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2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读书与梦想
刘墉
①诚品书店邀靖我做校园巡日演讲,我定的讲题是:读书最好,有梦相随。
②我太太看到,筻说有问题,因为去掉了中间的标点,好像是读书最好能接着做梦。
③我说这有什么错呢?你没见前两天的报纸上才登,美国有个研究,分两组人,一组上午九点钟上课,晚上九点问他们记得多少;另一组则是晚上九点上课,接着各自去睡,第二天早上九点再问他们记得多少。同样相隔十二小时,后者成绩好得多。可见读书要想效果好、记得牢,最好跟着去睡觉。
④我这番话,只能供你参考,千万别书本一摆,就去见周公了。
⑤但是,我敢说那些有成就的学者,绝不是死读书的。他们很可能像大思想家罗素所说,他想不出怎么写论文,跑出去玩,玩完来就文思泉涌。或像爱因斯坦,在他想通“相对论”的前一天,离开办公室时还对朋友说只怕一辈子都搞不懂了,结果第二天一醒就找到了答案。
⑥更实在的例子是发现了苯环分子结构的柯库尔,他不是由梦到一条蛇咬着自己的尾巴,得到了白天百思不解的答案吗?
⑦可见书要读,梦也要做;读书是紧,做梦是松。
⑧许多年前,老师对我说,青春不要留白。是的,青春短暂,不能白过,但是读书不一样。我们的脑海好像个仓库,不会管理的人,只知把东西堆进去,塞到连转身都不方便;会管理的则知道分门别类,把容易坏的常拿出来检查,不堪用的扔掉。因此,仓库里有条不紊,不但进出货方便,空出来的地方说不定还能摆张乒乓球桌呢!
⑨所以,脑仓库的管理一定要留白 , 只知道博学强记,不断往脑子里塞东西的人,在今天是不容易成功的。
⑩如此想想,孔子、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在他们那个时代,才有几本书好看?汗牛充栋的书简,加起来只怕不过一片光碟的内容。问题是,他们为什么能成为那样伟大的思想家?因为他们既懂得“思而不学则殆”,更懂得“学而不思则罔”。于是在脑海里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在读几十本书之后,他们很可能就创作出一本自己的作品,而且超越他读的那几十本书。
⑪相对地,却有不计其数的学者,焚膏继晷、皓首穷经,学问塞满一肚子,好像乱堆的仓库,该用的时候找不到,碰到问题不能以所学的解决;说得出一番大道理,却毫无自己的创意。如果把书当成人生旅程的行囊,那些“死书”非但没能帮助他走得远、看得多,反而成为累赘,压得他没见到多少人生的风景。
⑫当你发现书已经读死了,记不住了、想不开了,就暂时把书放下,看看外面的绿树蓝天,让思想驰骋,让理想飞扬,想想那书里有多少东西可以给你启发。而且你可以由读这本书,想到读那本书,把相关的东西串起来。这样书才能成为活的,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但让你用来应付老师的考卷,更能应付人生的考试。
⑬于是。你成为真正的爱书人,书为你实现梦想、打开心窗。
⑭所以我说:读书最好,有梦相随!
(选自《再试一次,就成功》,有改动)
少年的秋天
原上秋
①你不是想上学吗,跟我往城里运砖吧。
②爹说这话的时候是微笑着的,让我看到一丝的希望。那时候,我们家正面临吃不饱饭的危机,五个孩子上学是个不小的负担。尽管学费政府有补贴,吃喝穿用,仍是个不小的数目。
③那一年我十三岁,小学刚毕业那天,考试成绩贴在大队部门口,名单上第二个就是我。我混在人群后面,一声不响地享受着这一时刻。我第二名的成绩没有让爹娘高兴多少,他们心里一直想着往后如何负担得起。弟弟妹妹都在上小学。按爹的想法,农村孩子上个小学就够了,有这些知识,足够应付锄头和镰刀。
④考试过后我们就放假了。我们的假期和种地有密切联系,它啥时候放,放多少天,都受农事指挥。我喜欢这样的安排,我想趁着假期打工挣点钱,去县里上初中。不这样的话,将面临辍学的危机。
⑤你真的想挣钱?爹问我。
⑥我想上学。我说。
⑦爹在我的头上不知轻重地拍一巴掌。然后说,你挣钱还得几年。
⑧走,拉砖去。爹把自己套在架子车上,吹着口哨出发了。我坐在车上,怀里抱着一个酱紫色的瓦罐和一个白瓷碗。瓦罐里是从三十多米深的水井里打上来的清水。远行的人别的可以不带,不能忘记带水。窑厂的负责人问我爹,送一车挣八块,干不干?爹看看我,我看着远处大杨树上的一群麻雀。爹吆喝我,下车吧。一趟八块钱,拉两趟就够我全年的学费了。这样的诱惑激发起我对劳动的渴望。
⑨从窑厂到县城有二十八里,都是土路。如果晴天,一辆马车就弄得尘土飞扬,雨天就更难走了,但它是去县城唯一能走车的路。爹把一条绳子套在肩膀上,朝两只手里吐口唾沫,朝我一笑,大声喊一声,走。车轮碾在凹凸不平的车辙上,发出嘎嘣嘎嘣的声响。
⑩我在生产队见过马车往地里送粪,是牲口拉套。赶马车的人手拿一根长鞭,用鞭梢指挥长套里的牲口用力或者转向,驾辕的牲口用一根笼头绳子控制着。爹撅着屁股用力的样子,让我想起驾辕的骡子。和生产队的拉粪车相比,他显得势单力薄。
⑪车是不能坐了,我挑着瓦罐和碗,跟在后面。二十八里路太过遥远,感觉两条腿怎么也走不到头。我身上的褂子湿了,风一吹,贴身的凉。实际上,爹身上的衣物早就湿透了,由于汗水源源不断,凭体温是暖不干的。
⑫歇会吧。爹一松懈,车子很听话地停在原地。我们就坐在路边的田埂上,捧着大碗喝水。爹擦着汗水问我,累不累?
⑬我没说累,也没说不累。我问这些砖是不是给我们盖学校?
⑭爹点头,估计是吧。
⑮一群麻雀飞过头顶,落在身后的几棵大树上,叽叽喳喳,很是热闹。爹点上一支烟,笑着冲麻雀喊,是不是来找小虎玩,小虎今天没空,他要去给学校送砖,快点盖学校,还等着开学上学呢。
⑯我被爹的话逗笑,但我没和麻雀搭话。麻雀叽叽喳喳,无忧无虑的样子。可我现在没有心情,等我有学上了,也可以像麻雀一样,飞来飞去的,大喊大叫。
⑰那天,我们赶到县城,太阳已经落山了。回转的时候,天空飘起了细雨。这是我第一次走到县城,雨雾中的城市灰蒙蒙的,既冷又乱。爹将八块钱装进衣兜,一路上按了又按。
⑱出县城的时候,他停下来,在路边买了两块烤红薯。他说,外面的东西真贵,就这,五毛钱。他递给我一块大的,笑着说,垫垫饥,咱们抓紧往回赶,你娘说不定在村口迎咱们呢。
⑲我的脚似乎有了泡,钻心地疼。爹让我上车,护好空空的瓦罐和瓷碗。回去的速度明显加快,一路上他没有吹口哨,也不说话。但呼呼的风在四周响起,像在助他。
⑳回到家,村庄已经沉睡。爹把湿漉漉的衣裳脱来,从口袋中摸出七块五毛钱。可能是贴身的原因,那钱干干的,没沾一点湿气。
㉑那卷纸票,在娘点起的油灯下,微微晃动,似乎在炫耀地说,你可以继续上学了。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小说学习研读单
任务一:梳理小说 | 探究 | 知识积累 |
梳理情节,补全左边图表。 ①____ ②____ |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最后得到解决的过程。 | |
任务二:品读人物 | 探究 | 知识积累 |
A 关注反复 ①爹说这话的时候是微笑着的,让我看到一丝的希望。 ②爹把一条绳子套在肩膀上,朝两只手里吐口唾沫。朝我一笑,大声喊一声,走。 ③爹点上一支烟,笑着冲麻雀喊。 ④他递给我一块大的,笑着说,垫垫饥,咱们抓紧往回赶。 | 联系上下文,参考“知识积累”,分析反复出现的“笑”这一细节对于刻画父亲形象的作用。 | 反复出现的典型细节对丰满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丰富作品内涵起着无可替代的有效的强化作用。 |
B关注对比 ①爹把自己套在架子车上,吹着口哨出发了。 ②回去的速度明显加快,一路上他没有吹口哨 , 也不说话。 C、 关注矛盾之处 我没说累,也没说不累。我问这些砖是不是给我们盖学校? | A联系上下文,参考“知识积累”,分析比较B处加点字背后的父亲的心理。 B结合语境,用第一人称描述C处“我”此刻的心理。 请从A和B中任选一题回答。 | 人的动作、行为总是受心理活动的支配,从行动中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是心理描写的又一表现形式。 |
任务三:聚焦环境 | 探究 | 知识积累 |
①一群麻雀飞过头顶,落在身后的几棵大树上,叽叽喳喳,很是热闹。 ②麻雀叽叽喳喳,无忧无虑的样子。 | 文中多处写到“麻雀”,请分别分析这两句描写麻雀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 环境描写,为小说提供了特定的环境,在小说艺术中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
任务四:赏析结尾 | 探究 | 知识积累 |
那卷纸票,在娘点起的油灯下,微微晃动,似乎在炫耀地说,你可以继续上学了。 | 这篇小说的结尾别具特色,请参考“知识积累”,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 | 好的结尾就是文字虽完了,而意义却没有尽。例如结尾给予人物评价的,却又含而不露;结尾充满温情的,让感情的脉络继续向前;结尾有一些暗示的,与文本形成呼应,余韵悠远。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