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嘉兴、舟山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为向建党百年献礼,校电视台摄制组拟把下面的小小说拍成微电影,邀请你一起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剃头匠

    旧时,管理发的师傅叫剃头匠,赵巍的父亲就是。在赵巍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拖拉着一条腿,拿着推剪剃刀,弯腰佝背给客人理发剃须。

    赵巍平时是不去父亲店里的,他怕父亲逼他学剃头。父亲不介意赵巍对自己职业的不敬,没事还拿赵巍开玩笑,说赵巍小时候抓周、“官印”和“元宝”都不拿,硬提着剪子不松手,还说赵巍的手指细长,拿剃刀稳当,天生就适合做个剃头匠。

    赵巍有学要上,自然不会学做剃头匠,却在小学的时候,差点因为父亲的职业和同学打一架。这事也不能怪赵巍,是一名叫冷锋的同学主动挑起的。生在干部家庭的冷锋,在班里看不起赵巍,认为赵巍除了学习好,没什么可骄傲的,并学着赵巍父亲走路的样子,对同学们说,看看他父亲,就是个瘸子,整天拖拉个腿,给别人剃头滑稽极了。

    这话传到赵巍的耳朵里,可把赵巍气坏了,当面找冷锋对质。

    “冷锋,你说谁爸是瘸子?”

    “是你啊!你爸拖拉个腿,不是瘸子,是什么?”

    “我爸是战斗英雄,不许你这样侮辱我爸。”赵巍握紧了拳头,脸红红的,不知道嘴里怎么会冒出这样一句话。

    “战斗英雄?赵巍,你骗谁啊!谁听说过战斗英雄没工作,门给人剃头的吗?”冷锋哈哈大笑起来。

    赵巍两眼喷火,像个斗架的公鸡,冲着冷锋大嘁:“不许你侮辱我爸,我和你拼了。”一下子冲了上去。

    围观的同学赶紧将两人分开,并有同学迅速告诉了李老师。

    在李老师面前,赵巍羞愧得不敢抬头。

    李老师叹了一口气,拍了拍赵巍的头,说:“孩子,记住,你爸爸是个英雄,虽然他身有残疾,却不要国家养活,也不求别人施舍,凭自己一双手,养活一家人,不容易啊!你回班可以说爸爸是个战斗英雄,老师会帮你的。”

    在当天的课堂上,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赵巍的爸爸老师认识,他家所在的居委会王主任是老师的朋友,知道赵巍家的情况。王主任说赵巍爸爸是参加过老山前线战斗的,那条伤腿是战斗中负的伤,最后告诉同学们好好相处,要学会尊重长辈。赵巍在底下坐着,眼睛里泪花点点,他知道,自己的爸爸是从小患小儿麻痹落下的残疾,是老师帮他圆了谎。

    赵巍到底没有接父亲的班,而是学了医。手里握的不是剃刀,而是手术刀。父亲在赵巍接到医学院通知书的那天中午,特地办了一桌酒宴。记得父条当时喝醉,一边喝酒,一边说,咱这手艺传男不传女,可惜到了我这一代要失传了。罪孽啊!

    赵巍笑了。他赢了,谁说抓周拿了剪刀,就一定做剃头匠啊!

    赵巍在医院工作兢兢业业,现在成了所在科室的主任。唯一遗憾的是没有让老父亲看到自己的成功,记得父亲临终前,流着泪和自己说:“孩子,你是对的。做医生比剃头匠体面多了,咱这手艺不中用了。现在大街上剃头的,大多不进理发店,改去什么美容院了。唉,爸爸是跟不上时代了!”头一歪,就走了。赵巍心里空落落的,鬼使神差留下了那一套剃具,没有让它们与父亲一起下葬。

    新冠肺炎越闹越凶,开始有人死亡了。赵巍和同事们严阵以待,每天进入工作间,都全副武装,口罩、防护服、手套,一样不能少。

    “今天又有两个死亡病例。”护士小丽说。

    “通知家属了没有?”赵巍问。

    “有一人是流浪汉,口齿不清,被巡警送来后确诊的,寻找不到家属。”小丽回答道。

    赵巍愣了一下:“哦,那就直接通知殡仪馆吧。“

    “不,等等。”赵巍像想起了什么。

    流浪汉也是人,没有家人,也要体体面面地走,那头发胡须也该理理了。”赵巍自言自语道。

    “可谁愿给死人理发啊!再说,疫情如此严重,到哪找人呢!”小丽说。

    “我来。”赵巍脱口而出。

    他想起了父亲,那年街道失火,一家三口烧死了,没有理发店、美容院愿给死人修发洗容,因为给死人修容,以后谁还找你理发,不吉利啊!于是,街道主任没办法了,找到了闲居在家的父亲。老人家二话没说,带上工具就去了,临走一分钱没收,从此封了剃具。

    “该给剃具解封了,让我也做一回剃头匠。”

    赵巍心里默念道。

(选自江山文学网  作者  泉坞山人有删改)

(1)、摄制组想作前期宣传,请你根据小说内容,用简洁的语言给这电影写一个剧情介绍(60字以内)
(2)、摄制组认为文中画线部分父亲言行的描写不够真实,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3)、为帮助演员深入把握小说,请就文中“剃具”的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4)、摄制组对“谁是小说主人公”争论不休,对此话题你怎么看?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城市绿墙

      ①中国与外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围墙。迈出国门,浏览包括某些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城市,哪里都看不到像中国一样的围墙。在国外,一些城市所谓的“围墙”更多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围墙”。所谓“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②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在巴西,绿色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巴西利亚是1960年才建立起来的新首都,几乎毫无历史价值可言,1987年却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这除了构思奇巧的三权广场、布局新颖的城市风格外,还因为该城突出绿化,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成了现代化新城的典范。

      ③澳大利亚1927年建都堪培拉时,明确规定公私建筑都不许构筑非植物墙。今日堪培拉除了总理府保留一道围墙外,整座城市不见第二道围墙。机关团体为了掩蔽办公场所,便以参天的合欢树、桉树等筑起一道道绿色围墙。各国使馆都引进本国特有花木,精心编织绿色篱墙,让路人感觉如在游览各国植物园。

      ④走进新加坡,只见树木葱茏、芳草如茵,根本找不到围墙样的建筑。这个64l平方千米的袖珍国家,300万国民就生活在大大小小的花园中。新加坡法律规定,有花园的住宅不允许筑围墙,让花木供路人欣赏,可予减缴房地产税;住宅楼须距马路15米以上,绿地应占65%,建筑面积占35%。为此,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从1971年开始大种其树,大铺草坪,连天桥、候车棚、电线杆都攀上藤蔓,使城市环抱在绿色之中。

      ⑤非洲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因人口爆满,1979年决定迁都到内陆的阿布贾,迁都伊始,政府就颁布取缔围墙令。今日的阿布贾砖石围墙绝迹,绿树成阴,视野开阔,到处是万紫千红的花草、树墙、藤萝墙。

      ⑥中国筑围墙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围墙更在于它安全、分界的功能。今天,面对开放的世界,我们只有冲破围墙重地,以绿墙代替砖墙,才能与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主流趋势相符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刚搬入新居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从猫眼里往外看:一个陌生人。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你找谁?”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师傅,我是在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②“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狐疑地看着他。

       ③见我态度和缓,他一激动脸涨得更红了,语速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寒假了,他就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了。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的漂亮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他到您家看看吗?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对孩子说清楚。”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然后,一脸企盼地望着我。

       ④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为了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个心细的父亲!我点头答应了。

       ⑤他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地说:“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以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满是喜悦,眼神里也荡漾出一种快乐。

       ⑥几天后,他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那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黝黑,身体结实,还有一双很亮的眼睛。见到我,小男孩有一种怯生生的神情。

       ⑦父子俩套上我递过来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们的步子迈得格外的轻缓。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的拘谨。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显示出一种老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所在的建筑公司盖的。当时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这面墙上原来还留有一个洞口,为的就是运送砖块、水泥方便,待房屋建好后,再将这洞口堵上。哦,对了,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⑧他竭力地想向孩子描绘出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瞬间直了许多。

       ⑨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只不过让这对父子进了我的新房看了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就这一下子,我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周遭氤氲着一种温暖。

       ⑩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到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⑪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                                 。”

现代文阅读

父亲的雨

谢宗玉

    ①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②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垅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 跑回家,雨就下了。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 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③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④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有时 ,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⑤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

    ⑥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着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颗中,嚎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所以我竟有些羡慕父亲。

    ⑦一年夏天,天旱了很久,大伙以为再没雨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田里放水,父亲左劝右劝要节约,但没有人听他的。后来再下雨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只有母亲看着心疼,念叨就更勤了。

    ⑧母亲的念叨并非多余,如今年老的父亲一身病痛,不打半点折扣。母亲给父亲煎药时,还在不停地念叨,而父亲,也再不能笑吟吟地听她念叨了。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他疼呢。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

(选自《青春美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报纸的故事

孙犁

    1935年春季,我失业居家。在外面读书看报惯了,忽然想订一份报纸看看。这在当时确实近于一种幻想,因为我的村庄,非常小又非常偏僻,文化教育也很落后。而我想要订的还不是一种小报,是想要订一份大报,当时有名的《大公报》。这种报纸,我们的县城,是否有人订阅,不敢断言,但我敢说,我们这个镇上是没人订阅的。

    我在北京住过,在保定学习过,都是看的《大公报》。我失业了,住在一个小村庄,我还想看这份报纸。我认为这是一份严肃的报纸,是一些有学问的、有事业心的、有责任感的人编辑的报纸。至于当时也是北方出版的报纸,例如《庸报》等,都是些不学无术的失意的政客们办的,我是不屑一顾的。

    说实在的,我是想在失业之时,给《大公报》投稿,而教了稿子去,又看不到报纸,这是使人苦恼的。因此,我异想天开地想订一份《大公报》。

    我首先把这个意图和我结婚不久的妻子说了说。

    “我想订份报纸。”“(甲)”

    “我在家里闲着很闷,想看看报。”“(乙)”

    “我没有钱。”“要多少钱?”

    “订一月,要三块钱。”“(丙)”

    “你能不能借给我三块钱?”“你花钱应该向咱爹去要,我哪里来的钱?”

    谈话就这样中断了。很难说是愉快,还是不愉快,但是我不能再往下说了。因为我的自尊心确实受了一点损伤。是啊,我失业在家里待着,这证明书就是已经白念了。白念了,就安心在家里种地过日子吧,还要订报。特别是最后一句:“我哪里来的钱?”这对于作为男子汉大丈夫的我,确实是千钧之重的责难之词!

    在妻子面前碰了钉子,我只好硬着头皮去向父亲要,父亲沉吟了一下说;“订一份《小实报》不行吗?”我没有说话,就退出来了。

    父亲还是爱子心切,晚上看见我,就说:“愿意订就订一个月看看吧,集上多粜一斗麦子也就是了。长了可订不起。”

    在镇上集日那天,父亲给了我三块钱,我转手交给邮政代办所,汇到天津去。同时还寄去两篇稿子。我原以为报纸也像取信一样,要走三里路去自取。过了不久,居然有一个专人,骑着自行车来给我送报了。这三块钱花得真是气派。他每隔三天,就骑着车子,从县城来到这个小村,然后又通过弯弯曲曲的,两旁都是黄土围墙的小胡同,送到我家那个堆满柴草农具的小院,把报纸交到我的手里,上下打量我两眼,就转身骑上车走了。

    我坐在柴草上,读着报纸。先读社论,然后是通讯、地方版、国际版、副刊,甚至广告、行情,都一字不漏地读过以后,才珍重地把报纸叠好,放到屋里去。可直到一个月的报纸看完,我的稿子也没有登出来。

    这一年夏天雨水大,我们住的屋子,结婚时裱糊过的顶棚、壁纸,都脱落了。别人家,都是到集上去买旧报纸,重新糊一下。那时日本侵略中国,他们的报纸,如《朝日新闻》、《读卖新闻》,都倾销到这偏僻的乡村来了。妻子和我商议,我们是不是也把屋子糊一下,就用我那些报纸,她说:“你已经看过好多遍了,老看还有什么意思?这样我们就可以省下数块钱,你订报的钱,也算没有白花。”

    我听她讲得很有道理,我们就开始裱糊房屋了,因为这是我们的幸福的窝巢呀。妻刷浆糊我糊墙。我把报纸按日期排列起来,把有社论和副刊的一面,糊在外面,把登着广告的糊在顶棚上。

    这样,在天气晴朗,或是下雨刮风不能出门的日子里,我就可以脱去鞋子,上到炕上。或仰或卧,或立或坐,重新阅读我所喜爱的文章了。

(节选自《青春余梦:孙犁散文精选集》,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赵丽宏

    ①友人赠我一株水竹,栽在一个姜黄色的小陶盆里,细细长长的茎,举着几片水灵灵的扇形绿叶,清秀文雅,十分可爱。然而隔不多久,不知什么原因再也没能恢复生机。小陶盆便空了。

    ②空陶盆搁在桌子上,实在不美观,想再栽一些什么花草,却总是没有机会。一天,母亲打扫厨房时,在屋角发现几个芋艿 , 这是去年冬天留下的,已经萌出了青青的芽。这芋艿不也可以种在空陶盆里吗?母亲笑了:“这怎么是芋艿待的地方?小小一个花盆会憋死它呢!”我不以为然,把一个鸡蛋大的芋艿种进了陶盆。盆儿太小,只两把泥土,就把芋艿埋起来了。

    ③我决定在花盆里种芋艿,倒并不全是盲目,因为我喜欢芋叶的形状,并且觉得它们有点像荷。那是儿时的事情了,一次去乡下,看到农民在一大片芋田里浇水,我忍不住惊叫起来:“那不是荷叶吗?怎么不长在水里呢?”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两点根据:首先是叶的形状,圆圆的,翠生生的,接近荷叶;还有一点更要紧,水珠滴在芋叶上,就像一颗颗亮晶晶的珍珠微微颤抖着、滚动着——我总以为只有荷叶才如此……

    ④芋芽蹿得很快,开始只是细细的一小段,就像孩子们削得尖尖的小铅笔头,没过几天就有食指那么长了,再过几天,一片椭圆形的叶悄悄舒展开来,像一顶绿色的小伞,撑开在小陶盆之上。第二片叶子很快又蹿出来了,而且一下子就超过了第一片叶子,那细细的叶茎足有一尺多长。这以后,它就似乎定了形,再也没有什么变化。

    ⑤“噢,真美!这是什么花草?”见到它的人几乎都会赞叹和疑问。

    ⑥我的回答自然挺得意:“是芋艿。没想到吧!”我为自己这小小的“创意”而得意。

    ⑦真的,这样长在小陶盆里的芋真有一股子灵气。纤长的叶茎托着一大一小两片圆叶,组成了一个“V”字。叶子是浅浅的绿色,浅得近乎透明,像是用玛瑙和绿玉雕刻出来的。每天夜里,芋叶悄悄地卷起来,清晨又不知不觉地舒展开了,这时候,叶面上总是凝聚着一颗晶莹闪烁的水珠。书桌上有了这样一盆植物,屋里的气氛变得清新而又生动。比之先前的那株水竹,这芋一点儿也不逊色呢!

    ⑧芋叶没再增加,茎却越来越长,并且愈加显得纤细柔弱。有一天傍晚回家,我发现它有了很大变化,原来那个“V”字不见了,两片叶子都倾向了一个方向,仿佛两个人同时在向谁深深地弯腰鞠躬。芋叶依然是浅浅的、近乎透明的绿色,并没萎缩的迹象,这是怎么回事呢?母亲走过未瞅了瞅,说:“它是想见光。”我一看,果然,芋叶倾斜的方向正是窗子的方向。于是,我轻轻地将小陶盆转了半圈,两片芋叶便背向窗口了。我想,这样一来,它们自然会转过来的。第二天,芋叶真的动了,先是直起来,到傍晚,竟又恢复了前一天傍晚的模样。

    ⑨这样经历了好几个反复。不管把小陶盆转向哪一边,两片芋叶总是不屈不挠地再转过来,倒向窗口。它的顽强和执着使我惊讶,我时常有一种幻觉,书桌上的这株芋仿佛变成了一只关在小笼子里的鹤,它拼命地扇动着两片绿色的翅膀,想冲出去,失败了一次,又冲了一次,……“哦,这坚忍而又可怜的鹤啊!”它终于显得疲倦了,原来水灵灵的叶子耷拉着,失去了绿玉般的光泽,微微泛出黄色,纤长的茎叶上也出现了好些焦黄的斑点。它憔悴了。

    ⑩它未能开花结果,就悄然结束了生命的旅程,面对着又变得空空的小陶盆,我的心里充满了内疚,母亲的话在耳畔回响着:“这怎么是芋艿待的地方?小小一个花盆会憋死它呢!”

【注】①芋艿(yù nǎi):简称“芋”,俗称“芋头”。 ② 耷(dā)拉:松弛地下垂。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