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 ,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②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③,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⑤之及。”竟获免。

(选自《郁离子・卷七》)

【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王晏:南朝齐尚令。后因贪财专权被杀。③绵纩(kuà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坐:因事入罪。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闻者咸叹

②不绵纩

③孝绪之必至颠覆

④胤之母周氏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

②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

③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

(3)、请概括出选文中阮孝绪具有的两个品质。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读短文回答问题

老罗只卖三口锅

冯大夏

    ①早晨,如果路过早市,也许声声清脆的锣响打碎了你残存的睡意。但那大多不是锣,而是老罗在卖锅。只见他拿把锤子,站在一辆电动车的后面,把一口铁锅敲得山响。有人问他:“你可着一口锅敲,不怕把锅敲漏了?”他说:“就是把锤子敲烂,我的锅也不会漏。”

    ②那天,老罗卖完了三口锅,收拾东西准备走。有人说:“我要买锅。”老罗说:“卖完了。”那人指着他车上的两口锅说:“您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老罗牛眼一瞪:“您是刚来这边住吧,认识我的都知道,每年立冬开始,我的第四第五口锅就变成了我电动车的护腿风挡。您要是专想买我的第四口,得等到明年开春了。有人说我挂着两口锅开起电动车,比那小年轻开哈雷还帅呢。”买主只好悻悻地走了。

    ③其实就是你能有幸看到前三口锅,也不一定能买上,因为老罗卖锅还要看人。你要问他有什么标准,一般人好像还真说不清,只能是他看心情。经我多次观察,我觉得他还是有一定标准的,主要是买主的人性和“锅性”是否相符。比如,有人来买锅,他就先揣测一下这人的职业。一般的上班族,他就不太爱卖给他们,说是没工夫养锅,可能拿肥油开锅都懒得做,这样的锅容易老,他想想就伤心。

    ④有个人跟老罗讨价半天,最后终于出了一个双方都认的价格,那人突然指着老罗的锅说:“这里有个坑,要么价再低点儿,要么我不要了。”老罗说:“手工打的,又不是洞,爱要不要。”这时,旁边有人说:“我要了。”老罗摇头:“他虽然不要了,但这价儿是花了半天口水砍下来的。”那人说:“我也可以跟你砍。”老罗说:“我砍累了,现在没心情。”

    ⑤就这样,老罗的三口锅有时开市没几分钟就卖完了,有时竟然能挨到下班的夕阳西下时。也有人说,老罗卖锅,其实根本不是看人,而是看他昨晚是否跟媳妇吵了架。如果吵了大架,会借买锅的人撒气,然后一口也不卖给他们。可到最后吵舒服了,会在临走前突然降价,一下把所有的锅全部卖掉。

    ⑥那天,我在老罗旁边看他卖锅。有个中年男人问了老罗这锅多少钱,老罗没理他。开始我还以为他嫌贫爱富或者只喜欢跟美大婶小媳妇搭腔,结果并非如此,在那男人询价期间,老罗还经常主动和别人搭话。后来,那人骂骂咧咧地走了。我们问他何故,老罗说:“他前天说要给小三儿做铁锅炖柴鸡,可没带钱。昨天,我却看到了他和媳妇逛街,我可不能让他脏了我的锅。”我们问何以见得,他说:“他和她的距离比跟媳妇的近好多呢。”我们说:“他们的身份你都能确认吗?”他说:“我卖出一百口锅就能认清三百个人。”

    ⑦有人问:“你这么疯魔地卖锅,不怕跑了回头客吗?”他倒是很自信:“我的锅,都是能用一辈子的,回头客这词,压根儿跟我没关系。”

(选自《意林》2016年第8期)

现代文阅读;阅读《愧疚》一文,完成小题。

①角角落落,瓶瓶罐罐,都种着花花草草。红红的月季越过墙头,白白的蔷薇爬上屋顶,栀子花开呀开,甜香甜香的-----我家院子,因为母亲,变得很美很美。嫩黄嫩黄的玉米皮,经过母亲的手,不久就成了圆圆的“蒲团”。我,母亲,胖乎乎的猫咪,舒坦坦地各占一席,又相互偎依。母亲拿着芭蕉扇,驱赶不怀好心的蚊子,不紧不慢地,有时会忽然拍到我的头上。

②“牛郎织女快团圆了。”母亲望着星星,絮絮叨叨这个烂熟的故事。讲完照例要说:“该背书了,我不说你是不背的。”我打着哈欠,嗫嗫嚅嚅。至今,我还觉得奇怪,我背那些文章,母亲听不懂,却总爱听。等我打起精神,背得带点感情的时候,她那摇动的芭蕉扇,也仿佛打着拍子,连那猫咪也伴和着,温柔地咕噜咕噜。这样的夜晚,总是撩人心弦。

③“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有一晚,我背江淹的《别赋》,母亲忽然打断我说:“‘春草’、‘春水’和‘绿波’,我听得懂了。”接着问文章里说的是什么,我对她讲了,不想,这一讲,她伤心起来,深深地叹了口气:“这文章也做到别人心里了。亲近的人出远门,谁不难受!就说我和你爹,早先,他到高丽国去,家中只留下我一个人----你哥那时还不知在哪儿刮旋风呢!----你爹每次来家,只过个年,一开春就上路,他前脚走,我后脚端起洗衣盆追,一直追到春草刚发芽的东河边,看着他过大桥;那桥下面哗哗流着的水,不就是‘春水’和‘绿波’吗?唉,男子汉到底心硬,就像那大桥下的水,连头也不回,我可忍不住,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直往河里滚。哪一年不是如此呢!”

④我爹是一个能干的石匠,年轻时就漂泊海外,打工异乡,一去就是四十多年,有时几年不回家,只为省下路费,给家多捎几个钱。母亲叙说着和爹别离的情景,也使我难过,以致每每再读《别赋》,都不禁暗自落泪。

⑤一个秋夜,窗外月如钩,屋内灯如豆,我和母亲坐在暖炕上。“为什么好久不背书了?”母亲问我。“现在读的是新书,不用背。”她似乎很诧异,要我念一段给她听。我便逐字逐句地朗读《背影》,还没念完一段,母亲便欣喜地说:“这书好懂!”当我念到买桔子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又爬上月台,儿子瞧着他的背影流泪的时候,我母亲竟也哭了。过了好一会儿,她说:“这书写得太真切了,就像你爹去国外,每次我看着他跨过东河大桥,他只留给我一个背影,我这一辈子看了他多少背影!可现在,一连三年没见他的背影了!”

⑥母亲的眼泪,使我也想起爹的背影,并且以后多年,不断忆起:中等个儿,头戴灰色毡帽,身穿粗布夹袍,上罩线呢马褂,肩挎旧钱褡子,褡子一头鼓鼓囊囊,里面装着甜饼、熟鸡蛋、母亲亲手做的纳底鞋-----步履匆匆,渐行渐远,渐远渐小,以致于无。

⑦小时候,爹每次离家,我都一路小跑,追着喊:“爹!你回来呀!”爹头也不回,大声回答:“回!你赶快回家吧!”

⑧直到他年近花甲,我仍然追他过桥,不过那时,那背影已不再挺直,脚步也蹒跚起来了。唉!

⑨我当时想,能够把我爹的背影写出来多好啊!后来,他就去世了。再后来,爹的背影似乎变得模糊了。取而代之的是挥汗如雨的背影、伏案疾书的背影、奔走战场的背影------这些背影会不会变得模糊?一个民族的背影呢?一个时代的背影呢?

⑩一个人的背影,曾经打湿两代人的眼睛;一篇文章,可能打湿无数代人的记忆。

⑪我轻轻拿起笔,又迟迟放下。心中充满愧疚!

(取材于丁宁同名散文,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