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上海市杨浦区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桃花源记(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谜,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   )
A、甲诗乙文的作者均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B、陶渊明,一名侃,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 C、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派鼻祖。 D、甲诗乙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之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中的“心远”“悠然”等词语表现出诗人心境高远、超凡脱俗的恬淡心境。 B、甲诗结句言尽而意无穷,隐约流露出作者归隐后淡淡的怅惘与迷茫,令人回味。 C、乙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谦虚低调,不希望外人打扰的心理。 D、乙文末段刘子骥探寻未果的描述,更显桃花源亦真亦幻,文章主旨也朦胧隐晦。
(4)、作者借甲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借乙文表达对的理想社会的憧憬,两诗文都含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二)
       (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宋史·苏轼转》)

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