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温暖我一生的冰灯

    总有一些东西,是岁月所消融不了的。

    八岁那年的春节,我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灯笼。因为在乡下的老家,孩子们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过年的习俗,在我们看来,那就是一种过年的乐趣和享受。

    父亲说,行。

    我说,我不要纸糊的。父亲就纳闷:不要纸糊的,那要啥样的?我说要透亮的。其实,我是想要玻璃罩的那种。腊月二十那天,我去东山坡上的大军家,大军就拿出他的灯笼给我看,他的灯笼真漂亮,木质的底座上,是玻璃拼制成的菱形灯罩,上边还隐隐约约勾画了些细碎的小花。大军的父亲在供销社站柜台,年前进货时,就给大军从很远的县城买回了这盏漂亮的灯笼。

    我知道,父亲是农民,没有钱买这么高级的灯笼。但我还是想父亲能给我做一个,只要能透出亮就行。

    父亲说,行。

    大约是年三十的早上,我醒得很早,正当我又将迷迷糊糊地睡去时,我突然被屋子里一阵沙沙沙的声音吸引了,我努力地睁开眼,只见父亲在离炕沿不远的地方,一只手托着块东西,另一只手正在里边打磨着。我又努力地睁了睁眼,等我适应了凌晨的曙光后,才发现父亲手里托着的是块冰,另一只手正打磨着这块冰,姿势很像是在洗碗。每打磨一阵,他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干手上的水,把双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我问:“爹,你干啥呢?”

    父亲说:“醒了?天还早呢,再睡一会儿吧!”

    我又问:“爹,你干啥呢?”

    父亲就把脸扭过来,有点尴尬地说:“爹四处找玻璃,哪有合适的呢,后来爹就寻思着,给你做个冰灯吧。这不,冰冻了一个晚上,冻得正好哩。”父亲笑了笑,说完,就又拿起了那块冰,洗碗似的打磨起来。

    看着父亲又一次把手放在脖子上取暖的时候,我说,爹,来这儿暖和吧。随即,我撩起了自己的被子。

    父亲一看我这样,就疾步过来,把我撩起的被子一把按下,又在我的前胸后背把被子使劲掖了掖,并连连说:“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冻着了你。”末了,父亲又说,“天还早呢,再睡一会儿吧!”

    我胡乱地应了一声,把头往被子里一扎一合眼,两颗豌豆似的泪珠就洇(yīn)进棉絮里,你知道吗,刚才父亲给我掖被子的时候,他手真凉啊!

    那一年春节,我提着父亲做的冰灯,和大军他们玩得很痛快。伙伴们都喜欢父亲做的冰灯。后来,没几天,它就化了,化成了一片水。

    但那灯,却一直亮在我心里,温暖我的一生。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消融:

尴尬:

(2)、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个字)

(3)、文中写道:“随即,我撩起了自己的被子”……“又在我的前胸后背把被子使劲掖了掖”。“撩”“掖”各有什么作用?

(4)、那盏冰灯没几天就化了,可作者却说:“那灯,却一直亮在我心里,温暖我的一生。”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举一反三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最后一别八年,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我看了她的神情,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