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困难

2014年江西省抚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怒从黄河来

蒋建伟

    ①清瘦、苍凉,即使是一棵,也在努力高举着一团白亮亮的雪花,一路裹挟着黄河的怒气——它们如同燃烧的白火焰,撕咬着,拼生赴死,奔向大海……终于,下起了一场大雪。在寒冷中,它们一棵紧挨一棵,一朵雪花开在另一团雪花里,一种倔强生发出另一种倔强,一群群、一群群在黄河口站着,一言不发地站着,站成了一股股排山倒海的雪浪——看哪,那寒风中呼啦啦怒放的芦花,那大批向东、大雪一样咆哮的芦苇荡!

    ②芦苇荡的美,不只春夏时节,更在于晚秋的芦花。当所有的寒冷挥师南下,气温一天比一天凉,百花缓慢地谢了,谢到最后,只剩下了这一种花。风起一刹那,全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雪的天堂,那么美,那么纯,那么亲!

    ③风,往风的漩涡中心刮,越刮越毒,我们的头发和衣服被刮乱了,我们像一个个棋子似的,在船的甲板上弹跳不止。 游船属于中型船,有马达,客舱可乘坐50人,顶上的一棚,为特殊加厚钢板,听说上头是一处小型观景台。我们兴奋着爬上去,看黄河入海。

    ④滩涂之上,野生的芦苇荡随处冒出来,每一棵,都高举着雪花一样白的花,不分东西南北地盛开着、怒放着,大风刮过,就像下大雪一样,好家伙,一下子就是15万公顷。尤其,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边,数不尽的芦花见证了黄河入海时那动人的一瞬:黄河水裹挟着大量黄色的泥沙奔腾向东,迎面冲向一排排隆隆作响的蓝色海浪,蓝色几欲要抱住黄色,黄色不停地向蓝色发泄着怒火,一个劲拼命挣扎,直到渐渐失去了力量……在这个地方,大海把宽容留下,黄河把野性留下。芦花的母性,这个时候也显现了出来:它们,婷而不媚,挺而不屈,寒而不冷。

    ⑤船颠簸摇晃得厉害,站都站不稳,大风再那么一刮,谁都会担心自己一不小心被风刮跑了。我牢牢抓住白色的铁栏杆,迎着大风呼吸,和旁边的朋友高声说着话,但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些什么,只能借助眼神、手势以及肢体许多的夸张动作,努力想告诉对方什么,想听到对方的一些什么,哪怕是﹣﹣哪怕一场徒劳。我们此行,是去看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感受一下大海的大和黄河的黄,可是,风多么大呀,黑蒙蒙、灰蒙蒙的水色之中,黑色和灰色倒成了主导,哪里有黄?哪里有蓝呢?

    ⑥不,我分明看到了另一副壮烈的面孔,那是至死都在愤怒中煎熬、不甘、不屈的黄河!连大海都敢冲撞的黄河!那河道,那怒吼,那九曲十八弯,那退潮后的河底的龙脊,是铁了心的牛,是犟了性的驴,使出了浑身上下的劲儿,一股股,一阵阵,一声声,一天天,一年年,后浪追赶着前浪,一股脑儿朝前冲……冲!这充满血性、义气的一个字,是黄河的秉性,中国人的秉性!

    ⑦船开始“哒哒哒”着调头、回返,想必船老板看这鬼天气也悻悻然,只得无功而返。不过,很多游客却盼望着好天气能突然出现,船老板回心转意。虽一个个满脸的遗憾,却不肯下到船舱里去,想一想世上的事情,哪有那么多的奇迹发生呢?等了半晌,终究没个什么结果,渐渐地,人群开始稀了,不似刚才那般肩擦肩、脸碰脸了,有人开始下去了,接下来是第二三四五个,直到我猛一抬头,发现只剩下我们一行的五个人了。

    ⑧其中的一个朋友,穿西装、打领带、皮鞋贼亮,他拎了一部专业相机凑过来,也不说话,径自盯着我的脸,5秒钟,想从中寻找出一种遗憾的感觉来,因为他们都来自当地,只我一个外地人,外地人看不到入海的黄河,难道不遗憾得要死?不过很抱歉,他连哪怕一丝也没有找出,后来自己偷偷藏起了尴尬的眼神,仓皇之间丢下我。

    ⑨其实,他不知道我此行的最大收获——我看到了一条喝醉了酒的黄河、咽下血牙的黄河、发了怒的黄河、冲向大海的黄河!他更不知道,正是因了黄河的这种野性,这种大气磅礴的怒气,繁衍出了一片片野性的芦苇荡,凝结成一个民族的血性……

    ⑩这一刻,我多想指着黄河口那么多浩瀚的芦花,把它们骨子里的东西一点一点讲给他听。从大河到大海,从一个烈女子般的芦花到一个伟大的民族。这一路上,到处都在飘飞着芦花大雪,为什么芦花会如此不惧生死?为什么野生的力量会如此排山倒海、不可阻挡?答案只有一个:“怒从黄河来!”

《人民日报》(2014年04月21日24版)

(1)、通读全文,并联系标题和结尾短,说说作者写了哪两个方面的“怒”?

(2)、阅读第⑤⑥⑧⑨自然段,简要概括作者此行观景的“遗憾”和“收获”分别是什么?

(3)、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黄河水裹挟着大量黄色的泥沙奔腾向东,迎面冲向一排排隆隆作响的蓝色海浪,蓝色几欲要抱住黄色,黄色不停地向蓝色发泄着怒火,一个劲拼命挣扎,直到渐渐失去了力量。(词语锤炼)

风起一刹那,全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雪的天堂,那么美,那么纯,那么亲!(修辞手法)

(4)、第三自然段画线句用了什么手法描写风?有什么作用?

(5)、联系课文《黄河颂》,谈谈芦花骨子里蕴含着我们民族怎样的伟大精神?

附录: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筷子中的文化
                                                                     朱启新
        ①古人称筷子为“箸”,这个专称自商代一直沿用至宋末,到了明代才逐渐称“箸”为筷子。如明人陆荣《椒周杂记》载,吴中民间行船时忌说“住”,因箸同“住”音(“住”,慢),所以要把“住”改为“快”,“箸”便叫成“筷子”了。以后,一些读书人也渐称“箸”为“筷”。
        ②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早在商代,纣王已用象(牙)箸。在长期的使用中,根据考古资料提供的信息,既有器形的变化,也有制作质地的不同。
        ③筷子的器形,最初,两头同样粗细。先秦时期乃至汉初的“箸”,都是上下一般粗细,分不出手握的筷头和夹食的筷足。(已知)最早的铜筷出自云南一墓中,整体圆柱形,长约20多厘米,属春秋晚期。安徽出土的一批东周青铜器中也有铜筷一双,细长方形,残长23厘米,宽4毫米。及至宋代,筷子的粗细又有了变化。四川发现的一座宋代窖藏出土的一双铜筷,长24厘米,筷首与筷足,粗细已很分清了。
        ④古代的箸,长短并无定制,约20厘米左右。形体有方有圆,其径一般在4厘米左右,最粗不会超过6厘米,比今日用筷要细——古人之箸用来夹羹汤中的菜。《礼记 曲礼》说:“羹之有菜者用挟(即“箸”),其无菜者不用挟。”夹羹内的菜,分量不多也不重,不同今日要夹大块食物,或者用劲撕裂食物。箸之细径不碍使用。
        ⑤制箸材料,通常采用竹、木。此外尚有铜、玉、骨、银等。最广泛使用的是竹制和木制。筷子作为我国文化特征之一,源远流长。各地也都有名筷生产,如北京的雕琢玉筷,成都的刻花竹筷,杭州的天竹圆头筷,广州的乌木筷和象牙筷……真是很美。
        ⑥筷子挺直,宁折不曲。唐玄宗李隆基特赐给宰相宋碌一双金筷,以表彰他的秉性耿直如筷。明代程良规的《咏竹箸》诗,写得也很有意思:“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往忙。”此诗语句通俗,热情讴歌了筷子默默为他人奉献的精神。 (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小 巷
      这是一条窄窄的小巷。 原住着一群瞎子。他们没有汽车,也没有自行车。这个城市越来越现代化,他们的交通工具依旧是一根竹棍。 
     “笃笃,笃笃”,神奇般的竹棍,再不长叶,也不生根,却是他们的神经和眼睛,在两边工厂院墙高高的相夹的几百米深的甬道里,他们步步往里走。通道永远是潮湿的,阴暗的,白日没灯,黑夜没灯,他们似乎是绝缘体,光明对于他们是不存在的。
      窄窄的小巷,被人们久久的遗忘了。一年,两年,大人不到那里去,小孩也不到那里去,偶尔有三只蝴蝶形的风筝进巷子,却挂在了巷子深处的屋檐上,无人去取,就一直倒吊在那里了。巷道里草漫了上来,渐渐覆盖了那古老的四方砖块。
     今年春上,城市的上空又飞起了蝴蝶形的风筝,寂寞了一个冬季的天空,显得明快了。突然,这条窄窄的小巷口,拥满了人,都在看那墙上的一个牌子,牌子上写着:盲人按摩所。
      消息爆炸了整个城市,都在传说:这群瞎子并没有默默地死去,几年里默默地学成了按摩术,可以治好多好多的病症。
      这个城市的病人毕竟是很多的。病急乱投医,就有人进了这窄窄的小巷。一个,两个,十个,八个……瞎子们果然在那里备有按摩室。他们一次一次按摩得满头大汗,病人一次一次感到病情减轻,终就痊愈了。于是,一群一群的病人赶来,从小巷往里走,弯腰的,弓腰的,弓背的,拐腿的,歪脖的,这些在生活中痛苦,失去了人世乐趣和理想的患者,走一步,退半步,不知道这个小巷的深处,将是一个什么世界?
      不久,一群一群的人从小巷深处走出来,他们都好了。那里是一个修理师就是一群黑暗中的精灵。小巷里的草一在天踏下去了,又露出了那古老的四方砖块。但是,他们都在奇怪:这巷里,那病房里,全挂满了电灯,黑夜里在亮着,白日里也在亮着?
     “黑夜和白天于我们都是一样的。”瞎子们说。
     “那怎会一样呢?”
     “过去是一样的黑暗,现在是一样的要光明。”
     “那你们能看见吗?”
      瞎子们却笑了:“请问,你的眼睛能看见你的眼睛吗?”
     “不能。”
     “是的,眼睛是看别人的,灯是我们的眼,所以我们看不见,但它却看见了别人,别人也看见了它呢。”
      这灯就一直这么日日夜夜地亮着。
      日日夜夜,患者从这个窄窄的小巷往里走,黑暗里,灯在照着,灯给了希望,他们一直走,走向生活的深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渐行渐远的村庄
                                                                                        黄辉
        ①一个人的夜晚,我的思绪常常从村庄开始。
        ②茅草、镰刀、乌鸦和月亮,一叶瓦,半块砖,数缕轻薄的寒烟,几棵擎天的大树,那里栖满了我心灵的诗意。多年之后,当我在某一个城市的冬天的黄昏里独倚栏杆眺望西北故乡的方向,我的睫毛被从故乡赶来的雪花打湿,我看见在高楼之间漫天的雪花间飞翔着孤独的鸟,它已找不到归程和穴巢。
       ③我想起了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里,我们幸福栖居在低矮的草房里的情景。父亲打开那一坛母亲为他酿制的高粱老酒,醇香浓郁的酒味把我们熏醉,把站在窗台上雪白的鸽子熏醉,而我们的欢声笑语又把我们的草房熏醉,把整个村庄的冬夜熏醉了。门外正飘着大雪,父亲开门的那一刻我看见大雪瞬间把他覆盖,把我们温暖的草屋覆盖……
       ④我想起了栖居在村庄里的幸福的鸟,即便是一群乌鸦。它们一起在冬天晃眼的阳光下飞起飞落,舞蹈,鸣叫和欢宴;傍晚,当夜幕下沉,它们又一起喊叫着归巢。它们没有迷失和孤独。村边的那一片树林,夜色已经来到,鸟们已经归巢,四周充满了如水的静谧和安详。在树林的上方,有星星和月亮。
       ⑤空气开始逐渐地冷下来,虫子们也停止了鸣叫,只剩下泥土和树木的呼吸渐渐清晰,只剩下隐私和秘密充满柔情。树林旁的错落的房舍在银灰色的月辉下隐约可见。高高的屋脊上蹲着一两只眼光雪亮的猫头鹰,檐下石台上满布青苔的小石洼里储满了上一场下的未干的雨水,白天里有鸡和鸟噘着小嘴来喝,到夜晚就都盛满了一枚枚晃动的水晶般的月亮。它是诗人心中纯洁的纤尘不染的蓝月亮,它只能在诗歌里出现,只能在村庄夜晚的上方出现,它属于童年和梦,属于心灵和灵魂。
       ⑥我的心灵已承受不起这样的村庄上空的月亮。
       ⑦当我背叛了村庄走进华灯闪烁的城市,在晚饭后漫步在人流熙攘的广场上,我牵着孩子的小手想在城市的上空指给她看哪是星星哪是月亮时,我失败了,我们的视力被刺眼的霓虹灯遮挡。我们的周围不再拥有寂静和月华,充满耳朵的是流行的噪音和声嘶力竭的喊唱。我知道也许我的这种感觉带有某种矫情的成分,因为我现在已无法离开城市,但我的心灵承受的是背叛的煎熬和对那一轮出现在村边树林蓝月亮的无穷无尽的思念。
      ⑧我疲惫已极,失落了自己纯洁的灵魂。那一间童年村庄的低矮草房已成为我精神的天堂。
      ⑨我在那一个春天出走,母亲赶着她洁白的羊群把我送到村口;然后,我离开羊肠小道,走向城市的方向,母亲转身赶着她的羊群走进草原。她知道有一天她的儿子还会回到她的身边吗?村庄——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为何年龄愈大我愈对它魂牵梦绕?其实,许多个夜晚我都不敢触摸这一个烫手的词,它是我的灵魂和根。我的根扎在村庄里,扎在乡野的有一搭无一搭的狗吠声里,扎在长满鸟群和月亮的天空、长满树木的大地上。                                                                                                       (本文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细菌也有益

    ①人们都喜欢用美妙的词句、动人的诗篇去赞美那些湖光山色、花香鸟语,却很少有人赞美过细菌。一提起细菌,人们总会预感到一种不祥之意,因为它能传染疾病,给人们带来痛苦。可是,谁又能想到细菌也有有益的一面呢?

    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跟细菌打交道。细菌非常微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可是有些细菌对人类却起了重大作用。譬如,在工业上,可以利用细菌勘探石油;在日常生活中,像我们食用的醋泡菜和我们饮用的红茶菌,都是用细菌制成的;还有农作物生长也离不开细菌。大家知道农作物要想长好,土壤必须肥沃,而土壤的肥沃就是靠有些细菌来发挥作用的。

    ③关于土壤中细菌的作用,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观察:在1克重的土壤中有1亿到几十亿个生物,其中大部分是细菌。土壤细菌能把土壤中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的养料分解成植物所需的物质。另外,土壤细菌还能制造各种抗生素和微生素,帮助植物抵抗病菌,促进植物生长。但是也有些细菌对植物有害,它们能吞食养料分解成异物,使土壤板结。

    ④因此,我们要消灭有害细菌,确保有益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充分发挥它对人类的作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细菌被人们开发和利用。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丁香小教堂
    我的住宅外面有一条种满丁香花的林荫道,葱郁幽深,路面开阔。五月,街道两旁的树丛婀娜地伸展着枝条,枝头垂挂的串串小花互相交织在一起,俨然变成了一座小教堂。上午,柔和的阳光洒落在这里,气氛一片祥和,现在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
    在这美妙的日子里,昆虫朝圣者们都跑来参加这“聚餐会”,品一份春天的佳肴,饮一口自然的纯酿。
    来者当中有一对冤家——条蜂和毛斑蜂,它们你来我往,轮流品尝在同一朵花中的露水。此刻,昆虫里的抢劫者和被劫者和睦相处,它们忘却了彼此的积怨,只为了一小口一小口地分享露水。
    黑切叶蜂也赶来参加这个聚会了。瞧,它还着郑重地打扮了一番呢!花粉扑在毛茸茸的肚子上,旁边的芦苇也因此沾光被洒上不少。管蚜蝇嗡嗡地唱着歌,羽翼像是云母片一样在阳光下面闪闪发光。它们似乎已经被这里的琼浆玉液给灌醉了,晃晃悠悠地离开了宴席,到一片阴凉下醒酒去了。
    那边是胡蜂——一群好勇斗狠的家伙。它们总是喜欢若是生非,凡是性情温和的昆虫看到它们都会退避三舍。就连那些带着尖刺的蜜蜂,虽然在数量上占上风,但正忙着采蜜,见到它们以后,也都赶忙让到一边去了。
    一大群穿着白衣、长着黑色眼圈的单眼粉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它们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跳着好看的芭蕾舞。不时会有一些伙伴退到丁香树上歇歇脚,顺便喝一些丁香花密解渴。它们把嘴管伸到狭窄的花朵里吮吸时,一对大翅膀也轻柔地摆动着,竖起来,又缓缓推开,然后又坚起来。
    成群结队的金凤蝶系着漂亮的橘色丝带,也赶来参加这场舞会。可惜由于身体太大,它们的身姿不够敏捷。
    我的孩子们也喜欢在这里玩耍,他们被这些优雅的昆虫舞蹈家迷住了,就伸出手去抓,希望能够捉到一只,可是,金凤蝶每次都能巧妙地躲开,飞到远处的花丛中寻找花蜜去了。当它们把糖浆顺利地吸到嘴里时,金凤蝶会在阳光下轻松地开合翅膀,表示自己的心满意足。
    是小的孩子安娜不再执著地去抓 金凤蝶了,她虽然是个灵巧敏捷的孩子,是金凤蝶似乎比她更灵活,总是不等她靠近就远远地躲开了。安娜现在找到了更合心意的花金龟。这是一种浑身闪着金黄色光芒的美丽昆虫,因为贪恋早晨的清凉,现在它们还甜甜地睡在丁香花上不肯起床,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到来。所以,我的小安娜没有一会儿工夫就毫不费劲地捉到了五六只。我连忙出面制止,请她别再打扰花金龟的清梦。
    花朵里吮吸时,一对大翅膀也轻柔地摆动着,竖起来,又缓缓推开,然后又坚起来。
    成群结队的金凤蝶系着漂亮的橘色丝带,也赶来参加这场舞会。可惜由于身体太大,它们的身姿不够敏捷。
    我的孩子们也喜欢在这里玩耍,他们被这些优雅的昆虫舞蹈家迷住了,就伸出手去抓,希望能够捉到一只,可是,金凤蝶每次都能巧妙地躲开,飞到远处的花丛中寻找花蜜去了。当它们把糖浆顺利地吸到嘴里时,金凤蝶会在阳光下轻松地开合翅膀,表示自己的心满意足。
    是小的孩子安娜不再执著地去抓 金凤蝶了,她虽然是个灵巧敏捷的孩子,是金凤蝶似乎比她更灵活,总是不等她靠近就远远地躲开了。安娜现在找到了更合心意的花金龟。这是一种浑身闪着金黄色光芒的美丽昆虫,因为贪恋早晨的清凉,现在它们还甜甜地睡在丁香花上不肯起床,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到来。所以,我的小安娜没有一会儿工夫就毫不费劲地捉到了五六只。我连忙出面制止,请她别再打扰花金龟的清梦。
    孩子们把已经捕获的花金龟放进一只铺碰上花瓣裖子的盒子里,等太阳再升高一点的时候,我们会在花金龟的脚上系一根线,让它们在温暖的天气里在孩子的头顶上绕着圈儿飞行。
——选自《昆虫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数钱

李书霞

    ①每个月父亲发饷的那天,家里就像过节一样,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②父亲踏进家门时,晚饭都已经准备好了。父亲坐下来,先不动筷子,而是伸手去怀里,掏出今天的工资,他将几张薄薄的钞票捏在手里,抖上两抖,把食指和拇指伸到嘴边,哈一哈气,开始一张张地数。当时的钱,最大面额是十块,主要是五块、两块和一块的,还有角币和分币。工资虽少,但细细地数起来,仍然要花费两三分钟。父亲数毕,报出数目,递给母亲。母亲笑眯眯地接了,走进卧房,把钱锁进一个隐秘的柜子里。她坐回饭桌旁,对着我们两个小人儿说:“存着,给你们交学费。”

    ③我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尽情,抢过酒壶,给父亲的杯子里,倒上满满一杯酒。父亲笑眯眯地摸摸我的脑袋,左手端起酒杯,右手拿起筷子,对着桌上的回锅肉,点上几点,得到开饭的信号,我们欢喜雀跃,急不可耐地夹菜刨饭、大快朵颐。

    ④几年后,全家人围着爸爸数钱的乐趣,被工资打卡剥夺了。不过,父亲最近又开始数钱。

    ⑤去年,父亲得了脑梗,治疗了半年,虽然康复了,但左手左脚仍不灵便。原本爱说爱笑的父亲也变成了一个木讷的老头子,不开口说话,问话也不回。精神的沉沦加速了健康的恶化,他整日蜷在沙发上,基本活动都取消了,右腿的肌肉也开始萎缩。我们对此焦虑万分,却束手无策。

    ⑥还是母亲有办法,她将买菜的零钱整理起来,央求父亲:“你帮我数数,有多少钱。”

    ⑦父亲坐在沙发上,抬起浑浊的眼睛,茫然地望了一会儿母亲,不吭声,伸出右手去拿钱,准备开数。

    ⑧“左手数。”母亲叮嘱道。

    ⑨父亲转头望向窗外,迟疑了一下,顺从地换了左手。他笨拙地将钞票一张张拿过来,把毛票归一类,块票归一类,姿势又吃力又别扭。数完以后,母亲问他:“多少钱?”

    ⑩“没记住。”父亲难为情地扯了下嘴角,算是回应。

    ⑪“再数数。”

    ⑫父亲又数一次,数过三四次,方才报出钱的数目。

    ⑬整理菜钱这件小事,令他的眼神重新活泛起来。一段时间后,父亲精神明显好了很多。他又主动揽下一项任务:拣谷粒。每天上午,父亲就戴上老花镜,坐在沙发上,慢慢把米粒中的谷粒选出来。隔三差五,又把母亲“不小心”弄混的黑豆和绿豆分开。

    ⑭父亲和母亲心照不宣地玩着“数钱、选豆”的游戏,三个月后,父亲能独自站立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练习走路。刚开始,只能扶着沙发走;慢慢地,可以拄着拐杖走几步了;现在,活动空间更大了。两个老人家,又能一起到小区里散步了。

    ⑮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