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福建省厦门市逸夫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风

①家训是什么?父亲说,人活在世上,必须勤劳,吃得了苦;妈妈说,绝不能因自身利益去伤害他人,这就是普通老百姓一些最质朴最简单的家训。家训是一个家族代代沿袭,能够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的珍贵的家族文化,它润物细无声,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人事交往中,倘若说某某人的家教好,那可是高度赞赏。民间,在决定女儿婚姻之前,有一个不可或缺的程序叫察亲,即女方组织亲朋好友到男方家考察,了解的不仅是硬件,最重要的是对男方家人的品行、邻里关系作一个全面把握,说白了就是全面了解男方家庭的家训家风。

②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家训。《三字经》曰:“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的“义方”实际就是良好家训,诚信礼义、克己利人。以此为教,家门和睦,子孙昌盛。历览前代先贤,如诸葛亮、曾国藩、林则徐,都是家训熏陶的干才。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一部《曾文正公家书》,它与《朱子家训》一样,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家教经典。《曾氏家训》诲弟篇曰: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为处世为人之本,不应存当官发财之私念。又如,“应听得进逆耳之言,从‘畏慎’二字痛下功夫,一定要谦让相诫,应视富贵功名为浮荣”。这些金玉良言,现在读来,仍觉质朴可贵。

③徽州的《家训》《家规》《祖训》《族法》等,所体现的核心价值,就是中华儒家传统修齐治平的注解。A修身,提高道德修养,规范自身行为;B齐家,调解宗族关系,保证宗族和睦;C治国,遵守家法国律,践行太祖圣谕;D平天下,净化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秩序。比较著名的绩溪章氏《章氏家训》,寥寥196字,分齐家、修身、立业、劝学、笃行5篇。其主要内容就是把耕读作为传家之宝,俭勤作为发家之道……,提倡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忿之事,休专公共之利,而最要紧的是实事求是、以诚为本,将不良行为及早消灭在萌芽状态,切不可发展成恶习。徽州家训,所强调的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修齐治平观,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④家训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风是家族子孙或行家训体现出来的处世风范。培育良好家风,一个关健点就是培育家庭美德。孩子是家庭的继承人,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家庭美德是孩子成长成才的必备元素,每一个家庭都应通过日常要求、家庭格言等丰富的教育形式,培养子女勤俭节约、孝敬老人等美德,教育子女走正道、讲规矩,引导子女端正人生态度。让它成为融化在子女血液中的气质,沉淀在子女骨做里的品格。

⑤培养美好的家风,必须传承良好的家训。而要想培育美好的家风,要从自身做起。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首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懂得感恩,崇尚勤俭,乐于奉献,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方能培育出优秀的下一代。“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要通过家教传承良好的家训,培育美好的家风,给子女们的人生系上良好品性的“第一粒扣子”,进而影响和带动社会上的其他人。

⑥只有践行良好家训,才能形成良好家风。今天我们谈论家训家风,既是为了承续传统、启进当下,也是为了涤风励德、淳化风俗,更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文明国家、和谐社会。

(稿件原载:《学习时报》2019年05月03日12版,有剧改)

(1)、本文中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③段中A、B、C、D四个画波浪线句能否调换位量?为什么?
(4)、给选文第⑤段补充一个论据,下面选项中不符合的一项是(  )
A、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教育子女“不管当多大官,都不要忘记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良好家风教育出了优秀儿女。 B、杨绛出生在诗书世家,父亲杨荫杭是中国近代的进步学者,博览群书,很注重培养子女读书兴趣。杨绛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 C、北宋欧阳修,不仅是散文大家,字也写得神采秀发,清劲妩媚。欧阳修小时候家贫如洗,没钱买纸笔,他就用芦秆在沙地上练字,后来他的书法也很有成就。 D、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教导儿子:为人处世谦虚,遇困难不气馁,要有艺术、人格尊严,要有民族责任感……父亲的谆谆教诲使傅聪成为著名的钢琴艺术家。
举一反三
阅读艾敏(埃及)《时间的价值》一文,完成题。
         ①时间的价值正如金钱的价值,二者的价值在于很好的使用它们。死到临头才会舍得花钱的吝啬鬼,实际上是个穷光蛋,他的钱就好像是一堆伪钞。同样的,谁要是不把时间用在增加自己和他人的幸福上,他的岁月年华也是虚假的。
       ②我们生活在有限的时间内,昼夜相寻,运行有序,各不相犯。生命被划分为各有其名称的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一阶段都有不适于其他阶段的特殊工作,就像耕种庄稼,如果误了节令,便不能在别的时令播种。
       ③因此,时间是有限的,不能将其缩短或加长。时间的价值在于很好使用它。我们应当爱惜时间,很好地利用它。
        ④从时间获益和爱惜时间的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你在生活中要有一个目标,符合道德要求的目标,而且要把你的时间用在为达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奋斗中。
      ⑤首先,人不能没有一个奋斗目标。那个随便抄起一本书便无目的地去读的人,是多么浪费时间啊!那个没有固定目标,从这条街逛到那条街,从这家店铺逛到那家店铺的人,是多么劳累啊!确定目标可以使时间充裕很多,容易让人在生活中步入正途。这个人在遇到什么问题时,他知道如何选择有助于其目标的东西,而不符合的就尽力避开。人们发现,做事最多的人,是时间最宽裕的人。这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最明确固定的,他们把工作的方向定于达到既定目标上,而不将时间消耗在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上。他们不让自己成为环境手中随便摆弄的一个球。恰恰相反,他们要创造环境,根据自己的生活目标,去支配环境。
       ⑥其次,加剧时间浪费的另一个因素是:一个人虽然有某个确定的目标,但他不忠于这个目标,不努力去达到这个目标,不去做符合这个目标的工作。
       ⑦没有目标和对目标不忠,这是两个偷盗时间并把时间的功效抛掉的窃贼。
       ⑧爱惜时间并不是要我们连续不断地工作,不留一点休息时间,而是要我们好好利用休息和空闲时间,以更胜任工作。假如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怠惰、无聊之事,那我们就不会从中获益,也无助于我们的工作。
         ⑨如果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有益的游戏、活动和体育锻炼上,那必定会有益于我们工作,必定会让我们得到能够用来为我们目标服务的力量,这就需要合理的安排和利用时间。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然
        ①在世界范围内,自然资源正以惊人的速度骤减。人类社会在享受科技文明的同时,也在承受着生态系统被破坏所带来的恶果。洪水、旱灾、空气污染、珍稀物种濒危……来自大自然的危机,正潜伏在我们身边,向我们频频发出警告。
        ②毫无疑问,生态环境的破坏,元凶就是人类本身。茂密的森林毁于一旦,使水土严重流失;辽阔的草原逐步沙化,使荒漠向城市逼近;多少良田正在被摩天大楼所取代;多少江河正在变成污浊的死水,甚至断流、干涸乃至永远消失;而多少野生动植物,也正在人类的杀戮掠夺之下,永远离开了我们共同的家园……
        ③大自然在哭泣!气候在异常变化!如果到这时,我们还不能醒来,不能对以往的行为进行深思和检讨,我们又如何对得起子孙后代?自从工业化以来的城市化过程中,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耗损以及人口、资源、环境、能源和粮食危机等都无一不和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密切相关,并已威胁到了每一个地球上的公民。因此,建立生态平衡的城市环境,重新回归自然,成了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和理想的境界。
        ④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史上,我们的先人早就有保护环境的思想,注意从区域、用地结构、建筑风貌等多方面来创造优美的环境,保持一种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商君书·徕民篇》说:一个方圆百里的地方,需要使山地、沼泽、河湖、城镇道路各占地1/10,荒地占2/10,良田4/10,就可以容纳5万居民。这就是古代帝王的国土人口政策。这段话其实就是古代先民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理念。
        ⑤古代的很多思想家都把自然、万物和人联系起来。两千年前,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提出了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的思想,他提到水的例子,说:水看起来很随和,但是,你根本不应该抵抗它,否则会自食恶果。这是多么正确的观点,因为人类现在还是深受水灾水患之苦:华东几年就会发一次大水,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因严重缺水而导致地面下沉……真是呜呼哀哉!由此可见,整个自然都是欺负不得、违反不得的。“人定胜天”是一个在特定条件下限定了特定含义才能使用的口号,否则,毫无前提地大提“人定胜天”,只会带来更多的对城市建设中的天人对抗和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无限度的破坏。对自然的胜利,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充分尊重自然的规律,不是“人定胜天”、天人对抗,而是“人定顺天”、天人和谐、尊重自然、减少对抗。
        ⑥在今天,当务之急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人类自身的问题,从人们的思想上做文章,自然生态的保护才能行之有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

    ①2012年,我参与过整个伦敦奥运报道,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是“影响一代人”。有记者提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伦敦奥组委的一位官员回答:“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这句话很正常,在中国,很多事都能教孩子们如何去赢,但是他的下一句话让我格外感动:“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②我记住了这句话。一方面,它让我更加明白,体育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此时的中国。

    ③其实老祖宗早已明白这个道理,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那么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教“十有八九”时的心态和应对方法?十之一二的成功,被看得极其重要;十之八九的挫折,也被放大到无以复加。

    ④回头看世界历史,特别是中国历史,想想看,失败很可怕吗?中国有无数伟大的历史人物,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失败,而不是因为成功。

    ⑤岳飞是因为成功才伟大吗?如果从我们现在的“成功学”角度来看,岳飞很失败。不管仗打得怎么样,岳飞终究被朝廷用十二道金字令牌召回,最后还给“办”了。在当时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当时的成功者是谁?是秦桧。可是后来呢?秦桧一直在西湖边上已经跪着,但岳飞是我们心目当中的英雄。

    ⑥为什么要补上失败这一课?不仅仅是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更因为生命从诞生开始,就是一条单行线,直奔死亡而去。就算你赢了全世界,也赢不了这个结果。死亡,是一个最大的“失败”,你应该怎么去面对它?

    ⑦失败,其实有很多意义,这些意义比成功大,或者说有一种成功必须是以失败作为助推力的。南唐李后主的失败极其惨痛,我们想要经历那样的失败都很难。但我们至今仍在谈论他,为什么?因为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创作者,留在了中国的文学史当中。如果不是国破家亡,他会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一种感怀吗?不会。这个失败对于李后主固然惨痛,但对于后人,对于中文的传承,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在他的文字中,失败,竟然成为了一种美妙的意境。

    ⑧还有多少伟大的诗人,正是因为人生中的不幸、挫折和难过,才创作出伟大的作品。我们都知道苏轼的作品好,但苏轼的官宦生涯其实是非常糟糕的,他屡屡被排挤,被贬谪,即便这样,他仍然留下了传世的佳作,连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也找到了别出心裁的出口,否则,“东坡肉”是哪儿来的?所以,以史为鉴,回归到个人去看,我们应该知道,失败有时我们是需要失败的,而且是伟大创作的重要动因。

    ⑨此外,我们还应该明白,挫折与失败原本就为变革提供了机会。要知道,人在胜利的时候是不必做决定的,但在失败的时候需要。每当失败与挫折来临,你应该怀着好奇心去看待它,试图弄明白它的目的:难道这是一次提醒?难道我应该做出一个更有利的决定?

 (选自白岩松《白说》,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为人生准备“压舱石”

赵畅

    ①在犹太民族,母亲要在《圣经》上抹蜂蜜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让孩子从小树立观念:书本是甜的,而且书中有智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犹太民族人均每年阅读65本书。读书兴趣浓厚,犹太人将读书视作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才造就了如此令人羡慕的读书风景。

    ②的确,读书有了热情,持之以恒才能顺理成章。但是,单单有兴趣,读书未必一定有收获,关键得读好书。按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的说法,读书是要为自己准备“压舱石”——诚如空船航行时,为防翻船须备“压舱石”一样。读书该选择怎样的“压舱石”呢?或许各有各的说法,但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伦理、艺术等人文学的经典必是“压舱石”的精髓。因为古往今来的文化精神、人格理想和思想艺术的原创性,大都蕴含在经典作品之中。如果说,读书使人渐由遮蔽走向澄明的话,那么阅读经典便可有效缩短这中间的距离。比如阅读历史,不仅让读书人获取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历史学看问题的方法,从而使之转变成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唯有常读经典,多读经典,才能驱使人们培养理想情怀,树立凌云之志。这便是经典的“压舱石”效应。

    ③阅读经典,还需与经典的阅读方法相匹配。约翰·罗斯金在《芝麻与百合》里有这样一段话:“当你去读一本好书时,你必须问问自己,‘我能像一位澳大利亚的矿工那样适于自己的工作么?我的十字镐和铲子都就绪了么?我自己准备妥帖了么?我的袖子是否已经卷到双肘,我的呼吸是否匀称,我的心情是否正常?’……这样多问问极有好处,因为既然你所要寻求的金属就是作者的心灵与深意,那么他的语言便是你要获得金属前必须敲碎和冶炼的岩石。你的十字镐是你自己的专心、机智与学问;你的熔矿炉是你自己的善于思考的灵魂。”是啊,有好的书籍相伴,有好的态度相生,有好的思考相随,又何愁不能在开掘的矿渣中拣到“纯净的宝石”呢?

    ④读书绝无止境。以智慧闻名于世的苏格拉底,在70岁时还自认什么都不知道。这固然是他的谦逊,却更是他的智慧。不论是谁,若想懂得自己生活的世界,哪怕一点点,就请您保持永不枯竭的读书兴趣,保护好属于自己的“压舱石”。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

    ⑤让心灵俯就经典,让经典滋养灵魂,积累底蕴,振奋精神,修身明理,洞悉人生。这样,我们的精神世界就能领悟时代使命,并进而笃行之。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05月06日 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①在有弯道的田径比赛项目中,第九道处于整个跑道的最外侧;因前伸数最大、不利于观察对手,被选手称为“最难跑的跑道”。在一次田径世锦赛男子4×100米决赛中,中国队就被分在了最不利的第九道。发令枪响,每一棒都竭力为下一棒跑出好成绩,结果中国队创造了“第九道奇迹”:以38秒01摘银,实现历史性突破。

②其实,“接力跑”在精神层面的意义,早已超越了这项运动本身。小至一个团队,大至一个国家,要想干成了不起的大事,离不开许多人乃至几代人的持续接力。有了“后浪推前浪”的生生不息,才能实现“百川东到海”的宏伟愿景。正如习近平所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③回首往昔,我们之所以能创造出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靠的就是这种传棒接力的精神。河北塞罕坝,三代林场人在半个多世纪中矢志不移、接续奋斗,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沙地上书写下积木成林、积林成森的奇迹;山西右玉县,20任县委书记一任接着一任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把“不毛之地”打造成“塞上绿洲”;甘肃庄浪县,村民们一茬接着一茬在荒山上建梯田,将“无雨苗枯黄,有雨泡黄汤”的“没治县”变成“景色迷人的风景画”。实践证明,人人出力、接续奋斗,不畏任重道远、百转千回,才能成就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④在数十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驶过一段段壮丽的航程,抵达了今日开阔的水域。但也应看到,决胜全面小康重任在肩,打赢三大攻坚战时不我待,全面深化改革亟待进一步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正因不进则退,更应非进不可——当此之时,惟有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兢兢业业、苦干实干,才能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跑好我们手中的这一棒。

⑤在梦想的指引下随风奔跑,就能拥有无穷的力量,抵达更高的精神境界。不可否认,现实中有少数人,并没有认清自己在这场“接力跑”中的角色定位,或是庸懒散拖、消极怠工,跑得“掉了棒”;或是今天上山、明天下河,跑得“脱了轨”。这些,都是不为未来筹谋、只为眼前考虑的短视行为。一切伟大梦想的实现,都是“个人跑”与“接力跑”的结合。丢掉团队精神、失去奋进动力,踟蹰不前、得过且过、画地为牢,只会贻误发展机遇。

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共同怀抱的伟大梦想,要靠我们携手向前。时代期待着我们,抓稳历史的接力棒,翻越一道道雄关,续写更多的传奇。不求一时之功、不念眼前之利,多些家国情怀、多些责任担当,努力奔跑,以行动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回答。

(作者:魏寅。  选自《人民日报》 有改动)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

大河出深山

汤素兰

①山里人见的山多了,走的山路多了,便有了关于山的智慧。“望山跑死马”,意思是你虽然望见了前面的山,但若想到那山上去,把马跑到累死也不一定能到达。你若身在山中,朝着山走,是走不出大山的。只有沿着水走,才能走出大山去。

②两山之间必有涧,涧中一线泉水,数线这样的洞泉从四围大山中滑流而出,慢慢朝盆地中汇聚,盆地里就出现了一条清亮的小溪。

③这小溪是我童年的乐园。夏日的午后,阳光照得整个村庄昏昏欲睡,蝉在树上大声喊热啊热啊,我却一点也不觉得热。我赤脚,拎着小桶和撮箕,跳进小溪,将撮箕伸进水草中撮鱼虾泥鳅,翻开小石头捉螃蟹。

④小溪蜿蜒流过村庄。村路像飘带似的,沿着小溪往村口飘去。温柔的小溪来到村口的山嘴处,突然变得大胆起来,以决绝的姿态跳下悬崖,纵身跃入山下峡谷中的大河。村路则在这里犹豫一下,转了个弯,绕过山嘴去寻找大河,然后沿着大河飘向山外。

⑤我不能跟小溪一起跃进大河,也不能跟着村路走去山外。我童年的世界只有头顶那一方蓝天和蓝天下的村庄。但我的脚步没有停歇。河岸边的山坡上开凿了层层梯田,我赤脚跳跃在梯田窄窄的田塍上。沿着那些高高低低的田塍,我终于也像小溪一样,走进峡谷中的大河,去继续我的渔获。

⑥说是大河,其实河里的水不多,也不深,一年四季,我们都可以涉水过河。但大河曾经也是大的。从夹岸耸峙的高山、刀砍斧削般深切的河床和河床里大如茅屋的乱石,都能感受到大河当年奔腾的气势。但如今,它只能在乱石间穿行,沿着曾经的巨大河床,执拗地爬向山外。

⑦芙蓉山下有一个水库,是在我童年时代修建起来的,水库的大坝就建在大河上。也因为修建这座水库,才使大河失去了奔腾的气势。随着水库一起修建的,还有两条渠道。其中一条渠道通过隧道,将水库的水送到我们村庄。这渠清水在流过我们村庄后,又通过一条架在盆地中间的高高渡槽和另一个隧洞,流向我所不知道的远方。

⑧渠道不像溪流和大河那般弯弯曲曲,渠道里的水也不像溪流和大河里的水可以随心所欲。溪流像调皮的孩子,整天叮叮咚咚唱歌,有时贪玩,改了道,弯进圳沟,忘记了再回小溪,就聚成山塘。大河里的水常在窄处湍急,而在一些大石头下又沉静为深潭。渠道却规定了水的来路和去处,让水流得规规矩矩、明明白白。途经村庄的渠道虽然不长,却有明渠、隧道和渡槽。明渠有一个梯形的底座,渠道送水的时候,渠水在梯形的渠道里平缓无声地流动,没有波澜,也看不见底。隧道和渡槽的内壁都是陡直的,里面没有可供抓握的水草或者杂树。所以在渠道过水的时节,父母每天都要叮嘱孩子们不要去渠道里玩水,以免发生危险。我们简直对它又爱又怕。

⑨对于农人们来说,这渠道真是太重要了。记得渠道第一次送水时,正是一个干旱的夏天。满渠清澈的河水流过村庄,不仅带来缕缕凉风,也通过渠底的孔洞,流进两旁的田野,让久旱的禾苗得到灌溉,让农人们的脸上荡漾开水波纹似的微笑

⑩少年时代,我沿着大河走出山村,到镇上读高中时,才发现家乡的大河在镇上有一个名字,叫流沙河。大河到了流沙河段,已经没有了夹岸耸峙的高山和河床里嶙峋的乱石。河道变得宽阔,流水变得平缓,河床铺满金黄的流沙,流沙河也因此得名。那时候沿河正在搞建设、盖房子,于是,流沙河里的沙子被广泛用到建筑工地上去,而那原本开阔平缓的河床,被掏得尽是窟窿。大河因此遍体鳞伤。

⑪后来,我沿着大河再往外走,到省城读大学,才知道大河的书名叫楚江。楚江从我的故乡发源,全长48千米,沿途又汇入20多条支流,然后入沩水、进湘江,直通大海。

⑫读大学后,我弄明白了,正因为在大河上修建了大坝,调节了山洪,才保了我们一方平安。我还知道,那通过水渠引出来的水,后来走得很远。在缺水的年份,它甚至被调往邻县,为那儿的禾苗解渴。

⑬我故乡的这条大河,虽然在我的童年时代就被截断了,但不管是水库里的水还是渠道里的水,它依然以水的形态,滋养着大地上的万物。如今,楚江之源的水库被命名为青山湖,是下游多个乡镇的饮用水源。经过近十年的治理,楚江已经是水清岸绿,时有白鹭、野鸭在水中嬉戏。

⑭“只有河能走出重重叠叠的山。河呼啸着冲撞而去,山门轰然打开,前面是一马平川。”这是我年轻时一篇小说的题记。而关于河的这种印象,是童年时代故乡的大河带给我的。

⑮当日子流水似的远去,我在回忆故乡和故乡的大河时,也重新理解了河的意义。河水走出大山,其实最终又会回到大山。因为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会被蒸发成水汽,飘入天空,聚成云彩。总有一片云会飘回故乡,变成雨,又落入故乡的大河。

(选自2024年5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