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1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失帽记

余光中

    ①去年底在中文大学演讲的那一次,听众的盛况不能算怎么拥挤,但也足以令我穷于应付,心神难专。等到曲终人散,又急于赶赴晚宴,不遑检视手提包及背袋,代提的主人又川流不息,始终无法定神查看。餐后走到户外,准备上车,天寒风起,需要戴帽,连忙逐袋寻找。这才发现,我的帽子不见了。

②事后几位主人回去现场,又向接送的车中寻找,都不见帽子踪影。我存和我,夫妻俩像侦探,合力苦思,最后确见那帽子是在何时,何地,所以应该排除在某地,某时失去的可能,诸如此类过程。机场话别时,我仍不死心,还谆谆嘱咐孙明珠、樊善标,如果寻获,务必寄回高雄给我。半个月后,他们把我因“积重难返”而留下的奖牌、赠书、礼品等等寄到台湾。包裹层层解开,真相揭晓,那顶可怜的帽子,终于是丢定了。

    ③仅仅为了一顶帽子,无论有多贵或是多罕见,本来也不会令我如此大惊小怪。但是那顶帽子不是我买来的,也不是他人所送,而是我身为人子继承得来的。那是我父亲生前戴过的,后来成了他身后的遗物。那顶法式贝瑞帽呈扁楔形,前低后高,戴在头上,由后脑斜压在前额,有优雅的缓缓坡度。至于毛色,则圆顶部分呈浅陶土色,看来温暖体贴。四周部分则前窄后宽,织成细密的十字花纹,为淡米黄色。戴在我的头上,倜傥,有欧洲名士的超逸,

    ④但帽内的乾坤 , 只有我自知冷暖,天气越寒,尤其风大,帽内就越加温暖,仿彿父亲的手掌正护在我头上,掌心对着脑门。毕竟,同样的这一顶温暖曾经覆盖着父亲,如今移爱到我的头上,恩佑两代,不愧是父子相传的忠厚家臣。

    ⑤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打过我,甚至也从未对我疾言厉色,所以绝非什么严父。不过父子之间始终也不亲热。小时他倒是常对我讲论圣贤之道,勉励我要立志立功。长夏的蝉声里,倒是有好几次父子俩坐在一起看书:他靠在躺椅上看《纲鉴易知录》,我坐在小竹凳上看《三国演义》.冬夜的桐油灯下,他更多次为我启蒙,苦口婆心引领我进入古文的世界,点醒了我的汉魄唐魂。张良啦,魏征啦,太史公啦,韩愈……,都是他介绍我初识的。

    ⑥后来做父亲的渐渐老了,做儿子的长大了,父亲长期宦游在外,我因工作而几经辗转,各忙各的,父子交集不多。

    ⑦23年前,我受中山大学之聘,由香港来高雄定居。妻子毅然卖掉台北的故居,遂把父亲接来高雄安顿。父亲自中年起痛风,晚年更因青光眼近于失明,许多年来,父亲的病情与日常起居,幸亏有妻子悉心照顾并操劳陪伴。身为他亲生孩子的我,却未能经常陪侍,想到50前在台大医院的加护病房,母亲临终时的泪眼,谆谆叮嘱:“爸爸你要好好照顾”,实在愧疚无已。

    ⑧父亲和母亲相濡以沫,母亲逝于53岁,长他10岁的父亲,尽管亲友屡来劝婚,却终不再娶,寂寞中守了34年,享年97岁。可怜的老人,以风烛之年独承失明与痛风之苦,又不能看报看电视以遣忧,只有一架古董收音乐喋喋为伴。暗淡的孤寂中,他能想些什么呢?除了亡妻和历史的和渺渺的往事。除了独子为什么不常在身边。而即使在身边时,也从未陪他久聊一会儿,更从未握他的手或紧紧拥抱他的病躯。长寿的代价,是沧桑。

    ⑨所以在遗物之中竟还保有他长戴的帽子,无异于继承了最重要的遗产。父亲在世,我对他爱得不够,而孝心也始终未能充分表达。想必他内心一定感到遗憾,而自他去后,我遗憾更多。幸而还留下这么一顶帽子,未随碑石俱冷,尚有余温,让我戴上,幻觉未尽的父子之情,并未告终。这一份与父共戴帽的心情,说得高些,是感恩,说得重些,是赎罪。不幸,连最后的一点凭借竟也都失去,令人悔恨。

    ⑩寒流来时,风势助威,我站在岁末的风中,倍加畏冷。对不起,父亲。对不起,母亲。

(选自《读者》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④段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2)、作者为什么在选文开头详写寻帽经过及帽子的特点。

(3)、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会觉得与父亲共戴一顶帽子的心情,是一种赎罪。

(4)、选文第⑤段叙写了父子在长夏和冬夜读书的温馨场景,请你结合选文,充分发挥联想及想像,补写作者与父亲在奏或秋天的一个充满温情的读书场景。(50字左右)

(5)、请联系选文内容,对以下材料进行探究,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宽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节选自邹韬奋《我的母亲》)

【材料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材料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家语•致思))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合格考场”的代价
                                                                                         张丽钧
      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部署,每个高考考场都要安装摄像头和手机信号屏蔽器,否则就算“不合格考场”。
      有人给推荐了一款摄像头,说是特别适合考场用。我们一行人不辞辛苦地找到了北京一个叫“世界财富中心”的地方。
      伫立楼前,有人开玩笑说:“这下开眼了,知道‘世界财富中心’长啥样了!”
      那是一栋环境卫生差得惹人皱眉的高楼。电梯将我们载到了高处,在那里,我们见到了年轻的刘经理。
      刘经理正接打手机,迅速朝我们一笑,算是打过了招呼。他操着怪怪的普通话对着手机讲:“如果你再要一款手机信号探测仪,那就可以六折……八千到一万二不等啦。这还贵呀?不贵啦!……手机屏蔽器呀?那不能这个折扣给你!中考、高考临近,我们的手机屏蔽器销得可好了!八折就到底了……好,那就给你寄50个手机屏蔽器外加一个手机探测仪。知道了,直接寄你学校,快递,三天到货,货到付款!”
      刘经理挂了电话,我们中间有人倒吸一口凉气说:“乖乖!这个学校需求量也不小啊!”
      刘经理热情地请我们落座。问明来意后,他笑着说:“摄像头搭配手机屏蔽器最划算。好多学校都是这么买的。”
      我说:“我们学校有手机屏蔽器,不需要再买了。”
      刘经理举起一个盒子说:“看好喽,这可是我们今年开发的最新产品。可以屏蔽3G手机信号的!你们单位那些手机屏蔽器有这个功能吗?还有啊,我们的新产品可以做到只干扰下行信号,不干扰上行信号,也就是说,对附近的基站不构成干扰。实话跟你说,我们这种新产品特别受欢迎!供不应求呢!”
      我说:“我们那批屏蔽器是花了10多万元买的,刚用了两年就淘汰,太败家了吧?”
      我们当中一个人说:“该淘汰就得淘汰啊!咱们的屏蔽器确实屏蔽不了3G手机信号。”
      我说:“就算买了这个新产品,那也奈何不了隐形耳机作弊呀!”
      刘经理诡秘地一笑,变戏法般地从身后拿出一个盒子,得意地说:“用‘作弊克’呀!专门对付隐形耳机作弊的!
       ⑴天!
“‘作弊克’就是你刚才打电话说的那个手机探测仪吗?”我们当中一个人问。
      刘经理盯着问话的人笑,显然是在笑他的无知。不过,很快他就欣然原谅了他的无知,耐心告诉他:“手机探测仪是手机探测仪,‘作弊克’是‘作弊克’,两个产品是不一样的。‘作弊克’价位更高,它专门用来对付安装在耳朵眼儿里的隐形装置,一抓一个准!——明白了吗?”
      听着他把考场作弊这点子事说得这么透辟,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突然感到被游街示众般的羞愧不爽。我心跳加速,遂出去找洗手间。
      在楼道里,刚巧碰上一个矮矮胖胖的女孩正打手机。只听她说:“我们绝对有信誉保障!那么多考生用我们的产品都成功了,你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不可能!我保证,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公司开发出能探测到我们产品的仪器……”
她说的,可是“隐形耳机”之类的东西?
      ——⑵天!
      重新见到那个刘经理时,我抑制不住气恼地说:“我知道你们发家的秘诀了,你们是靠国人不诚信发家的。你们一边做着矛,一边做着盾吧?生意这么红火,真是可喜可贺啊!”
      刘经理似乎并不介意我话中带刺,宽容地笑着答道:“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人人都诚信,我们吃什么?”
      ……
       是啊,所有“合格”的高考考场里,都要既有摄像头,又有屏蔽器,巨大的、流动性的“可疑信号探测车”还要不断在考场外面巡视。考场里坐着“祖国的花朵”……
      当我们带着十数万元的产品离开“世界财富中心”的时候,我心里塞满了无可告语的痛楚与悲哀。
      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我们将“失信不立”这样的遗训丢在了哪一阵风中?我们除了防贼般地防着那些孩子就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我们的“世界财富中心”靠这样的货物赚得盆满钵满是荣还是耻?我们一定要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扔在这么一个脏兮兮的地方吗?我们可知道建立一个“合格”的高考考场会让多少灵魂蒙羞……
                                                                                                                           (选自《杂文选刊》)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  
         ①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②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③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④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⑤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乾沟漫漶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⑥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一小片。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⑦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⑧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⑨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 , 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⑩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⑪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承德避暑山庄

   ①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坐落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以北的狭长的谷地上,占地面积584公顷。它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始建于康熙42年,建成于乾隆55年,历时89年。山庄以朴素山野气息为格调,取自然原景本色,吸收江南水秀风光,而建成山中有园,园中有山的独特园林。这座园林又因众多群体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与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一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园。

   ②避暑山庄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宫室建筑林立,地形平坦,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殿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正宫按封建礼制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前朝的正殿是澹泊敬诚殿,全部由楠木建成。清代皇帝在山庄时,重大的典礼都要在此举行。四知书屋是清帝大典前休息更衣以及平时召见大臣、处理政务的地方。后寝主要有烟波致爽殿和云山胜地楼。烟波致爽殿是皇帝的寝宫,因康熙誉称这里“地既高敞,气亦清朗”“四周秀岭,十里平湖,致有爽气”而得名,并列为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之首。其正中设宝座;西暖阁是皇帝的卧室,床后有暗道;东暖阁是皇帝与大臣议论国事的地方。云山胜地楼是帝后观赏湖光山色的地方,它不设楼梯而以假山为磴道。出正宫门便是万壑松风殿,这是清帝批阅奏章及读书处。正宫东侧为松鹤斋,原供皇太后居住,其造型与颐和园中的谐趣园相仿。东宫在宫殿区最东面,原为清帝举行庆宴大殿场所,不幸于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焚毁。

   ③苑景区又分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岳区。宫殿区以北为湖泊区。湖区集南方园林之秀和北方园林之雄,将江南园林的景观移植到塞外。湖区的中部有三岛,西为环碧,北有如意洲,东有月色江声,皆以堤桥相连。环碧岛清静幽雅,原为王子读书处。岛北采菱渡是宫女下湖采菱的渡口。如意洲上古建筑比较集中,其中延熏馆是正宫建立前皇帝处理朝政之处。水芳碧秀是乾隆皇帝为其母后祝寿之地。如意洲北面有青莲岛,上有烟雨楼。沿长湖北行可到清时七大藏书阁之一的文津阁。

   ④从文津阁东行便到平原区。区内“万林园”古木参天,绿草如茵,中央搭有豪华蒙古包,为清帝来山庄时举行宴会和游乐活动的场所。沿热河泉南行可达金山岛,岛上亭台楼阁一派江南景色。再沿湖畔南行可到月色江声岛,这里是皇帝读书、望月、听泉之处。再往前即到“水心榭”,它是宫殿区与湖区间的重要通道。站在水心榭,环视四周皆为美景。

   ⑤山庄的西部和北部是山区,这里山峦峻峭,属燕山余脉风云岭山系。峰冈崖坡之上,与山水林泉巧于因借,宜亭斯亭、宜轩斯轩、宜庙斯庙,康、乾时期在山区修建了40余处楼、亭、庙、舍,均有游览御路和羊肠步道相通。高耸的山峰好似天然屏障,阻挡了西北寒风的侵袭是调节山庄气候的重要因素。这里峰奇石异,林木繁茂,气候十分阴凉。另有磬锤峰、蛤蟆石等奇景。康熙帝曾经夸耀此地说:“天然风景胜西湖。”

   ⑥避暑山庄周围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按照建筑风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这些寺庙融合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极具皇家风范。

   ⑦避暑山庄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

(摘自《旅游纵横》2012年第10期,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布鞋情结

    ①一生太长,没有谁会记住生活中的所有小细节;一生太短,谁也不能保证什么可以在生命里不离不弃。唯有一种情结,不受似水流年的羁绊,穿过光阴的缝隙,在回眸的斑斓光影里,那份美好、那份温暖,常常在不经意间,就被连根拔起。布鞋,就是一直萦绕在我心中的一种情结。

    ②前几天,当我经过我家附近那条街,发现新开了一家“老北京布鞋”店时,忍不住停下了脚步,望着古色古香的招牌,那一刹那,内心波涛翻滚,那些与布鞋有关的旧时光就这么被轻易地唤出来了。

    ③在我记忆中,布鞋是伴随着童年一起成长的,只是后来不知不觉就走丢了。小时候,印象中的奶奶与母亲一有空就会坐在宽敞的屋檐下,每人身边一个针线篼,时而穿针引线,时而漫不经心地闲聊几句。很多时候,隔壁的周姨李姨也会来一起凑热闹,一边纳着鞋底一边用手缝针往头顶上习惯性地摩擦两下,再拉开嗓门闲侃几句,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切磋手艺,互相欣赏。在农村里,一个女人勤劳不勤劳,只要看看家里人脚上穿的鞋就知道了。

    ④那时候,女孩嫁人前是要做很多鞋的,包括婆家的所有亲戚与娘家的所有亲戚。我姨妈家的几个姐姐在结婚前,都被母亲接来家里住上一段时间,主要任务就是做鞋、以及绣那些布满了五颜六色花朵图案的鞋垫。每次只要母亲叫我做事,我就会发脾气,故意甩响东西或者大声反抗,这时候,姐姐自然就会过来帮忙,我便溜之大吉,如今想来,真是太聪明了。

    ⑤还记得一个寒冷的冬天,当我穿上母亲做的新棉鞋上学时,经过邻村一个阿婆家门口,她正在院里晒太阳,看到我脚上的鞋好生羡慕,一双黑得发亮的灯芯绒棉鞋,一连问我好几遍,是不是好暖和啊。我心里既高兴又不安,因为她脚上的单鞋都快磨破外层了,回去把这事告诉了母亲,母亲立刻对我说:“明天你先穿旧的吧,把这双鞋送给阿婆穿,她没人为她做。”第二天,当阿婆的小脚穿上我的棉鞋时,她满是皱纹的脸庞顿时乐开了花。许多陈年旧事早已模糊不清了,阿婆也早已做古,一些记忆却如黑白电影在脑海里不经意循环回放。

    ⑥手工做的布鞋虽然实惠、舒适、轻巧,但是每当下大雨时,就很不方便。在我上一年级时,父亲就为我买了黑色雨靴,当我看着老师和光着脚丫手里提着布鞋的同学都围过来观看时,才发现全班只有我一个人有靴子,老师还开玩笑地对我说:穿了这么好的鞋,一定要考一百分啊。大概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开始对布鞋有所挑剔了,加上街上又开始流行一种白帆布鞋,同时还有一种塑料底布鞋,看起来比做的布鞋要精巧,鞋口还有绣花,所以越来越觉得布鞋有些土气,母亲做的鞋也只是偶尔换换脚才穿,尽管家里做好的布鞋装了几口箱子,而我总是常常穿了一两次就扔一边去了,等母亲发现时,脚已经又长了一截。直到多年后,我望着母亲那双粗糙的手以及针脚渐稀的布鞋,如饮醍醐,幡然醒悟。

    ⑦北街有一位身价过亿的老总,每天穿着普通夹克衫,一双黑色布鞋,骑着那种老式28寸黑色自行车上下班,穿行在繁华热闹的街道,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众说纷纭。其实,这何尝不是一道朴素的风景呢!我想,在他的心里,一定有着根深蒂固的怀旧情结吧!挥之不去,又无法追寻。不管流年远逝,时光破碎,沉沦在自己眷恋的情怀中,是谁也体会不到的一片冰心在玉壶。

    ⑧如今在故乡荒芜的地边再也见不到做鞋的苎麻了,而母亲的眼睛也渐渐老花,不再做鞋了。但现在我的鞋柜里,却摆了几双精巧的老北京布鞋,当我工作累了回家时,它总是静静地陪伴我,与我一起感悟流金岁月的时代文化;在我的心里,也一直珍藏着一双布鞋,它柔软、结实、耐磨,行走在我心上。(有删减改动)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与父亲抬担子

王清铭

    ①很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艰难,我们几个半大的孩子经常被当做“全劳力”使用。印象最深的是我与父亲抬担子。我个儿矮,走在前,父亲个儿高,在后。担子的绳子离父亲的肩膀很近。我太小,几次下来,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担压出一块血红,血珠子快要淤出来。扁担好像钢板一样硌得酸疼,我只好佝偻着,用上背部来支撑感觉越来越沉的重量。父亲看到了,伸手将担子的绳索又往他那边一捋,我的脚步轻而快,而劳累一天的父亲却蹒跚起来。我对父亲说:“我能行。”父亲说:“小孩子的肩嫩,压得太重,长大骨头会变弯的。”

    ②不知不觉中长大了,父亲在我眼中变矮了,读书放假时给家里帮忙,我个儿高,走在后,父亲个儿矮,在前。十多年过去了,生活的重担早压得父亲有些佝偻,父亲像我小时候一样用上背部来支撑担子的重量,看着父亲吃力的样子,我的心有点酸,但强忍着不让眼泪盈出眼眶。父亲一生最见不得眼泪。阳光下父亲的背影不再是挺直着的,而是“缩”成一团。上坡时我装成漫不经心地用手往我这边捋担绳,将担子的重量尽量往自己的肩上压。父亲没有发觉,脚步迈得更稳健了。我对父亲说:“你太累了,歇会儿。”这回轮到父亲用手背揩拭额头沁出的汗说:“我能行。”说着他脸上的皱纹拉直了,露出一个表情平板的笑容。

    ③到达目的地后,父亲才发现担子后移了许多,他上下打量我一会儿,只轻轻地说了一句,阿铭懂事了。那一天夜里,我的肩膀肿得老高,血淤成青色,痛得睡不着觉,但我不叫痛,因为我真的懂事了。

    ④工作以来回家的次数少了,父子相对,没有什么话可讲。我极少谈自己的境况,怕给他再增加心头的负担,父亲除了劳动还是劳动,也没有太多的闲话。好几年过去了,父亲的背越发佝偻。上星期回家帮父亲打煤饼,天不热,但他很快就大汗淋漓,脱掉外衣,父亲的背再一次呈现于我的眼前,这是怎样的一个背影啊。肩上的骨骼垂成两个弧形,背部佝偻成一个前倾后拱的弧形,而腰部又有点前拱后倾。背部的肌肉有点松弛,原来我以为皱纹只长在人的脸上,现在才明白,老了的人,背部甚至躯体各部都会长起皱褶。我们两人一起将袋装的煤抬到场院,父亲在前,我在后,父子身高相差10多公分,担子的重量倾向父亲那边,这一次我不再掩饰,用手直接将担绳捋到我这边。父亲看在眼里,嘴里还是那句话,我能行。但他不再推让了,毕竟是60多岁的人了。

    ⑤父亲稳健地走着,我心头忽然涌起许多回忆,但很快就收住思想野马的缰绳,现实的生活是实在的,就如这脚下的路,根本就无须抒情。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陌上花开蝴蝶飞

文/丁立梅

    ①这世上,最让人惆怅的事莫过于,你曾经经历的蓊郁葱茏,都被时光的那只小手,拂得干干净净,烟尘也没留下一粒。

    ②有时半夜睡醒,我会突然想起从前的一些小光阴。弯弯的田埂。冒着炊烟的茅舍。蜷在土墙上打盹的黑猫。木槿花围成的篱笆院落,花红一朵紫一朵地开着。岁月的波光涛影啊,它们在我的心头流啊流。

    ③我睁眼痴痴地想上一想,四周漆黑,万籁俱寂,我犹如孤岛。我知道,回不去了。我的村庄之于我,是陌生的了。我之于它,亦像是天外来客。故乡偶尔还是回的,却每每靠近,都有点像踩着唐时贺知章的脚印,怯了又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真的就是那样的。

    ④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似昔人非。还是趁我尚有记忆的时候,让我在记忆里打捞一把吧,以慰相思。

    ⑤我穿鞋,总是鞋头先破。新鞋穿上没两天,脚趾已露了出来。

    ⑥不单单是我,那时的小孩,都是这样的。我们走路从来没有正儿八经过,好好的路放着不走,却专门爱挑那些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地方走,也爱翻沟爬渠。总之,是要带点挑战性的。

    ⑦路上遇到水洼子,我们踩水洼子。遇到泥块,我们踢泥块。遇到碎砖,我们踢碎砖。遇到小石子,我们踢小石子。实在没什么可踢的了,我们就踢路边长着的小花小草。可怜了那些小花小草,就那么好脾气地任由我们踢着,早也踢,晚也踢。反正,我们的脚是不能闲着的。

    ⑧我穿裤子,也总是裤兜先破。

    ⑨我妈晚上帮我脱裤子,准会在裤兜里倒出一堆的“宝贝”来:小石子,玻璃瓶底,小瓦片,树叶,泥块,芦苇枝……有时,还会有小虫子,像蚂蚱之类的。

    ⑩我妈边倒边骂:“讨债鬼,你装这些垃圾做什么啊!”我吓得不敢吱声,怕一吱声,我妈的巴掌就拍过来。也还是不长记性,到第二天,裤兜里准又装上这些玩意儿了,乐此不疲。我姐也是。我弟弟也是。害得我妈没完没了地替我们补着衣裳。

    ⑪在一个孩子的眼里,所有的物,都值得亲近,且是万金不换的宝贝。

    ⑫有一段日子,我特痴迷于挖灶台和造小房子。

    ⑬提了猪草篮子,说是去割猪草,其实哪里是。到了地里,猪草篮子被扔到一边去,我开始挖灶台。泥堆出台子。泥做出锅碗瓢盆。我在灶台上做“饭”做“菜”,好一个热气腾腾。玩到日落,还不想回家。

    ⑭也用芦苇茅草搭建小房子。有次,我在桑树地里,整出一小块空地,用树枝软草,盖了一幢小房,我捉一只虫子进去,代替我住着。用桑树叶代替鸡几只,鸭几只,放在房前,想象着它们正在自在地觅食。我还在房顶上插满小野花,自认为把它打扮得很美,一日三回跑去看,真是欢喜得不得了。夜里兴奋得睡不着,睁着眼还瞎高兴半天,也不知道高兴个啥,仿佛藏着一个天大的小秘密。

    ⑮我奶奶追着鸡跑,终发现了我的小秘密。她嘟囔着骂着什么,很生气地捣毁了我的小窝。树枝和软草,被她拾回家,做了引火草。

    ⑯我独自难过了很久。

    ⑰现在想来,我从小就表现出大众化的庸常来,亲近凡俗,热衷于一灶一锅,一瓢一勺,一庭一院。我注定了一辈子只有在烟火里才得心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