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困难

2012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大师什么是大

朱晖

①最早发现并引荐陈寅恪这匹“千里马”的,是梁启超。上世纪20年代,清华国学院刚刚成立,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力荐陈寅恪。曹问:“陈寅恪是哪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曹拒绝:“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大怒:“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曹一听,十分震惊,这才同意聘请陈寅恪。

②陈寅恪在国外陆续留学20余载,潜心读书和研究,不仅学贯中西,而且通晓三十多种文字。由于他始终对博士、硕士之类的学位淡然处之,所以连大学文凭也没拿过。幸亏梁启超慧眼识珠,才使得这位旷世奇才没有“遗于野”,也才成就了这位日后清华园里大名鼎鼎的“教授中的教授”。按理说,陈寅恪对梁启超不说感恩戴德,至少也应该礼让三分。但是,因为一个古人陶渊明,他们之间的恩怨一度被传得沸沸扬扬。

③陶渊明出生在东晋末期,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也是有名的隐士。东晋灭亡后,陶坚决归隐,誓不与新政权合作。他的举动,关系到所谓的“名节”问题,也引发了后世的长期争论。作为史学大家的梁启超,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家之言,他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动机,是当时士大夫廉耻扫地,他纵然没有力量移风易俗,起码也不肯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丧掉。陈寅恪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意见,认为陶渊明“耻事二姓”才是可信的。同时,针对梁启超本人“无论从政还是从教,都不在乎在清朝还是在民国”的做派,陈寅恪批评他“取自身之思想经历,以解释古人之志尚行动”。

④应该说,陈寅恪批评不仅力道十足,而且尖酸刻薄。有好友劝他:“梁公对你有知遇之恩,你这样做,就不怕别人说你忘恩负义?”陈寅恪笑答:“错了,我这样做才是对梁公最大的尊重,也才没有辜负他对我的赏识和抬举。”那么,梁启超又会怎么想的呢?“饮冰室主人”生性洒脱不羁,当有人嘲笑他“引狼入室”时,他回敬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无论是批评陈寅恪还是讥讽我的人,都把我们看得太小了。”

    ⑤相对于梁启超所言的“小”,西方著名的社会哲学家马克思•韦伯曾相应地表述过“大”。有学生问他:“您教书的目的是什么?”韦伯答:“是让后来的人超越自己。超越老师就是尊敬老师。”学生又问:“您就不怕学生超越了你反而瞧不起你了?”韦伯大笑:“孩子,这样想太狭隘了。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做一件比他们自身还大的事,那就是学术。”

    ⑥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从17岁开始追随柏拉图。他对老师非常崇敬,曾写了一首诗赞美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然而,当亚里士多德思想日益成熟之后,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与柏拉图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他勇敢而坚决地批评老师的错误和缺点,结果遭致众人的谩骂,说他背叛了老师。对此,亚里士多德回敬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们需要补充一句,这个真理被实践所检验、证明了得

    ⑦到底何为大师呢?他既不是头顶的光环,也不是姓名前的头衔,除了的学问、广博的见闻、宽阔的胸襟,更需要一种超越个人荣辱成败和恩怨情仇的境界。大师者,是把学术看得远大于自身,心中超越一切的是对真理永不妥协的探索。

(选自《学习博览》)

(1)、通读全文,你认为大师什么最大?

(2)、对陶渊明归隐的最主要动机,梁启超和陈寅恪各持怎样的观点?

(3)、第⑤段划线句子中梁启超所言的“小”的含义和韦伯所表达的“大”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4)、第⑥段中划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5)、按照作者的标准,你认为梁启超是不是“大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孙春龙的《救助》,完成后面小题。
        ①前些日子,我在长沙出差,有一次步行穿过侯家塘立交桥。
        ②这里是长沙城区的核心位置,人来人往。我低头刷着微博,无心留意这个城市的繁华。但当我路过那个坐在地上的老人时,她的衣着和周围环境的巨大反差,还是让我扭头看了一眼。我瞥见在老人的怀里躺着一个瘦小的孩子,我看到了她那一双清澈而又机灵的小眼睛。孩子的旁边撑着一把伞,勉强为两人遮挡一丝寒风
       ③看着那把被寒风吹得摇摆不定的雨伞,我下意识地拉上了棉衣的拉链,像很多路人一样,面无表情地走了过去。
       ④走出去10余米的时候,我突然停下来,再次扭头看了一眼那个孩子。我心想,那会不会是一个被拐卖的孩子?在原地犹豫了几秒,我决定转身去看看。
       ⑤我抱着一丝怀疑折返。
       ⑥那位老人看出了我的迟疑,于是拿出了一张残疾证。她说,残疾证是她丈夫的,她的儿子离了婚外出打工,他们实在没有能力养家糊口了,就带着3岁多的孙女外出乞讨。残疾证或许是假的,我想,这是骗子惯用的伎俩。老人又拿出了一张证明,是村委会写的,很简单,只写了她是这个村的村民,并没有写她的家庭状况。
       ⑦我看到残疾证上有村委会的电话,我想我可以打电话核实。正当我准备掏电话时,一阵寒风将雨伞吹开,孩子的奶奶爬着把雨伞拉回来,然后把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于是我知道,自己多心了
       ⑧或许老人感觉到,我并不是来施舍她的,便告诉我,她不愿意去救助站,因为在那里面吃不饱肚子,有一次孩子在里面还生了病,打了4天吊针。在老人的面前,有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请好心人不要给救助站打电话,我们不去。
       ⑨我掏出兜里仅有的3张20元纸币,塞到老人的手里。没想到,老人竟然失声痛哭,她苍老的脸颊上挂满了泪水。或许她能感受到,我不是在施舍。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她执意只留下一张钞票,将另外两张塞回我手里,她说:“好兄弟,我听你口音也是我们那一方的人,你出门不容易,不能让你断了盘缠。”
        ⑩那一句话,让我突然湿了眼眶。
        ⑪钱被我们推来推去,很多路人奇怪地看着这一幕。我把钱塞到小女孩的手里,看着她从奶奶的怀里掏出钱包,拉开拉链,把钱抚平了一张一张地装进钱包里,然后再拉上拉链,把钱包塞回奶奶的怀里。之后,她对着我很羞涩地笑了笑。
        ⑫钱包里除了一张10元纸币,剩下的全是1元的零钞。
        ⑬老人说,这孩子很机灵。他们去过救助站,但在那里连肚子都吃不饱。后来出来乞讨,最起码能吃个饱饭,或许还能攒点钱,以后送孩子去上幼儿园。
        ⑭有饭吃,有学上,这本是最基本的生活要求,但是对于她们来说却是奢望。
        ⑮就在我和老人交谈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女孩买来一袋糖果,放到了小女孩的怀里;我看到有人驻足,掏出身上的零钱放到老人面前的碗里。我看到旁人的眼光里,不再是冷漠或嫌弃,而是悲悯与和蔼。
       ⑯离开长沙之前,我再一次前往侯家塘,不过并没有找到那个乞讨的老人和那个机灵的孩子。或许我再也见不到她们了,但这些已经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内心残存的悲悯是否已经开始苏醒

阅读《埃博拉病毒——人类共同的敌人》,完成后面小题。
         ①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西非蔓延,并在全球拉响警报。由于这种病毒的传染性超强,且致死率高达50%~90%,因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最高危险级别的病毒。同时,这种病毒也被视为最高等级的生物恐怖袭击武器。1976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埃博拉河附近被首次发现,也就由此而得名。多年来多次爆发被控制,但从未被消灭。科学家将这一病毒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科特迪瓦埃型和莱斯顿型,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三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据不完全统计,非洲埃博拉病例已愈两万,死亡病例近八千。如此凶险的病毒,若不能得到良好控制,后果肯定是灾难性的。
        ②当前,埃博拉病毒主要在非洲国家流行。该病毒会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发生,这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潜伏期为2天~21天,一般为5天~12天。在潜伏期内,病毒传染风险较小,一旦发病,则发展十分迅速。重症患者发病两三天后就可能死亡。
         ③目前,人类对这种病毒普遍易感,发病则主要集中在成年人。不仅如此,该病毒是人畜共通病毒,不仅能感染人类,也能引起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猴子等感染。“接触”是这种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与被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接触,会造成病毒感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医院内传播也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患者,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所以医务人员在治疗或护理患者,以及处理病人遗体过程中,若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就极易受到感染。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迄今为止,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四个国家,一共有240多名医务工作者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其中已经有120多人死亡。
         ④埃博拉出血热的早期临床症状没有特殊性,所以应特别注意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进行区别,如拉沙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等。目前,对于埃博拉病毒的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我国已具备这种检测能力,并在2014年年底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埃博拉疫苗的国家。截至目前,中国已连续4轮向西非疫区国家提供人力和物力援助。中国援建的利比里亚诊疗中心已于2014年11月25号建成。如果发现有可疑病例,以及三周内有疫区居留史,应马上进行隔离、排查。对于埃博拉出血热的治疗,如今尚缺乏特效疗法及药物,只能进行一些对症和支持治疗,而且也没有疫苗可以预防。
        ⑤因此,只能尽量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如无特殊情况,应避免出入疫区。在受到影响的雨林地区,要减少与猴子、猿等高危染病动物的接触,食用肉类、血液类等食品要彻底煮熟。此外,基于现有证据,人们认为果蝠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原始宿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气流功能充满奇妙

       ①对气体施以一定的外力,它就会像水流一样能够流动而形成气流。当我们往自己的手上吹气的时候,就可以感觉到气流的存在。

       ②气流很小的时候可以吹灭火柴和蜡烛;再大一些,能够吹起气球或是给自行车轮胎充气;非常强烈的气流常用来清洗机器上的油脂或棉布上的污垢。有的时候,人们还会将空气压缩,存储到气箱或气罐中,使用时打开阀门,被压缩的气体就会急速膨胀,形成强劲的气流。这种压缩空气常被用来喷涂、清洁建筑物。

       ③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时代中,气流的应用更是充满神奇的色彩。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首先提出并付诸实现了利用气流来发电。这种气流电站的构造很奇特,外形像一个既高又粗的大烟囱。大烟囱直径10米,高200米,可以用来抽吸空气而使热气流迅速排出。围绕烟囱的是一个巨大的环形曲面透明塑料大棚。大棚与烟囱连接部分高约8米,边缘高2米,方圆252平方米。烟囱的底部装有发电机。由于塑料的透光和保温作用,大棚内的空气经大阳照射后便会逐渐升温,使棚内温度比棚外要高出20℃左右。利用空气热升冷降的特点,加上高大烟囱的急速排出作用,可以使热空气以每秒20~60米的速度,经由设在烟囱底部的发电机,并驱动发电机进行工作。利用这种发电装置,这座电站白天可以发电100兆瓦;夜晚利用余热也可以发电40千瓦。据推算,发电成本与核电站相近,利用起来十分合算。

       ④美国利用气流的作用,研制出一座无水的空气游泳池。在一间直径6米、高7米的圆型房间里,安装一部大型鼓风机向顶部鼓风。在气流的作用下,房间里就会产生一种向上的托力,使得人们可以在房间里飘浮,既像在水中游泳,又像在空中飞行。这种环境,可以进行体育锻炼,又可以进行仿生飞行科学研究,为人类生存开拓出新的适应方式。

       ⑤现在,有人正在研究利用气流的作用制作气幕屋顶。当瓢泼大雨降落到体育比赛场时,在体育场四周安装的高压空气喷管,就会把强大的气流喷向天空,将雨水移至他处。这样,体育场就变换成为体育馆。人们在巨大的气流和降雨声中观看比赛,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换个角度看问题

    ①一家儿童玩具店购进许多新奇玩具,把它们很讲究地摆放在柜台里。出乎意料的是,儿童们来到商店却全然不顾,选择去附近其他玩具店买。后来老板发现了问题:原来,大人容易看到的地方,对于小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死角。于是,店老板一面用膝盖在地板上行走、观测,一面按照小孩子的视线高度,把玩具重新摆放一遍。而后,这家儿童玩具店的生意便空前兴隆起来。

    ②由此可见,观察事物的角度,确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同是这座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诗);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语)。

    ③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可是,在日常实践中,我们却经常看到,有些同志坚持甲       思维,考虑问题往往局限在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上,一条道跑到黑,钻牛角尖,闯死胡同,而不愿多想几种可能性,多开辟几条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以前发生过的为了发展粮食生产而毁林开荒、拦海造田的失误,就同这种直线式思维有关系。有些同志坚持乙       思维,头脑僵化,习惯于用过去的教条解释现实,在已知的旧路上徘徊。比如,一谈到防治害虫,人们便习惯地想到种类繁多、浓度不断加大的化学农药。实际上,如果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就会发现治虫是可以不用农药的。有些植物本身具有毒杀作用,而且为某些害虫所爱吃;有些植物的根、茎、叶、花含有发挥油、生物碱等化学物质,害虫对它们避而远之。如果我们在农作物区选择适当的农业生态体系,利用某些植物的毒杀、忌避作用,不施农药,同样可以防治害虫。

    ④作战有正攻、反攻和绕到敌人后面或侧面进攻的迂回战术;思维科学中也有反向思考、侧面思考、多向思考等形式。在中国古代,孙膑以减灶擒庞涓,而虞诩却以增灶破羌兵,因时因地制宜,变换战略战术,这是克敌制胜之道。思维活动也是如此,一个方向受阻了,不妨换个角度作逆向思考。《丝路花雨》中英娘反弹琵琶的舞姿,日常生活中“推推不成拉拉看”的俗语,对我们进行多种形式的思考,都有直接的启示。

    ⑤从相反的事物有同一性、既对立又统一这个前提出发,明确思维的多向性,这是开阔思路,克服直线式、习惯性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九瀑连珠

袁伟望

①我是随驴友从外辽进入梁皇山景区的。外辽村的寮斗地貌与桃源般的山村风光,很有一种味道,我每年都会到外辽村来走走看看,品品农家菜。入景区前见碧波潭,潭为人工湖,湖面碧波荡漾,伴有虎跳亭,山道卵石,山溪水潺潺悦耳。人说,或把酒临风,或品茗聊天,或发呆虑烦,此处都为绝胜佳处。走着,前面梁皇茶寮就迎接着我们了。茶寮有何好茶?茶室里没有人,却有“贡茶”介绍伺候:相传梁宣帝避隐外寮,常至此处品茗读书。此处好茶“嫩绿香郁”,是既“色泽绿翠、白毫显现”好看,又“香高持久、滋味鲜醇”爽口,梁皇山茶还具“骨重”特色经久耐泡!茶寮虽没人品茶,我却在此地留恋逗留多时,感受此处的清风、流水、树色。

②之后,我进入瀑潭相连的“九瀑连珠”景区。首见孔雀瀑,孔雀何在? 细观,水流从孔雀颈项与项背流下,孔雀正引颈探首向上。孔雀想开屏吗? 孔雀是否也向往梁宣帝品茗读书的生活?我忽就对命名孔雀瀑的人,心生敬意: 这脑袋,这脑袋瓜里蕴藏着的想象力! 这样一想,眼前的水流像是有了感情,瀑布的水流声,听起来,也感觉特别悦耳,横斜在瀑布前的树梢也随着生动起来。我转头看那细细的一线飞渡的仙桥,也有了一种特别轻灵的感觉。我还进一步想,梁皇山云雾漫漫时,飞渡仙桥具有的那七夕鹊桥般的景象,又会是怎样的一种美妙与想象呢?

③再见是情人瀑,山水石皆有了情,我感觉自然的一切也是多情的了。情人在心啊,两水流中间夹一颗心型石,这不就是情人瀑吗? 上下泉瀑,首尾相合,中分左右,真心相守,天长地久,生生世世,真情永远,这不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吗? 命名“情人瀑”的人,命名时是否想到西湖月老祠的联语:“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姻缘”? 或者连带着想到了《西厢记》《琵琶记》?赏景故事是不是因此更加丰厚了呢? (A) 到放心潭了我站在瀑布前看瀑水冲潭,水激浪飞,飞花溅玉听水声哗哗喧腾站着而了无心事心也真就放下来了。我行走在山水间,已经把心交给自然山水了,此处,让我把心放下歇一会,也不错。看瀑布上头的一枝绿叶透着阳光,我心也阳光明媚。且把心放下,我想到了西湖的留下,“西溪且留下”,杭州西湖那边,多有宋帝宋都的历史文化意蕴啊。

④彩虹瀑在眼前了。据传,当年徐霞客寻幽探胜至此,被眼前美景吸引,他站在崖边,仰望飞瀑,见太阳斜挂崖顶,光照峡谷,水波与浪花相互追逐、交相辉映,犹如长虹飞舞,美不胜收,飘飘欲仙。我真看到峡谷阳光与飞瀑如彩虹了。景是美的,但我心里却另有一点点不舒畅: 400 多年前的那一天,徐霞客听说虎伤数十人而留宿梁皇驿,他哪有工夫到这山上来游玩呀? 据传,是据谁传的呢? 乐一乐倒可以,但徐霞客是地理学家,就不要太随意去“据传”据说他了吧? 我是霞粉,我心有担忧,现在是太有人愿意把“文学想象”当真人真事了,碰到一点有关旅游的事,就想方设法想着要与徐霞客搭上界,譬如好好的前童、岔路、桑洲麦饼,多有个性!却一定要来个霞客饼。

⑤将军潭到了,将军,又据谁传了吗? (B) 这里倒是没有了“据传”而是说潭在彩虹瀑布下,潭水碧绿清澈,从高处眺望潭水滔滔不绝,咆哮而下峻峭之石,如英武将帅瀑布之猛,又酷似勇猛将军,以“将军”命潭也确增人一份勇猛神思。下面有隐龙瀑,一条白练喷涌,隐于深涧,似游龙藏谷,让龙的传人——我们“龙”精神一会,也真不错。让我有心找找隐龙隐在哪儿,真隐隐约约在树隙间看到了两级瀑布,又可乐了一番。这一带山势有点陡峭,上山来的人走走停停,停着歇歇,喘口气,也真需要点龙精神。

⑥接着出现在眼前的是鳌石潭,这里不要有太多的想象,潭中有石如鳌鱼,果真,细看,有石如鳌鱼头脊。象形是人类的很大一种本事,连文字也是从象形开始,山水旅游中象形联想也真是好,增添种种的生活情趣。传说鳌鱼要翻身,让鳌鱼安定,不翻身,世界太平,也确寄寓着一种美好的愿望,命“鳌石潭”也很好,很有一番妙意。山石为天地精华,齐天大圣孙悟空也从大石头中蹦出,溪坑中出现别样的累累垒石,命潭为“敬石潭”,给受天地精华的精灵石头以敬意,也切合我喜欢敬畏自然的心意,我为命“敬石潭”的人叫好点赞。

⑦景区内有大小瀑布十条,我走下来,只顾观景,没去数,但瀑布水珠溅玉、水雾曼舞,我感受到,欣赏了。瀑下有潭,石凹成潭,潭中有石,潭石姿态各异,景致迷人,我体会也随心有所感悟了。

⑧我数次在景区穿越,感觉梁皇山山水好玩,今天穿越,我却特别留恋在了“九瀑连珠”:梁皇山的水、石、瀑、潭、阳光、山色,真太有意思了。

(选自公众号“看宁海”,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