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拥你入睡

①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再也不用妈妈帮助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②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原来拥有的天然的肌肤之亲和无所顾忌的亲昵,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任何事物都有一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

③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刚看了一会儿眼皮就打架了。他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迷迷糊糊中嘱咐我一句:“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

④我有些受宠若惊。许久,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昵的动作了。以前,就是一早睡醒了,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你的被窝里,和你腻乎腻乎。现在,让你搂着他像搂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

⑤莫非睡意朦胧中,儿子一下子失去了现实,跌进了逝去的童年,记忆深处掀起了清新动人的一角?让他情不由己地拾蘑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不是想拒绝的往日温馨?

⑥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均匀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

⑦我想起他小时候,妈妈上班,家又拥挤,他在一边玩,我在一边写东西,玩着玩腻了,他要喊:“爸爸,你什么时候写完呀?陪我玩玩不行吗?”我说:“快啦!快啦!”却永远快不了,心和笔被拽走得远远的。他等不及了,就跑过来跳在我的怀里带有几分央求的口吻说:“爸爸!我不捣乱,我就坐这儿,看你写行吗?”我怎么能说不行?已经把儿子孤零零地抛到一边,寂寞了那么长时光!我搂着他,腾出一只手接着写。

⑧那时候,好多东西都是这样搂着儿子写出来的。他给我安详,给我亲情,给我灵感。他一点儿也不闹,一句话也不讲,就那么安安静静倚在我的怀里,像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看我写,仿佛看懂了我写的那些或哭或笑或哭笑交加的故事。其实,那时他认识不了几个字。有好几次,他倚在我的怀里睡着了,睡得那么香那么甜,我都没有发现……

⑨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艰辛却温馨的写作日子,想起儿子倚在我怀中小鸟一样静静睡着的情景。我觉得我的那些东西里有儿子的影子、呼吸,甚至睡着之后做的那些个灿若星光的梦。

⑩儿子长大了。纵使我又写了很多比那时要好的故事,却再也寻不回那时的感觉、那一份梦境。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倚在你的怀里睡着了。

⑪如今,儿子居然缩小了一圈,岁月居然回溯几年。他倚在我的怀里睡得那么香甜、恬静。我的胳膊被他枕麻了,我不敢动,我怕弄醒他,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不会很多,甚至不会再有,我要珍惜。我格外小心翼翼地拥着他,像拥着一支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生怕稍稍一失手,羽毛就会袅袅飞去……

⑫并不是我太娇贵儿子,实在是他不会轻易地让你拥他入睡。他已经长大,嘴唇上方已经展起一层细细的绒毛,喉结也已经像要啄破壳的小鸟一样在蠕动。用不了多久,他会长得比我还要高,这张床将伸不开他的四肢……哦,我亲爱的儿子,你懂吗?此刻的睡梦中,你梦见爸爸这一份温馨而矛盾的心思了吗?......

⑬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出“儿子长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请说出你对第④段中词语“受宠若惊”的理解。
(3)、简要说说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文章结尾简洁而有韵味,试作简要赏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镰中岁月

耿立

    ①回到老家木镇,看到老屋的墙上还挂着一把像锈蚀月牙的镰刀,逝者如斯,缄默无声。

    ②父亲不在后,镰刀也失去了生意,只木把上的油汗还在,铭记着主人当年的恩遇。

    ③想到多年前,天还未明,和父亲下地去割麦子。父亲的镰刀在油石(一种质地细腻的磨刀石)上磨过,闪着冷凛的寒光。那是农人的重大行动,要用血肉之躯与那些麦子进行一场损耗与杀戮。

    ④麦子被割倒,但父亲的手上、胳膊上、腿上、胸膛上,也会被麦芒、镰刀、绳索所伤害,留下淤瘢,留下红肿与浓痰和咳嗽。也许这就是命运﹣﹣互相制约,消耗磨损,麦子的命运,也是父亲的命运。

    ⑤在割麦前,天气暧昧的春夜,躺在床上,隐约听到村外的青蛙叫。那时,我看到父亲坐在院里抽烟。尔后父亲吆喝着牛驴,在田地里一遍一遍地循环耙(bà,用农具弄碎土块)地,直到田地里没有一块拳头大的土块,直到田地坦荡如砥为止。耕过的地必须耙,把那些草啊、庄稼的宿根啊、砖头石子啊耙出去,那样庄稼会舒服。

    ⑥麦子拔节或扬花的夜晚,父亲会披件夹袄到田野里,坐在田埂上,随意扯一把草垫在屁股下,也不管那草的干湿。A那时的夜极静,有时星子就像要落在怀里;没有星月也无妨,要的就是夜的静谧与神秘,把一切的嘈杂和琐碎都隔开,像给整个乡村拉了个幕布。父亲点上一支烟,听来自田野的声音﹣﹣B那时的麦子就如换嗓期的少年,骨节开始变粗,嗓音开始变粗,好像得到了大自然的启示和密码,他们都争着发言。那些麦子的叶片,一个个像举起的旗子。麦穗呢,在南风的撩拨下,越发鼓起身子,展示出幸福的模样。

    ⑦那夜静得出奇,但静的下面是动,是爆发。麦子的拔节和扬花的声响,又是这大静与大美的陪衬。那些静则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氛围和气场。父亲就是在这样的场景里,潜伏,也像一株草。当看到父亲伸懒腰的时候,你觉得那老骨头,也像受了麦子拔节的蛊惑。与土地厮守的人,何尝不是土地上的一茬庄稼呢?

    ⑧我想起父亲磨镰的神情,那种肃穆和庄重。有星月的时候,父亲把油石放在屋檐下水盆里,那星子就漂在水盆里。父亲用手撩一些水在油石上,一下一下把休眠了半年的附着在那些铁中的钢性、锋利唤醒。

    ⑨我们那里的人,不说割麦子,说的是杀。父亲对生命充满的是敬畏,他不想因为镰刀的钝,而在杀麦子的时候,增加麦子的苦痛。

    ⑩田垄间的父亲比平时瘦小了,恭敬了。他放慢脚步,好像怕惊吓了黄熟的麦穗。这时的麦粒,颗颗饱满,如汗珠子从土壤里升起,一齐附身在麦穗里。是啊,对人的汗珠怎能轻蔑和随便呢?这些汗珠是有尘土味的。人也是从尘土来的,都是同一路径的弟兄,说不上谁高谁低

    ⑪父亲左手把麦子揽在怀里,右手的镰刀只是轻轻地一挥,麦子倒下。那时往往是天未明,叶上的露珠,就滴滴答答地回归到泥土,顺便把人的裤子打湿。把裤腿挽起来,那麦芒就如针尖一样刺人。割麦子的早晨是从黑夜开始的,相当漫长。我跟着父亲,往往只是弯着腰割一会儿,就觉得腰要折了,而父亲没在麦田里。在天色微明的田野上,只是看到麦子一片片倒下,父亲低着头,好像眼睛里只有麦子和泥土,好像他们在童话的世界里对话一样,麦子会开口,泥土也会开口。泥土感谢父亲把它身上缠绕的草啊蒺藜啊拿走,把硌骨头的砖石拿走;麦子也感谢父亲的照料,给他们以水,为他们捉虫子。

    ⑫但我知道,父亲也是把自己看成一穗麦子。他们都是来自土里,沉静是一样的,朴实是一样的,都是泥土一样的肤色,这是生活的本色。不背叛自己的来路,只这一点,就值得尊重。

    ⑬后来父亲去世了,镰刀也失去了用场。我有时也回到木镇去,那多半是清明或者旧历的年底,有时把墙上的镰刀拿下来,用手指肚蹭一下镰刀的刃,涩涩的,不再锐利,满是苍茫。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4月22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了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被合起,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声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还有一次,忙碌了一天的我躺在床上刚想入睡,耳边传来了一息低微的叩门声,我一度怀疑这是幻觉,但那声细弱蚊蝇的声音再次响起,“睡了吗?”于是我起身下床。想想是怕惊扰我,才这样小心翼翼吧。

    ⑨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了。那一声清响,传递了一份心灵的默契,就像是一首婉约的小夜曲,涓涓细流般流淌进人的心田。而这份默契与婉约,竟也在不经意中震撼了彼此的心灵。

    ⑩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是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小学生活

邢小群

    我的小学生活,没有大书包,没有做不完的功课,没有家长检查作业还得签字。少年不识愁滋味,父母们都是工作狂,工作狂们很少理会孩子们的存在。在我们家,姐姐给妹妹开家长会成为惯例。

    小学期间,在我眼里,老师们绞尽脑汁减少课时和作业,而考试的平均成绩又不能掉下来。记得我们北京和平街一小的王钰德老师教我们算术,当堂讲课,当堂练习,放学没作业。学习较好的同学,考试成绩依然在98、99、100分。老师很得意,说为他争了气。当然,多数情况是上午上课,下午或参加课外活动,或在家庭学习小组做作业。我在学校的课外活动主要是参加学校的合唱团。在合唱团,我学会了一般同学不会唱的歌曲,学会了与同学分高、中、低三部合唱,我是中音。合唱团在节日或比赛前排练、活动多,平时,我还是参加学习小组活动。我们的小组,由三四个住得很近的同学组成,共同到一个同学家里做作业,然后在一块玩。

    学校要求作业不能多,下午的时光,我们总是到处疯跑。今天一阵风,兴起养兔子,每个同学的家里都养两只兔子,下午做完作业,我们就去给兔子割草;明天又一阵风,捞蝌蚪,就都拿上小瓶子和自己用口罩做的小笊篱……那时,真是“我们的田野”,学校和住宅楼方圆一两里内外还有庄稼地,到处有小水渠。记得看过一篇散文,说现在的小孩子,不知道蚯蚓、青蛙、蚂蚱、蜻蜓是什么样子。我们小时候虽然在城市生长,这方面的知识一点都不缺。

    有时,一个同学出主意:咱们捡碎玻璃、铁丝卖钱!一呼百应,又到那些新建的楼房旁边,寻找碎玻璃、烂铁丝。每次行动,都能有收获。家里给的零花钱太少,记得四年级以前,我家的规定始终是一个月给五角钱。我们卖碎玻璃、铁丝,有了自己的小金库,买铅笔、橡皮等文具就大方多了;小人书买不起,就在地摊一分钱一本儿地看;糖果舍不得买,就买酸枣面儿,三分钱一小包,能吃好半天。我们跳皮筋,跳格子,掷沙包,玩羊拐和猪拐;每星期六晚到附近的河北北京师范学院操场上看不要钱的电影,多少津津乐道的好玩内容!平日里汗渍渍、一身土、头发乱乱地跑回家,脸上肯定是放着红光。现在回想起来,心里的感觉仍是快活无比!

    如今的小孩子似乎出了家门就险象环生,而我们,家庭外面的天地才是童年的乐园。我们那一代人,没有奥数班什么的,有条件的,可考少年宫学习文艺和体育。但少年宫太少了,我们家在朝阳区和平里一带,没听说谁还经常去少年宫。

    当然,上小学时,也有让人不解和恼怒的事。那时,每张双人课桌总是学习较好的与学习较差的同学结对子。我的同桌是个男生,平时总穿一双比他的脚大上半寸的鞋子,冬天也很少穿袜子;衣服很脏,或没了扣子或是哪儿开了口。那时,我不知道这是因为他家境不好,心想他可能没有妈妈,没人给他洗给他缝。他考试经常不及格。宣读成绩时,老师总是当众训他,动手把他推来搡去。有一次这个男同学算术得了三十几分,班主任张老师在课堂上用拳头朝他身上就是一下,他嚎啕大哭,我也在下面流泪。这个同学只是学习不好,但为人老实,对我很友善,不像班上其他男同学为找乐子,欺负女生。我心里很反感打他的班主任,觉得她欺软怕硬,对干部子弟和贫民子弟的态度截然不同,尽管她对我很好。

    上小学时,我经常和男同学打架,有人向我身上扔石头,我就扑上去一顿撕扯。更多的时候是帮助被欺负的弱女生。写到这里,让我想起,我孩子上小学的事情。我儿子性格比较温和,班里淘气好动的孩子总故意挑逗他。比如上课时,后面的同学拿尺子捅他,他一回头,老师就批评他,让肇事的孩子很自得;他放学回家,几个孩子围上来抢他的书包,把书包里的东西倒出来,洒一地,然后一轰而散地跑掉。一次得逞,总认为可以继续。我深感公正对一个孩子的自尊自信多么重要!

    曾经教孩子奋力反击,我的逻辑是,即使打不过人家,也不要让他觉得你好欺负。但儿不如母啊,还是下不了手,不知道如何反击。我就到我执教大学的体育系找了一个学生,让他教我儿子几手防身本事。不久,儿子因防御得胜,班里欺负他的人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又想到威廉·戈尔登的小说《蝇王》,那是以儿童为主人公的幻想小说,试图说明人与人之间与生俱来有恃强凌弱的本能,也有群体行为中的丛林法则。对待小学生,如何不让强者凌弱,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幼小的心灵,需要有现代科学的教育素质。可惜过去的教师,懂得很少。

    有一次班主任让我到我的同桌家催交学杂费。他们一家几口住在一室无厅的单元房里,厨房和厕所除外,住人的房间一半是用木板搭的床,看样子一家人都睡在这张床上。屋里没有一般人家常用的箱子和桌椅。同学的妈妈脸很黄很瘦,一副卧床很久的样子。她有气无力地对我说:“等他爸爸回来,就去交学费。”那时我们的学杂费一年五元钱。同学的父亲是拉平板车的,收入供一家人生活。

    青少年时期,大家的智力能有多少差距?

    学习好坏,和家庭的影响关系很大。我的同桌,上课时还不知道在想什么,他哪有心情听课和做好作业?

    我对小学生活的体会是,平时家长不要多管什么成绩,让其自由地阅读,多给孩子们自由玩耍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的智能放松发展,会进步飞快。那时,对外界事物特别好奇,什么都想知道,记忆又超常之好。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要想知道,没有学不会听不懂的。压制或限制都是对孩子智能的扼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乡愁是一杯酒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身在异乡的游子,也有很多深深的不能言表的思乡之苦。

    我只是其中很平淡的一个。我的思乡并不在风清月明的中秋,或是登高远望的重阳,而是在很多平常琐碎的时刻,比如单位发了两箱饮料,几大瓶食用油;或者逛街的时候看见了一块很合适妈妈那个年纪老太太穿的衣料;要不就是莫名的伤心情绪低落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端起乡愁这杯酒,大大地喝一口。

    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陪一位上海的大姐去东山扫墓。这并不是一个凭吊亲人的季节,无雨无风,生机勃勃,她却一样地庄严和凝重。在急驶的车上,她告诉我:三天以后,她们全家就要移民到阿根廷了,临走之前,最牵挂的一件事,就是来看看父母。这次一走,也许十年八载才可以回来一次,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她带了一捧父母坟前的泥土,并虔诚地从香火缭绕的西园寺请了一尊观音。看着她静默地做这一切,我自己也被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浓重的乡愁包围着。从此以后,她和她的12岁的女儿从那个遥远而陌生的国度飘散回来的乡愁,不仅仅是对熟悉的上海,更是对我们这个大中国。

    少年,是的确不大识乡愁的滋味的。14岁那年,我离开父母兄长去外地上学,写回家的第一封信,被泪水浸泡得字迹模糊,却不知重写一页,固执地以为父母为我牵肠挂肚我才心满意足。而现在写回去的信,满纸的阳光灿烂,谈笑风生,而放下笔,长叹一声,才知道心底弥漫着无尽的乡愁。

    乡愁是一杯酒,岁月越长,越是浓都和醇美。去年冬天,提了生日蛋糕去看望一位84岁的阿婆。古老的宅院和床幔,古旧的气息。墙上挂着她年轻时的照片,典型的江南女子,大家闺秀的模样。她自己做了一辈子的医生,思想也不一般。在那个封建时代她勇敢地爱上了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药店伙计,并终于在38岁那年在当地政府的干预下嫁给了自己的心上人。听她的经历,就像是在谈一本才子佳人的传奇;但看见她时,她却躺在古老宅院的古老床幔里。她静静地笑,也喃喃地叹息:“我现在真想回宁波去。”宁波是她的老家,她是被母亲抱在手上离开的,而今临近生命之旅的终点,她回那个心目中永远的老家的念头却越发强烈了。宁波对她而言是陌生的,但思乡的感情却一日胜似一日的真诚和浓厚。

    就是这样的啊,乡愁是一杯酒,是一杯千百年来被无数思乡的人吟咏过的陈年佳酿。你可以豪爽地仰起头一饮而尽,但岁月之手会悄悄地再为你斟满,直到有一天,你真的醉倒在这世代流传的乡愁里。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

①在加利福尼亚州某中学有一个班,学生顽劣异常。刚从大学毕业的露茜主动请缨,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

②第二天早上,露茜就站在了这个班的学生面前。她说∶"淘气包们,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班主任了。我知道,想让你们每个人都很优秀,仅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办不到的,我必须依靠你们的帮助!我将允许你们自己制定班规,并将你们的创意写在黑板上。"学生们很兴奋,不一会儿,就在黑板上列出了10条班规。然后,露茜老师就若违反这些班规该如何处治向学生们征询意见。汤姆站起来说∶"如果谁违反了班规,他就应该脱掉衣服,让您在他的后背上打10木板!"早已习惯了恶作剧的学生们自然是一呼百应。

③在接下来的两三天里,一切都很平静。但是到了第四天中午,汤姆却在教室里暴怒了,原因是他的午餐竟然被人偷吃了!此事涉嫌"偷窃",露茜老师立刻就此事展开了调查。事情很快便水落石出∶是小个子汤米偷吃了。汤米也承认确实是他拿走了汤姆的午餐。于是,露茜老师就问他∶"你知道你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吗?"汤米眼含泪花,点了点头。

④汤米这几天穿的是一件厚厚的外衣,他______向露茜老师乞求说∶"我有错,我愿意接受惩罚,但是,请不要让我脱掉外套。"还没等露茜老师开口,汤姆就气势汹涵地命令道∶"你必须脱掉你的外套!"没办法,小家伏开始动手解他身上穿的那件旧外套的扣子。当他脱下外套的时候,露茜老师看见他没有穿衬衫。更糟糕的是,她看见那件外套里面隐藏的竟然是一个极其虚弱和干瘦的躯体。

⑤露茜老师问汤米为什么不穿件衬衫。小个子汤米回答∶"我爸爸死了,我们家非常穷。我只有一件衬衫,可妈妈今天把它洗了。"

⑥露茜老师站在讲台上,看着这个脊骨和肋骨都从皮肤底下凸出来的后背,她实在不心将那根硬硬的木板打在这样一个后背上。但是,她知道她必须执行对他的惩罚,否则,孩子们今后将不会再去遵守那些班规。因此,她狠了狼心,扬起了手中的木板

⑦就在这时,原本气急败坏的汤姆再次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问老师∶"班规里有没有说别人不能替犯错者挨打?"露茜老师想了一想,说;"没有。"

⑧汤姆说∶"那好,我愿意替汤米接受惩罚。"说着,他脱掉了外衣,冲老师弯下腰来。

⑨"你有没有搞错?他吃了你的午餐啊!""嗯,我知道,可他实在太弱小了……"大个子汤姆轻声说。

⑩露茜老师心里百味杂陈,但她还是打在了那个结实的后背上。一下,两下……教室里寂静得只能听到木板发出的"叭、叭"声。尽管露茜老师竭力控制着自己打下去的力气,但打到第五下的时候,那根旧木板突然从中间断成,两截。

⑪露茜老师再也忍不住了,把脸理进她的手掌心里哭了。哭着哭着,她听到教室里一阵骚乱,抬起头,她发现所有学生都在用手抹眼泪,而且她的面前竟然多了几个脱掉了上衣的后背!

⑫"你们都是好样的!"露蓄老师显然被眼前的一幕感动了,"从今天这件事上我发现,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是优秀的,我们的班级也很快会进入优秀之列!" 全班同学都含着热泪鼓起掌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