:
国际传播力是一个国家所具备的一种非常特殊的力量,是政府以及民间所拥有的所有传播力量的总和,也是一个主权国家为了本国利益在世界范内实现信息沟通、交流的效力与能力,国际传播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缩影,一国“国际传播力”的提高反映出国家综合国的壮大;反之,一国“国际传播力”的减弱必然与其综合国力水平的下降相关。
让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是提升我国国际传播力的重要渠道。从总体上来看,进入21世纪后,我国纪录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逐渐改变过去以单纯履行政治外宣任务的单中心拍摄运营方式,开始着眼市场、在完成政治任务的同时积极拓展纪录片的文化、社会、海外宣传等多元化功能。中国纪录片日益成为向世界介绍中国历史文化、人文社会和价值理念的有效载体。以合拍或者以改编的方式,大型纪录片开始走向西方主流媒体,尤其是,历史文化类纪录片是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市场的法宝。
但相较于国际主流媒体而言,中国纪录片的影响力仍然略显薄弱。从国际文化贸易市场上的表现来看,中国纪录片在中国电视节目海外发行额中所占比率仍然很低。同时,从中国纪录片在海外发行范围来看,亚洲、欧洲国家(地区)是主战场,国际华人媒体是稳定播出平台,中东和非洲是新兴市场。
(摘编自卢垚《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力的研究》)
材料二: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对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通俗表达,在实际生活中,不同的传播活动有不同的目的和效果。依目的和实际效果的不同,中国文化走出去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意涵,一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走出去,这种性质的传播主要表现为经验和知识由传播者向受众的单向流动,即使其间偶尔也会有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但并不真正具有“对话”的性质,我们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以各种方式向外国人介绍中医和中国人的饮食、武术、民间工艺等,就是在推动这种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走出去。二是价值论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走出去,在这种性质的传播中,人们实现思想交流、观念分享和心灵沟通,所涉及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关于“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的知识层面,已然进到了关于“应如何”问题的价值判断层面,即使其中伴有知识性内容,它也是为了说服受众接受这种价值判断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化走出去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往、对话,使世界各国的人们同情地理解和欣然地接纳中国文化。认识论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价值论意义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基础,但它并不必然带来价值论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走出去。
在近年来的国际舆论中,一些西方政客逢中必反且还很有市场,固然是多方面的复杂因素使然,其他国家的人们不能理解和接纳中国的价值观念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只有在大力加强中国文化建设,塑造好中国文化形象的同时,努力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不断增强中国文化传播能力,我们才能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层次,从认识论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走出去跃迁到价值论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走出去,让其他国家的人们真正理解和接纳中国的价值观念,从而真正实现中外文化的价值共识。
(摘编自汪信砚《中国文化走出去:意涵、目的和路径》)
材料三:
以西方为主导的现代国际传播体系,在国际舆论上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压制,尤其是对中国,部分媒体长期歪曲、抹黑中国的国家形象。以5G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创造了新的优势条件与发展机遇,新一轮的信息话语权竞争正在上演,而中国在5G生态链的筹备业已充分。目前全球5G的45项标准立项中中国占21项,华为是全球第一大ICT科技公司,中国移动是全球综合实力最强的电信运营商之一,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在全球互联网生态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的国际话语体系建设在智媒时代迎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城的高速发展,为传媒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工具支持。通过实时生成的数据库与日新月异的智能技术,信息传播的效率、效果不断优化,尤其是对外传播。“全员”参与可以最大化丰富对外话语的符号系统,“全程”更新可以拓宽对外连接的渠道,“全息”呈现可以以用户喜闻乐见的方式包装中国故事,“全效”输出可以给予用户多元化的信息体验。我们完全可以预见,通过构建一个立体化、全方面的全体传播体系,中国将改变以往零散地回应关切、质疑的模式,以主动的姿态设置中国议题,输出立体的中国故事,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完整的形象,提升中国的国际传播话语权。
(摘编自李华君、涂文佳《5G时代新媒体传播的价值嬗变、关系解构与路径探析》)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