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黄冈市华英学校2017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注:普特=16.8千克)


材料二: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亿多美元修建众多公共工程,具体项目见下表。


材料三: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该组织的宗旨是通过开发市场,实施非歧视性的贸易原则,来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从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推出“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取消跨太平洋协定这种加剧全球化的协定,支持英国退出欧盟,借口中国为“汇率操纵国”,他的主张就是对中国商品贸易建立关税壁垒。

(1)、材料一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美国修建众多公共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什么现象?应该如何应对?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新政权建立后,以“破旧来之陋习”为施政方针之一,把向西方国家学习,放弃旧俗,跟上世界文明潮流作为重要任务。同时,为了修改欧美列强自幕末以来强加给日本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也必须改变自身的落后面貌。1871年7月,新政府宣布“废藩置县”,完成了王政复古后最重要的改革,实现了政权的稳定,遂开始着手实施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对旧风俗的改造。断发、易服、改历都是1871年至1873年开始实施的。文明开化是明治初期模仿西方,在社会文化生活上实施改革的风潮,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最直接,效果也最明显。

——摘编自李卓《从生活方式的变革看近代日本的社会转型》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填“错误”。

A.明治新政权模仿西方推动文明开化,包括断发、易服、改历等。(     )

B.1871年7月,明治新政府完成王政复古,实现了政权的稳定。(     )

(2)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治政府改造旧风俗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最能体现近代日本社会转型的经济措施。

材料二   在教育内容上,维新派从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出发,主张建立有关工商、矿务、农桑、医学、声光化电等多项内容的专业学堂。在学制建构上,维新派也积极提出自己的设想,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曾建议“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还提出了一个包括8年小学、2年中学、4年大学,并对各级学校有着具体培养目标的蓝图。同时,他们还十分重视像师范教育、女子教育之类的旁系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对女子教育的重视,无论是在中国教育史上,还是在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上,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摘编自李璐《中国近代三次教育改革述论》

(3)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教育改革内容的特点。

材料三   1933-1939年,工农业平均价格比率从58%上升到77%,全国农民的净收入从26亿美元增加到44亿美元,失业工人减少近400万,政府公务人员从3380万增加为4560万。工人周工资从16.73美元增长为23.86美元,实际工资增长了20%……新政显示了改革的力量,证明改革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之路,为美国的现代化发展开辟了一条新政式的改革道路。

——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4)根据材料三,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具体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美国现代化道路开辟的新模式。
(5)综上,谈谈你的感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