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本报评论(评论员钟声)】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着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怒。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众所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在整个国际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

    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误讨一颗苦果吃。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

    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看准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8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去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

    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二:

    【本报记者 倪浩 魏辉】“中韩经贸关系倒退10年是有可能的”,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如果韩国继续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2016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治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但“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10年前的2006年中韩双边留易额是1300亿美元。如果韩国不改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甚至会出现“硬着陆”。也就是说,减少1000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那就是“一夜之间回到10年前”。

(选自环球网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三

    【湖北日报讯】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威,抗议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德”用地。

    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喆说,“萨德”系统不能保护韩国安全,部署“萨德”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这是‘假安保’,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六方会谈要求朝鲜弃核。”

    刘先喆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02月23日)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萨德入韩”的问题,都对其持反对的态度,而且都认为此次“萨德入韩”将会对韩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 B、利料一认为此次“萨德入韩”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韩国的一些媒体妄意揣测中国会不会封杀“乐天”,从而没有注意本国民意。 C、相比于材料二与材料三的消息报道,材料一虽然属于新闻评论,但是对“萨德入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同样具有新闻价值。 D、三者都对“萨德入韩”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报道,并且均暗示读者,对该事件的妥善解决要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A、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党报,有网媒,但都选择了在“萨德入韩”这一时期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B、相对而言,《人民日报》的观点更有可信度,材判二和材料三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因此它们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C、对于“萨德入韩”一事,材料三选择的采访对象是韩国人,由此可以看出它和其他两则材料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 D、三家媒体发布关于“萨德入韩”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萨德入韩”问题的看法。可见,三者都是国家的喉舌,服务于民。 E、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三家媒体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相比之下,《人民日报》的风格义正辞严,更为恰当。
(3)、根据上述材料,请从不同的角度谈谈此次“萨德入韩”对韩国有哪些影响。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携程旅游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客人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98%的受访者今年有出游意愿。旅游成为消费的重要支出,5成以上的人计划全年旅游花费在年收入的10%以上,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消费的重要支出。19%的人将把收入的20%以上用于旅游。云南、四川、海南;日本、泰国、美国等成为首选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60%的人旅游首选出境游。

    报告显示,今年游客外出旅游意愿持续高涨。其中,出行频次在1—3次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72%,其次是计划出行4—6次的受访者,占比19%,2017年计划出行7次及以上的高频旅行者,占比在10%左右。

    报告显示2017年,居民在旅游上的消费将不断升级,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8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旅游是其休闲娱乐的首要消费方式。73%的受访者表示,今年在旅游上的人均预算将超过1万元,其中32%的游客预计花费在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占比最高。还有10%的受访者今年的旅游消费将超过5万元。

    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旅行社推出的纯玩团、臻品游、定制旅游、自由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国人认为在旅游上支出是“花钱买幸福感”。报告显示,2017年出游,31%的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占比最高,包括目的地近期是否发生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有治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会成为制定旅行计划的重要考量。其次是环境因素,25%的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环境,污染、雾霾等都会让消费者减少对一个目的地的兴趣。还有15%的旅游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此外,航班和签证的便利程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意愿和偏好。调查显示,除了探索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务、避雾霾等也成为旅游的动机。

    此外,调查显示,随着中国旅行者经验越来越丰富,自由行成为更理想的出行方式。2017年,58.6%的旅行者希望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游。跟团旅游依然是重要的旅游方式,有三成游客选择,特别是出境游,约有一半的游客选择跟团。除了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旅游将在2017年迎来爆发式增长,10%的旅行者有意尝试定制旅游。

(摘自《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2017年03月27)

材料二:

    云南是旅游大省,因为发生多起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饱受诟病。4月15日起,《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正式施行,力图彻底解决旅游乱象。“五一”期间,由于一些热门旅游购物景点被要求停业整顿,同时旅游团项目数量大幅缩水,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的业绩较往年也有所下降。虽然团费有所上涨,但游客体验满意度也在增加,刚从昆明游玩回来的李先生说:“全程没有导游强迫购物,我们玩得非常舒心。”

(2017年5月3日《经济日报》记者 郑彬)

材料三:

    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50.7%的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而且该主题的旅游渐向20—40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旅客的追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2016年热销景区门票前十强中,以北京景区数量最多;同时,历史文化类占四成。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促使历史文化类旅游这种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资源成为热门产品。

(摘自《2016年我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在涉及工商审批、项目补助及奖励、公建配套等方面提出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主业突出、多元经营”的实体书店发展格局。

    其实,近年来实体书店有“回暖”迹象。有分析认为,“回暖”或缘于国家政策扶持、书店改造升级、营销活动的增加以及多元经营方式。据统计,实体书店零售市场继2014年实现3.26%增长后,2015年继续保持正向增长,同比增长0.3%,规模达到344亿。但与此同时,网上书店零售市场规模也保持高速增长,2015年同比增长33.21%,实体书店目前总体生存状况依然堪忧。

    《意见》印发当天参加全国实体书店发展推进会并且发言的张作珍表示,《意见》只是一个精神性的指导,并未对具体政策实施有明确安排。“这个意见是由11个部门印发的,其中牵涉到很多问题,一些机构都是决策单位,从意见到具体政策施行,还是需要时间的。”

(选自2016年7月5日中国投资咨询网全面解读《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

材料二:2008-2016年实体书店销售码洋(亿元)及增速

【注】码洋:“码洋”是图书出版发行部门用于指全部图书定价总额的词语

(选自锌财经2018年4月2日)

【注】锌财经:我国商业财经第一媒体,创始人潘越飞。

材料三:

    从2002年到2012年,民营书店出现了大面积倒闭潮。据全国工商联书业商会调查数据,全国有近五成的实体书店在这期间倒闭,总数达1万多家。

    “实体书店的倒闭,很大原因是因为一些电子商务网站的冲击,这些网络平台售卖的图书,价格都比线下便宜很多,很多用户都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2013年左右。”单项空间首席运营官张帆对《法制日报》记者分析。

    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主任孙劲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压垮实体书店的稻草中,高额的房租是分量很重的一根,不断攀升的经营成本,使得很多实体书店都难以承受。

    孙劲松同时认为,很多书店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在书籍内容上不能适应现代人阅读购书习惯的变化,这些都是实体书店必然要经历改革的根本原因。所以对于实体书店这个行业的发展而言,经历了这样一场倒闭潮,并不全是坏事。

    “一方面,实体书店的倒闭唤醒了整个社会的关注,人们开始注意到书店的意义。另一方面,存活下来的实体书店也在反思,怎样才能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孙劲松说。

    孙劲松注意到,熬过这次倒闭潮的书店,纷纷走上了由单一卖场向复合型文化空间转变的发展道路。

(选自2018年4月5日《法制日报》:《实体店迎来春天?》)

材料四:

    线下书店虽然花样百出,但其在选书及买书上的低效已是事实,随着书店面积的扩大,各种文创产品和主题乐园的入驻,在实体书店中精准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是越来越难了,有时候畅销书的陈列还让人头晕眼花。亚马逊的实体书店让我们看到,这一切也可以改变——根据新的书籍陈列方式,我们一方面可以在实体书店像网上一样精确选书,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一堆相关书籍中,通过自己翻阅书籍,这种传统的线下方式进一步作出筛选,比线上还要更精准地找到一批自己想读的内容。

    虽然有人认为亚马逊的实体书店只是线上书店的线下社区衍生,主要是为了让亚马逊增加贵宾会员,扩大影响力,经营模式换做普通书店根本无力为继。但其实,这种直指要害的革新,是真正给实体书店带来变化的关键。

(选自2018年1月澎湃新闻网《实体书店有想法,但电商还是略胜一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8年2月2日,《2017—2018中国共享经济行业全景调查报告》发布。

报告指出,我国共享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17年行业规模达到5.72万亿元。目前,共享经济主要分为出租使用权、置换所有权、知识技能共享三种经营模式。其中,出行共享由于存在高频需求特点,用户黏性高,最受消费者青睐。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企业融资总额达千亿元,共享汽车获投总金额居于首位,或将成为下一行业风口。

    相比于表现突出的共享出行、空间共享领域,共享充电宝的前景引发担忧。报告指出,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类似共享单车,且损耗率与硬件成本更低,但存在质量安全及信息安全隐患,面临充电技术变革风险,共享充电宝用户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

    报告指出,与外国相比,国内共享经济目前领先企业数量、企业估值均不及国外,但国内共享经济企业数量增速更快,发展势头强劲,部分领域企业成功突围开启全球化征程。鉴于国内市场广阔,未来发展前景可能较国外更好。

(摘编自南方网)

材料二:2012—2018年中国互联网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及预测

2014—2020年中国移动出行用车用户规模及预测

【注】e:estimated的缩写,估算。

(摘编自《2017—2018中国共享经济行业全景调查报告》)

材料三:

    Uber,Airbnb,特别是共享单车的风靡,带来了“共享经济”这个新名词。市场上的共享事物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来。共享经济的经济新模式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带来了个体经济的强势回归,也增加了消费者的福利。共享经济给了供求双方更自由的选择,也自下而上推动着制度变革,提升了经济运行的效率。人们说,共享经济来了。

    在共享经济市场上,有一种新生事物也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商业资本的关注。它便是诞生于广东省中山市的ZHO共享纸巾。

    现在,中国的共享经济新业态正是一派“阳光普照”。在国家政策层面,“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政府所鼓励的,各种形式的共享经济,都搭上了这趟便车,要么一路绿灯,要么经过一番博弈,最终也大多胜出。而在大众层面,一般对高科技发展都高看一眼,对挑战银行、出租车等“旧势力”的技术创新,都是一片欢呼。而我们也不难得出,ZHO共享纸巾能够迅速风靡全国,得到消费者和资本市场的青睐,也离不开上述两个宏观背景。

(摘编自中国网)

材料四:

    “共享经济”的概念首次由马科斯·费尔逊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个人汽车共享和租赁时提出,而“共享经济”在经济社会中具体的表现模式,则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才得以出现。此种新经济模式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以消费者之间的分享、交换、借贷、租赁等共享经济行为作为基本特征,成为当今创新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共享经济这一新型经济运行模式的快速发展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直接的改变,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共享经济模式,其本质仍然是供给和需求双方通过市场交易促成双方效益的实现。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供需双方的交易模式、交易空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智能信息终端,市场交易场所虚拟化为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促进了经济社会中闲置的资源得以实现信息化、碎片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互联网平台使得这些资源高效、灵活地组织起来,满足供需双方的需求,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传统市场经济中基于市场供需关系力量的“交换经济”逐步转向基于分享和一般生产生活资料的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模式的出现是市场经济深化和广化的新阶段,在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模式的产生存在必然性。

(摘编自《“共享经济”的经济学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18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关注,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信息,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超越2017年的795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根据人社部的毕业生数据,如果加上中职毕业生和17年尚未就业的学生数量,今年待就业的加在一起约有惊人的1500万,堪称“最难就业季”。

    从就业形势来看,虽然一些热门行业依然火爆,人工智能研究生起薪已高达30万,同时战略新兴产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旺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也急需高端人才,然而在国内化解过剩产能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用工不足等大背景下,2018年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任务非常艰巨!

    (摘编自搜狐网,《最难就业季》2018年9月26日)

    材料二:

    2015-2017届不同学历毕业生就业率(单位:%)

   

    (摘编自《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国报告网》2018年6月26日)

    材料三:

    从2019年的情况来看,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834万,较2018年增加14万,再创新高。如何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日前强调,国家将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为抓手,加强就业政策引导,制定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扶持政策,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加强政府就业服务,持续开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集中就业指导等活动;开展困难帮扶,对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实名制的就业服务,落实岗位信息推送、职业培训、创业扶持等措施。

    他指出,高校更应把提高学生就业率作为办学的一个重点,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设置同质化,专业内容滞后化,素质培养、实践操作空缺化问题,在办学内涵上下功夫,把握好着力点,建设高水平的培育体系。

    (摘编自《大学生就业有了新动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2月14日)

    材料四:

    在越来越多年轻人眼中,一份好工作的标准不再是“钱多事少离家近”,不再是过分追求“大城市”“高工资”“好单位”“轻松岗位”,而是把实现个人价值作为求职的重要考量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开始选择去西部和基层就业。其中,2018届北京地区高校(含科研院所)毕业生赴西部就业共14827人,在已就业人员中占9.2%;赴基层就业共24663人,占比15.3%。江苏省2018年高校毕业生中,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33.8万人,占就业总数高达62.1%。

(摘编自《新时代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29卷第24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07年,“南海一号”被整体打捞出海,移驻于阳江海陵岛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封存6年后,近日,囯家文物局决定启动“南海一号”的全面整理,用三四年时间,取出全船6万至8万件文物。

    “南海一号”是一艘宋代商船。船体长24.58米、宽9.8米,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宋代船只,该船发现于上世纪80年代,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但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

    亘古不变的大国情结、对祖辈盛世的迷恋与崇拜,对宝藏本能的探窥心理都让人们寄希望于在“南海一号”中寻找答案,“南海一号”的身世、沉船原因、千年不腐等谜题将随沉船的全面发掘而一一揭晓。可以预见,当“南海一号”最终完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时,无论是否符合专家的预期,任何一条有关它的信息都将是引人注目的新闻。

    (摘编白《“南海一号”试捞20年沉浮录》,中国文化报2013年12月5日)

    材料二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南海一号”考古领队崔勇介绍,此前“南海一号”的发掘工作以提取船内文物为主,目前船货清理进入尾声。“截至2018年,我们发掘的文物数量是143000多件,从目前看,剩下的预估还有一两万件,集中在后部几个船舱,总数可能会超过16万件。”

    考古人员介绍、由于目前大部分发掘已经到船底,船体下部保存较好,基本上确认了船体的整体打捞成功。船货清理提取出的船载文物、包括大量的瓷器、铁器、钱币,还有部分金银铜锡、竹木漆器以及动植物遗存等。

    崔勇表示,接下来“南海一号”将进入船体发掘和保护的阶段,船体未来有望整体展示。

    (摘编自《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船货清理基本完成,文物或超16万件》,新华网2019年3月21日)

    材料三

    2007年12月22日,一艘南宋沉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从广东阳江附近的海底被整体打捞出水,一周以后,“南海一号”被搬进了阳江海陵岛上专门为它建造的“水晶宫”里,一边开放陈列,一边继续发掘.这样的打捞发掘,费用昂贵:光打捞就要花费1亿元以上,建“水晶宫”又要1亿多元。为了一艘沉船花那么多钱,值得吗?

    这就要从20多年前“南海一号”的发现说起。这艘沉船是在1987年被发现的,同时打捞出一批珍责文物。由于经费和技术条件的限制,直到2001年才进行制图调查,2002年又打捞出文物4000多件,原来,“南海一号”是800年前的大型远洋货船,船长30米、宽近10米,载重量近800吨。发现时甲板已经腐烂,但是船身其他部分尚保存完好,船体的木质仍然坚硬如新,是迄今发现的最大、也是保存最好的宋代沉船,对了解中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都有极其珍貴的价值。船载货物以瓷器和铁器为主,初步估计有6万至8万件之多,其中包括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对于这项国宝的发现,采用整体打捞、室内发掘的新技术,来保证船身和物品的有效发掘和保存,是完全值得的。

    “南海一号”的发掘,也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无法估量的宝贵资料。中国古代的国际贸易航线在秦汉时期已经出现,唐宋年间更为繁荣,宋代时中国的航海技术在囯际上遥遥领先.隋唐年间海上运送的主要是丝绸,到了宋元时期,瓷器渐渐成为主要的出口货物,“南海一号”就是见证。

(摘编自《为什么要花巨额经费打捞“南海一号”沉船?》,科普中国网2017年4月14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6月25日2时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

    截至目前,北斗三号已成功发射21颗卫星,包括18颗M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因小巧灵活加之英文简称谐音而被网友称为“萌星”,1颗G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被北斗人称为“吉星”以及两颗IGSO卫星,被北斗人称为“爱星”。

    “萌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跑,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吉星”则始终随着地球自转而动,以便时刻聚焦祖国;“爱星”则像辛勤的蜜蜂一样,让自己的星下点轨迹始终聚焦亚太地区跳8字舞。此次发射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颗“爱星”。

(摘编自2019年6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网站)

材料二:

    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5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最新成果得到全方位展示。据了解,我国今年还将发射6至8颗北斗三号卫星,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

    20余年来,我国北斗导航实现“三步走”。去年,北斗三号卫星更是以一年19星的佳绩在太空中刷新了“中国速度”。在北斗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

    北斗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凭借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于2003年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二号研制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为实现快速形成区域导航服务能力的国家战略,以谢军、杨慧等为代表的北斗人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GEO/IGSO卫星为主、有源与无源导航多功能服务相融合的卫星方案,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五院卫星团队在谢军、迟军、王平、陈忠贵等的带领下,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

(摘编自2019年5月27日《经济参考报》)

材料三:

作为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北斗直接牵引带动着数百家单位、上万名研制人员。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告诉记者,这些人在过去20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共同锻造了主动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这是一项团队工程,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

谢军说,即便是团队中的泰斗和“明星”人物,也不“藏着掖着”。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

(摘编自《中国北斗的自主创新之路——将“命脉”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材料四:    北斗系统被称为“太空丝绸之路”。英国皇家联合军种防务与安全研究所的亚历山德拉・斯蒂金斯表示:“这期间肯定有涉及扩大影响力的因素,但更多则是关于经济安全的。他认为,能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匹敌的全球导航系统,是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全球领导者雄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2018年9月25日网易科技报道《BBC: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走向全球》)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