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兴仁市黔峰学校2020-2021学年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课外阅读。

    秋天到了,野外的景色很美。

    在我们村外有一片枫树林。一到秋天,树叶变红了,远远望去,红艳艳一片,好看极了。

    霜降(jàng)过后,枫叶越来越红,简直像一团团火,把天空都映红了。

    在我们的山坡上,到处都是果林。在阳光下,那熟透(tòu)的柿(shì)子像灯笼挂在枝

头,满树的红苹果像一张张孩子的笑脸。在葡萄架下,成串的葡萄,有红的,白的,紫的.....

    闪着迷人的光彩。一阵凉风吹来,满树果儿点着头,散发出甜甜的香味。

(1)、短文写了秋天的景色很美,写了两个地方。
(2)、写果林时,写了三种水果。
(3)、文中描写葡萄颜色的词有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枫叶         的光彩
的香味        的景色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没有双手的巴尔扎克像

    不少人都知道“断臂维纳斯”的雕像举世闻名,可是否知道在法国巴黎的艺术馆里,也陈列着一尊世界艺术珍品——失去双手的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的雕像。说起这尊雕像的来历,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巴尔扎克是法国的一位伟大的作家,他逝世后,法国作家协会为了纪念他,请当时著名的雕塑大师罗丹塑一座巴尔扎克像。罗丹接受这个任务后,为塑这座像伤透了脑筋。因为巴尔扎克其貌不扬,身材又矮又胖,头大肚圆,这样的形象如何塑造呢?罗丹经过反复的思考,决定不掩盖巴尔扎克身体的弱点,而着重表现这位伟大作家的精神美,把刻画的重点放在巴尔扎克的脸部。

    罗丹为了雕刻这座像,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原定一年半完成,结果整整地花去了七年的时间。巴尔扎克的雕像诞生了。只见他身披宽袖长袍,双手叠合在胸前,昂着一颗硕大的脑袋,额纹紧皱,两眼注视着前方,目光中带着深深的思考,好像在构思一部新作,酝酿一个细节,述说一个生活的哲理……雕塑完工后,罗丹叫他的几个学生来欣赏。几个学生一踏进工作室,立刻惊呆了。一个学生说:“上帝啊,只有上帝才能创造出如此完美、如此生动的双手!”另一个学生说:“是啊,这双手简直像活的一样,无与伦比啊!”罗丹听着听着,眉头皱起来了。突然,他顺手操起一把斧子,“咔嚓”砍掉了雕像的两只手。看着学生惊讶的目光,罗丹解释说:“我要着重表现的是巴尔扎克的脸部,但是,你们一进门,就被这双手吸引住了,说明这双手比他的脸部更突出。只有砍去这双手,才能突出巴尔扎克的脸部!”

    可惜,罗丹的想法和行为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理解,大家纷纷指责他,法国作家协会也不要这座塑像了。然而,罗丹却始终认为自己是对的,他坚信,有一天,人们会认识这座塑像的价值的。果然,罗丹逝世后,人们重新发现并认识了这座塑像,把它敬放到巴黎艺术馆。每当后世的人们站在雕像前瞻仰着巴尔扎克的风采时,无不为罗丹的独具匠心由衷敬佩。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感受幸福

    ①幸福不是一个无法破译的谜,但一万个人肯定有一万个谜底。

    ②幸福有无数种,但拿别人的幸福人生做范本去实践,肯定是,谋杀自己。

    ③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把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做到这三点,人就跨入了幸福之门。

    ④幸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什么都有,什么都让人羡慕的人,他不一定幸福;一个一无所有,什么都不起眼的人,他不一定不幸福。人的幸福感不是清贫所能剥夺的。

    ⑤大权在握的人看上去很幸福,然而,背后却隐藏着身不由己和牺牲人格。一个败下阵来的商界巨子,一个落伍的学界泰斗,一个被挤下台的政界高手未必与幸福绝缘。

    ⑥幸福也不能用成功与否来衡量,成功者内心往往是孤独的。孤独难有幸福的空间。

    ⑦最不幸福的人是那些终日惶惶不安,迷失在自己制造的种种需求之中的人。

    ⑧幸福是一种经历,是一种悟性,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感觉,是一段偶然愉悦的时光,是一种生活的从容。它可能就在阳光灿烂的早晨,在下雪的午后,在等待孩子退烧时,在夫妻晚上相对默默静坐时,在洗衣店里取回他或她的一件衣服时。一个人如果在这种场合找不到幸福,那么走遍天涯海角也是找不到了。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悄悄地开,又悄悄地落 有如不知名的小花。

    ⑨幸福有时也是痛苦的孪生兄弟,这就是为什么幸福的人用歌声裹着眼泪,不幸的人用泪水浸泡着歌声的原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杨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①呈黄色,好像一个整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闪过一个②高耸直立,清秀美丽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哪儿有这么大的伞!”“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辨着。“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③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课内阅读。

父亲、树林和鸟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的一片树林边走过。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

    “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鸟也有气味?”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鸟要准备歌唱了。”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