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夫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 , 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处江湖之远则忧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

徭薄赋                  ④自数年之后

(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予尝古仁人之心   不甚解 B、然则何时而耶   怏怏不 C、或请重法以禁    鸿鹄 D、不暇廉耻耳     温知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安用重法邪?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①甲文结尾作者发出“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结合全文看,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②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③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矿、麻枲①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注释】①枲:xǐ,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