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4年福建省龙岩市中考语文试卷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②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文侯:指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②一:当初。会:约定。③罢:取消。
①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②乃往,身自罢之。
士奇泥爱
士奇①晚年泥爱②其子,莫知其恶,最为败德事。若藩、臬、郡、邑③或出巡者,见其暴横,以实来告,士奇反疑之,必语以子书曰:“某人说汝如此,果然,即改之。”子稷得书,反毁其人曰:“某人在此如此行事,男④以乡里故 , 挠其所行,以此诬之。”士奇自后不信言子之恶者。有何附誉子之善者,即以为实然而喜之。由是,子之恶不复闻矣。及被害者连奏其不善之状,朝廷犹不忍加之罪,付其状于士奇,乃曰:“左右之人非良,助之为不善也。”而有奏其人命已数十,恶不可言,朝廷不得已,付之法司。时士奇老病,不能起,朝廷犹慰安之,恐致忧。后岁余,士奇终,始论其子于法,斩之。乡人预为祭文,数其恶流⑤ , 天下传诵。
【注释】①士奇:即杨士奇,明江西泰和人。惠帝时以史才被荐入翰林。成祖时为翰林编修。仁宗时为大学士,英宗时为少师,与大学士杨荣、杨薄共同执政,合称“三杨”,是明代中期重臣。②泥(nì)爱:溺爱,宠爱。③藩、臬(niè)、郡、邑:即藩司、臬司、郡守、县令。④男:儿子。⑤恶流:一系列的罪恶。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蓬,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顾《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余尝寓居惠州①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②。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③。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选自苏轼《记游松风亭》)
【注】①惠州:今属广东,苏轼曾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②木末:树梢。③死法:死于军法。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