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联谊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美丽的错误

他是个出了名的问题孩子。逃学、捣蛋、捉弄老师、欺负同学,可谓“无恶不作”。同学怕他讨厌他,避之唯恐不及;老师也对他渐渐失去了耐心,放任自流;他的父母,一个重病缠身,一个苦于生计,想管也管不了。除了偶尔被老师拿着花名册点到名字外,他已经差不多被人遗忘了。

这是个偏僻的山区学校,贫穷是笼罩在很多孩子身上的共同特征,每年,学校都会拟定一份名单报给当地教育局,以方便那些妤心的捐助者选择资助对象。

很显然,并非每个孩子都能上这份名单,有幸被选上名单的,都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学校会在每个名宇的后面,附一份该同学学习和表现情况的材料,这是关键的一张纸,很多捐助者就是据此选择他们要帮助的孩子。因此,能上名单,就意味着不但可能得到一份资助,而且,也是份“荣誉”,它说明了学校和老师对自己的肯定。

又一批名单报上去了。

一天早晨,还没有上课,他早早地来到了学校。这是他第一次这么早走进学校。在班主任的办公室外徘徊了许久,他下定决心,走了进去。他从书包里,小心翼翼地摸出一张纸片,递到老师面前,“老师,这是我昨天收到的汇款单,是一位上海的叔叔捐给我的学费。谢谢老师!”

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也收到了捐助?而老师清楚地记得,报上去的名单里,根本没有他的名字啊!

老师接过汇款单细看,收款人果然写着他的名字。虽然心存疑惑,老师还是决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全班同学。

当老师在班级上宣布这一消息时,教室里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所有的眼睛都齐刷刷投向他。疑惑,羡慕,感叹,什么表情都有。而笫一次被这么关注,他激动得满脸通红,腰板挺得笔直。他从来就没有坐得这么正过。

这天,他第一次没有在课堂上捣乱,每一堂课,听得都非常认真。

放学了,他才收拾书包,跟在同学们的身后,走出学校。这是他难得的一次没有早退,按时放学。

他惊人地变化着,不再迟到,不再早退,不再恶作剧,不再四处捣蛋。

上课时,他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听老师讲课。老师提问时,他第一次举手发言。月考时,他的试卷上,第一次没有出现刺眼的红色……

班主任对他做了一次家访。

他拿出了一沓信。“这都是资助我的叔叔寄来的。他忽然有点不好意思,“叔叔在信中说,是老师推荐我的,老师在推荐信里说我是努力、上进、优秀的孩子。我没想到老师会这么夸我。”他偷偷瞄了一眼老师,黑黑的脸,泛出红晕。“叔叔还说,他会一直支持我上学,直到我上大学。我不会让老师和叔叔失望的。”他紧紧地咬着嘴唇。

老师一脸迷茫,这份推荐信显然不是他写的。怎么会这样呢?老师也想不明白。但是,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彻底改变了。老师坚定地拍拍他的肩膀。

谜底直到几年后才揭开。他考取了一所重点大学,资助人也赶来庆贺。班主任老师私下里问资助人,当初为什么会选择他这样一个问题学生?

资助人一脸不解,你们的推荐表上写的是优秀学生啊!资助人正好带来了最初的那张推荐表。班主任一看,上面潦草地写着许光军,那是另一名学生。而他的名宇叫许辉。

(选自《北京晚报》作者:孙道荣)

(1)、文章开篇点出“他是一个出了名的问题孩子”,从全文看,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2)、认真阅读本文,梳理出文章的故事情节。

他是一个问题孩子→→故事谜底揭开

(3)、你怎样理解文章第三段划线句子中“荣誉”一词的含义及作用?

因此,能上名单,就意味着不但可能得到一份资助,而且,也是一份“荣誉”。

(4)、文章描写了主人公受助后的一系列变化,这样写有何意义?
(5)、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主人公发生改变的原因有哪些?
(6)、有人读了这篇文章后,认为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引发的成功故事。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举一反三
记叙文阅读,完成1-4题。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

朱成玉

1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

2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3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

4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5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说完他就往那对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6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7“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8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9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选自2014年第6期《当代青年》)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问题。
                                                                                                                                            年感
                                                                                                                                             梁衡
        ①钟声一响,已进不惑之年;爆竹声中,青春已成昨天。不知是谁发明了“年”这个怪东西,它像一把刀,直把我们的生命,就这样寸寸地剁去。可是人们好像还欢迎这种切剁,还张灯结彩地相庆,还美酒盈杯地相贺。我却暗暗地诅咒:“你这个叫我无可奈何的家伙!”
        ②你在我生命的直尺上留下怎样的印记呢?
        ③有许多地方是浅浅的一痕,甚至今天想来都忆不起是怎样划下的。当小学生时苦等着下课的铃声,盼着星期六的到来,盼着一个学年快快地逝去。当大学生时,正赶上“文革”的年代,整日乱哄哄地集会,莫名其妙地激动,慷慨激昂地斗争,最后又都将这些一把抹去。发配边疆,白日冷对大漠的孤烟,夜里遥望西天的寒星。这许多岁月就这样在我心中被烦恼地推开,被急切切地赶走了。年,是年年过的,可是除却划了浅浅的表示时间的一痕,便再没有什么。
        ④但在有的地方,却是重重地一笔,一道深深的印记。当我学会用笔和墨工作,知道向知识的长河里吸取乳汁时,也就懂得了把时间紧紧地攥在手里。静静的阅览室里,突然下班的铃声响了,我无可奈何地合上书,抬头瞪一眼管理员。本是被拦蓄了一上午的时间,就让她这么轻轻一点,闸门大开,时间的绿波便洞然泻去,而我立时也成了一条被困在干滩上的鱼。当我和挚友灯下畅谈时,司马迁的文,陶渊明的诗,还有伽利略的实验,一起被桌上“滴答”的钟声搅拌成一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陶醉,我们盼夜长,最好长得没有底。而当我一人伏案疾书时,我就用锋利的笔尖,将一日、几时撕成分秒,再将这分分秒秒点瓜种豆般地填到稿纸格里。我拖着时间之车的轮,求它慢一点,不要这样急。但是年,还是要过的。记得我第一本书出版时,正赶上一年头的岁末,我悄然对着墙上的日历,久久地像望着山路上远去的情人,望着她那飘逝的裙裾。但她也没有负我,留下了手中这本还散着墨香的厚礼。这个年就这样难舍难分地送去了,生命直尺上用汗水和墨重重地划下了一笔。
        ⑤想来孔子把四十作为“不惑”之年也真有他的道理。人生到此,正如行路爬上了山巅,登高一望,回首过去,我顿明白,原来狡猾的自然是悄悄地用一个个的年来换我们一程程的生命的。有那聪明的哲人,会做这个买卖。牛顿用他生命的第二十三个年头换了一个“万有引力”,而哥白尼垂危床头,还挣扎着用生命的最后一年换了一个崭新的日心说体系。时间不可留,但能换得成一件事,明白一个理,却永不会失去。而我过去多傻,做了多少赔钱的,不,赔生命的交易啊。假若把过去那些乱哄哄的日子压成一块海绵,浸在知识的长河里能饱吸多少汁液,假使把那寒夜的苦寂转为积极的思索,又能悟出多少哲理。时间这个冰冷却又公平的家伙,你无情,他就无意;可你有求,他就给予。人生原来就这样被年、月、时,一尺、一寸地度量着,人生又像一支蜡烛,每时都在做着物与光的交易。但是都有一部分蜡变成光热,另一部分变成泪滴,年,是年年要过的,爆竹是岁岁要响的,美酒是每回都要斟满的,不过,有的人在傻呵呵地随人家过年,有的却微笑着,窃喜自己用“年”换来的胜利。
        ⑥这么想来,我真清楚了,真的不惑了,我不该诅咒那年,倒后悔自己的过去。人,假如三十或二十就能不惑呢?生命又该焕发出怎样的价值?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卖豆浆的孩子
鲁先圣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有十一二岁的年龄。他在这个地方卖了多少天了,我不得而知。我只是知道从我不久前搬到这里来住,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 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我的心中有很多的疑问和不解,在当今这个时候,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早晨起不了床,被父母吆喝起来吃早点去上学了,而他却早早地在这里卖豆浆了。他一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有着许多同龄孩子所没有的经历和背景。我总想找个机会与他攀谈,但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⑤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活的勇气与坚强。
⑥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那个孩子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
⑦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我无言以对。后来,我听别人讲,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一个工厂里上班。工厂停产放假了,就做起卖豆浆的生意。
⑧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我想我不能够责怪孩子的父母让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或许这个孩子挣的这一份,恰是他自己的生活费或学费,没有这一份收入,他就不能去读书了。
⑨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放下台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
⑩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