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2年云南省昭通市中考语文试卷
【甲】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蜘蛛杀蛇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蛇复昂首待之。蜘蛛引丝疾上,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① , 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薛福成《庸庵笔记》,略有改动)
【注释】①飙下:带着一股风跳下。②踞:趴。③盬(gǔ):吸饮。
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好事 | |
B.虎大骇,远遁 | 遁 | |
C.果腹而去 | 果腹 | |
D.蜘蛛引丝疾上 | 疾 |
①驴不胜怒,蹄之。
②蛇复昂首待之。
①【甲】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到“觉无异能者”,再到“”。【乙】文“如是者三四次”中的“是”指代的具体内容是:“”。(请用选文原句填空)
②甲、乙两文都写了动物斗争的过程,但描写方法不同:甲文侧重描写虎的;乙文侧重描写蜘蛛的。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