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内蒙古乌兰察布实验中学2017-2018年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人皆可为国王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3)、文章第③段到第⑤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
(4)、请在第④段结尾处列举一个事例来补充论述。
(5)、你认为本文的观点对生活中的哪些人会有非常大的触动?
举一反三
      阅读《百无一用非书生》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一个是经国大计,却为任何一个当政者所不能忽视。一场疯牛病,几乎颠覆了英伦三岛。
      ②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以大开大合的情节见长,但感人肺腑,让人记下的却是“石卵化猴”“桃园结义”,以及“玉在匣中”“钗在奁内”这些生动的细节。
      ③几乎所有动植物繁衍的种子,都是核儿,很小很小的,风可以刮着走,鸟儿可以用嘴衔,被人不经心就可以忽略甚至弃丢的,却负载着生物自然的最伟大传承。
      ④任何庞然大物,都不能忽略小,只有小,才是最具繁衍力的。
      ⑤近代尽人皆知的重大发明、发现,从苹果落地发现地心引力,到开水冒气引发出的蒸汽机的利用,无不是由偶发思端的小事影响整个世界的。
      ⑥一位生活在硅谷世界的人告诉我,微电子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是从最初集成电路只包含几个几十个元器件,发展到一个小硅片上可以制作出几十万个上百万个元件,形成微型电子电路的。正是这个微型电子电路,带来了当今世界飓风般的各种生产方式大规模乃至超大规模变化。
      ⑦可见,未来最终改变我们这个世界、影响人们生活的,不在宇宙,乃在毫微。
      ⑧张艺谋初入社会,在生活的最底层当弹棉花的辅助工,整天和杂质粉末、棉花飞絮打交道,戴上三层口罩,下了班嘴里面也都是黑的,那时候仅仅为了调节生活,他买了台照相机,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台小小的照相机,后来竟在他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时派上用场,帮他拿下了通往艺术殿堂的通行证,从此陕西少了一个苦力,中国多了一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电影导演。
      ⑨美国的麦当劳,就是从吸引小孩子,改变幼年的饮食入手,从小让你喜欢我这种快餐方式,然后到你上学长大,多少年,仍然光顾我。这是真正做不起眼的大买卖!
      ⑩由此观之,小事还能致走向。
      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中国至圣老子说的话,值得我铭记一生。
      ⑫想行千里吗?想成大树吗?从脚下开始,从毫末做起。

议论文阅读

挺胸·收腹·抬头

    ①常听到有人感叹:压力大、不幸福;有人抱怨:不公平、真倒霉;有人诉说:不如意、好失败。遇到烦心事,有所抱怨,本属正常。但任其蔓延,让情绪总是先于认知,不经意间我们就会被这种悲观、焦虑、懊恼的“负能量”所裹挟,影响心情不说,甚至还会让心灵笼上雾霾,让人走上灵魂的孤岛。

    ②一位作家曾说,“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的确,这种缺陷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生活的辩证法正在于,成长总是与摔跤相伴相随。问题在于,面对挫折和苦难,如何不被困顿压倒?怎样涵养从容不迫的心态?想来,人生就像站军姿,要挺胸、收腹、抬头望前。

    ③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正如马克思的那句名言,“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偶尔的挫折,一时的失败,其实只是苦我心志、劳我筋骨、饿我体肤、乱我所为的考验。面对困境,一味叹息、徒然悲伤,无益于事;相反,勇敢面对、攻坚克难,方能激流勇进。向压力宣战,同自己较劲,必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然而只有经历这份痛苦,才能有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蜕变。

    ④收腹,以“无为”的心态敛起欲念。“无为”心态并非不求上进,而是理性克制。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如意的原因何在?不少时候是意太高,欲太盛,心太强。意太高在于目标定得过高,欲太盛在于所欲所求过多,心太强在于攀比之心太强。曾有人问一位百岁老人,生活中让他感到轻松快乐的事情是什么?老人回答:没有同龄人带来的各种攀比和压力。老人的答案说出一个道理:很多烦恼其实只不过是庸人自扰。抚躬自问,就会发现,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事业不成功、生活不快乐,而是无制之心拉大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放大了成长的烦恼,最后反而让我们裹足不前。生命是一种有节制的修行。克制过强的欲念,前方的路才能走得稳健踏实。

    ⑤抬头,以无量的眼界展望人生。抬头干什么?白天极目远方,夜晚仰望星空。说到底,就是要扩展胸中的格局。一个人的人生能抵达多远,并不是由他的腿决定,而是由他的心决定。心太小、苦太多,苦自然由心而溢;目光短、瑕疵近,泪必定夺眶而出。眼界宽了,胸怀广了,才能把生命拉长,把人生放大。很多时候,一时一己的缺憾,放在更宽广的时间段来看,不过是生命航程中的一个浪花;一事一理的纠结,放在更大的人生坐标视之,不过是前行路上的一块小石头。

    ⑥毛泽东同志有诗,“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生活只有在品味得失和甘苦中,才能得到升华。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昂首挺胸,目视远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选自《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27日 04 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会赏识

陈鲁民

    ①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历尽心血雕刻出著名的大卫像。人们皆惊叹于大卫像的辉煌,可在此之前,很少有人对这块雕刻大卫的石 材做出褒评。其实并非石头不美,只是无人赏识,而米开朗琪罗发现了它,并赏识它是一块用于雕刻的好石材,然后赋予了它新的价值。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赏识。

    ②因为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疏朗的表现;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凸显。没有赏识,自我多了一份自卑,他人多了一份挑剔;社会多了一份冷漠,世界缺了一份美好。因此,我们要学会赏识。

    ③学会赏识身份低于自己的人,因为“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都必定有值得喝彩的地方”。台湾作家林清玄曾经评价一位犯案数十起的小偷,赞扬他的细密心思,肯定他的灵巧手法。小偷听说后,金盆洗手,成为四十多家连锁店的老板。一位年轻人因一首情诗离开学校后,福楼拜给予他鼓励、赏识。终于,这个年轻人写出了著名的短篇小说《羊脂球》。这位年轻人,便是莫泊桑。是赏识唤回了迷途的羔羊,是赏识使其得到认可和肯定,是赏识激发其奋发努力的勇气,最终获得新生。那么,我们为何不学会赏识?

    ④学会赏识自己,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学会赏识自己,要有太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豪放,要有苏轼“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壮志,要有杜甫“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无私旷达,要有屈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的坚贞不屈。因为赏识自己,诸葛孔明才会自称卧龙,未出草庐而知晓天下三分;因为赏识自己,毛遂才会以锥自喻,在大殿上据理力争;因为赏识自己,陈涉才会石破天惊,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赏识可以给自己动力,使自己迈上新阶梯。因此,我们为何不学会赏识?

    ⑤学会赏识那些强于自己的人,因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廉颇因为不赏识蔺相如的治国才能,居功自傲,处处刁难。而蔺相如赏识廉颇的滔滔武略,不计前嫌。两人终化干戈为玉帛,彼此赏识,才有“负荆请罪”的美谈流传至今。孔夫子赏识他人,才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断言。学会赏识,才会看到别人的长处,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己。既是如此,我们为何不学会赏识?

    ⑥真正的智者,他们会在赏识的同时,把自己投入到铸就辉煌的熔炉之中,把自卑熔炼成自信,把不满锻造成竞争,把孤傲挥洒成谦逊,把萎靡升华成振奋,把 失意挤压成动力,把挫折捶打成练达。

    ⑦我们应该学会赏识。学会赏识,对己,是一种超越;对人,是一种幸福。

阅读《借一堑,长一智》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人们热衷于旁观。只有自己“亡羊”了才想到“补牢”,只有自己丢钱了才想到为口袋钉个纽扣,只有自己陷进隐秘的泥潭才学会绕道而行。人们习惯向别人借钱借物,却很少借鉴别人吃过的亏;人们喜欢从别人那里得到施舍,却很少琢磨别人的“致富经”;人们喜欢在别人身上挖掘笑料,却很少思量,那笑料里是否也有自己的影子。

       ②吃一堑,长一智,以这个速度计算,一个人一生得吃多少“堑”,才能把脑子补聪明了,闹不好吃坏了胃,吃坏了岁月,还真是不划算。

       ③所以,吃一堑,不如借一堑。

       ④借鉴别人的失败和挫折,往往可以获得更有益的启迪,拓展更宽广的视野。很多教训不必件件亲历,事事经过。比如:不一定非要摔断了腿,才了解电动轮椅的构造;不一定非要置身贫民窟,才懂得铺张浪费的可耻                             

       ⑤借他人之“堑”,铺自己的坦途。勾践借夫差贪美恋色之“堑,”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三千越甲终吞吴;刘邦借项羽刚愎自用之“堑”,拜张良,追韩信,终得大汉数百年霸业;毛泽东借石达开兵屯绝地之“堑”,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迎来史诗般的胜利……

       ⑥吃一堑,长一智,是在自己的伤痛里磨砺珍珠;借一堑,长一智,是从别人的挫折里淘洗金子。珍珠不易磨砺,吃一堑怕是远远不够。相比珍珠,金子更容易淘一些。所以,吃一堑不如借一堑来得实惠。

       ⑦吃堑,犹如良药,苦口但利于病。借堑,需要胆量、胸襟,甚至智慧。不论是自己之“堑”,还是他人之“堑”,都是人生进步的阶梯和财富。不管是吃还是借,“堑”都是好东西,总比核桃仁、脑白金见效要快得多。

       ⑧萨特说,他者即地狱。其实,他者并非一座地狱,只要你稍微调整一下思考的心,他者就是一面镜子,令你自警;他者就是一粒药丸,健脑补心。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善言是一种美德

    ①生活中,我们常为如何融洽地与人交流而煞费苦心。其实,想营造愉快、真诚的谈话环境,是有基本的规律可循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口出善言。这里的善言,指说的话不仅能让人乐于接受,而且能使人获益。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所以说,口出善言,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珍视的美德。

    ②善言,可以给身处困境的人自信和力量。善言暖心,面对身处困境中的人,我们不妨多说一些美丽的善言,使人奋发自强。一次语文课,一位个子矮、有些跛脚的学生在黑板上默写生字。他刚刚够到黑板,写字要斜着身子,字迹歪歪斜斜,很难看。然而老师点评时却说:“这些字,好像从地里拱出来的小嫩芽。虽然乱了一些,但是,说不定就是这些嫩芽,将来会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呢。”就是这一句话,改变了这个自卑孩子的命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他变得开朗自信起来。经过多年的打拼,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当年正是老师用一句生动形象的比喻给了他信心与力量,帮助他走出自卑的困境,使他走向成功。由此可见善言的魅力。

    ③善言,可以让困惑迷失的人找到前进的方向。马来西亚著名华语歌手曹格,在一次醉酒打人被曝光之后,人气骤然下降,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人生迷茫之中。无助的他打电话给刘德华。刘德华说:“你今年30岁,这么早发生这事对你是好事,是上天给你改过的机会,你要好好改过,否则只有两个字:收工。”刘德华的话,让曹格如梦初醒。他痛定思痛,重塑形象,终于又获得了成功。刘德华的话让迷茫的曹格重新燃起了希望,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困惑迷失的时候,一句善言,犹如一盏指路明灯,它能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从而走出人生的阴霾。

    ④善言,可以化解矛盾、促进事业的成功。美国南北战争中,平民出身的格兰特将军与韦策尔将军脾气不合,作战中不能有效地沟通。韦策尔强烈要求林肯总统撤掉格兰特的军职,理由是格兰特喝酒太多。林肯找到格兰特,对他说:“格兰特将军,我真的为你感到欣慰,你的部下和同事都在夸你总是打胜仗,韦策尔将军还很欣赏你酒后不慌乱的风度,要是战争结束了我一定请你喝酒。”听到这些话后,格兰特主动与韦策尔将军打配合战,为结束南北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并与韦策尔将军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林肯总统的善言,成为两人和好的桥梁,使两人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试想,如果林肯总统真的撤掉了格兰特,不仅会使两人结怨,甚至可能影响南北战争的进程。因此,我们要学做报喜的“喜鹊”,这有益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事业的发展。

    ⑤善言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真实而善良的内心,而他人也可能因一句善言而从此发生改变。所以,如果我们都能在生活中时时谨记口出善言,那我们就拥有了一份美德。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本来面目长如故

韩青

    ①苏轼在《老人行》中写道:“本来面目长如故。”意思是说,不管时间、环境、地位、遭遇等怎么变,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应该总是跟原来的一样。而这样的始终如一就是一种节操,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持着。

    ②而事实早已说明:一个人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自己的本色,他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大写的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银幕形象风流倜傥,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男神”,不仅如此,他的演技更是精湛传神,韵味十足。可是,他并不恃才放旷,而是更加谦逊,哪怕排练一首短诗,他也会在他的包里放一本《新华字典》备查,唯恐稍有闪失。正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练就了他的台词功力,在演艺界有口皆碑:不仅嗓音浑厚,吐字清晰,而且发音准确,字正腔圆,从来没有在演出中念过白字。他曾真诚地说:“中国字那么多,念不出来没什么难为情;但如果想当然地乱念,那是对不起观众的。”他这种始终如一的态度和精神成就了他的事业,也成就了他高尚的人格。

    ③可是,有一种人,他声称自己是始终如一的人,当他一旦言行不一的时候,就会找个借口来敷衍,这样的人,就不是始终如一的人。因为,真正始终如一的人,不会找一些借口来应付的,即使有时候忘记了曾经的承诺,也会再去找个机会弥补。当代画家李苦禅就是这样的人。凡是答应别人的事,他从不食言。可是,有一次,一个老友请他作一幅画,当时,因为有事在身,他没有及时完成。后来,他在老友病故后才想起这件事,于是立即作了一幅画,并郑重地题上老友的名字,还盖上印章,随后把画作带到后院烧掉。事后,他告诉儿子:“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虽然,迟了一步,但是,他终究没有食言,没有改变自己始终如一的本色。托马斯·麦考利说:“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质,要看他在知道永远也不会被人发现的情况下做些什么。”说实话,李苦禅的这位老友已经离世了,就是不作画,这位老友也不会知道了,可是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始终如一。

     ④而一个人要真正做到始终如一,就必须保护好自我的纯粹性,不能有其他杂质的介入。美国作家福克纳曾有一段时间为金钱而写作。他不善于理财,加之妻子又崇尚奢华,财政情况如同一团乱麻。为了摆脱负债的状况,他与华纳、福克斯公司等著名电影公司签订了长期的合同,为他们写剧本,这使得他获得了丰厚的收入,却丧失了宝贵的自由。他素来痛恨为了金钱而写作,偏偏却不得不为金钱而写作。这使得他背离了真正的自我,也使他的写作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如果没有这些欲望、金钱的诱惑与干扰,那么他的文学成就会更大。所以塞内克说:“始终如一,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那些始终如一者,必须有高尚的品德做根基,否则,建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就像无根的浮萍,不能坚守自己的方向。

    ⑤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只有保持着始终如一的言行,他才能赢得世人和这个世界的尊敬。”也许有人会说,那些出尔反尔、变化多端的人照样活得风风光光、有滋有味。但是,要知道,那毕竟是暂时的,因为时间如水,终究会洗去他们这些渣滓。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