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3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善良是心灵的灯盏

       ①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下了火车,他下意识地裹紧了棉衣,朝家的方向走去。简陋的家中,有他朝思暮想的妻子,有花骨朵般的女儿,有浓香的羹汤。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②刚结婚那会儿,家里真的很穷,妻子爱意灼灼的眼神,让他心里升起阵阵暖意,女儿半岁时,他决定跟同乡一起外出打工,苦些累些都不怕,他只想多挣些钱,让她们过上殷实的日子。

       ③这两年,他披星戴月地干活,任城市的风尘皲裂了双手。他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定期寄往家里,为了省下路费,连续两年没有回家。春节临近,思念更加煎熬着他的心,他决定怀揣积攒的血汗钱,回家过个团圆年。

       ④走进院落,房门紧锁。妻在信里提到过,家里门锁损坏,临时换了新锁。等了一会,有些着急,心想,干脆到外面走走,给女儿买些零食和玩具。离开家时,她还是襁褓中的小粉团,如今女儿长高了,会喊爸爸了吧?

       ⑤他挑了一兜蜜桔,又买了毛绒小熊。转身往回走,路过一家小诊所。诊所门口有个女人,抱着孩子轻轻地晃,急得泪珠直往下落。“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女人像是絮絮自语,又像是在对他诉说。

       ⑥他愣了一下,试着问:“怎么回事?”女人叹了口气,说:“孩子发高烧,带的钱不够。你看,烧得有些迷糊,真怕耽误了病情。”他低头一看,小女孩脸色红红的,偎在女人怀里嘤嘤地哭。

       ⑦摸了摸衣兜,闪过几分犹豫。他想起在外打工的艰难,每张钱都浸透着汗水。但转念一想,如果对面是自己的家人,面临这样的窘境,他多么希望能有一颗善心,一双温暖的手,帮她们渡过难关。

       ⑧他侧过身,从棉衣内兜里摸出钱夹,抽出一张50元,对女人说:“拿着,给孩子看病要紧。”女人望着衣着简朴、有些木讷的他,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他说:“快点取药去吧,先给孩子挂上针。”

       ⑨有些放心不下,他跟在女人后面,陪孩子打了退烧针,又挂上吊瓶,这才舒了口气。到底是孩子,烧刚退下一些,就有了精气神。柔嫩粉红的小脸上,大眼睛闪烁如星,对着他手里的小熊,咯咯地直笑。

       ⑩他把小熊递给女孩,说:“你是勇敢的孩子,叔叔奖励你一个小熊。”小女孩接过小熊,宝贝似的搂在怀里,女人低头望着孩子,眼里全是疼爱。看到女孩已无大碍,他转身离开了医院。

       ⑪回到家,妻子仍没回来。他倚在门口,又困又累,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轻柔的声音唤醒,揉揉惺忪的眼睛,看到站在眼前的妻。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原来,妻的旁边站着的小女孩,怀里抱着毛绒小熊。

       ⑫妻子笑吟吟地说:“女儿今天发起高烧,幸亏幼儿园老师带她看病,现在好多了。”他把女孩揽进怀里,亲了又亲,将几滴热泪蹭到女孩脸上,引得妻子莫名其妙。

       ⑬在外打工的日子,他遇到过各色目光,深感自身卑微如草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原文有改动)

(1)、请将选文题目正确、工整的抄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

(2)、选文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请在选文第①段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并分析它的作用。

(4)、②、③段是选文的插叙部分,有什么作用?

(5)、请赏析选文第⑪段“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一句中划线词语“凝固”的表达效果。

(6)、分析选文结尾划线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的作用。

(7)、读了本文后,结合实际写出你的感受。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我的小学生活
      ①我上小学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说起来很遥远,几乎是一个空白,但有几件事,至今记忆犹新--
      ②先说打架。我生性是外温内热,平常少言寡语,对看不惯的事便要说便要骂,憋急了还会动拳头——一次姐姐被同学欺了,我不顾一切就去和他打架,谁赢谁输已经记不得了,甚至和我打架的同学叫什么名字也忘记了,只是后面的事是记得清清楚楚的:有人把我们打架的事报告给老师,和我同姓的老师把我叫去,不分青红皂白,就把我骂了个狗血喷头,这还不算,他又用食指狠狠地在我头皮上锉,我头皮发胀发麻,疼得眼泪不住流了出来,可我没哭,更没有认错。
      ③再说逃学。夏天很热,太阳黄黄地晃眼,我就逃学,去稻田里掏螃蟹。那时候田里螃蟹很多,田埂边有蟹洞,只要看洞口的泥土颜色是不是新鲜就知道里面有没有螃蟹了,我钓鱼不行,掏螃蟹还是很得手的,没用多少时间,就掏了一串,怕也有十几只吧,然后就摆渡过了四叉河,走一个多小时,到泰南镇上玩,中午没饭吃,当然也不可能有零花钱,就拿一串螃蟹换两个烧饼,算是午餐。这事父母不知道,还以为我上学读书了,后来校长家访告了状,不过,父母并没有责备我,连一句话也没说,因为我念小学时的成绩一直很好。
      ④偷书看也是在小学的事。因为家贫,除了学校发的两本书,连一张纸片都没有,而我家的邻居是个地主,老太太嘴巴很啰嗦,老头比较严肃,却有一点书生气,他们的两个儿子是村里仅有的读书人,家里就有不少的古书,我在他家玩耍时看见,出于好奇,就拿(偷)了一本《列国志演义》回家看,小学的我居然也把这本书生吞活剥地啃完了,而且啃得津津有味 , 其实这也是我生平所看的第一本文学著作,我对文学的爱好就是从看这本书开始的。
      ⑤有了第一次偷书看的“乐趣”,后面就一发而不可收了。那时的农家孩子是不可能不干活的,我放学回家书包一丢就出门,主要是挑草沤肥什么的,所以也不可能在家里看书,晚上是早早就睡觉的,因为连煤油灯也是要节省了用的,可是对偷来的书又急不可耐地想看,便动了个坏主意——我的课桌很破很旧,桌面蛀蚀不堪,我就用小刀剐了一个洞,是上课时装着听课的样子,实际上在偷偷地看书,所幸的是老师始终没有发现这个秘密,也没有哪个同学打小报告。于是我在邻居家偷了一本看完了还回去,然后再偷一本——始终只拿一本,所以老先生一直没有发觉……
      ⑥小学的生活无疑是贫苦而单纯的,但并不觉得乏味,即便穷,也过得无忧无虑,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吧——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说起来既好笑又有些心酸:一次父亲给人家装豆饼(做肥料),我剥了一块啃了吃,那个香啊,至今还在口舌盘旋……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大有作为的蓝藻

    ①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绿色植物是什么呢?地质学者说,这是蓝藻。在南非的古沉积岩中,人们发现一种蓝藻类化石,据测定距今已有34亿年了。古代蓝藻的样子和现代的蓝球藻有点相似,这说明,地球上至少在那个时候已经有生命孕育了。

    ②蓝藻的出现,在植物进化史上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因为蓝藻含有叶绿素,能制造养分和独立进行繁殖。现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生物界是多么丰富多彩啊!百花盛开,万木争荣,这生机盎然的景象,都是由低等的藻类经过几亿、几十亿年的进化发展而来的。

    ③在自然界里,蓝藻分布很广,是繁殖力强的水生植物,在淡水、海水中,岩石、植物体上都有它们的踪迹,甚至在冰天雪地,高温的泉水里,也都能生存。

    ④1881年,有个水手在格陵兰岛海岸看到一片积雪在几小时里变成了猩红点点的雪,原来这是蓝藻耍的把戏。蓝藻里的红色素能随光线条件的不同,产生从红到紫的美丽颜色。英国一个古战场上的一座纪念碑,是纪念阵亡将士的,每逢阴雨天气,碑石四周常常泛出殷红的“血迹”,这是附近地面上的蓝藻在“显灵”。

    ⑤蓝藻是最耐高温的藻类植物。(A)有种蓝藻,在水温达89℃的温泉水中,照样能正常生长和繁殖。据说,这种蓝藻的结构特殊,它的细胞内的物质,凝固点高于89℃以上。

    ⑥地球上已知的蓝藻约有2000种,其中具固氮能力的就有100多种。固氮蓝藻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游离氮素,合成氮素化合物,不断地释放出来。它在死亡分解以后,释放出的氮素化合物就更多了。

    ⑦如果把固氮蓝藻放在稻田里大量繁殖,通过它们的固氮作用,就能把原来水稻不能利用的空中氮气变成能利用的氮肥,这样,在稻田里就有了一座小型的“天然氮肥厂”。据估计,(B)地球上固氮蓝藻每年从空气中可固定纯氮1000万吨左右,相当于5000万吨硫酸铵所含的氮素,它的功劳可大哩!

⑧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稻田中繁殖固氮蓝藻中的固氮鱼腥藻,获得了水稻增产24%的效果。人们把这种固氮鱼腥藻命名为“万年肥”。因为蓝藻从空气中获得的肥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印度,科学家在稻田中繁殖了另一种叫管链藻的固氮蓝藻,固氮效率更高,使水稻增产2.7倍,这是固氮效率最高的一种了。

    ⑨蓝藻真是一种大有作为的生物肥料。

(选自《中国地理教学参考》有删改)

阅读《敬业与乐业》节选,完成小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予,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致敬选择

他们用脚丈量祖国大地

高 鸿

①你心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

②如果用测绘人的视觉看中国,祖国大地便是一个个点,每个点都有一组详细的数据,标示着它的精确信息和地理位置,是测绘人经年累月用脚步丈量出来的。

③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各个方面都需要测绘先行。然而,旧中国留下的测绘基础非常薄弱。一九五四年,国测一大队成立,队员一大部分是由革命军人组成。他们大多抱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被誉为“没有番号的野战军”。建队六十九年来,累计建造测量觇标、标石十万多座,提供各种测量数据五千多万组。

④一九五九年七月,在组长宋泽盛的带领下,国测一大队开展尖山点的大地控制测量。尖山位于阿尔泰山脉中部,海拔近四千米,危峰兀立,像一把巨斧劈过;山巅上,密匝匝的针叶林像扣在绝壁上的一顶巨大黑毡帽,令人望而生畏。

⑤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只听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核桃大的冰雹从天而降。“晚上会冻死在这儿吧”,这一念头冒出来,宋泽盛不禁打了个寒颤 , 转头对队员说:“大家分头捡一些柴火,生一堆火,把衣服烘一烘。”

⑥几个人分头行动。突然,宋泽盛发现一只黑熊蹲在距他们十多米的山石上,正虎视眈眈地看着他们。宋泽盛拿出手电筒,黑熊被强光一照,呼地站了起来,张牙舞爪,似乎要扑下来。几个人惊出一身冷汗,只听黑熊一阵嘶吼,缓缓地从另一边下去了。宋泽盛心里后怕:“我们赶快把火生起来吧,熊怕火。”

⑦第二天,大家抖擞精神,准备征战尖山。

⑧“怎么上去啊?这石头有十几层楼高,又光又滑,人的脚往哪里踩?手在哪儿抓?”队员曹林无奈地摇摇头。

⑨“没有路也要上。古人走蜀道,不是也难于上青天嘛!他们都能走,我们测绘队员也一定行。”宋泽盛边观察地形边说,其实他心里也没底,眼前的尖山实在是太陡峭了

⑩由于测绘仪器比较笨重,用马驮根本上不去,只能由力气较大的队员常虎背着仪器,宋泽盛在后面保护。历经一番艰难的攀登,终于把仪器背到了山顶。队员们连续奋战了两个昼夜,他们一边观测、记录,一边计算成果、整理资料。任务完成后,疲惫不堪的测绘队员背靠石墩昏然入睡。宋泽盛把大衣脱下顶在头上,重新检查手簿。宋泽盛一九五二年参军,测绘一直是他的理想,如今如愿成为了一名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大地测绘员。

⑪观测任务已顺利完成,大家准备下山。然而,上山容易下山难。沉重的仪器箱压得常虎面红耳赤,直喘粗气。突然撞上了峭壁,连人带仪器向悬崖边滑去!宋泽盛一个箭步,用双手抓住常虎往回拉。常虎和仪器保住了,宋泽盛却因身体失去平衡,跌落深达几十米的悬崖……

⑫队友们清理组长的遗物时,发现了宋泽盛在山顶上写的一首诗:

测绘战士斗志昂,

豪情满怀天下闯。

铁鞋踏破重重山,

千难万险无阻挡。

⑬一九六〇年四月,吴昭璞带领队员在生命禁区——新疆南湖戈壁进行测绘任务。一天早晨,吴昭璞发现:盛满清水的水桶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渗漏。在戈壁,没有水意味着死亡!吴昭璞果断地让大家先走。大家一时都不说话,吴昭璞斩钉截铁地说:“我是党员,也是组长。我现在命令你们立即撤离!”三天后,队员们带着水返回工作地点,眼前的一幕令所有人都惊呆了:吴昭璞静静地趴在戈壁上,半个身子被黄沙湮没……他的身后,各种测绘资料整整齐齐地压在仪器下面。他沾满汗渍的衣服,严严实实地盖在测绘仪器上。

⑭一九八〇年六月,王方行带领测绘小组走入大山深处,来到水深浪急的巩乃斯河边。进山前,有人给他介绍对象,两人互有好感,准备年底结婚。王方行对未来充满期待,临近出山,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不善骑马的他决定独自骑马过凶险的巩乃斯河,前往最后一个露营点,不料马失前蹄,一下子跪倒在河里,王方行随之一头跌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大家赶到后,发现王方行双目紧闭,鸭绒衣被撕碎。在一个比较完好的衣兜里,他们发现了一只眼镜盒,里面整整齐齐压着未婚妻寄的包裹单。

⑮六十九年来,这支身上始终流淌着军人血液的英雄测绘队伍走遍神州,默默奉献,无怨无悔。期间,四十多位测绘队员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⑯____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