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2020届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关于“盲盒”的主题阅读

【材料一】                            什么是盲盒

    盲盒,最初源自日本,里面通常装的是动漫、影视作品的衍生玩偶,或者是由设计师独立造型的玩偶。之所以叫盲盒,是因为盒子上并没有标注款式,买到哪一款、会不会买到同款都是随机的。一般盲盒都会成系列售卖,每个盲盒内装一款,款式之间的动作、表情、服装都有细微变动,以便提升产品复购率。盲盒的单价不算高,一般在39-69元之间。盲盒的系列多,新品不断;且每个系列中有“隐藏款”和“限量版”,很多时候,你即使一次性买了一大箱,也不一定能买到心仪款。

(摘编自《盲盒经济》“新浪财经”2019年9月16日)

【材料二】                            盲盒的魔力

    天猫2019年8月在china  Joy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显示,有近20万消费者每年在天猫上花费2万余元收集盲盒。另外,据新京报报道,一对夫妇,4个月花了20万元在盲盒上;一位60岁玩家,一年买盲盒花了70多万。而一个正常售卖的盲盒价格并不贵,关键在于消费者购买的数量相当庞大的。对此旁观者纷纷表示困扰,到底盲盒有何吸引力,为什么盲盒玩家对盒子里的玩偶如此执着?通过网络调查,总结影响盲盒玩家消费的主要购买因素:

    收集。很多玩家购买盲盒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盒子里的玩偶,外表可爱,做工优良的玩偶会吸引玩家购买,更多玩家只是单纯沉迷于收集各式各样的玩偶。

①      △  。有部分玩家表示,“抽”盲盒感觉就像是抽奖,这种不确定性带给玩家极大的刺激。玩家为了享受抽到“隐藏款时的惊喜和满足感而大量购买盲盒。

②      △  。也有给喜好给玩偶改装的玩家,或者在多次购买之后,会将手中不喜欢或重复的款式与其他玩家交换。形成了一条新型社交链条,也成为玩家难以出“坑”的原因之一。

    ③  △  。年轻人追求强烈的个性化,他们从眼前的生活到诗和远方都难以达成认同,再加上很多人都是独自一人在大城市浮沉,在某种程度上一个个孤独的“空巢青年”诞生了。而盲盒成功击中了孤独寂寞人群的心灵慰藉需求,这种为情感而买单也是新消费时代的必然趋势之一。

 (摘编自“艾媒网”《盲盒商业模式舆情大数据监测报告》)

【材料三】                      “炒盲盒”引起社会广泛舆论

    由于部分类型的盲盒数量有限,粉丝却数量庞大,因此产生“炒盲盒”现象,有媒体表示,“炒盲盒”比“炒鞋”利润更高,据调研显示,18.3%的网民不理解购买盲盒的意义;24.9%的网民认为“炒盲盒”是跟风现象;56.8%的网民呼吁理性消费。

    《中国青年报》在一篇评论里说,青少年追捧盲盒,表达了他们对生活惊喜的期待,也是一种童心的延续。令人不安的是,盲盒背后的炒作者、投机者可能将消费者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变作一种资本的游戏。对于普通玩家来说,切勿盲目跟风。                                      

    《新华网》记者写道:如果在自己经济能力许可范围内,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把盲盒当作一种“不买怡情”的爱好,似无不可。显然,这些年轻人对于市场风险的识别,对于自我欲望的把控还远远不够,等到发觉已经泥足深陷的时候,戒掉买买买的瘾就很难了。更不用说喜欢盲盒的还有很多未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影响和煽动,也更容易失去控制,最终上瘾。

【材料四】                            盲盒经济何去何从

    面对不断崛起的盲盒经济,显然有必要提醒年轻人节制消费、避免成瘾。当然,这也有赖于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市场,对交易不透明以及各类违规炒作,及时清理打击,保证这一新型行业能够良性运转。       

(摘自《新京报》)

    毫无疑义,盲盒经济之所以成为盲从,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忽视了盲盒的文化特质,如此一来,盲盒经济必然会被庸俗化、边缘化。显然,盲盒经济作为一种消费行为,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滋润,倘若是没有了文化特质,盲盒经济就会失去深刻的寓意和韵味。从这个角度看,只有减少和避免过度商业化、娱乐化的影响,为盲盒玩偶注入更多文化特质,才能促进盲盒经济健康发展。  

(摘自东方评论《“盲盒经济”不可缺少文化特质》)

    中国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松奇指出,在中国,盲盒经济发生了变种,变为赌博经济、博彩经济。……这必须进行打击,直接变成赌钱的方式,这就是赌博了。

(摘自《经济半小时》)

(1)、阅读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一般盲盒都是成系列售卖,每个系列中有“隐藏款”和“限量版”,不容易买到心仪款。 B、有近20万消费者在“炒盲盒”,他们每年在天猫上花费2万余元收集盲盒。 C、盲盒背后的炒作者、投机者把炒盲盒变成资本游戏,主要从未成年人身上谋取利益。 D、盲盒经济目前已经被庸俗化、边缘化,需要监管部门及时进行调控,规范市场,及时打击。
(2)、阅读材料二,概括影响盲盒玩家消费的其它因素。

    ②  ③  

(3)、盲盒玩具成为了一款网红产品,“56.8%的网民呼吁理性消费”,请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说说作为青少年的你会如何理性消费。

(4)、小说《盲盒》中的“会会”也准备做盲盒生意。阅读上面材料后,请你给“会会”提几个建议。(至少三个)

举一反三
阅读《打春》,完成下面小题。

打春

付秀莹

       ①在我们老家,把立春不叫立春,叫作“打春”。莫名其妙地觉得,打春这个词,比立春要活泼多了。打春,有一种跳跃的动感在里面,喜悦的,明亮的,热气腾腾,是民间风俗画特有的调子。

       ②我的家乡在华北大平原上,我们那个村庄,在我的小说里,叫作芳村。在芳村,有一句俗语,春打六九头。每年打春的时候,已经是六九了。七九八九,沿河看柳。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打春这个节气意味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过去了,气候学意义上的春天要来了。

       ③打春往往是在春节前后,有的时候早几天,有的时候迟几天。打春总是同新年连在一起,到处都是新的:新衣服,新鞋子,新对联。

       ④那时候,母亲长年卧病,早好几天就开始念叨,快打春啦。翻着墙上的月份牌,看一遍,又看一遍。月份牌是那种小小的日历,在乡下很常见。没有老上海的旗袍美人,只有文字和数字,阴历、阳历、节气、星期。往往有红、绿、黑三种颜色,朴素的,家常的,邻家姑娘一样亲近而温煦。月份牌上,有打春的具体时刻,比方说,上午十一点三十五。芳村有个风俗,不能把春打在炕上。意思是说,打春这一天,尤其是打春那一刻,不能在炕上躺着。

       ⑤打春这一天,无论多么不适,母亲一定要挣扎着起来,下炕,在院子里走一走,或者是在大门口立一立。在内心深处,我多么盼着每天都是打春。打春的时候,母亲就会下炕了。闲闲地,在房前屋后走一走,看一看。院子里,阳光温软,金子一般。满院子的彩,在微风里飘摇着,飘摇着,简直就要飞起来了。门外就是田野,麦田还懵懂着,是那种深的冷凝的绿。七九河开,八九燕来。打春过后,大约等不了几天,万物就该醒过来了。

       ⑥在我们芳村,有一个民谚,一年打俩春,粮食赛如金。意思是说,如果一年有两个立春,当年的年景就不好了,粮食会像金子一样珍贵。

       ⑦在芳村,节气的意思,不是二十四节气,而是节日。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在我的长篇《陌上》的楔子里,我就是用的节气这个词,还引来了一些疑问。可见,一个地方文化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仿佛树的根须,早已经深深扎根在血脉里了。

       ⑧芳村人过节气,不外是吃一顿好饭食罢了。芳村有句俗话,好吃不过饺子,好受不过躺着。吃饺子,是芳村人过节气最隆重的仪式了。然而,打春这一天,好像在吃上是不大讲究的。不过是家常便饭,擀面条、蒸馒头、烙饼、小米粥。这个时节,新鲜菜蔬还没有下来,大白菜却还多着。炒白菜,炖白菜,醋杀白菜,翻过来倒过去,横竖都离不开白菜。芳村人说,白菜就是百菜。我们却吃出了不一样的滋味。打春这一天,母亲下炕了,也有兴致和闲情,亲手给我们做饭了。母亲就是有这样的本事,再简单的饭食,都能做出天下的美味来。有时候,倘若打春恰巧在新年正月里,饭菜就越发丰盛了。窗外有零星的鞭炮声,屋子里香气弥漫。丰饶的,甜美的,太平的,热腾腾世俗生活的气息,穿过重重光阴,扑面而来。

       ⑨而今,母亲离开人世已经十九个年头了。我也早已远离故乡,在异地辗转漂泊。流年似水,往日不可追。每年的打春,再没有人监督我下炕了,再也吃不上母亲的饭菜了。我却总是记着那一个场景,母亲立在院子里,衣衫洁净,鬓发清爽,微微笑着,笑着,看着她的家,看着她的孩子们。阳光和煦,满院子纸鸢飘摇。

       ⑩打春了。春来了。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草尖上的春色

谢汝平

    ①小草总在不知不觉中钻出地面。特别是在乡间行走,好像一脚踏下前还是光秃秃的地面,脚步抬起时发觉踩到一株小草。被踩的小草一点也不恼,尽管被踩折了叶子、踩矮了身躯,但还是带着笑,乐呵呵的,像个傻孩子,重新站直了,努力探望远处的春色。

    ②小草千差万别,形态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在初生之际,都直挺着自己的草尖。草尖大概是小草最锋利的武器,能够刺破寒冷的封锁,能够刺穿坚实的土地,能够抵挡狂妄的风沙,能够削弱雨点的侵袭。草尖也是柔韧的,每天早晨,它总顶着一颗晶莹的露珠,用恰到好处的力道守护着露珠的完整。阳光照耀,露珠里就是整个完美的春天,有高高的蓝天,有悠闲的白云,有摇曳的树影,有疾驰而过的春风。当然,如果你走近细看,也会在露珠里看到自己,那是最为奇妙的一刻。想着柔嫩的草尖顶着你的身影,摇摇晃晃的,像虚虚实实的梦,小草绝不会让它无端坠落而希望破灭。

    ③草尖也许是小草灵敏的鼻子,它能感知温度,能嗅到阳光的芬芳,能刺探春风的善意,能呼吸春天的馨香。大概你想抚摸一下小草的鼻尖,让它嗅一嗅手心里的气息,你会感到软软的、柔柔的、麻麻的,这就是春天的触感。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在草地上躺下来,用面颊触碰小草,作零距离的接触。小草一定非常开心,它慢慢亲吻你,用草尖刺激你的面颊,抚摸你的眼睛、鼻子和嘴唇,让你感到从未有过的舒适。你可以喜欢单棵的小草,喜欢它纤细的身材,喜欢它摇曳的风姿,喜欢它柔顺的神情;你也可以喜欢成片的小草,那又是一番别样的风情,“草色遥看近却无”,离远了,稀疏的草地就变成一块碧绿的毯子,让你流连久久,不舍离去。

    ④春天似乎是小草开学的日子,它们三三两两聚集到一起,背着小书包,还带着板凳和课桌,然后在阳光下上课。每当看到无忧无虑的小草,我就想成为它们的老师,哪怕是临时代课的也行,教它们识字、数数、唱歌、跑步,也就不枉在春天里相识一场。小草遍布海角天涯,哪里都可以生长,但它们是集体主义者,喜欢成群生活,喜欢在春风吹拂下,做着同样的动作,跳着同样的舞蹈,像奥运开幕式上的团体操。如果下点小雨,小草们便嘻嘻哈哈地旦草尖拨去不停落下的雨滴,那雨滴落向同伴,又被同伴拨开。在这好玩的游戏中,小草们快乐无比。

    ⑤小草生长很快,跟它们分别几天后,你会发现,你还是你,小草已经长大了。小草会在春天结束时举办集体婚礼,有数不清的蝴蝶前来祝贺。然后小草有的开花;有的结籽;有的终身不娶,成为草的军人;有的幻想着成为一棵大树,或许有一天真的可以。

    (选自《散文百家》)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人生不可以“满”而自足

       ①曾读过一个名为《满了吗》的故事,说的是有个陡弟学艺三年,认为自己技艺在手可以出师了,于是便向师父提出请求。师父未回答,而是拿出一只装满石子的碗,问徒弟:“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抓了一些沙子撒进碗里,问:“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在碗里撒上石灰,仍没有溢出,再问:“满了吗?”徒弟点了点头说:“满了!”师父又向碗里倒入一些水,问:“满了吗?”徒弟见状,略有所悟,终于无言以对。

       ②师父的所为是在提醒徒弟:石子满了还有沙子,沙子满了还有石灰,石灰满了还有水……怎么可以轻易断定碗中所盛之物“满了”呢?其中的道理告斥我们:学无止境,技无穷止,无论何时何地,人生都不可以“满”而自足。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大凡有进取心的人,其理想和追求都不会有“满了”的时候,月亮再美丽,也有阴缺的时候;岩石再坚硬,也经不住无休止的风化;白玉再光洁,也会有微小的瑕疵……

       ③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每个人都应保持“空杯心态”“海绵精神”。古语云:“自是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人生在世,虽然苦短,但一步步走下去却十分漫长,因而在人生的征途中要不停地汲取,吐故纳新,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哲人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一旦认为自己已经“满了”而自足,前进的车轮就会倒退,进取的思想就会滑坡;停止不前的人生如同一潭死水,推而不进的灵魂将会跌入命运的低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是读书永不觉“满”的无穷无尽。多少人正是用这样的不自满、不自足,达到了学习、修养和工作的进步。

       ④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应时刻把它当作生活的智慧和生活的态度。不以“满了”为自足,方会有宁静致远的精神追求、滴水穿石的坚韧执着、厚积薄发的人生理念、忧先乐后的胸怀气度。有了这样的智慧和态度,就能摆脱私欲羁绊,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就能排除世俗的干扰,靠真本事立身,靠干实事进取;就能战胜前行路上的挑战,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奋力登攀。

       ⑤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必须克服骄傲自满的心态。当下有很多人有了文凭、有了几年的工作经验就在工作岗位上飘飘然起来,觉得自己“满了”,于是书读得少了、工作不认真了、他人的忠告不肯听了。其实,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没有资格自满;在工作上不管取得怎样的成绩,我们都不能骄傲。如果你在前进的征途中不思进取,自以为大脑库存的东西已经“满了”的时候,这时,不妨将自己的心智从自以为是中暂时抽离出来,给自己的思想按一下暂停键,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看清事物的本质,也能虚心采纳各方意见,以利于随时找到应对之策。在你自以为“满了”的时候,如果暂时停下来进行思考,会让你受惠更多,在更敏锐的智慧中做出更好的选择,改“自满”为“不足”,在前进途中展现出自信与气势,从而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做出更好的决定。

       ⑥总之,人生决不可以“满”而自足。如果存有认识自己已经“满了”而自足的这种心态,产生这样的念头,那么就要暂停一下,一天、一小时、几分钟甚至短到深呼吸那么一下都行。这样的暂停,能让人在“自满”中换一种思维方式,很快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找回自己前进的动力,变“自满”为“不足”,在工作和学习中永无止境地向前奋进。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高贵的慈善

李良旭

    ①母亲在街头摆了个小摊卖茶叶蛋:一个小火炉,钢精锅里煮着热气腾腾的茶叶蛋,袅袅香味在街头弥散开来。路过的人们,常常被这扑鼻的香味吸引,情不自禁地走过来,买上一两个茶叶蛋,呵着热气,吃着香喷喷的茶叶蛋,感到特别的温暖和舒坦。一块钱一个茶叶蛋,物美价廉,很受消费者青睐。

    ②母亲70多岁了,本该在家好好享受清福了,可母亲却闲不住,硬要到街头去卖茶叶蛋。母亲说,一个茶叶蛋赚不了几分钱,但看到人们喜滋滋地品尝她煮的茶叶蛋,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③看到母亲喜欢干这件事,我们做儿女的也只好由着她了。就这样,在街头卖茶叶蛋,成为母亲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

    ④每天收摊回来,母亲总是将一小袋硬币倒在桌子上,认真地清理着。不经意地,我发现母亲总是从一堆硬币中清理出几块放在旁边。我问母亲,这几块硬币为什么不和其他硬币放在一起?

    ⑤母亲笑了笑,说道,这是几块类似1元硬币的游戏币,不是钱。

    ⑥我拿起一块仔细一看,还真是游戏币呢。

    ⑦我说道,那您以后要注意了,不要总收到这种游戏币。母亲笑道,我早知道是什么人给的这种游戏币,不过我从没有说过他。

    ⑧我一愣,问道,您知道是谁给的,为什么不说呢?母亲说道,这是一个捡破烂的老人给的。母亲慢慢向我讲述起发生在老人和她之间的故事。

    ⑨那老人每天佝偻着腰,花白的头发,手里拿着一个蛇皮袋,里面装着废纸、废塑料什么的。他每天从母亲摊位前经过,闻着香喷喷的茶叶蛋,流着鼻涕,眼睛里露出饥饿的神色。他犹豫了很长时间,然后从口袋里颤巍巍地掏出一枚硬币递了过来。老人的目光极力躲闪着,不敢和母亲对视。母亲接过硬币用手一摸,就知道这是一枚游戏币。A.母亲知道,老人饿了,对他来说,要佝偻着身子走多远的路,拾多少破烂,才能卖到一块钱啊。母亲眼睛湿润了。什么也没说,母亲递给老人两个茶叶蛋,说道,一块钱两个茶叶蛋。B.老人双手接过茶叶蛋,眼睛里流出两行浑浊的泪水。就这样,老人每天经过母亲的小摊前,踟蹰一会儿,就会从口袋里颤巍巍地掏出这样一枚游戏币来。母亲假装不识,接过这游戏币,热情地递上两个茶叶蛋。

    ⑩母亲说,如果我说送他两个茶叶蛋不要钱,他肯定不干,收下老人递过来的一块类似硬币的游戏币,对老人来说,就是一种尊严。

    ⑪我不禁被母亲的慈善之心深深地感动了。对于母亲来说,施舍也是要顾及对方尊严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材料一:

    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天体。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

    1916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通过计算得到了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一个真空解,这个解表明,如果将大量物质集中于空间一点,其周围会产生奇异的现象,即在质点周围存在一个界面——“视界”一旦进入这个界面,即使光也无法逃脱。这种“不可思议的天体”被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命名为“黑洞”。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黑洞的密度极大,根据公式我们可以知道密度=质量/体积,为了让黑洞密度无限大,而黑洞的质量不变,那就说明黑洞的体积要无限小,这样才能成为黑洞。黑洞是由一些恒星“灭亡”后所形成的死星,它的质量极大,体积极小。但黑洞也有灭亡的那天,按照霍金的理论,在量子物理中,有一种名为“隧道效应”的现象,即一个粒子的场强分布虽然尽可能让能量低的地方较强,但即使在能量相当高的地方,场强仍会有分布,对于黑洞的边界来说,这就是一堵能量相当高的势垒,但是粒子仍有可能出去。

    霍金还证明,每个黑洞都有一定的温度,而且温度的高低与黑洞的质量成反比例。也就是说,大黑洞温度低,蒸发也微弱;小黑洞的温度高蒸发也强烈,类似剧烈的爆发。相当于一个太阳质量的黑洞,大约要1x1066年才能蒸发殆尽;相当于一颗小行星质量的黑洞会在1x10-21秒内蒸发得干干净净。

    (摘自知乎)

    材料三:

    人民网北京4月10日电(李依环)北京时间21时07分,人类首张黑洞真实影像在全球六地同步发布。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团队共同发布了这一重大成果。

    新闻发布会上,专家表示,此次发布的黑洞图像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essier87(简称“M87”)中心的黑洞,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为太阳的65亿倍。

    专家介绍,该图像的许多特征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完全一致,在强引力极端环境下进一步验证了广义相对论。通过研究这个图像,人类将揭示出黑洞这类天体更多本质。

    据悉,“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合作由全球13个合作机构组成,中国科学院天文大科学中心(CAMS) 是其中之一。CAMS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和上海天文台共同建立,其中上海天文台牵头组织协调国内学者参与了此次合作。

    (摘自人民网)

    材料四:

    黑洞,从预言走到眼前

    191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以其天才的想象力预言了“黑洞”的存在。一年后,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发表了第一个广义相对论方程的完全解,计算出了“史瓦西球体”的出现,这一版本的“黑洞”不带电荷,也不旋转。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科学家们尝试各种办法来验证“黑洞”是否真实存在。

    在此次拍照前,科学家们通过各种间接证据来表明黑洞的存在:其一,恒星、气体的运动透露了黑洞的踪迹。黑洞的强引力会对周围的恒星、气体会产生影响,可以通过观测这种影响来确认黑洞的存在;其二,黑洞会吸积其势力范围里的一切物质,通过它“吃东西”发出的光来判断黑洞的存在;其三,通过看到黑洞成长的过程“看”见黑洞。

    种种类似的证据,无不说明黑洞的真实存在。2015年,人类第一次听到了两个黑洞相互绕转合并所产生的引力波之声。但这些都还是间接的,科学家们迫切希望直接“看”到黑洞。这将给科学研究,包括理论解释带来巨大信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研究员告诉记者,“黑洞是一个特殊的天体,也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天体,要描述它无非弄清楚三个指标:质量、电荷和自转。”天文学家们将宇宙中的黑洞根据质量分成三类:恒星级质量黑洞(几十倍至上百倍太阳质量)、超大质量黑洞(几百万倍太阳质量以上)和中等质量黑洞(介于两者之间)。黑洞的势力范围,称作黑洞半径或事件视界(event horizon)。

    广义相对论预言,由于黑洞的存在,人们将会看到中心区域存在一个由于黑洞视界而形成的阴影,周围环绕一个由吸积或喷流辐射造成的如新月状的光环。黑洞阴影则是人类能看到的最接近黑洞本身的图像。

    “由于黑洞的尺寸正比于它的质量,黑洞质量越大,黑洞阴影越大。”沈志强说,此次拍照选择的主角——M87中心的黑洞质量巨大,又相对接近地球,是从地球上看过去角直径最大的黑洞之一,也因此成为黑洞成像的一个完美目标。

(摘自光明日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职业

汪曾祺

    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街上的居民铺户、大人小孩和这些叫卖的人自己,都听得很熟了。

    “有旧衣烂衫找来卖!”

    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她这一声真能喝得千门万户开,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

    “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

    我从此人的吆喝中知道了一个一般地理书上所不载的地名:板桥,而且永远也忘不了,因为我每天要听好几次。我好像只看见这人走来走去,吆喝着,没有见有人买过他的化风丹。

    黄昏以后,直至夜深,就有一个极其低沉苍老的声音,很悲凉地喊着:

    “壁虱药!虼蚤药!”

    壁虱即臭虫。昆明的跳蚤也是真多。他这时候出来吆卖是有道理的。白天大家都忙着,不到快挨咬,或已经挨咬的时候,想不起买壁虱药、虼蚤药。

    有时有苗族的少女卖杨梅、卖玉麦粑粑。

    “卖杨梅——!”

    “玉麦粑粑——!”

    她们都是苗家打扮,都长得很秀气。她们卖的杨梅很大,颜色红得发黑,叫做“火炭梅”,放在竹篮里,衬着新鲜的绿叶。玉麦粑粑是嫩玉米磨制成的粑粑,下一点盐,蒸熟,包在玉米的嫩皮里,味道清香清香的。这些苗族女孩子把山里的夏天和初秋带到了昆明的街头了。

    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椒盐饼子西洋糕!”

    椒盐饼子,名副其实:发面饼,和了一点椒盐,一边稍厚,一边稍薄,像一把老式的木梳。西洋糕即发糕,米面蒸成,状如莲蓬,有一点淡淡的甜味。这两种食品都不怎么诱人,淡而无味,虚泡不实。买椒盐饼子的多半是老头,他们穿着土布衣裳,喝着大叶清茶,抽金堂叶子烟,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一边嚼着这种古式的点心,自得其乐。西洋糕则多是老太太叫住,买给小孙子吃。这玩意好消化,不伤人。当然也有其他的人买了充饥,比如拉车的,赶马的马锅头,在茶馆里打扬琴说书的瞎子……

    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饼子和糕分别放在木盆两侧,上面盖一层白布,白布上放一饼一糕作为幌子,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

    “椒盐饼子西洋糕!”

    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但是他没有上过学。

    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他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他外婆还会给人刮痧、放血、拔罐子,这也能得一点钱。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的小伙计。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

    “椒盐饼子西洋糕!”

    这孩子是个小大人!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

    每天下午,在华山西路、逼死坡前要过龙云(云南的一个地名)的马。这些马每天由马夫牵到郊外去遛,放了青,饮了水,再牵回来。他每天都是这时经过逼死坡,他很爱看这些马。黑马、青马、枣红马。有一匹白马,真是一条龙,高腿狭面,长腰秀颈,雪白雪白。它总不好好走路。马夫拽着它的嚼子,钉了蹄铁的马蹄踏在石板上,郭答郭答。他站在路边看不厌,但是他没有忘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

    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

    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若是谱出来,就是:

    │#556——│532——‖

    椒盐饼子西洋糕

    放了学的孩子,也觉得他吆喝得好听,爱学他。但是他们把字眼改了,变成了:

    │#556——│532——‖

    捏着鼻子吹洋号

    昆明人读“饼”字不走鼻音,“饼子”和“鼻子”很相近。他在前面吆喝,孩子们在他身后模仿:“捏着鼻子吹洋号!”

    这又不含什么恶意,他并不发急生气,爱学就学吧。这些上学的孩子比卖糕饼的孩子要小两三岁,他们大都吃过他的椒盐饼子西洋糕。他们长大了,还会想起这个“捏着鼻子吹洋号”,俨然这就是卖糕饼的小大人的名字。

    这一天,上午十一点钟光景,我在一条巷子里看见他在前面走。这是一条很长的、僻静的巷子。穿过这条巷子,不远就是大西门了。我知道今天是他外婆的生日,他是上外婆家吃饭去的。他跟杨老板请了几个小时的假,把卖剩的糕饼交回到柜上,才去。虽然只是背影,但看得出他新剃了头,换了一身干净衣裳。我第一次看到这孩子没有挎着浅盆,散着手走着,觉得很新鲜。他高高兴兴,大摇大摆地走着。忽然回过头来看看。他看到巷子里没有人(他没有看见我,我去看一个朋友,正在倚门站着),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捏着鼻子吹洋号!……”

(原文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