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2年浙江省义乌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拦车救狗”中的是非非

韩海涛

    2012年1月15日22时左右,一辆车牌号为桂B21759、从重庆开往广东湛江、载有1300多只狗的大型货车,在重庆市巴南区G75收费站被高速执法部门和志愿者拦下,随后该车被暂扣到长生镇一处破旧的养猪场。由于车上小狗的数量太多,不少小狗已出现休克症状,生命垂危。于是,重庆市小动物保护协会志愿者呼吁更多爱狗人士加入救援,为小狗提供救助。当日22时08分,重庆市小动物保护协会发出一条求助微博:重庆高速路发现一车狗,特求支援。之后又有十多条关于运狗车情况的微博发出,上千名网友在短短几个小时内疯狂转发微博,呼吁救狗,阻止宰杀。17日,重庆市小动物保护协会的会员在救狗行动现场打出“爱我不等待”字样的宣传牌,呼吁博友们行动起来积极保护小动物。18日,运狗车车主宣布放弃这批狗的所有权,以捐赠的名义将狗交给重庆市小动物保护协会。

热议1:爱心与困境

    重庆志愿者的救狗行动,是出于对狗这种动物的爱心,他们希望以自己的行动维护狗的权利,号召人们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唤醒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这种善意值得赞赏。但是,志愿者从救下狗的那一刻起,就将自己置于一种道德困境之中:他们以“生命”的名义将狗救下的同时,就赋予了自己维护这些生命的义务。在狗贩子的手上,这些狗只不过是一笔有价值的财产,最大的损失也不会超过几十万;这些狗如果送回它们原来的主人手中,他们也会对医治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计算,不太可能进行不计成本的医治。但是“救命”和“公益”旗号使得救狗者无法理性计算超过多少钱就应该放弃,他们一般都只能选择不计成本的治疗,然后对治疗费用一再进行捐款呼吁。

热议2:追责

    近年发生的几次拦狗事件,最后都以志愿者将狗低价收购告终。然而,如果不是非法运输,那么志愿者的行为已经构成强买强卖,警方应该坚决维护狗主人的利益;如果是非法运输,那么根据相关规定,也应该补办手续或者直接罚款没收,而不是让运狗者一卖了事。而且,有些被贩卖的狗为名贵犬种,价值不菲,车主有销赃嫌疑,一旦调查落实就应该追究刑责,而不是对销赃者轻轻放过。此外,是谁给病狗提供的检疫合格证明呢?去年4月份在京哈高速被拦下的那一车狗,大多患有狗瘟和细小病菌感染,却具备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然而无论救狗者、警方还是舆论,都过多地纠结在能不能吃狗肉的道德问题上,却忘记了这批狗作为食品的卫生问题,更忘记了去追究到底是谁给这些有毒食品发的通行证。

热议3:理性与权利界限

    一群人到高速路上去聚众拦截正常行驶的车辆,这种行为把“爱心霸权”演绎得淋漓尽致。在缺少法律保护的情况下,这就会沦落成一种爱的冲动,沦为一种炒作、作秀的举动。志愿者们固然可以有自身的理念和行动,但却不应该将这些理念强加于人,或是因此而给别人制造各种各样的麻烦。拦车者必须严格遵守公民权利的界限,例如不能强求对方配合自己的询问和检查;拦车者必须承担拦截汽车的风险,例如拦错了车而面临的赔偿。此外,如果经过检验,明知没有问题而再次拦截,就应该作为寻衅滋事来对待。否则,如果人人都为了“爱心”而采取极端的行为,其危害不言而喻。

(选自《作文合唱团》2012年第4期,有删改)

(1)、在文章中,人们对“拦车救狗”事件有哪些观点?请简要概括。

(2)、联系上下文,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作用。

但是“救命”和“公益”旗号使得救狗者无法理性计算超过多少钱就应该放弃,他们一般都只能选择不计成本的治疗,然后对治疗费用一再进行捐款呼吁。

(3)、请你简要谈谈对“爱心霸权”的理解。

(4)、你对志愿者“拦车救狗”事件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阐述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坦然走过乞丐

毕淑敏

    喜欢张爱玲的一个理由,是她说自己不喜欢乞丐。凡人不敢说厌恶乞丐,特别是女性,那样显得多不善良啊。

    乞丐是一个现象,它把贫穷和孱弱表面化了,瘫软地体现了出来。它把人的哀助赤裸裸地表达着,让他人在同情之后,起了帮助的欲望和收获施与的喜悦。

    听过一个女子讲述,她最终决定嫁给丈夫,是因为那个男人在看到乞丐的时候,总是一往情深地掏钱。某次竟把请女孩吃饭的钱悉数捧出,以至于两个人只能空腹沿江散步(女孩的钱只够两人回家的路费)。女孩认定男子值得信赖,很快和他结婚了。那个衣衫不整的乞丐不知不觉中成了红娘。当我对女孩见微知着的聪敏欣赏不已时 , 她脸色陡沉,说婚后不久发现丈夫狭隘虚伪,很快分道扬镳。于是那个乞丐又在浑然不觉中成了罪人。

    我茫然了,不知如何对待这大城市眉眼上的瘤。某天和海外宗教界的朋友结伴走地铁。肮脏的老乞丐裹着污浊破毡,半跪半俯地挡住了阶梯,破旧草帽中,零星小币闪着黯淡的光。毡下像枪管一般刺出半截腿,该长着脚的地方,是一团褐色的腐肉。情景的惨和气味的熏,使人不得不远远抛下点钱,逃也似的躲开。

    我知趣地退后了几步,和朋友拉开距离。依她的慈悲和博爱,无论捐出多少,都是心意,也是隐私,我尊重地闪开为好。

    她端庄地走了过去,俯身对残疾老人说,请你让一让,不要阻了通道,你没看到人们都绕开你走吗?这让大家多不方便啊。老人从地面抬起出半张脸,并不答她的话,我行我素道,行行好,太太,给几个小钱……

    朋友悄然走了过去,不曾放下一枚分币。进入地铁,找到站内的工作人员,她说,通道上有个乞丐,妨碍了交通,请你们敦促他走开。

    我无声地看着这一切,心想不给钱尚能理解,比如恰逢心绪不佳,无有余力关顾他人,但找了公安驱赶老丐,是不是也嫌过严?忍不住替她找理由,说,我看到报载,有些乞丐骗吃骗喝,白天在街上乞讨衣衫褴褛,下了班之后,西装革履地下馆子。

    朋友笑了,说我哪有这份神功。你说的那些事例我也在报上看过。具体到这位老人,没有证据,我们不可以随便怀疑。我疑惑道,既然你不认为他是坏人,为何不施舍?

    朋友道,可我也不能判断出他是否真的贫病无告,难以自食其力啊。

    我说,这却难了。每个人在掏腰包施舍之前,难道还要雇个私人侦探,一一查访乞丐们的收入情况吗? 朋友正色道,这正是现代社会的为难之处。进入信息社会了,人员大量流动,我们知道火星几日几时几分大冲,一般人却无法掌握乞丐们的真实背景。我说,那怎么办呢?有些乞丐挡住你的路,展示他们的残疾和可怕,吓得你不得不扔钱。几个人同行,若你袖手而过,就显出小气和不仁,压力也挺大啊。

    朋友说,我是从不在马路边施舍的。那样不是仁慈,而是愚蠢。当然了,我不敢说马路边的每一个人都不该救助,但救助,也要有现代的意识。你给了一点钱,他就叩头,他靠出卖尊严得到金钱,你收获了廉价的欲望满足。你的那几个小钱,是不配得到这样的回报的。他轻易地以头触地,因为他已不看重自我。那种靠展示生理恶疾,压榨人们的感官,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和逼迫。利用丑恶博得金钱,古来就被称为“恶乞”,被人所不齿。如果你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却助长了不良之风,不正与你善良的愿望相悖吗!

    我听得点头,又问,那我们如何施舍呢?

    朋友说,要有正式的慈善机构来负责这些事务。它要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来有来路,去有去向,一清二白才能把好钢使在刀刃上,又省了普通民众的甄别之难。

    从那以后,我可以坦然走过乞丐身旁。对那些慷慨解囊之人不再仰慕,对那些扬长而去之人也不再侧目。

(选自《毕淑敏作品集》,文章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苦瓜

肖复兴

    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 , 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

    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有趣的人不苟且

孟祥夫

    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有趣,和枯燥、乏味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听说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⑥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⑦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选自2018年1月30日《人民日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济南的冬天

老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

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蝉的留白

沈嘉柯

①我常常遇到死掉的蝉。它们出现的地点,很随机。我回家路上,去杂货铺买瓶水,店门口赫然躺着一只僵硬的蝉。

②想起几年前,我去一间寺院讲课,经过一片棉花地,也撞见这样死在路上的蝉。当时我捡起来,摊在手心,看了好半天,叹息良久。蝉啊,请问你一生的滋味如何?

③蝉的一生之中,大部分时间活在地底,然后飞上枝头,高亢嘹亮,那巨大的声响,在夏天格外吵闹。雄蝉振动腹部的鼓膜,发出响亮高歌,其实是为了吸引雌蝉来交配。它们只能这样活几个月。每当我想到这一点,就稍微原谅了蝉鸣的恼人。

④自然界的生物里,人类的寿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如果你有心,其实能够看到很多生命完完整整的一生。

⑤我把每一次的遇见,都当成蝉留下的启示。它在地底待着时,忍耐憋闷湿热,痛苦吗?它在树梢上吸食树木的汁液时,顺便看过高处的风景吗比如晨光中将干涸的风露,夜里落下的尘埃,城市摇晃的车马光影,乡野空旷的蔚蓝天空。可它还有什么遗憾

⑥无论它经历了什么,见识过什么,有何功业,有何失败,它都已经完成了自己。并且,它不会告诉任何人,也没法告诉任何人。

⑦有人说作家是“手写我心”。其实,作家只是代替那些不擅长使用文字的人,写出本就共有的哀乐,写出那些被日常繁忙遮蔽的心。

⑧写作是天地之间最普通的事,很多事物用它们本身的生命,写下了特别的故事,等待着人们在岁月的荏苒后读懂。

⑨蝉用它自己的生命,写下了文章,只不过它仅仅拟了一个标题,然后留白了。

⑩在这留白之中,我把生命想了又想,渐渐理解:某些时刻,人会重新与“平凡”“无用”的小事物链接上,并得出新的生命真谛。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