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4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透视“打击网络谣言第一案”

这把“火”灭得对

       2014年4月17日,备受关注的秦志晖(网名“秦火火”)诽谤、寻衅滋事一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经审理查明,秦志晖利用信息网络,诽谤杨澜等多名公民,引发大量网民对杨澜等人的负评价,相关信息累计被转发4 100余次;在“7.23”甬温线动车事故善后处理期间,秦志晖编造政府机关天价赔偿外籍乘客的信息并在网络上散布,被转发11000次,评3 300余次,不仅造成网络空间的混乱,也在现实社会引发不明真相的群众的不满,扰乱了政府机关的善后工作。法院认定,秦志晖的行为分别构成诽谤罪和寻衅滋事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三年。秦志晖当庭表示不上诉。

       此案是2013年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行动,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办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来,第一起依法公开审理的典型案件,被称为“打击网络谣言第一案”。

看网络推手如何“忽悠”

       网络空间一旦有谣言产生,往往会引发大量网民“围观”、转发,甚至引起现实社会的恐慌和混乱,即使存在理性、质疑的声音,甚至有受害人“辟谣”,也往往被海量信息淹没。秦志晖、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等部分网络推手,正是利用网络传播特点,“把握”网民心理,掌握网络造谣“技巧”,扰乱正常网络秩序。网民常常被“忽悠”,觉得自己是“社会不公”的审判者,利用网络宣泄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情绪。

       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王四新将网络比喻为“一个露天的公共广场”。现实社会中,造谣诽谤可能涉及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网络同样如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政策法制司新闻出版法规处处长杨颖说:“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但我国还存在法律宣传还不够深入、监管滞后等问题。”

还网络一方“净土”

       2013年以来,多地警方陆续依法查处了一批有组织造谣传谣等违法犯罪案件,网络造谣传谣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有专家指出,网络谣言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依法严厉打击外,更需多管齐下,还网络一方“净土”。

       对于网站来说,应加强对网络谣言的审查和处理力度,当有证据证明特定信息确为虚假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将其从网站上撤下。王四新认为,网民应该具备“理性、客观”的态度,严格自律。他说:“网民个人要理性上网,不能随便站队、不负责任地转发。网本身找资料很容易,有些消息该核实的要核实。随手转发、评论那些子虚乌有的信息,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王四新还表示,相关部门的信息公开也很重要,尤其是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信息公开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尽可能及时、准确地公开有关信息,消除网民疑虑。

(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4月21日第5版,有删改)

(1)、根据文本,分析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

(2)、结合文本内容,说说漫画的寓意。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秦火火”案是2013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行动以来依法查处的第一起案件,因此,被称为“打击网络谣言第一案”。 B、秦志晖编造“723”甬温线动车事故政府机关天价赔偿外籍乘客的信息并在网络上散布,是一种寻衅滋事行为。 C、高考前夕,小王收到“十八中附近捡到李亚成高考准考证,好心人帮转,别误了孩子高考。电话:13****8131”的信息,随手就转发出去。他的这种行为是值得提倡的。 D、网络空间的谣言引发大量网民“围观”、转发,甚至引起现实社会的恐慌和混乱,是因为没有理性、质疑的声音。
(4)、中国有6.18亿网民,网络是人们查阅信息、发表言论的主渠道之一。近年一些腐败分子的落网也表明网络在舆论监督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据此,也有人说,打击网络谣言是侵害言论自由的。对此观点,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阐述。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暴风雨——大自然的启示

拉·费拉里斯

      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寐。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悸恐。

      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下,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抽咽。

      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了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

      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风雨压弯了腰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江山似锦,风景如画,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绮丽华美的春色啊,你是多么美好!

      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神奇的“太阳大夫”
①太阳,素有“神奇大夫”之称。看看它在医学上的许多奇迹,你会为之感叹不已。
② 丹麦科学家芬森无意之中看到一只猫躺在地上晒太阳,当时天气不算寒冷,经细心观察,发现猫身上有个流脓的伤口,猫在利用阳光治疗。这一发现,使他获得了1930年的诺贝尔奖。
③美国一批研究人员指出,每天晒太阳10分钟可预防结肠癌和乳腺癌。实地调查表明,阳光强烈的赤道地区居民,患乳腺癌和结肠癌的比例最低,且居住地方越远离赤道,患乳腺癌率越高。这可以说明人缺乏维生素D(阳光中的紫外线使人皮肤中的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可能是形成乳腺癌和结肠癌的原因。日照对防治忧郁症颇具奇效。据美国专家研究,由于日照不足,全世界至少每年有500万人患忧郁症,他们常焦虑不安、精神萎靡、浑身无力甚至失眠,反应变得迟钝、爱吃烈性食物、身体过胖、工作易发生事故。但患者若设法多“拜会”太阳大夫,康复之神便会很快降临。
④ “太阳大夫”妙手回春的病例多不胜举。太阳的短波红外线透射力可直达人体深层组织,使血液加快,促进新陈代谢,起到消炎镇痛等作用;对关节炎、肌营养不良也有良好疗效;太阳的紫外线能直接杀菌消毒,又能防治气管炎之类的感染性疾病;阳光还是免费的优质“鱼肝油”,常晒太阳能使儿童软骨病等得到防治。此外,对老人冠心病、糖尿病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疗效。
⑤ 不过,日照过量也会导致皮肤早衰老、白内障及皮肤癌等疾病。此外,日光健身还应该注意选择时间,因为一天中各个时间的阳光会对人体起不同的反应。上午6至9时,阳光含有大量使人体感到暖和的红外线,对皮肤有益。9至12时,这是日光浴的最好时光,有益的紫外线A光束会把皮肤很快晒成褐色,而不会晒成黑色。12时至16时,不宜晒太阳在这段时间里,对皮肤有害的紫外线B光束和紫外线C光束的含量。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要成为你自己

周国平

    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为你自己。

    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成为拿破仑,生长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我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唯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也许你会反驳我: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或别的什么,唯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或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可见,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①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②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一个答案。③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④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⑤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⑥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⑦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⑧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⑨如果你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 , 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

    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坚持这一标准 , 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选自《周国平文选》,略有删改)

阅读《老王》片段,完成小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我没再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个不幸者的愧怍。

阅读理解

旧宅院中的老朋友

臧小平

①去年金秋十月,是父亲臧克家九十七岁寿辰。思忖多日,嘱托善解人意的女儿代表病中的我,细心挑选了一件精致的工艺品:一方窗檐下,两只小雀比肩而立,嘴儿微张,似在争先恐后地轻声诉说着什么;探出的小脑袋,一齐专注地凝视前方。大约他已会意我们母女的用心:请这两只期盼中的客人,为年近期颐的寿星,带来老朋友们的祝愿与思念。这些被父亲久久怀念着的老朋友,就是一群日日光临我家院落的小麻雀。

②整整四十个寒来暑往,人类大约都已备尝世事变更、人情淡漠的况味,但这群麻雀却一代代痴心不改地依恋着我家的小小庭院。每天清晨,它们叽叽喳喳的欢闹,便打破了院中的寂静。在这些小生灵的眼中,这朴素的旧宅院无疑是它们美好的天堂:这儿有翠竹摇曳,这儿有鲜花怒放,这儿有可供嬉戏的园地和依偎歌唱的枝头,这儿更有我的父亲珍爱呵护它们的一片深情。

③多少年来,不畏风霜雨雪,不论多忙多累,不管身体好坏,年迈体衰的父亲,每天必亲自按时为他的朋友们送食送水。一日三餐细心地掰碎从自己口中省下的馒头米饭,撒在鸟儿们容易发现的地方;再将天天更换的一碗清水,弯腰放在翠竹掩映的黑土地上。这些原先一见到人影便 “呼”地四散而飞的麻雀,渐渐地,遇人不再只是惊惶地闪进东屋窗前的竹丛而是打个转转像是害羞的小姑娘暂避片刻随即便依然故我地落在地上寻寻觅觅地蹦来蹦去。到后来,一到“开饭”时间,它们就像嗷嗷待哺的婴儿一般聚拢来,不等喂食的父亲走开,便迫不及待地从屋檐上、绿树间飞下来,饱餐一顿。

④鸟儿们与我们成了老朋友,可老朋友也有闯祸的时候。我的母亲喜爱养花,但是,馋嘴的麻雀却“好花共赏,人人爱护”——在一些好花的嫩芽与蓓蕾初绽之时,便毫不客气地将其啄食干净,真真是开了吃“鲜花宴”的先河。母亲看着心爱的花儿遭此浩劫,心疼无比;我们眼见到嘴的美食化为乌有,气愤填膺。但是,这些都丝毫不影响父亲的爱鸟之心。虽然,他也对老朋友的过失无奈地摇头,望着老伴儿精心培育、但如今却再也开不出好花的空空枝头,惋惜地叹气。唉,鸟非圣贤,孰能无过呢?

⑤多年以后,父亲多次重病住院。阳台上,常有麻雀飞来唱歌。每当此时父亲就会久久地深情地凝视着它们然后慢慢抬起头充满情感地对我们说:“是不是四合院中的老朋友又来看望我了?”

⑥我曾经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这些极其普通的小麻雀,既无华美的外表,又无黄莺、百灵样的婉转歌喉;论身份地位,它们是鸟类家族中最不起眼的平头百姓,父亲何以对它们倾注了如此厚重的关爱与真情?后来,在我目睹和联想起父亲曾经对那么多的人和事,付出过那么多同样的真情与爱心,我懂得了。老人的这些行动,这份情感,是他人生本色的自然流露,来源于他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整个世界的胸襟!

(选自《难得纯真》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