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1月联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弦歌

郝景芳

没人知道钢铁人的母星在哪里,只知道他们住在月球背面。入侵才只有三年,战斗却摧枯拉朽,抵抗一直进行,人们却越来越绝望。三年中,人们从热血变得现实,从激越的战斗变成求存的妥协。

但总有人不甘心,心怀最后的幻想。

林老师就是这其中的一个,他要炸毁月球。

让我猜多少次,我也不会想到林老师。他性格内敛,学提琴出身,从我十岁起就教我拉琴,这许多年里一直是我古典理想的榜样。

又一次,在林老师家碰到齐跃,他跟老师学琴两年,是研究天体物理的年轻科研人。

一同出门时,我忽然有种感觉,老师的计划一定和他有很大关系。

“齐跃,”我在身后叫住他。

齐跃回过身,看着我,表情微妙,像是知道我要说什么。

“林老师的月亮计划,你知道多少?”

“你问哪方面?”

“原理。原理你肯定知道对吧?你能不能告诉我,究竟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齐跃沉默了一会儿,微微笑了,对我说:“特斯拉曾经说过一句话‘只要我愿意,我能将地球劈成两半’,如果你明天没事,到我研究所来吧。”

齐跃的研究所在城市边缘,很大,院子里有很多粗壮的梧桐。只是我没料到会这样清静,清静得人影全无,安宁中透着深入石缝的寂寥,树枝沙沙响起的时候,寂寥扩大数倍,从四面八方侵入人的身体。

空空如也的楼道里,齐跃转头问道:“你知道我们研究所为什么这么空荡荡吗?”

我摇摇头。

齐跃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其他人都被钢铁人接到香格里拉和月亮上了。”

我心下恍然,应该能想到的。钢铁人是懂科学的,他们知道地球上哪些人的头脑值得珍惜,也值得利用。

“你没走?”我问齐跃。

他站定,抬头凝视我,目光带着一丝笑意,一丝讽刺和微微一丝悲怆,说:“我喜欢特斯拉,不只是因为他牛,还因为他单打独斗。你知道吗,他被爱迪生排挤得厉害极了,被马可尼抢了专利,还被投资人摩根抛弃了。可是他一直奇思妙想到八十六岁。他是纯粹的孤胆英雄,他就一个人和那些大团体对抗。你知道无线电输电技术吗?把地球作为内导体,地球电离层作为外导体,用放大发射机在地球和电离层中建立8赫兹共振,天地就成了谐振腔,可以传输能量。用天地做谐振腔。这是什么气度!当时的人们哪有这等见识。现在,他的计划当然全都实现了,可是那时他就这么一个人死了。”

“其实大家想跟谁就跟谁,也没什么好说的。”齐跃又说,“但总还是会有些人不一样,我就敬佩这些人。”

我知道他是指老师。我没再发问,一路跟着齐跃,穿过无人的大堂、楼梯和休息区,来到位于西侧顶层的一间小办公室。小办公室所在的区域在整片荒废的楼宇中干净得醒目,看得出每天有人打扫。小办公室里有黑色木质书桌书柜,书桌上有一台老式音响。

齐跃打开电脑,并排放置的六个屏幕同时启动。他熟练地打开一系列窗口,有黑色背景的频率谱图,有蓝色背景的数值坐标,还有彩色背景的卫星云图。最后一个窗口是提琴和钢琴的特写照片。

“你知道吗,”齐跃说道,“特斯拉这个人很有意思。昨天不是说过他的一句话吗。据说他曾经爬上过一座正在建的摩天大楼顶部,把一个小激振器放在钢梁上,激起钢梁共振抖动,吓得工人们完全不知所措。于是他说,给我一个激振器,我能把地球劈开。像极了‘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只不过他更牛,因为阿基米德只是假设,但他说的是可能的。”

“你是说……共振吗?”

对物理概念我就知道点皮毛。

“是。频率相当或成倍数,振动就能相互激发。1940年代的塔科马桥,就是因风起振最后垮塌的。”

“那么……老师就是想用这个原理炸毁月球?”

齐跃点点头:“是。用天梯。”

“天梯?”

我倒吸了一口凉气。

别的我不懂,天梯还是知道的。天梯是一座纳米长梯,从地表延伸到月球表面。可惜2022年上天后只两年,钢铁人就来了。自那之后,一切活动都停止了,天梯空自悬垂。

可是,用天梯怎么能把月球炸毁呢?难道用天梯当激振器,让月球共振?这听起来也太过不可思议了。

“天梯这么细,可能让月球振动起来吗?”

“频率。只要找到共振频率,振动能扩大很多。”

“那怎么才能让天梯振动起来呢?”

“也一样。共振。”

我试图理清其中的逻辑。

“因此,我们需要拨弦。”齐跃最后说。

一句话,我突然被点醒了。这就是林老师的计划。

“可是,如果月球能被振裂,难道地球不会被振坏吗?”

“会。只是不会那么严重。起振的局部会剧烈振动,如同一场地震,但地球整体不会有什么事。”

“这也就是说……?”

齐跃严肃起来:“只有拨动琴弦的人自己会被地震裹挟。”

这一下,我明白了。我从不知道老师竟如此决绝。他在用自己的生命换地球人的生命。

这是反抗到绝望的最后挣扎。用孤注一掷的琴弦拨动让天地间的哀歌响起!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围绕林老师的月球计划展开,借助齐跃的言行阐释了整个计划的原理与可行性,使“我”对老师的计划从怀疑到敬佩。 B、“可是那时他就这么一个人死了”一句以特斯拉的结局暗示了拨弦人的孤独以及实现计划要付出的巨大代价。 C、文中“书桌上有一台老式音响”“最后一个窗口是提琴和钢琴的特写照片”两句,借环境细节暗示齐跃生活条件的优越及其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留恋。 D、通过齐跃对共振原理的解说,可以推知林老师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已达到一定水平。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小说以“我”的视角展开,从“我”的困惑开始到“我”释惑结束,首尾呼应,结构圆融。 B、特斯拉在文中多次出现,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在情节上前后呼应,又展现出齐跃的科学素养与雄心抱负。 C、文中多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例如,齐跃与被钢铁人接走的科研人员的对比,特斯拉与阿基米德的对比等。 D、小说实写齐跃,暗写林老师。文中虽对林老师着墨较少,但我们可以通过齐跃的言行想见林老师的志趣与为人。
(3)、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画线段的作用。
(4)、请根据全文文意,结合孔子困于陈蔡“弦歌不衰”的典故,谈谈你对小说题目“弦歌”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奇遇

莫言

    1982年秋天,我从傈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通乡镇的汽车每天只开一班,要到早晨六点。举头看天,见半块月亮高悬,天清气爽,我便决定不在县城住宿,乘着明月早还家,一可早见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鲜空气。

    这次探家我只提一个小包,所以走得很快。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因为柏油公路拐直角,要远好多。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土路因为近年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被人踩过的痕迹。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梁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蝈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我的肉里、骨头里,蝈蝈的叫声使月夜显得特别沉寂。

    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县城离高密东北乡有40多里路呢。除了蝈蝈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我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我有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起来。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加快了。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静。终于,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去。

    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

    继续往前走吧。一边走一边骂自己:你是解放军军官吗?你是共产党员吗?你是马列主义教员吗?你是,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有鬼吗?有邪吗?没有!有野兽吗?没有!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连篇累牍”地涌进脑海: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听到前边有货郎挑子的嘎吱声,细细一看,只见到两个货挑子和两条腿在移动,上身没有……一个人走夜路碰到一个人对他嘿嘿笑,仔细一看,是个女人,这女人脸上只有一张红嘴,除了嘴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是“光面”鬼……一个人走夜路忽然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吃青草……

    我后来才知道我的冷汗一直流着,把衣服都溻湿了。

    我高声唱起歌来:“向前向前向前——杀——”

    自然是一路无事。临近村头时,天已黎明,红日将出未出时,东边天上一片红晕,村里的雄鸡喔喔地叫着,一派安宁景象。回头望来路,庄稼是庄稼道路是道路,想起这一路的惊惧,感到自己十分愚蠢可笑。

    正欲进村,见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定睛一看,是我的邻居赵三大爷。

    他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

    我忙问:“三大爷,起这么早!”

    他说:“早起进城,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

    我跟他说了几句家常话,递给他一支带过滤嘴的香烟。

    点着了烟,他说:“老三,我还欠你爹五元钱,我的钱不能用,你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他吧,就算我还了他钱。”

    我说:“三大爷,何必呢?”

    他说:“你快回家去吧,爹娘都盼着你呢!”

    我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匆匆跟他道别,便急忙进了村。

    回家后,爹娘盯着我问长问短,说我不该一人走夜路,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了不得。我打着哈哈说:“我一心想碰到鬼,可是鬼不敢来见我!”

    母亲说:“小孩子家嘴不要狂!”

    父亲抽烟时,我从兜里摸出那玛瑙烟袋嘴,说:“爹,刚才在村口我碰到赵三大爷,他说欠你五元钱,让我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你抵债。”

    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

    我说:“赵家三大爷呀!”

    父亲说:“你看花了眼了吧?”

    我说:“绝对没有,我跟他说了一会儿话,还敬他一支烟,还有这个烟袋嘴呢!”我把烟袋嘴递给父亲,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

    母亲说:“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

    这么说来,我在无意中见了鬼,见了鬼还不知道,原来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他和蔼可亲,他死不赖账,鬼并不害人,真正害人的还是人,人比鬼要厉害得多啦!

(《百年百篇经典微型小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谢谢您,师傅

    那天,出租车司机朱师傅五点半交车,看看表已经五点一刻,便把“暂停载客”的牌子竖了起来。正是周末,四十中门口涌出大批的寄宿生。朱师傅忍不住习惯性地把车停了下来,盯着来来往往的学生。他们一律穿着朴素的校服,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

    “师傅,我,我想坐您的车。”一个跛脚女孩背着书包走了过来,看看左右,急急地。

    朱师傅说得交车了。女孩又恳切地说:“谢谢您了,师傅。我只坐一站,就一站。

    那一声“谢谢”让朱师傅动了心。他看看女孩身上洗得发白的校服和旧得不能再旧的书包,叹了口气,说:“上车吧。”

    女孩高兴地上了车。突然嗫嚅着说:“师傅,我只有三块钱。半站也可以。”朱师傅从后视镜里看到女孩通红的脸,没说话。出租车的起步价可是五元啊。朱师傅停下车。女孩离开时高兴地说:“谢谢您了,师傅!”朱师傅看着她一瘸一拐地往前走,突然有些心酸。

    也就是从那个周末起,朱师傅每次都看到女孩等在学校门口。朱师傅猜测女孩可能在等自己,心里突然暖暖地。他把车开了过去,女孩远远地朝他招手。朱师傅诧异,他的红色桑塔纳与别人的并无不同,女孩怎么一眼就能认出来?

    渐渐地,朱师傅养成习惯,周末交车前拉最后一个人,一定是跛脚女孩。不过十四五岁吧,见到他,像只小鹿般跳过来,大声地和同学道“再见”。不过五分钟的路,女孩下车最后一句总是:“谢谢您,师傅。”似乎专为等这句话,周末无论跑多远,朱师傅也要开车过来。

    这情形持续了一年。第二年的夏天,看着女孩拎着沉重的书包上车,朱师傅突然感到失落。她会去哪儿读高中?

    “师傅,谢谢您了。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坐您的车。我考上了市一中,半年才会回一次家。”朱师傅从后视镜中看了一眼女孩,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女孩果然很优秀,一中是省重点,考进去了就等于半只脚跨进了大学校门。

    “那我送你回家吧,这次不收钱。”朱师傅看看表,送女孩回家一定会错过交车时间,可罚点儿钱又有什么关系?他想和女孩多待一会儿。

    半小时后,女孩拎着书包下来,朱师傅从车里捧出一只盒子,说:“这是送你的礼物。

    女孩诧异,接过礼物,朝着朱师傅鞠了一躬,说:“谢谢您,师傅。”看着女孩一瘸一拐地走进楼里,朱师傅长长叹了口气。他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

    一晃十年。

    那是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他听到交通音乐台播出一则“寻人启事”,寻找十年前胜利出租车公司车牌照为冀Azxxxx的司机。朱师傅将信将疑拨通电话,听到一个年轻女孩的声音。她惊喜地问:“是您吗?师傅!”

    朱师傅愣了一下,这声音如此熟悉!他却一下子想不起。“谢谢您了,师傅!”女孩又说。

    朱师傅一拍脑门,终于记了起来,是她!朱师傅的眼睛突然模糊了。

    两人约在一家咖啡馆见面。再见到女孩,朱师傅几乎认不出了,眼前亭亭玉立的这个女孩,是十年前那个跛脚女孩?喝着咖啡,女孩讲起了往事。十二年前,她父亲也是一名出租车司机。父亲很疼她,每逢周末,无论多忙都会去接她。春节到了,父亲借朋友车开回老家过年。半路,突然下起大雪,不慎与一辆大货车相撞。父亲当场身亡,女孩的脚受了重伤。

    安葬了父亲,母亲为了赔朋友的车款,为了她的手术费,没日没夜地工作。而她,伤愈后则拼命读书。她没告诉任何人路上发生的事故。放学回家,当同学问起现在为什么坐公共汽车,她谎称父亲出远门了。直到那一天遇到朱师傅。那辆出租车停在路边,就像父亲开车过来,等在学校门口。

    她把三块钱全拿出来坐出租车,只坐一站,然后花一个半小时徒步回家。路很远,但她走得坦然。

    “您一定不知道,您的出租车就是我父亲生前开的那辆。车牌号,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女孩眼里淌出泪花,“远远地,只一眼,我就能认出来。”朱师傅鼻子一酸,差点儿掉下泪来。

    “这块奖牌,我一直戴在身上。还有,您退还我的车费,我一直都存着。我觉得自己什么困难都能克服。虽然失去了父亲,但我依旧有一份父爱。”那是一块边缘已经发黑的金牌,是十年前朱师傅送给女孩的。

    女孩挽着朱师傅的胳膊走出咖啡馆。看到女孩开车走远,朱师傅将车停在路边,让眼泪流了个够。那个现在他才知道叫林美霞的跛脚女孩,她和自己十年前因癌症去世的女儿,多么相像!那块金牌,是女儿在奥林匹克竞赛中得到的。女儿生前每个周末,朱师傅都去四十中接她。女儿那一句“谢谢爸爸”,让他感受过多少甜蜜和幸福!可女儿突然间就走了。再到周末,路过四十中,他多希望女儿还能从校门口走出来,上车,喊一声:谢谢爸爸。

    女孩坐他车的那段时间,他觉得女儿又回到了自己身边。只是,这情形持续的时间太短,太短……在回家的路上,朱师傅顺便买了份报纸。一展开报纸,朱师傅就看到了女孩的照片。

    她对着朱师傅微笑,醒目的大标题是:林美霞——最年轻的跨国公司副总裁,S市的骄傲……朱师傅吃惊地张大嘴巴,边读报纸,边习惯地从口袋里掏烟。

    突然,他的手触到了一个信封。拿出来看,里面装着厚厚一沓美金。朱师傅愣住了,女孩何时把钱放进了自己外套口袋?就在她挽起自己胳膊的瞬间?

    美金中间,还夹着一张纸条:师傅,这是爱的利息,请您务必收下。本金无价,永远都会存在我心里。谢谢您,师傅!

朱师傅的眼睛再一次模糊了。(文章来源于网络,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佩德罗大叔的遗嘱

(巴西)雷东多

    佩德罗大叔的茅屋坐落在风吹雨打太阳晒的路旁,周围没有树木,没有菜地,更没有花园,孤零零地呆在干净、几乎荒芜的平原上。这位老汉只有那一间房、一头乳牛、一条生疥疮的狗。那头乳牛,老伴在喂养它的幸福年代挤过奶;那条狗,虽然常常对着月亮叫,可是没咬过人。老汉的家当就这么些。那么,夫妇二人靠什么生活呢?很简单,就靠佩德罗老汉腿上那块脓疮。是那块脓疮养活他们。那块疮总是在具有刺激性毒草液的腐蚀下敞着口儿,红红的疮口满是脓。生疮的腿上缠几块破布,像展品似的摆在门口 , 让来往的行人观看那又脏又臭的烂疮,那烂疮落满了苍蝇,看了叫人恶心。可是,这就是他们的摇钱树,每天为他们挣饭吃。此外,老汉有一枝旧卡宾枪,可以从邻近的田野里猎取节日需要的美味佳肴,无疑是对他们的乞讨生活的一种帮助。

    佩德罗大叔的脓疮,一开始很小,非常小,几乎微不足道。后来,那个小点开始化脓,扩大,不过,不发烫了,一个月后,那个黑点愈来愈大,不久就有两分的小硬币那么大了,看样子像是要结疤了。就在此刻,老汉的老婆向他提了一个建议。他老婆虽然是个瘦弱多病的矮女人,但是头脑比她丈夫精明得多。她看到他那块脓疮那么大,就想出了一个妙主意:用它来展览挣钱。丈夫觉得这个主意极好。于是二人就开始设法使疮口继续烂下去。

    靠这种办法讨来的钱,夫妇二人生活了三年,没有挨饿。三年间,老汉的疮伤已经蔓延到膝部,开始向肌肉比较发达的大腿发展,使得老人的身体几乎只剩下皮包骨头了。感到自己的体质如此干瘦,老汉不禁胆战心惊。此刻,他的体重已经轻得可怜,喘气都感到困难了。

    于是,他第一次预感到自己快要死了,他要他老婆去见公证人,把他请到茅屋来。

    “请公证人!请他来干什么?……”

    公证人请了来。病危的老汉对公证人讲了一切,他的老伴儿直到他永远闭上眼睛后过了很久才知道。

    原来死者留下了他的遗嘱。遗嘱说:“我身后留下一头乳牛、一枝卡宾枪,还有一条狗;狗,留给我女人;乳牛和卡宾枪卖掉,把钱交给牧师,作为我女人为我安息的灵魂祈祷的费用。”

    仅此而已。没有什么比这份遗嘱更简单明了、更慷慨大方的了。

    八天后,镇上赶月会,佩德罗大叔的老伴儿像旧时代随军的卖酒女人那样,肩上背着卡宾枪,手里牵着乳牛,由那条狗伴随,去赶集了。到了集上,她找到一个卖这些东西的合适地点。一个购买者走来询问牛价。

    “十二比索二十佩塞塔。”佩德罗大叔的老伴儿十分严肃地回答。

    “十二比索二十佩塞塔!……”农民惊奇地望着老太婆重复道。

    “不错,先生,十二比索二十佩塞塔,不多要,也不要少。不过,还有一个条件。”老太婆说,农民的惊异目光并没有使她心慌意乱。

    “什么条件?”

    “条件是:要买乳牛,得连这枝卡宾枪和这条狗一起买。”

    “条件就是条件;我说过了,要买牛得连枪和狗一起买。”

    “请问,枪和狗都要多少钱?”

    “枪,十三比索二十佩塞塔;狗,三百个银币。”

    农民愈听愈惊讶,不明白这位精明的遗产继承人玩的什么把戏,不禁把双手贴在屁股上大笑起来。结果,全集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这儿来。

    乳牛是新种,是有名的高产乳牛,三百个银币是蛮值的(实际上等于那三件东西的价钱).农民仔细询问了她这样卖东西的原因之后,跟老太婆成交了:按照她要的价钱付了钱,带走了乳牛、卡宾枪和狗。

    佩德罗大叔的遗孀脸上流露着满意的神色,当即赶到镇上的牧师家中问他说:“牧师先生,你这么慈善,请告诉我:交二十三比索二十佩塞塔,你可以为我那进了天堂的佩德罗的灵魂祈祷吗?”

    牧师不知道那是怎么回事,便随口回答:

    “可以,是的,可以,好心的太太,非常高兴!”

    “请把钱拿去吧,牧师先生,请求你安排时间为我死去的丈夫的灵魂举行祈祷仪式。”

    然后,她去找公证人,要当着证人的面说明她已经严格执行了她死去的丈夫的遗嘱。

(节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外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为什么不种点东西

袁省梅

    哎,大哥,那些东西,卖不?

    我蹲在地边,正抓着小锄头乱锄时,抬头看见那人骑在三轮车上,黑红的糙脸泛着油光,在栏杆外朝我笑。他的下巴点着北墙角下的一堆饮料桶啤酒瓶,说,卖不?三轮车上的音响咕咚咕咚,山呼海啸,简直要淹没了我。我说,什么?我觉得我的声音是从海底浮上来的,虚弱又无力。

    他嘣地跳下来,手里扯着个编织袋,径直走进院子,走到那堆垃圾前,说清理了吧?这么好的院子,大哥,堆这东西,碍眼。

    挺会说话。会说话,就能让人开心。我媳妇说的。我媳妇喜欢会说话的人,我却偏偏嘴笨得要死。我说,好吧。

    我靠在香椿树上,看着他数完啤酒瓶,在地上记下一个数字。数完饮料桶,在地上又记下一个数。他说,各是各的价,做事不能含糊,我就见不得眉眼不分头脑不清的人,你跟他说什么呢?他看我一眼,说,你那是香椿树吧,我家院子也有一棵,比你这棵要大,春天能掰不少椿茅,切碎了,腌着,啥时候想吃了,炒鸡蛋,凉拌,多放点油和辣椒,能多吃一个馒头。我去的地方多了。哪个地方的饭菜也没咱这香椿炒鸡蛋好吃。

    我扭头看着头顶的香椿树叶,阳光抚在树叶上,风从树叶上滑过。我第一次发现香椿树叶的嫩芽是淡淡的紫红色。

    尤其这嫩茅,紫红色时最好吃,一旦绿了,就有点老了。他说,香椿的香味很特别,一定要细细品,才能觉出香味来。世界上好多事都是一样的,得去品,幸福要品,苦难也要品。你相信不大哥,苦难也得品,品着品着就觉出苦难的滋味也很特别。他小心地绕过地上的数字,从三轮车上取来一杆秤,把捆好的纸箱子钩在秤钩上,叫我看秤。我懒得动,离开香椿树。坐在台阶上,说,你拿走吧,别秤了。他不同意,一手提着秤绳儿,一手把黑的秤砣在秤杆上挪,说,我不是捡垃圾的,我不做那事,我收废品。废品不是垃圾。

    三轮车上的音响还在咕咚咕咚。我说你能不能把车上的音响关小点儿。他嘿嘿笑笑,把音响关了。一时间,全世界好像都安静了下来。①阳光煦暖,明亮。风儿柔和,绸子般轻轻飘。是三月还是四月了?

    都四月了,清明都过了,你这园子咋还荒着?他把废品袋子嗵地扔到车上,说,你不该让园子荒了,眼里有风景,做梦也会笑出声。他捡起我扔在地上的小锄头,说,这么好的园子,荒着,多可惜。

    种什么呢?我不知道种什么。我从来没有种过庄稼。是我媳妇说喜欢带园子的房子,我才在城郊买了这处房子。媳妇说,在院子里种点花种点瓜,夏天坐在瓜棚下,摇着蒲扇,看着蜜蜂蝴蝶飞来飞去,嘤嘤嗡嗡,多好。可我哪里知道我搬来了,她却走了。

    你的园子你说了算,黄瓜南瓜豆角芝麻玉米红薯,你喜欢什么就种什么,种什么也不能叫地荒着。他蹲在地里,用那把生锈的小锄头一下一下地啃着硬的土。他说,要是我,就种豆角南瓜,我喜欢黄色的南瓜花,一开,就忽闪忽闪的,我媳妇喜欢豆角花儿,说豆角花儿碎,紫不丢丢的,一开一串一开一串。她说等攒够盖房子的钱了,就回老家去。

    小的锄头在他手里舞弄得有力。太阳下,一股酸酸的腥味在园子绕开了。一会儿,我的小园子就翻了个遍。他抹把头上的汗,给我要种子。他说,随便什么种子都行,最好是菜种子,以前在老家,我就种菜,西红柿茄子辣椒,长得可好。我那地好,我也舍得出力。光有蛮力也不行,你知道,干啥都得会管理。

    我一下拿出好几包种子,有蔬菜也有花卉。本来是准备跟媳妇一起种的。我种花,你点豆;我浇水,你锄地……媳妇说。多好的田园生活。可她看到这所园子时又说,你把钱都买了房子,生意不做了?我一直不知道她到底要什么样的生活。

    人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对吧大哥?他点着种子,扭头对我说,可你有了这么个园子,你就得给它种花种菜。别嫌麻烦,生活就是这样,拥有了,就得管好。

    种完了地,我把家里的废纸箱子旧报纸旧书本,呼啦啦翻腾出一大堆。我说,这个都给你。

    他笑了,说你咋给屋子堆这么多废品?人活着得学会清理,像这园子,勤清理杂草害虫,莱才能长好。他手上抓着大秤,黑铁的秤砣在秤杆上晃来晃去,总想要哧溜砸下来的样子。我不由得退后几步。

    三轮车咕咚咕咚要开走时,他突然想起什么,甩甩手,从怀里掏出一张纸片,给你,大哥,上面有我的电话,饮料罐别人收两毛,我收三毛,谁也管不了我。他吸了一口烟,好像号令三军的大人物一样,眯着眼说,很多人跟我有联系,他们家有了废品就给我电话。家里不要堆废品。②眼里全是废品,心就要长草。他又回头对我说,记得浇水,不要让园子荒着。

    我捏着他的名片,看到那上面的名字:吴飞龙。名字下有一行小字:飞龙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把废物交给我,我还你一个美丽的新世界。

    好大的口气。我想笑,眼却湿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塔断想

柴福善

    ①荆轲塔,在河北易县的荆轲山上,后人为纪念荆轲而建。

    ②当初,周武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都于蓟,即今北京房山琉璃河,世称燕上都。后迁都易水之滨,为燕下都,都城长达十几里,居战国都城之首,世事沧桑,今也只存断壁残垣,任凭野草掩映,风雨剥蚀,荒台下落日,山水有余情了。想燕昭王励精图治,招贤纳士,修筑黄金台,从而使燕国由弱而强,终于战败齐国。千年来,李白来此凭吊,特作《古风》,“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谁知笔锋一转,“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不免以古思己,有些哀怨了。

    ③其实,秦统一天下,已是大势所趋,太子丹凭借荆轲一介武夫,刺杀秦王,就想保住江山社稷,太异想天开了。而荆轲带秦武阳赴咸阳,武阳色变震恐,荆轲展图现匕,行刺未果,命丧殿上。读《史记》的刺客列传,总觉司马迁笔下有些演绎。难怪,史书本身就是断简残篇,过去的历史是无法再现的。

    ④荆轲未刺死秦王,即使真刺死了,马上就会有另一个秦王站出来,区区燕国依然是要亡的,天下依然是要统一的。这么说,我无意否定荆轲的英雄壮举,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可以荆轲为代表。而这一壮举,令后人景仰,尤其在易水河边,太子及宾客皆以白衣冠送,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歌流传至今,当地人谈此,竞念出续句:“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嘘气兮成白虹。”易县今有白虹村,传说因荆轲仰天呵气,直贯夕阳,化成一道白虹,见者称异而得此村名。

    ⑤我们常吟咏英雄壮举,其实还有个尾声:那击筑相送的高渐离,后变名姓为人庸保,因善击筑受秦始皇召见,识出,秦惜其技艺,赦免一死,乃嚯其目(即用马粪熏炙使其失明)。后在演奏时,以铅置筑中,举筑扑击秦始皇不中被诛。荆轲一样的英雄,历史不应该忘记。

    ⑥我来时,天蒙蒙细雨,怎奈山路湿滑,不便车行,只得在车中远远地凭窗而望;塔高十三层,每层八隅悬有风铃,微风摇动。清脆悦耳,声传四野。幽幽地,耳畔似有所闻。

【注】①延:邀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不大的小白马

豆春明

    他们,都挤在河边。像童话里说的一样,过了河,小白马就长大了,变成千里马。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版图,还在等着他们去开拓呢。不过有些人总是太调皮,过河后跑着跑着就变了样子。比如李白,跑到青崖间,成了一只白鹿。大多数人,还是跑成了马的样子。这里边,屈原就很不错,成了一匹烈马。他都六十多岁了,还痛苦和绝望得不得了,不肯苟活。《异苑》上说他“投川之日,乘白骥而来”。马背上还有一匹马,我们拦都拦不住。

    他在前面,带了个好头。杜甫跟着,已经没劲了,还在跑。最后,累死在一条船上。还有些跑得特别快的,便成了奔马。性急的他们,总想赶在王朝日出或日落之前,多干点事情。可惜跑着跑着,突然就倒地不起。就像文天祥,还没活到五十岁。岳飞,四十不到。霍去病,才只有二十三……

    就这样,河边一直乱哄哄的,水花四溅。没人注意到,从绍兴出发的陆游困在了河里。河水很大,陆游拼命挣扎。八十五岁那年,水把他冲回岸边,像杜甫一样,他累极了。但他还是用尽力气,说了几句话:“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可不,鹤发童心,八十多岁的人还在做梦。在河里漂了那么多年,也没能让他成熟一点。比起杜甫们,他在这方面差得太远了。杜甫最后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文天祥临刑前说“尘沙黯淡路茫茫”“碧空长共暮云愁”,哪一句不是成熟男人说的话?就连李白,也叹息“中天摧兮力不济”。他的“小太白”称号,算是白叫了。骨子里,他仍是出发时的那匹小白马。

    曾经,陆游比任何人都渴望长大。按照童话里的布局,在成长的河边,他也碰到了红色的松鼠,棕色的牛,还有一个天下闻名的妈妈。出发前,他征求红色松鼠唐婉的意见。我过河好吗?他问,唐婉没说,呀,你别去,前些天我有个小伙伴才淹死了。她大概说的是,过不过你看着办,要紧的是我们在一起。

    陆游妈妈耳朵尖,听了很不爽。她本该说,孩子,你去试一试,不然,咋知道水深水浅呢?她是北宋名相唐翊的孙女,说那样的话才符合她的身份。陆游听了,说不定就能试出一个水浅的地方,过河长大了。但愤怒冲昏了她的头脑,她只想赶走那只红色的松鼠。事实上,她也做到了,赶走唐婉后,陆游妈妈就不能再干啥了。不只陆游不答应,历史也没给她机会。

    成长的河边,一下空旷起来。陆游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了。困在河里后,他常常想起松鼠和妈妈。心里针扎一般,无数次差点沉到水底。

    唐婉再也没有回到河边。她在沈园和赵家两棵大树间跳来跳去。她找到了一个包容自己的丈夫,包容她继续爱着和思念陆游。在写完那首《钗头凤》不久,她便去世了,留给陆游一个红色的背影。

    至于妈妈,陆游一直不肯原谅。在近万首诗中,几乎没写到妈妈。八十二岁时的一天夜里,他想起妈妈,依然充满恨意:“君听姑恶声,无乃遣妇魂?”二十三岁,他与唐婉离别,从那时起就开始恨妈妈。二十七岁,他写下《钗头凤》。二十八岁,唐婉离世。直到八十四岁,他还在写:“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一生只爱这只松鼠,一生都恨那个妈妈,这样的小白马要长大,的确很困难。

    不得已,陆游继续漂流。那一年,他漂到四川,碰上了岸边的一头棕色的牛。不过不是牛伯伯,而是牛弟弟。范成大,比他小1岁。在南宋这样的小朝廷,千里马容易变成牛。把天下安危装在牛车上,让范成大们来拉。当时,四川属于前线,范成大们需要帮手。陆游问,可以过河吗?他自然说,咋不可以,水很浅的。然后急切地等着陆游过河上岸,和他们一起拉动牛车。

    哪知,水太深了,一点不浅。陆游才走几下,就差点被淹没。他不甘心:不自量力提建议,跳高一些;不顾影响醉酒,发狂一点。还是不行,随时都有窒息的危险,这个牛弟弟,毕竟没有牛伯伯的经验和眼光。

    在四川的几年,水越来越深。后来,连范成大也无法涉水而过。但陆游仍在努力,梦想过河后日行千里,去干大事。“尧舜尚不有百蛮,此贼何能穴中国?”他这样对离职的范成大说。

    范成大离开四川后,陆游接着漂流。但是直到范成大去世,也没看到陆游过河上岸。

    也许,陆游不该从四川的水域过河。他需要换换地方,比如到虞允文那里。虞允文是南宋力气最大的一头牛,通过采石之战,硬是把南宋小朝廷拉到一个暂时安全的地方。他长陆游15岁,还知道哪个地方水浅,完全可以当个牛伯伯。做宰相后,他的确提拔了不少人。陆游当时正值壮年,正处在过河长大的关键时期。但牛伯伯虞允文并没有把他从河里捞上来。

    属于陆游的过河时光短暂而漫长。短暂,是对他而言;漫长,则是对我们而言,千百年来,我们不止一次想帮帮陆游,但手伸到半途,又缩了回来。一匹长不大的小白马,不正是上天对我们的恩赐?试想一下,背着红色的粮袋,一匹白色的小马,每天都在为我们过河,我们多幸福。解开粮袋,里面是金色的麦子。血泪一粒,苦痛一粒,悲愤一粒。每一粒,都是从陆游的心田里长出来的。那可是救命的粮食 , 救的是苦难的家国的性命。

    陆游死后,陆家的子孙一夜间长大了。在崖山一役中,孙子陆元廷忧愤而死,曾孙陆传义绝食而亡,玄孙陆天骐投海自尽。接下来别人家的也长大了:陈亮、文天祥、陆秀夫、顾炎武……

    小马天天过河,童话正在继续……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