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黄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华民族复兴的,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复兴,尤其是儒学的复兴。复兴儒学不仅是一个学习儒学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儒学的问题,因为儒学从来不仅仅是一种抽象思辩的学问,更是一种躬行实践的学说。儒学实践不仅是关乎个人的行为,而且是关乎民族复兴的行为。如果说,中华民族的命运注定是与儒学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那么,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既然是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与儒学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在儒学实践中,必须处理好关于“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实践不能是盲目的实践,而必须要以对儒学的深入学习和准确把握为前提。所谓“准确把握”,最重要的是要严格区分儒学的基本原理和儒学的历史形态。历史上出现过各种版本的儒学: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第一次大转型时期的原始儒学(如孔子、孟子、荀子等的儒学);自汉代至清代的帝国儒学(其中包含若干不同版本的次级形态,如汉代经学、宋明理学、清代汉学等);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第二次大转型时期的洋务儒学、维新儒学、20世纪的现代新儒学和21世纪的大陆新儒学,等等。这些不同形态的儒学,都只是在回应它们各自所属时代的问题,因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儒学之所以能够面对不同时代的问题而形成不同时代的学术形态,恰恰是因为它具有一套能够穿透历史时空的儒学原理。这里所说的“儒学原理”,指的是蕴涵于儒学的各种历史形态之中而又不等于这些具体形态的基本理论,它并非现成地摆在那里的东西,而是需要通过创造性的诠释和抽绎才能够呈现出来的。这套儒学原理的最核心的理论结构即“仁→义→礼”,其中“仁”属情感,“义”属意向行为,“礼”属规范。按照一般心理规律,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会产生某种情感;这种情感会产生进一步的意欲和意志,这种意志又导向进一步的行动,但这种行为不能为所欲为,而需要加以规范,这就是“发乎情,止乎礼义”。
儒学实践不是单纯的照抄照搬的学习,而是对儒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现代新儒家人物贺麟先生指出:“五四时代的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是促进儒家思想新发展的一个大转机。”这就是说,中国社会近代转型以来的儒学“危机”,实际上恰恰是儒学获得新生的“转机”,儒学可以“借机”转化前代社会的内涵,而发展出现代性的内涵,后者才是我们实践儒学的内容。不能区分儒学的基本原理和儒学的历史形态,其结果是无法创造出现代性的儒学形态,所实践的儒学往往不过是前代形态的儒学,实践者成为“腐儒”,给自己、社会和民族国家带来危害。
(摘编自黄玉顺《儒学实践的理性反思》)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