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致敬选择

他们用脚丈量祖国大地

高 鸿

①你心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

②如果用测绘人的视觉看中国,祖国大地便是一个个点,每个点都有一组详细的数据,标示着它的精确信息和地理位置,是测绘人经年累月用脚步丈量出来的。

③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各个方面都需要测绘先行。然而,旧中国留下的测绘基础非常薄弱。一九五四年,国测一大队成立,队员一大部分是由革命军人组成。他们大多抱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被誉为“没有番号的野战军”。建队六十九年来,累计建造测量觇标、标石十万多座,提供各种测量数据五千多万组。

④一九五九年七月,在组长宋泽盛的带领下,国测一大队开展尖山点的大地控制测量。尖山位于阿尔泰山脉中部,海拔近四千米,危峰兀立,像一把巨斧劈过;山巅上,密匝匝的针叶林像扣在绝壁上的一顶巨大黑毡帽,令人望而生畏。

⑤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只听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核桃大的冰雹从天而降。“晚上会冻死在这儿吧”,这一念头冒出来,宋泽盛不禁打了个寒颤 , 转头对队员说:“大家分头捡一些柴火,生一堆火,把衣服烘一烘。”

⑥几个人分头行动。突然,宋泽盛发现一只黑熊蹲在距他们十多米的山石上,正虎视眈眈地看着他们。宋泽盛拿出手电筒,黑熊被强光一照,呼地站了起来,张牙舞爪,似乎要扑下来。几个人惊出一身冷汗,只听黑熊一阵嘶吼,缓缓地从另一边下去了。宋泽盛心里后怕:“我们赶快把火生起来吧,熊怕火。”

⑦第二天,大家抖擞精神,准备征战尖山。

⑧“怎么上去啊?这石头有十几层楼高,又光又滑,人的脚往哪里踩?手在哪儿抓?”队员曹林无奈地摇摇头。

⑨“没有路也要上。古人走蜀道,不是也难于上青天嘛!他们都能走,我们测绘队员也一定行。”宋泽盛边观察地形边说,其实他心里也没底,眼前的尖山实在是太陡峭了

⑩由于测绘仪器比较笨重,用马驮根本上不去,只能由力气较大的队员常虎背着仪器,宋泽盛在后面保护。历经一番艰难的攀登,终于把仪器背到了山顶。队员们连续奋战了两个昼夜,他们一边观测、记录,一边计算成果、整理资料。任务完成后,疲惫不堪的测绘队员背靠石墩昏然入睡。宋泽盛把大衣脱下顶在头上,重新检查手簿。宋泽盛一九五二年参军,测绘一直是他的理想,如今如愿成为了一名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大地测绘员。

⑪观测任务已顺利完成,大家准备下山。然而,上山容易下山难。沉重的仪器箱压得常虎面红耳赤,直喘粗气。突然撞上了峭壁,连人带仪器向悬崖边滑去!宋泽盛一个箭步,用双手抓住常虎往回拉。常虎和仪器保住了,宋泽盛却因身体失去平衡,跌落深达几十米的悬崖……

⑫队友们清理组长的遗物时,发现了宋泽盛在山顶上写的一首诗:

测绘战士斗志昂,

豪情满怀天下闯。

铁鞋踏破重重山,

千难万险无阻挡。

⑬一九六〇年四月,吴昭璞带领队员在生命禁区——新疆南湖戈壁进行测绘任务。一天早晨,吴昭璞发现:盛满清水的水桶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渗漏。在戈壁,没有水意味着死亡!吴昭璞果断地让大家先走。大家一时都不说话,吴昭璞斩钉截铁地说:“我是党员,也是组长。我现在命令你们立即撤离!”三天后,队员们带着水返回工作地点,眼前的一幕令所有人都惊呆了:吴昭璞静静地趴在戈壁上,半个身子被黄沙湮没……他的身后,各种测绘资料整整齐齐地压在仪器下面。他沾满汗渍的衣服,严严实实地盖在测绘仪器上。

⑭一九八〇年六月,王方行带领测绘小组走入大山深处,来到水深浪急的巩乃斯河边。进山前,有人给他介绍对象,两人互有好感,准备年底结婚。王方行对未来充满期待,临近出山,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不善骑马的他决定独自骑马过凶险的巩乃斯河,前往最后一个露营点,不料马失前蹄,一下子跪倒在河里,王方行随之一头跌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大家赶到后,发现王方行双目紧闭,鸭绒衣被撕碎。在一个比较完好的衣兜里,他们发现了一只眼镜盒,里面整整齐齐压着未婚妻寄的包裹单。

⑮六十九年来,这支身上始终流淌着军人血液的英雄测绘队伍走遍神州,默默奉献,无怨无悔。期间,四十多位测绘队员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⑯____

(1)、【追溯足迹】请根据原文,在①②处填写时间或地点。
(2)、请你根据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描述,为尖山挑选图片,并赏析这里景物描写的妙处。

(3)、【铭记形象】选择是艰难的,但也有人认为,文中三处画横线句子的叙述,拉低了宋泽盛的形象。对此,你怎么看?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写下你的想法。
(4)、魏巍在谈《谁是最可爱的人》创作时表示:要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本文讲述宋泽盛、吴昭璞和王方行三个人面临困境或挑战的选择,是否重复?结合魏巍创作感言和下侧图片,谈谈你的认识。

(5)、【感悟精神】《伟大的悲剧》中茨威格为斯科特等人写了下面的感言,请你仿照示例,也为国测一队写句感言,作为文章的结尾。从国测一队这样的选择中,你又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举一反三
                                                                                                         硇洲风韵
        ①位于湛江市区东南约35公里海面上的硇洲岛,处处洋溢着淳朴自然的渔家风情。海岸边有最为典型的火山地貌;海底里是绚丽多彩的珊瑚礁群;古老的灯塔还在闪烁引航,仿佛在诉说悲壮的殖民历史;巨浪滔滔拍打着悬崖峭壁,好象要将一个封建王朝的悲壮故事告诉大家……硇洲岛兼具渔岛、生态岛、火山岛、文物岛、革命岛于一身,风韵融会交集、绚丽多姿,是一个旅游好去处。
        ②硇洲岛海域是我国一级渔港,海产资源极为丰富,名贵海产品达数十种之多。据说鲍鱼、龙虾曾经是朝廷贡品,驰名中外。这里出产的石斑、马蛟、鱿鱼、红鱼、对虾、大虾、红蟹、花蟹等非常肥美。硇洲也是全国海珍品科技养殖示范基地,近几年的渔业年总产量超过4万吨。硇洲岛上的大小食肆生意兴隆,在旅游团中流传着“吃到硇洲龙虾鲍鱼,方知皇帝逍遥快活”的说法。
        ③硇洲岛是50万年前海底火山爆发而形成的岛屿,整个岛屿都是由玄武岩构成的盾形台地。环岛海岸曲折,礁石密布。东南面有绵亘数公里的海石滩,亦称那晏滩,滩边怪石林立,奇景迷人。
        ④站在那宴海边,银色的沙滩和怪石嶙峋的乱石林,构成了石滩的独特景观。海滩上的石头,大小高矮不一,姿态万千,有的像猛虎下山,有的像雄鹰展翅,有的像金猴摘果,有的似山羊饮水,有的似金鸡报晓,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巧夺天工。乱石中秀女塑像身材苗条,肌肤晶莹雪白,五官端正,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黑宝石般的眼睛凝视大海。
        ⑤据专家说,那宴海石滩的成片大型柱状玄武岩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为典型的火山玄武岩,其六角柱形的柱状节理,是由于岩浆冷凝收缩而造成的裂缝,最为奇特的是每个冷凝中心发生向三个方向的裂隙,它们之间的夹角约成120°,形成了正六边形柱子。每个柱体直径在50厘米左右,每边长约40厘米,高达1-1.6米左右,整个陡崖像一根柱子挨着一根柱子,排列而成一幅巨大屏风,是自然界极为罕见的奇观。
        ⑥硇洲岛上有许多名胜古迹。据《中国地名大辞典》记载:“宋景炎二年,帝欲往居占城,不果,遂驻石冈洲(现硇洲)。是年四月帝崩,卫王立,有黄龙见海中,升硇洲岛为翔龙县。”南宋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元兵南进,南宋王朝君臣从福建沿海岸南逃,宋帝赵罡因惊吓病亡,赵丙即位于今硇洲岛。当年五月初一,有人报海面上有黄龙,遂改年号为“翔兴”,升硇洲为翔龙县,隶属化州。不久,元兵杀到,陆、张二人又拥帝东逃到崖山。次年,元兵破崖山,陆秀夫抱帝投海,大宋皇朝从此灭亡。短命的皇城历史,给硇洲岛留下了宋皇城遗址、宋皇井、宋皇碑、专供小皇帝读书的翔龙书院等历史古迹。
        ⑦硇洲岛至少在元代以前就已经有了灯塔。元代名儒刘耿阳曾登塔作诗,云:“卓耸奇观障碧川,势吞宝丽与云连。几来高处抬头望,撑起高凉半壁天。”1898年,法国殖民主义者强租广州湾,出于他们军事、经济的目的,将原石塔拆掉,建起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灯塔。灯塔修造历时两年零两个月,是世界目前仅有的两座水晶磨镜灯塔之一。
        ⑧天后宫是硇洲岛历史悠久而规模雄伟的一座古宫庙。天后宫坐东北向西南,临南海,为砖木结构,有三进,进深6.7米,祀奉天后像,内有明代遗存下来的“海不扬波”匾额和铁钟、宝鼎等各种珍贵文物。硇洲人民有优良的革命传统,解放海南岛战役打响时,我军一部便是从这里登船出征的。
        ⑨硇洲岛是湛江的海上门户,如果把我国大西南比作一条巨龙,那么,湛江港就是这条巨龙的龙头,而硇洲岛则是含在巨龙口中的一颗宝珠。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珍珠

                                                                       (荡梦堂)
      ①约翰在小镇上开了一家珠宝修理店。他有一个坏习惯:一旦有顾客来修理珠宝金银,他总会想尽办法从中谋利,轻时刮些金屑银屑,重时偷梁换柱,以假乱真。正因为如此,约翰的修理店每况愈下,生意越来越清淡。
      ②一天上午,约翰正闲得发慌,突然有位打扮高雅的中年妇女走进店来。她从手提袋里掏出一个白色手绢包,然后逐层掀开,一颗颗硕大的珍珠散落其中,色若凝脂,却又光可鉴人。“先生,可以给我穿根银线吗?”那妇人问道。
      ③约翰小心翼翼地接过手绢,手微微有些颤抖 , 这是他见过的最珍贵的珠宝。“没问题,十分钟就行。你稍等。”说着,他端坐到工作台前。珍珠在灯光的照耀下格外炫目。他细细数了数,一共32颗,如果串起来,该是何等的华美?约翰一边暗叹,一边取出一米来长的细如发丝的银线。他侧过头,偷偷瞥了一眼那妇人,见她坐在沙发上休息,手捧杂志,面露浅浅的笑容。
      ④约翰悄悄回过头,紧接着他又悄悄拉开了工作台最小的一个抽屉。那是一个特别的抽屉,对他来说简直像个百宝箱。约翰翻弄着寻找什么东西,由于紧张,他明显可以感觉到自己猛烈的心跳。从一开始他就有个贪婪的念头——换下一颗珍珠,找个次品充数。然而结果让他非常失望,他的计划落空了,因为他翻遍了百宝箱,居然找不到一颗个头和色泽可以与其媲美的替代品。约翰左顾右盼,慌慌张张,终于把珍珠串好了。他看了看摆钟,花去了一刻钟时间。
      ⑤“串好了。”约翰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把项链交给妇人。妇人左手接过珍珠,右手轻轻地抚摸,显得爱不释手。突然她右手慢慢地一颗一颗地捻过去,似在细数。就在那一刻,约翰莫名地紧张起来,头上不禁渗出丝丝汗水。因为他私下扣留了一颗珍珠没有串上去。约翰千般悔恨,吓得面如土色,心里早已经做好了无比糟糕的准备。
      ⑥然而,就在这时,令他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你的手工不错。刚好32颗,只是索扣有点松,你能再看看吗?”那妇人突然问道。
      ⑦约翰惊讶地接过珍珠,暗自庆幸妇人没有直面揭穿事实,而是给了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庆幸之余,他不禁又为她的聪明大度深深折服。他重振精神,假意修正索扣,悄悄把最后那颗扣留的珍珠加了进去,前后短短一分钟不到。
      ⑧约翰再次恭恭敬敬地交给妇人,说:“您看看,行不行?”
      ⑨那妇人假装看了看,说道:“非常好。”
      ⑩“您数数,32颗珍珠。”
      ⑪妇人却已用手绢包了起来,莞尔一笑,说:“我相信你的人品,就像你的手艺。”约翰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⑫从那以后,约翰痛改前非,生意也日见好转。          

                                                                                                                                                              (选自《小小说月刊》)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老师,你能抱我一下
他很小就有疝气,这种病哭不得,所以大人们就尽量不让他哭,也就因此设法去满足他的一切要求。
他仿佛也是一个被命运诅咒了的孩子,三岁里,上天就带走了他的妈妈,他被托付给保姆照看。他无拘无束,野草一样疯长。他打骂小伙伴,抢他们的玩具,损坏他们的东西。他那样为所欲为似乎并没什么大碍,因为他的保姆会替他摆平一切。她善于向别人说软话,喜欢提着钱袋跟在他的身后给别人赔款道歉。他觉得这一切很好玩,因此,当他感到周围的世界太过平静的时候,他就要闹出一点动静来。他曾无缘无故地打落了一个小女孩的门牙。
他依旧我行我素,夜晚在网吧里激战,白天在教室里酣睡。他打了不少人,也被不少人打过。这一次,他的伤势不轻,他的头被打了一个窟窿,让医生缝了好几针。他头上扎着绷带,戴着一个脏兮兮的军帽,像一名从战场上归来的伤员,教室里响起一阵巨大的哄笑声。
老师轻轻地走到他跟前,微笑着说:“小强,今晚教室里很闷,我们出去透透风好吗?”他跟着老师走出教室,来到校园边的草地旁。老师抬起手,轻轻地揭开他头上的军帽,问:“疼吗?你真让我心疼!”老师手上的温度烫得他心中一热,生命中,他第一次感受到这样的抚摩,第一次听到这么顺耳的话。他抬头看老师,感到自己的眼圈竟热了一下,但他没有掉眼泪。
多年来,从来没有人问过他哪里疼不疼,舒服不舒服;也没有人叫他的乳名,连那个保姆喊他里也只是“喂”!同伴们总给他取难听的外号,什么“狗都嫌”、“犯人坏”,怎么难听怎么叫。谁打了他骂了他,他都是自己冲上去解决。那个保姆只管做好好吃的陪他吃,吃饱喝足了就卧在沙发里养膘,然后找机会给他爸爸打电话,说他又惹祸了,需要更多的赔偿费。于是,他变成了一只好斗的小公鸡,他通过不停地惹麻烦来换取爸爸的电话。他喜欢听爸爸发脾气的声音,只要爸爸生气,他就觉得很得意。而今夜,老师这么一个轻经的抚摩,一句简单的问候,竟触动了他一贯坚硬的神经。夜色里,他看见老师的眼睛像天上的星星,正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又是一个炎热的下午,他被网吧里的几个小混混追到学校。一场混战就在教室门口展开了。老师及时赶来,她用双臂严严实实地护佑着他,像一只牢牢保护小鸡的母鸡,替他挨了结结实实的拳头。
几天后,他由爸爸领到老师家里。爸爸让他向老师道歉,他不肯笔直地站在老师面前,两眼红红的。冬天里的第一场雪来临时,他的一篇名为《老师的那双手》的作文在市里获了二等奖,居然有三百元奖金。
花钱无数的他在拿到这三百元的奖励时,感到那段懵懂叛逆的日子在一点一点远去。圣诞节来临,他走进一家商场,精心地选购了一条红红亮亮的围巾。
圣诞节早上,他来到老师必经的那条路口。老师被他的突然出现吓了一跳,以为他又惹了祸。这时,一团棉绒绒的、火热般的围巾立即被挂到她的脖子上。他凑到她的耳边,悄声地说:“师,你能抱我一下吗?很久了,我一直想让妈妈抱一下,可一直没等来……”
老师不顾身边的人来车往,一下子拥住了他,一张泪光满面的脸贴到了他温热的小脸上。
“今天起,如果你愿意,老师天天抱你一下,好吗,小强……”

阅读《回家的敲门声》,回答小题。

       每一个夜晚的来临,一听到我下班回家叩打门环的声音,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一前一后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

       母亲的脚步细碎而轻柔,父亲的脚步则如重锤般有力,跺得地面咚咚直响。因此尽管母亲非常的努力,但总是比父亲慢半拍,为我开门的似乎永远都是父亲!有时候母亲也会站在父亲身后大声的嗔怪:平时让你干点事,你磨磨蹭蹭慢慢腾腾的,一听到儿子回来你跑的比兔子都快!父亲此时总是呵呵的憨笑两声,但并不驳斥母亲的话。

       门在开启的瞬间,我照例能听到两声一高一低苍老而亲切的问候,随后老两口就像勤务员似的一人给我推自行车,一人帮我拿包,让我尽享领导般的待遇。就这样,父母一前一后紧紧相随的身影,或重或轻的脚步声,或高或低的问候声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后来为我开门的只有父亲一个人了,因为母亲病了,她已经彻底失去了与父亲竞争的能力,腿脚已不太灵便的她大多数时间里只能坐在床头迎接我的归来,目送我的离去,而我也很难听到母亲那风风火火细碎而轻柔的脚步声了。

       母亲久治不愈的病带走了父亲很大一部分活力,他的脚步声不再像重锤般的有力而变得有些迟缓了。除了他亲切的问候,温和的眼神未变,父亲脸上的皱纹已增加了很多,头上的白发也增加了很多……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父母对我的依恋似乎更浓更深了。有时晚上加班回家迟一些,父亲便携着孱弱的母亲在街口翘首以盼、望眼欲穿的看着儿子来时的路……大老远我就能看到昏黄的路灯下站着两个互相搀扶着的老人雕塑般静静的、久久的凝视着远方,他们灰白的头发不时被风吹起,来回飞舞……我知道那是父母在等我回家。

       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究竟等了我多久,但我肯定想像得出从家到街口,他们已经进进出出很多遍了。很可惜,那时候我并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丝毫也没有,我只是觉得做父母的都是这样。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进大门我发现门口忽然多了一把椅子,起初我很奇怪,不知道椅子放在这里究竟有何用?后来我知道了椅子是父亲放在这里的,是他专门坐在这里等着为我开门的。父母亲年纪都大了,耳朵都有些发沉,母亲怕我敲门时他们听不到,便建议父亲在门口放一把椅子,快到我回来的时间,父亲便坐在这儿等着我的敲门声……

       再后来,我结婚了,回家的次数渐渐少了起来,但是放在门口的那把椅子却始终未动,我曾经几次想把椅子搬走都被母亲拦下了,母亲说:椅子就别动了,你爸爸已经习惯坐在那儿了!不知怎的,我的心猛然动了一下,我知道父亲的习惯是因为我养成的。

       如今我在离家比较远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一年之中回家的次数已是屈指可数,然而家门口的那把椅子居然还在……真的,我现在忽然很想哭,很想家,很想我的爸爸妈妈,我想回去看看他们。

       作为一名游子,虽然漂泊在外,沧海桑田已是平常事。但我又是多么的幸福,只要我的父母还在,在我身后始终会有一座温馨的港湾随时迎候我这叶小舟的归航……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偷车夫和老头

萧红

    木柈车在石路上发着隆隆的重响。出了木柈场,这满车的木柈使老马拉得吃力了!但不能满足我,大木柈堆对于这一车木柈,真像在牛背上拔了一根毛,我好像嫌这柈子太少。

    “丢了两块木柈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柈子……十块八块木柈也能丢。”

    我被车夫提醒了!觉得一块木柈也不该丢,木柈对我才恢复了它的重要性。小偷眼睛发着光又来抢时,车夫在招呼我们:

    “来了啊!又来啦!”

    郎华招呼一声,那竖着头发的人跑了!

    “这些东西顶没有脸,拉两块就得啦吧!贪多不厌,把这一车都送给你好不好?……”打着鞭子的车夫,反复地在说那个小偷的坏话,说他贪多不厌。

    在院心把木柈一块块推下车来,那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把车钱给了他,他才说:“先生,这两块给我吧!拉家去好烘火,孩子小,屋子又冷。”

    “好吧!你拉走吧!”我看一看那是五块顶大的他留在车上。

    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把一些木皮扬上车去,而后拉起马来走了。但他对他自己并没说贪多不厌,别的坏话也没说,跑出大门道去了。

    只要有木柈车进院,铁门栏外就有人向院里看着问:“柈子拉(锯)不拉?”

    那些人带着锯,有两个老头也扒着门扇。

    这些柈子就讲妥归两个老头来锯,老头有了工作在眼前,才对那个伙伴说:“吃点么?”

    我去买给他们面包吃。

    柈子拉完又送到柈子房去。整个下午我不能安定下来,好象我从未见过木柈,木柈给我这样的大欢喜,使我坐也坐不定,一会跑出去看看。最后老头子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的了!这时候,我给他工钱。

    我先用碎木皮来烘着火。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气。没有点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的安宁。

    我又到窗外去拾木皮,我吃惊了!老头子的斧子和锯都背好在肩上,另一个背着架柈子的木架,可是他们还没有走。这许多的时候,为什么不走呢?

    “太太,多给了钱啦?”

    “怎么多给的!不多,七角五分不是吗?”

    “太太,吃面包钱没有扣去!”那几角工钱,老头子并没放入衣袋,仍呈在他的手上,他借着离得很远的门灯在考察钱数。

    我说:“吃面包不要钱,拿着走吧!”

    “谢谢,太太。”感恩似的,他们转过身走去了,觉得吃面包是我的恩情。

    我愧得立刻心上烧起来,望着那两个背影停了好久,羞恨的眼泪就要流出来。已经是祖父的年纪了,吃块面包还要感恩吗?

(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萧红散文集》)

【注】①该篇创作于一九三五年三月至五月间,之前萧红从封建地主家庭出走,在哈尔滨过着饥寒交迫、漂泊无定的生活。②柈(bàn):大块木柴。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