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江苏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阅读《本命年的回想》(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

        ②春节是现在通行的官称,我却跟我的运河乡亲父老一样,守旧地尊称为过年,或曰大年。

        ③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

        ④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火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哔剥哔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粟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够,不愿放下筷子。

(1)、下面对“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这一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奶奶对来年的美好愿望,也是当地人民淳朴、善良个性的体现。 B、“拿着锅铲,念念有词”,有动作有语言,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奶奶炒年货时的情景,富有情趣。 C、奶奶炒年货时所念之词,既表现了奶奶愉快轻松的心情,也表明在传统习俗中寄寓着父老乡亲的生活理想。 D、炒年货歌词体现了民俗风情,也批评了奶奶无知、迷信的思想。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如果删掉第②段中划线的“现在”一词,表达的意思有何变化?请简析。

②第④段划线句子中“舍不得吃”、“吃起来却又没个够”是否矛盾?请简析。

(3)、仿照下面例句中对“霜降”的描述,从24节气中(霜降除外)任选一个进行描述。

示例:“霜降”意味着时令已到深秋,天气渐冷,水汽开始凝结成霜。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②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

      ⑤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⑥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时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⑦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⑧《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大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⑨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林译外国小说产生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⑩《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⑪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⑫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堡牧歌

       ①站在漳浦湖西乡诒安堡城墙边的马道上,身边是爬满藤蔓的城墙垛口。据说全城垛口有365个,围绕着城内的95座房屋,象征着365日周而复始,九五之尊永存。

       ②这城墙上的藤蔓生长得过于恣意、繁盛了,其实垛口作为一座城池的防御工事,本应被枪炮、刀戟磨得粗糙不平的,而这里的垛口却舒展着柔嫩的枝叶。城内,炊烟随风飘过波浪般起伏的红瓦屋顶,老人和孩子安详地享受着井水和日光,诒安堡的一切都让人想到和平与安宁。这里怕是已经数百年没有过战争与对峙了,或者,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战争。

       ③“平台陈十策诚善也,得君日三觐其荣乎。”诒安堡黄家小宗祠的一副对联描绘了城主黄性震的功绩。台湾的收复,黄性震功不可没,因此被誉为“平台策士”。清廷对黄性震大加旌表,康熙皇帝一天之内召见三次,宠赐蟒袍、宫缎,慰劳备至,并加官进爵。黄性震拿出自己封赏中的一部分建造了这座诒安堡,四处寻找失落的黄氏族人,令他们安居于此,同时立下族规家训劝耕劝读。

       ④黄氏家训以其森严著名,力申教育重要并主张因材施教,体现了身为谋臣策士的黄性震的谋略和智慧。诒安堡也因为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祖先而别具风采。

       ⑤诒安堡与赫赫有名的赵家堡相距不过一公里,但却远远不如赵家堡那样声名远播。若说风景,诒安堡与赵家堡相比也未必逊色。融融的春日,诒安堡绵延的城墙之外,柳枝在和风中抽出嫩叶,鸭群在涟漪荡漾的池塘中嬉戏,穿着蓝布小褂忙碌活计的老太太们总是梳着整齐的发髻,并不忘在一侧簪上一朵小花;孩子们也都生得珠圆玉润,在古旧的城墙、城门下嬉戏。诒安堡的世界是一个深藏的世界,它流连于自己的田园牧歌,沉醉于自己的朝阳晚霞。

       ⑥赵家堡是一个王朝失落的旧梦,它的尊荣与没落都来自于那个式微的皇族。完璧楼、汴派桥,还有那些龙凤飞舞的装饰品,都宣泄着赵氏后人不甘寂寞的王族情结,江山改姓改族似乎是不可接受的屈辱,但是摒除了狭隘的民族观之后,谁能说无限山河就只能属于一个家族呢?

       ⑦诒安堡也建于朝代更替之时,那个时候,孔尚任还在他的《桃花扇》里哭诉国破山河碎的哀伤,但是智者却能够及时接受现实,并为保全天下苍生尽自己一臂之力,这便是黄性震的选择。

       ⑧赵家堡代表着一个朝代的终结,而诒安堡却象征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⑨诒安堡似乎并不需要参与外界的波澜起伏,就像它的谯楼从不敲鼓鸣锣,它的城墙从不承载刀光剑影,它只是无常的历史奏鸣中一个关于和平的音符。

(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但现在的社会上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吧。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_______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