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2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化学尘暴离我们有多远

    ①2004年5月的一天,环保志愿者郑柏峪和当地蒙古族牧民依德尔到查干诺尔湖种碱篷(一种耐盐碱灌木)。忽然,依德尔大叫:“那家伙来了!”只见干湖盆中一股白色的烟柱突然腾空而起,像原子弹爆炸一样,不断扩大上升,直冲千米高空。几分钟后,风在湖盆中卷起大片白色烟尘,就像海啸中的浪头,向两人迎面扑来。

    ②一些专家学者怀疑:近年来,我国暴发的某些沙尘暴与过去的有所不同,这种沙尘暴是否由一些颗粒小,质地轻的物质构成,并含有特别的化学成分?

    ③根据国家地质试验测试中心的分析测试结果,北京于2006年4月16日和2010年3月19日暴发的两次沙尘暴,含盐量分别为2.36%、2.32%,接近海水3.5%的平均含盐量。显然,北京沙尘暴含有盐碱成分。

    ④这些盐碱物质究竟来自何方?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沙尘暴的沙尘源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以及黄河河套地区的毛乌素沙地和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等地。沙尘暴携带有害盐碱物质,与上述沙尘源区不无关系。

    ⑤近年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我国内蒙古等地持续大旱,导致当地许多盐湖干涸。

    ⑥一部分专家认为,含有盐碱成分的尘暴是化学尘暴。地质研究员韩同林说,我国整个西北部地区的干涸盐湖面积在10万平方公里以上,盐碱地面积有40万平方公里,为化学尘暴提供了大量的“弹药”。

    ⑦北京雎北有走量干涸盐湖,海拔高度通常在1400米左右,而北京只有50来左右。郑柏峪打个比方:“这种落差,使得盐碱的扩散就像从房檐上往北京撒胡椒面儿一样。”

    ⑧我国盐湖的沉积矿物有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盐等70种,盐湖卤水中还含有钠、钾、钙、镁、锂以及重金属元素、重放射性元素等60余种化学组分。沙尘暴的远距离传输不仅携带大量源头的组分,而且会不断加入途经地区表层土的组分。影响北京地区的沙尘暴不仅来源于沙漠地区的沙尘,而且沙尘暴途经的干盐湖、盐渍土也被大风席卷到北京,进而影响北京的大气质量。

    ⑨有人认为,我国并不存在真正的化学尘暴,而且尘暴中带点盐碱没什么大不了。

郑柏峪则表示,实际上,有时候北京暴发的沙尘暴是化学尘暴,携带粉尘和盐碱等物质,其中几乎不含沙,可以远距离传输,并对人体造成较大危害。

    ⑩韩同林认为,现在的沙尘暴往往是一种含盐碱的粉尘。粉尘来自沙尘源区及路经地,盐碱主要来自内蒙古等地的干涸盐湖。它们都具有极小的粒径、很大的表面积、偏小的比重,很低的风速就能将之扬起,因此,其危害性比想象的要大得多。

    ⑪对此,一些医学专家也给出医学方面的解释:北京暴发沙尘暴期间,上呼吸道感染、接触性皮炎、急性结膜炎等病患者之所以比平日增多二至三成,是因为沙尘中悬浮  着大量颗粒物,其中的细粉尘过多、过密,尤其是PM2.5等微细颗粒,鼻腔难以将其过滤,最容易被吸入呼吸道深处,从而导致相关疾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概括本文说明内容。

(2)、本文开篇有何作用?

(3)、本文采用怎样的说明顺序?

(4)、文章第⑪段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选择其中一种分析其作用。

(5)、为什么说现在的沙尘暴危害比想象的大得多?请概括说明。

(6)、本文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的暖,一寸长

葛闪

      ①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40岁的中年男子。

      ②他隔着车窗朝我弯着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③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且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④我一听有点蒙。

      ⑤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又是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您说是不,大哥?”

      ⑥“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⑦“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

      ⑧“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生芥蒂。

      ⑨“不不不,”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就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⑩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的眼神。

      ⑪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句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车前的车牌望了一眼。

      ⑫翌日,他骑着自行车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来。

      ⑬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叫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香烟给我,便将孩子放在自行车上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⑭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他才告诉了我答案。

      ⑮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很多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里因此出现了阴影。

      ⑯“其实俺明白,城里人也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他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他,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

      ⑰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他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的长度。

      ⑱ “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画瞬间就击中了我的灵魂,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又被它的深沉!

                                                                                                                                                             (选自葛闪新浪网博客,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给母亲念“防骗经”

      乡下母亲进城为我带小孩,萘余饭后给母亲念“防骗经”就成为我和妻子的头等失事。

     “碰到陌生人敲门,你莫开,强盗进来可不得了。”我告诉母亲。“遇到外人要抱小孩,莫搭理,硅到人贩子就坏了。”妻子附和着。“街头有人问路,记住就说不知道,有八九此人是个骗子。”我提醒母隶。“别人给你饮料喝,千万别动口,说不准里头就放有‘蒙汗药’。”娄子正告母亲。“即使地上掉了一包钱,你也剐捡,没准那就是一个天大陷阱。”我以报上真事向母亲佐证。“有人低价倒卖元宝,你别动心,那元宝是纸糊的。”妻拿周围同事亲身经历向母亲诉说……每当这些“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从我们嘴里进出,母亲总瞪大了眼,说会这样吗?不会这样吧。我就不厌其烦地开导地:“这是城市,是大城市,哪能与乡村比!复杂呢。”母亲就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就这样平安无事了好几个月。一天,我下班归来,见母亲衣上有点点血迹,吃了一惊,赶紧瞧瞧睡在床上的儿子,儿子安然无恙,就问母亲出了啥事?母亲吞吞吐吐,说没事。妻说别瞒着,免得让我们担心。母亲这才说今天早上出门买菜。远远就见一个人骑摩托车撞在电线杆上,人摔得老远,大家固着却都不动,伤者头部己汩汩流血,母亲走了几步,又不放心折了回来,扶起那人,并对其伤口进行了简单包扎,这时警察驾车也赶到了,就一齐送到了附近的医院“哎哟,说了多少遍,谁叫你多事!?”娄子就嚷起来,“你不知道报上常登这些忘恩负义之徒反而说是你撞上他的,要你掏医药费。”

      “周围没人认识你吧”,我也不安起来,“这两天就少出门,免得让人认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安慰母亲。

      母亲像做了错事的孩子,坐在椅子上,不敢正眼看我们。晚餐后,就听见屋外有人敲门,我的心一沉,和妻对望了一下,犹豫不决,敲门声更急促了,我只得起身。

      门外立着一个黑大个,满脸络腮胡须,粗声粗气问我:“你家是不是住着一个老太大?”

      我的心缩紧了,忙说:“你有什么事?”

      黑大个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径直闯进了屋里,就一眼望见了角落里的母亲,跑过去拉住母亲的手,说:“是你送我父亲上的医院吧,你让我找得好苦呀!”

      “你想干啥?”母亲挣扎着抽手出来,惊惶地看着黑大个。

      “你到底有什么事?”我拉开了汉子,“我娘可是好心呀,你可别冤枉好人。”

      “哎呀,老兄哪里话,你误会了。”汉子摇摇头,“我哪敢冤枉老妈妈,我是特意来谢谢你母亲的,没有你母亲,我爹说不定会出多大事呢。”

      汉子告诉我,清醒过来的老父第一件事就是命他去找那好心的老妈妈,说受人之恩当涌泉相报,他找了一个下午,问遍了菜场的人,才打听到老妈妈住在这里。

      汉子千恩万谢地走了,我们俩面面相觑,妻子望了母亲一眼,不好意思地上厨房洗碗去了,我再看看母亲,母亲仍在忙活手上的针线,还是不敢抬头看我们。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生命的化妆

林清玄

       ①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②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③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④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⑤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⑥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⑦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                                                                                ”我感叹地说。

       ⑧“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⑨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

       ⑩我为了这位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为我最初对化妆师的观点感到惭愧。

       ⑪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在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⑫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林清玄接受记者采访实录

       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

       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童年读书

莫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②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 草、放羊;我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偷着看书。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喂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许多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 , 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的,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但我总是能把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我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

       ⑤不久,我从一个很赏识我的老师那里借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晚上,母亲在灶前忙着做饭,一盏小油灯挂在门框上,被腾腾的烟雾缭绕着。我个头矮,只能站在门槛上就着如豆的灯光看书。我沉浸在书里,头发被灯火烧焦也不知道。

       ⑥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化大革命”就爆发,我童年读书的故事也就完结了。

(选自《莫言散文》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昆虫的绝技

    在北极地区,由于环境严酷,气候恶劣,昆虫的种类要少得多,总共也不过几千种,主要有苍蝇、蚊子、螨、蠓、蜘蛛和蜈蚣等。其中,苍蝇和蚊子的数量最多,占昆虫总数的60%-70%。

    大的动物和鸟类,可以靠身上的长绒毛抵御严寒,但昆虫却永远只能赤身裸体。那么,它们怎样才能度过北极严酷的冬季呢?实际上,绝大多数昆虫,在一年当中大约有9个月的时间身体都处在冷冻状态,它们存在于土壤、泥巴或沼泽里,和周围物质冻在一起。我们知道,冰是一种晶体,但是,如果昆虫的身体结晶的话,就有可能扭断它的脉管从而破坏其肌体。为了防止这一点,北极的昆虫们演化出了一种绝技,就是它们能够自动地将其细胞中的水分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有效地避免结晶。还有北极的牛蝇,是一种极可怕的寄生昆虫,它将卵下在驯鹿的绒毛里,孵化出来之后即钻进驯鹿体内,顺着血管周游全身,长大之后又回到驯鹿的脊梁骨附近,穴没而居,而且开了一个天窗,以便呼吸新鲜空气,直到长成之后钻出驯鹿体外,进行新的一轮繁衍生殖。按理说,小驯鹿细嫩鲜美,又无防御能力,是最好的美食佳肴,但牛蝇却从不攻击它们。①因为如果牛蝇在小驯鹿身上产卵繁殖,虽然要容易得多,但却有可能导致驯鹿群的锐减甚至灭种,到那时,牛蝇本身也就难以生存下去了。小小的牛蝇,竟早在人类数十万年之前就懂得如此深奥的道理,不能不引起人类去深思。不仅如此,牛蝇在每群驯鹿中下卵的数量,也有一定的限制,它们使受卵驯鹿的头数保持在一定的比例,也尽量避免在同一头驯鹿身上下卵过多。如果在一群驯鹿的身上下卵过多,就有可能导致整个驯鹿群的灭绝。而如果在同一头驯鹿的身上下卵过多,就有可能导致其死亡,或者由于体弱而被天敌吃掉。这样,它们的后代也就会随之同归于尽了。

    生活在北极的昆虫,还面临着另外一种特殊的困难。毕竟北极地广人稀,连动物也很稀少,昆虫怎样才能找到自己进攻的对象呢?据生物学家研究表明,蚊子身上有一种非常先进的红外线探测器,能在相当远的距离,准确无误地遥感到人和动物身上发射出来的红外线,从而顺藤摸瓜,群起而攻之。②而人类所用的红外线探测器,只是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不仅庞大笨重,而且所显示出的图像还模模糊糊。若与小小的蚊子相比,人类落后了不知有多少个世纪。至于那些蛾子和蝴蝶们,是怎样相距遥遥就能谈情说爱,就更使生物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了。

    在北极的陆地上进行野外工作,最可怕的东西是黑蝇。它们有非常灵敏的嗅觉,老远就能闻到人的气味,便立刻成群结队地飞来,“嗡嗡”叫着,轰炸机似的,使人心惊肉跳。因为,即使你穿再厚的衣服也没有用,它们那钢针一般的嘴,连脚上的老皮也能叮透,然后深深地扎进你的肉里,吸食你的血液。与此同时,还吐出一种毒液。被叮咬之处,凸起一个大泡肿胀疼痛,甚至溃烂,那滋味可不是好受的。

(节选自《北极:地球之巅的奥秘》,作者位梦华)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①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郭德纲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别这么独,让它吃!”

       ②接着,老郭对儿子说:“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③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别那么独,让它吃!”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个故事借过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

       ④前些日子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一个空着。车开动不久,老人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

       ⑤而那时,也就是晚上7点多,列车里还播放着音乐。

       ⑥一夜无话。早上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她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起初,我以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在叠被子。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

       ⑦她下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你说,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