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春天是改革家

鲍尔吉•原野

       ①在北方,四季当中,春天最神奇。夏季的树叶长满每一根枝条时,花朵已谢了,有人说:“我怎么没感觉到春天呢?”

       ②春天就这样,它高瞻远瞩。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刮大风。风过后,草儿绿了。再下点雪,然后开花。之后不妨碍春天再来点风,或雨,或雨夹雪。树和草不知是谁先绿的。河水解冻了,但屋檐还有冰凌。

       ③事实上,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比如油菜花黄着,蝴蝶飞飞。柳枝齐齐垂在泛着绿意的春水上,新出的柳芽呈嫩嫩的鹅黄。黑燕子像钻门帘一样穿过枝条。这样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适合被画成油画、水彩,被拍照和旅游。北方有这样的春天吗?没见过。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

       ④在北方,远看河水仍然是白茫茫的冰带,走近才发现这些冰已酥黑,灌满了气泡,这是春天的杰作。虽然草没有全绿,树没有吐芽,更没有开花,但脚下的泥土不知从何时起泥泞起来。上冻的土地,一冻就冻三尺,是谁将冰冻的土地化成泥泞?春天。

       ⑤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样,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让柳叶冒出芽尖儿只是表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迟。春天在做什么?刚刚说过,它让土地解冻三尺,这是改革,是在把冬天变成夏天﹣﹣春天认为:春天不是自然界的归宿,夏、秋才是归宿或结果﹣﹣这事还小吗?

       ⑥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简出,偶尔接见一下青草、燕子这些春天的代表。春天在开会,在讨论土地解冻之后泥泞和肮脏的问题。许多旧大臣认为土地不可解冻,解冻就乱了,泥泞的样子实在给“春天”这两个字抹黑。这些言论是呼呼的风声,我夜里常听到屋顶有什么东西被吹得叮当响,破门拍在地上,旧报纸满天飞。这是春天会议的一点小插曲。

       ⑦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春天一边招呼一帮人开会,另一边在让土地解冻,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叶,把热气吹进冰层里,让小鸟满天飞。看上去一切都乱了、脏了,一切却在突然间露出了崭新的面貌。

       ⑧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让土地复苏,让麦子长出来,青草遍布天涯。“草都绿了,冬天想回也回不来了!”这是春天常说的一句话。春天并不是从冬天到达夏天的自然过渡,而是改革。世间最艰难的斗争是自然界的斗争,最酷烈的,莫过于让万物在冬天里苏醒。冬天是冷酷而古板的君主,拒绝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一变化,冬天就不成其为冬天了。正如不变化,春天不成其为春天。春天和冬天的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胜。谁都想象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白雪认为自己这么厚永远都不会融化。如果它们是钱,就永远花不完,但是积雪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就变成沟壑里的泥汤浊水了。

       ⑨春天朴素无华,春天大象无形,春天弄脏了世界又让世界进入盛夏。春天实现了改革大计,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它认为柳枝的叶苞就是叶苞,它并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肩负改革使命的春天,说来就来;完成改革使命后的春天,说走就走。在北方,爱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难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张影,春天的脚步比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还要快。

(摘自《文汇报》2013年5月22日第11版,有改动)

(1)、在作者看来,有人“没感觉到春天”的原因是什么?

(2)、文章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3)、文章第⑥段中,作者写“春天”在改革中碰到了哪两个问题?写这两个问题对表现“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有什么作用?

(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划线短语的表达效果。

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

(5)、根据全文内容,分条概括“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的特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那年我14岁,自我感觉已经长大,可有些逆反心理,凡事都爱跟父母对着干。尤其是父亲,我最烦他板着脸训我的模样,所以他让我朝东我就偏要向西。
        ②已经记不清是为了什么和父亲吵架了,只记得父亲气白了脸,顺手拿起一根棍子朝我打来,打得好重,我身上火辣辣的,心头也火辣辣的,赌气之下便夺门而出,跑到了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躲了起来。
        ③不知过了多久,我隐隐约约听见父亲在喊我的名字,我摸着手臂上的淤血,一声不吭。我暗暗发誓,再也不要回家,再也不要看见父亲。父亲的声音渐渐远去,我松了口气,却又有点失落。夜越来越深,树影摇晃,风声呼啸.黑暗中似乎有可怕的东西在窥视我,心里不由得一阵阵发毛。我挣扎了好久,终于决定回家。
        ④走进巷口,远远地,我就看见家里的灯亮着。已经半夜了,这一盏孤灯在一片漆黑中显得分外明亮。我迟疑地推开半掩的家门,抬头一看,心头像突然被蝎子蜇了一下,天哪!父亲就坐在门口旁的一张椅子上,直勾勾地盯着我呢!我知道逃跑已经来不及了,索性也直勾勾地盯着父亲,哼,要打就打吧!
        ⑤父亲站起身,走近我,他的神色憔悴,眼里满是血丝。我的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感觉神经就像紧绷到极限的琴弦,仿佛一瞬间就会断裂。我等待着想象中即将来临的一顿痛打。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举起了手。他要打我了吗?我本能地缩紧了身子。父亲的手颤抖地、轻轻地落在了我的头上,他就那么一言不发地抚摸着我,叹了一口气,转身走了。我慢慢回过神来,突然觉得很惭愧。
        ⑥多少年过去了,我已经成家立业,我的儿子一转眼也到了当初我那个年龄了。不久前,因为他做错了事被我批评了几句,他非但不认错还跟我顶撞,我一下子火了,打了他一巴掌,就在妻子拉扯我的当口,儿子跑出了家门。妻子责怪我太粗鲁了,按照通讯录给儿子的同学打电话找人,我虽然在口头上极力维护自己做父亲的威严,要妻子别再找那臭小子了,可是我的心一直七上八下的,儿子不会出事吧?千万不要出事啊!
        ⑦天黑了,还下起了雨。我再也坐不住了,拿了一把雨伞就出门寻找。去了儿子平时常去的几个地方,都没找到,我只好漫无目的地在街上到处转,喊着儿子的名字。我的心情越来越焦虑,并且很愧疚,懊悔自己打了他。儿子要是出了什么事,我一辈子都不能原谅自己。不知道过了多久,妻子打我的手机,说儿子回家了,淋得跟落汤鸡一样,已经让他去洗澡睡觉了,让我也赶紧回家。
        ⑧走在回家的路上,雨水和泪水渐渐模糊了我的视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想起了多年以前,父亲也曾经这样四处喊着找我,他那布满血丝的眼睛和他憔悴的神情——原来,父亲曾经也这样默默守候着我的成长,让我安然走过青春叛逆期!                                                          (选自《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传统的中国画是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技能,是一种人文关怀,而不是视觉盛宴。实现人文关怀的首要方式,是作者亲身投入经邦治国的大业,是立德、立功、立言。立德,是完善道德修养、塑造完善人格。绘画也是实现人文关怀的方式,但又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针对广大观者的“教化人伦”,表现一种有助于社会和谐的群体意识,可以叫“载道”。另一个途径是个人的“怡悦情性”,表现人与自然或人与自我和谐,人在超越现实局限中获得的精神自由,可以叫“畅神”。
        “畅神”虽属个体的审美超越,但具有人文关怀的传统中国画家,并不满足于此,而是把“天人合一”纳入伦理范畴,在提升人品情操的前提下,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品砥砺画品,用拟人化的手法,托物言志,赋予自然对象以高格调的精神境界,在实现个体畅神的同时,以高尚的道德观念影响观者,使畅神与载道统一起来,实现寓教于乐。
        无论“载道”,还是“畅神”,都是表现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素称“天人合一”。当代东方学者季羡林把中国的文化精神概括为三个和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自我内心的和谐。他认为三个和谐的实现,全赖人类与大自然为友。香港学者饶宗颐对老友季羡林“天人合一”观的阐发是天人互益,即一切的事业,要从益人而不损人的原则出发,并以此为归宿。他说当今时代,人的学问比物的学问更关键,也更费思量。
传统中国画的“天人合一”,还表现为绘画过程中天工与人巧的结合。传统中国画使用的宣纸、水墨和毛笔,都非常敏感,这些工具可以极尽精微地表现宇宙万象和内心波澜,达到自然而极尽良工苦心,人巧而仿佛天然。
        传统中国画在不断演进中保持传统基因并吸取异质文化的因素形成了完整的写意美学体系,这一体系筑基于中国的哲学,得益于中国汉字反映的思维方式,基本特点是不以模拟再现客观世界为根本追求,而是以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和谐的精神境界,表现高尚人格以实现个体的精神超越和群体精神的有序和谐为终极关怀。其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是不脱离客观又拉开与客观距离的,是以宇宙中对立因素的统一为着眼点的,是立足视觉又超越视觉的,是讲求绘画性又更重视文化性的。   
        实际上,仅以文化批判的方式去创作艺术,并不能解决感知者的精神归宿问题。重精神完善、富有写意精神的传统中国画,作为当今世界艺术的一个重要品种,在物欲高涨、精神失衡的后工业社会,对于实现艺术对人类的人文关怀,具有大可以发扬的超前价值。在这一方面两岸四地的画家,只要摆脱20世纪以来全盘西化论的遮蔽,重视文脉传承,善于以视觉形式发扬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无论是传统出新型的,融合中西型的,还是实验水墨型的,都可以大有作为,都可以做出惠及人类的贡献。

阅读记叙文,完成后面问题。
                                                                                                   奶奶与父亲
                                                                                                      尹定瀚
        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它们讲的是同一个故事。
        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
有一位母亲30多岁的时候,她有个孩子七八岁。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走在后面,因为路滑,孩子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瞧见,像疯了般地跳进水,一把抓住儿子。只可惜,母亲不会游泳,只知道在河水里拼命地托着儿子。在危急关头,幸好有位水性很好的路人经过,将母子俩救了起来。
        几十年后,像是天意的安排一般,有一天,母子俩再次经过这座桥。只不过这位母亲已经60多岁了,由于多年的操劳,她行动已经很不方便,但依然走在后头。老母亲脚一滑,从桥上掉到了水里。儿子回头看到母亲落水,桥离水面并不高,于是,他手里拿着扁担,站在桥上,把扁担伸进水里,喊着母亲快抓住。只可惜,老母亲连伸手的力气也没有,被水冲走了。
        一天后,人们在下游发现了那位老母亲的尸体,都抹着泪说:母疼儿是长江水,儿孝母是扁担长啊。
        父亲讲完这个故事,欲言又止。我看到他显得很疲惫,说,你别讲了吧,我明白,我们会照顾好奶奶的。父亲很欣慰地点了点头。
        那时父亲已经在病床上躺了3个月,生命到了最后时刻。
        那些日子里,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却从未发现奶奶有任何悲伤的表情,她依然像往常一样每天早早地起床,给鸡喂食,然后做饭。
        每有亲戚或乡邻来探望父亲的时候,奶奶都像往常一样微笑着跟他们拉着家常,像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快要离去一样。
        来来往往的人都摇头,叹息说,没想到奶奶老糊涂了,自己儿子的生命快到尽头了,她却像没事一般。
        我也一直觉得奶奶是老糊涂了,因为我好几次看到奶奶走到父亲病床前,伸出苍老的手抚着父亲的额头,冲父亲微笑,问他想吃什么,并告诉父亲不  用担心她,她的身体好着呢,一定可以活到曾孙子出生。
        没过多少日子,父亲安详地离开了人世。那天,家里哭成一团,惟独奶奶没有流泪,一个人坐在那里,眼睛一直看着门口,谁叫她也不应不动。
        父亲去世的一个星期,奶奶连一口稀饭都未曾下肚。
        一个月后的一天,在奶奶的床前,奶奶跟我讲了父亲讲过的故事。讲完,奶奶木然地望着窗户,自言自语地说:母疼儿如长江水,娘不想你走得有挂牵啊。
        我说:奶奶,如果你想父亲了,就哭出来吧。奶奶说:孩子,奶奶的泪早已在心里流干了。
        8个月后,奶奶也离开了人世。在一个大家不曾想到的夜里,奶奶睡下后便再没有醒过来。
                                                                                                                                                                                                     (选自《青年文摘》)

阅读《哦,漫河》,完成下列小题。

哦,漫河

宋向阳

      ①一九四二年的阜城,正被一场战火蹂躏。

      ②漫河静静地向前流淌着。刘水成老汉坐在岸边,眼里装满焦灼,额上的皱纹越发显得深了。不远处,炎热的阳光晒烤着一大片西瓜地。作为主人,刘水成面对已经到来的丰收,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③(A)漫河西瓜历史悠久,声名远播,薄皮、沙瓤、味甜。刘水成的种瓜技术远近闻名,从来不愁卖。赶上这个世道,大家连命都难保,谁还有心思来吃刘水成的瓜呢?

      ④刘水成叫媳妇在瓜棚守着,装了一小车西瓜去阜城县城,想碰碰运气。路上,刘水成遇到很多逃难的人,个个步履匆匆,没有一个张罗买瓜的。他的心里空落落的。

      ⑤进城门的时候,几个皇协军走过来,其中一人用枪托子朝车里一戳,有个西瓜瞬间四分五裂,红色的内瓤露了出来。他们像疯子似的抓起,一阵狼吞虎咽。刘水成的脖子上暴起一条青筋,却强忍着。过了一会儿,这群狗腿子又留下几个瓜,才放他走了。刘水成的心里淌着血,不声不响地赶着驴车往前走。

      ⑥到了市场,刘水成四下望望,昔日的热闹已不复存在,稀稀拉拉的行人让他的胸腔里一点点变凉。

      ⑦此刻,一个头戴礼帽的先生走了过来。他用手里的扇子指了指西瓜,说:“是本地种的吗?”

      ⑧刘水成说:“这可是纯漫河瓜呀,不甜不要钱。”说完掏出一把短刀,在一个瓜上轻轻地划了几道。西瓜仿佛静了一下,接着便分成了均匀的几瓣,露出诱人的瓤。(B)那个先生捧起一瓣,不紧不慢地吃了几口,使劲点了点头,说:“漫河西瓜,名不虚传哪。”问完价钱,他一扬手说:“这一车瓜我都要了。”刘水成听了,美滋滋地想道:“今儿个运气不赖呀。”

      ⑨可是,当他把驴车赶到一个深宅大院前的时候,竟然傻了。

      ⑩原来,这里是日本宪兵队驻地。

      ⑪刘水成哭丧着脸想把驴车往回赶,已经晚了。有个宪兵夺过缰绳,一脚把他踹倒在地。又过来几个家伙开始卸车。刘水成挣扎着起来,想阻拦他们。一把明晃晃的刺刀突然横了过来,让他呆立在那里。

      ⑫傍晚的时候,刘水成一个人孤零零地回到了漫河边上。夕阳已经滑落下去,残空如血,耳边传来哗哗的流水声,像是一群人在哭。媳妇见他一副落魄的样子,吓得半死,声音颤抖着问他:“你这是咋啦?驴车呢? ”

      ⑬刘水成苦笑了一下,说:“咱的西瓜都有主了。”

      ⑭媳妇道:“你说啥呢?咱的驴车呢?”

      ⑮刘水成把经历说了一遍,叹息着坐在瓜棚边,心一阵阵痛。

      ⑯媳妇悲戚地说:“鬼子咋这狠哪,一个大仔不给,还要咱一地的瓜。”

      ⑰“那有什么办法?他们把驴车扣押着呢,说好了三天后来拉瓜”。刘水成一边说着,一边落下泪来。

      ⑱媳妇说:“这日子没法过了,干脆下关东吧。”

      ⑲刘水成说:“咱俩无牵无挂上哪儿都行,可这口气不好出啊。”他望着不远处的漫河,眼里像燃起了火。

      ⑳晚上,漫河岸边突然来了一队穿粗衣的陌生人,他们手里都拿着武器。刘水成惶恐地望着,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个人小跑着来到刘水成面前。他心里一紧,以为又要发生什么事了。再一细看,竟是大姐家的亲外甥春来。

      “你干啥来了?”刘水成问。

      “我和队伍路过这里,想跟你打听一下鬼子活动的情况。”春来说。

      刘水成知道外甥偷偷加入了回民支队,听了这话顿时来了兴头,把自己了解的都说了。春来说:“舅啊,别看鬼子兴洋,我们早晚送他们上西天。”刘水成激动地说:“好啊,就盼着这一天早点到呢,你快叫同志们都过来,咱西瓜管够。”

      春来说:“我们有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刘水成说:“你就让他们来吧,这些瓜再过几天都得让鬼子们祸害了。”春来追问一番,然后把队长他们叫了过来。刘水成摘了几个特大的西瓜,切好了分给大家吃。战士们吃着甜甜的漫河西瓜,脸上也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等把鬼子赶走了,我还会回来,把西瓜种遍漫河两岸。”刘水成坚定地说。

      队长握住他的手,充满信心地说:“叔,你就放心吧,(C)咱漫河西瓜的名气一定会传遍四方。”

      三天后,有辆汽车载着一群宪兵来到了漫河边。刘水成笑容满面地把他们迎进瓜地,然后迅速消失了。

      过了一阵,瓜地里响起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宪兵们没等尝到爽甜可口的漫河西瓜,已经死的死,残的残。

      原来,回民支队的人在这儿埋了不少“铁西瓜”,等着鬼子来吃。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一张忘取的汇款单

       工作后,我极少打电话给父亲,只是在每月领了工资后,寄500块钱回家。每次到邮局,我总会想起大学时父亲寄钱的情景。

       那时,父亲从来没有一次给我寄过半年以上的花费。四年来,他每月都要将收废品挣到的一大把卷了角的零钱,在服务人员鄙夷的眼光中,谦卑地放到邮局的柜台上……而我那时取钱,也从不会让同学看到。偶尔他们瞥到,总会故意提高嗓门问:“这是你爸给你寄的生活费,还是打算请我们撮一顿的啊?”

       而今,我以同样的方式,每月给父亲寄钱。邮局的人,已经跟我相熟,总是说,工作这么忙,半年寄一次多方便,或者你给父亲办个卡,直接转账,就不必如此繁琐地一次次填地址了。每一次,我只是笑笑,我想他们不会明白,这是我给予父亲的一个虚荣。当载着绿色邮包的邮递员,在门口高喊着父亲的名个字,让他签收汇款单的时候,左邻右舍都会同时探出头来,一脸羡慕地看着他完成这一“庄严”的程序。

       父亲会在汇款来到的前几天,就焦虑而又幸福地等待着。去镇上邮局取钱的这天,他会像出席重要会议一样,穿上最整洁的衣服,徒步走到镇上。

       一路上,总会有人问父亲,干什么去啊?他每次都扬扬手里的汇款单,说:“儿子寄钱来了,去邮局取钱。”对于父亲,这应当是一次幸福的旅程吧。别人的每一次问话,都让他的幸福加深一次,而那足够他一月花费的500元钱,反而变得微不足道了。

       汇款单上的附言一栏里,我和父亲当年一样,总是任其空着。我曾经试图在上面写过一些话,让父亲注意身体,或者晚上早点休息,但每一次写完,我又撕掉了。邮局的女孩子总是笑着问我:写得这么好,你爸看到会开心的,为什么要去掉呢?我依然笑笑,不做解释。

       只有一次,邮局的女孩子特意提醒我说:建议你这一次在附言里至少写上一句话。我一怔。她继续说:等你父亲收到汇款的时候,差不多就到父亲节了,这句话,可是比你这500块钱重要多了。那一次,我没有拒绝。或许整个小镇上的人,都没有听说过父亲节,这样一个略带矫情的节日,与情人节和圣诞节一样,只属于城市。但我很顺从地依照女孩子的话,在附言栏里一笔一画写下:祝父亲节快乐。

       但正是这张汇款单,父亲不知为何,竟忘了去取钱。两个月后,钱给退了回来。我打电话去问他。他说:忘了。我有些恼怒,因为自己写下了祝福,他不仅没有一句回话,竟是连钱也忘了取。去邮局补寄的时候,我气咻咻地讲给女孩子听。她托着腮,凝神听了一会儿,突然插话道:我觉得未必是你父亲忘了,说不定他是想要将这张有祝福的汇款单留做纪念呢。我愣住了,随即摆手,说,怎么可能呢,他从来都不是这样细心的人。

       但父亲,的确是这样细心的人。而且,这个秘密,他自始至终对谁都没有讲起过。那年春节,我无意中拉开父亲的抽屉,才看见了那张被他放入收藏盒中的汇款单。那句短短的祝福,原来父亲早已看到,且以这样的方式,藏进了心底。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