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1年浙江省义乌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进城送梨

    ①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院子里的梨熟了,让我摘些带回城里吃,说要不是他的腿跌伤了,早送梨进城了。每次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我总是支吾着应付他,说等休息时会抽空回家。可心里却想,特意回家摘些梨带回城里,好像城里没有梨似的。回家一趟,时间浪费了不算,那车票钱足够买几十斤梨。再说今年的雨水多,梨不甜。因而,我未把回家摘梨的事放在心上。

    ②谁知,中秋节前的一天,父亲瘸着腿突然出现在家门口,身后背着一只蛇皮袋,像一个行乞的老人。我连忙接过父亲的蛇皮袋,挺沉!父亲紧跟在我身后提醒着,袋里放的是梨,轻点放下,别把梨碰伤了。一听父亲是送梨来的,我有点没好气地埋怨起来:“爸,你腿还伤着呢,大老远送梨来干嘛?要来也不打个电话,我好去车站接你呀!”父亲愣住了,好一会儿才说:“你……你们忙,没时间回家摘梨,我总不能看着梨长在树上烂掉呀!就过节了,中秋节也可以用它敬月啊!”父亲涨红了脸表白着自己进城送梨的理由。

    ③妻回来了,一听说父亲特意送梨进城,也埋怨起来:“爸,你以后别这样,知道吗,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卖梨的,才几毛钱一斤!”父亲被妻的话呛得没一声言语,一副局促不安的样子,仿佛自己走错了家门。

    ④我和妻的话对父亲有着一种无意的伤害。中饭时他很少说话,吃得也很少。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收拾好蛇皮袋,父亲执意要回乡下。我再三挽留,父亲却执拗得像个孩子。在去车站的路上,父亲耷拉着脑袋,一瘸一拐地走在我的前面。我劝他别把我和妻的话放在心上,父亲只是默默地走路。望着父亲花白的头发,一种不可名状的愧疚感像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我心上。

    ⑤回到家中,看到餐桌上一只只青翠的梨,我的眼睛湿润了,眼前出现了十几年前父亲带我们忙着栽梨树苗的情景……

    ⑥妻走过来,对我说:“把梨送给邻居吧!”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妻见我如此神情,抢下我的梨,去厨房清洗、削皮。等她把去了皮的雪白的梨递给我时,我轻声说:“你也该尝一口,家里的梨真甜!”妻或许听出我的话外之音,也削了一只吃起来。她刚吃一口,便惊讶地叫道:“这梨,怎么这么甜!”

    ⑦父亲送来的梨,美美地喂足了我们今年因多雨而厌吃水果的胃。我奇怪,父亲是用什么方法种出如此甜津津的梨的。

    ⑧过了几日,我和妻回乡下看望父母。回到家,父亲没在,去了屋后的田里。我和母亲说起父亲送梨的事。母亲说:“对梨树呀,你爸可费神了。他早就从天气预报中听到今年雨水多,一开春,就请人在梨树周围竖起了四根竹篙。梨树挂果后,每逢雨天,他总是扯上塑料布替树遮雨,说这样长熟的梨可以原汁原味。他呀,早把这棵梨树当作自己的命根子了,有虫也不喷农药,宁愿自己站在凳子上,踮着脚捉虫,施的肥也是农家肥,说这样的梨才算是绿色食品。”母亲还说:“你爸看着梨一天天长大成熟,常在嘴边念叨着一句话‘人老了,不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了,只有这树上的梨,能让他们甜甜心’。”

    ⑨听着母亲的话,我的眼里含满了泪水,透过窗户,望着院子里依然静立在梨树旁的竹篙,感觉那是一束束爱的光柱。

(选自《时文选粹》,有改动)

(1)、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摘梨,“我”为什么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2)、第②③段写“我”和妻子对父亲的“埋怨”,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3)、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

①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

②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

(4)、作者写“父亲进城送梨”这件事,引发了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 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②专家推算, 10 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 相当于 1.2 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 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 无能耗的 “雪能源” 正在北半球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 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 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 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 在某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 6 层空调住宅楼, 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 但该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 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 2 米。一间雪库可积存 100 吨, 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③除了制冷以外, 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 即使攥成雪团, 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 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 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 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 可滤除 90% 以上的甲醛等有害成分。
雪水,经过蒸发后会重新凝结,成为冰状水。它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它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 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 尤其对于轻患者, 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 可不用其他药物, 45 天就能痊愈。常用雪水洗澡, 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 促进血液循环, 减少疾病。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 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 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 每天饮 12 杯雪水, 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 能防治动脉硬化症。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 随着年龄的增长, 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 从而加速人的衰老, 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 可以延年益寿。
⑤目前已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表明, 户外 4 米高的雪堆, 盖上 30 厘米厚的木屑、树叶等,到 8 月份仍可保持 2.5 米高度。同样方法, 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 按照高 25 米, 边长 100 米规模堆放, 可存雪 20 万立方米左右, 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 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 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生的极昼

       如果给你一个选择题,让你选择:南极考察人员在南极生存的最大威胁是什么?冰川、寒冷?还是食物、极昼?

       相信很少有人选择极昼。毕竟在大家的意识里,在南极,皑皑的冰川、极度的寒冷和急缺的食物一定是考察人员面临的最大挑战。但事实上,南极考察人员的最大挑战并不在于这些,而是那里的极昼。

       所谓极昼,就是太阳终日都出现在地平线上的一种自然现象,一般只会出现在夏季和冬季。当南极出现极昼时,北极就是极夜,反之一样。

       一位南极科考专家说,在南极,每当出现极昼时,没有了黑暗,也就没有了日期,工作人员连续几十天都生活在金灿灿的阳光下,人的生物钟一下子就彻底紊乱了。你困顿,你疲倦,但除了昏迷,你怎么也睡不着。因为人们都习惯了在夜晚的黑暗中睡觉,一旦失去了黑暗,那四周皑皑白雪和灿烂阳光交织折射出的亮度让人很难闭上眼睛,即便你能睡着几分钟,也犹如在煎熬。因此在南极,遭受雪崩和意外伤害的人数,远没有被极昼造成伤害的人员多。极昼让人筋疲力尽,让人精神焦虑,让人神经系统紊乱,让人在整个南极大陆无处藏身,焦虑,烦躁,让人疯狂。

       为了度过极昼期,考察人员做过很多尝试,包括加厚帐篷,增强帐篷内的阴暗度,甚至实验过在冰川和积雪下穴居等,但结果都不理想。凡是到过南极经历过极昼的人,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见到夜色,见到黑暗,这是他们生命的渴求。

       渴求黑暗,黑暗成了生命的急需。如果没去过南极,是怎么样也体会不到的,这说来也匪夷所思。但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经历过极昼现象,有时苦难像皑皑白雪一样直刺你的眼,有时幸福又像灿灿阳光一样紧逼你的心内。所以对待人生中的那些坎坷、磨难,抑或好运、甜蜜都应该坦然处之,它们共同构成了生命的昼夜,缺一不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檫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