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6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阅读下列散文,回答下面问题。

“心灵鸡汤”与“心灵鸭汤”

       ①鸡汤性温,营养丰富,以“补虚”而著称,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可助人病体早日痊愈,且味道鲜美可口,很受人们青睐。营养不良者,病后虚弱者,刚生育的产妇,都适宜进补鸡汤。

       ②正因为如此,人们把那些含有智慧、热量、催人进取的话语、段子、故事叫作“心灵鸡汤”。走进书店,这类书籍比比皆是,数不胜数。一开始,“心灵鸡汤”还挺受欢迎,毕竟是激励人们上进、引导人们走向成功的,多看看确实可以激发热情,鼓舞斗志。但看多了,也试过了,人们渐渐发现,“心灵鸡汤”里许多高明的道理,在实践中其实很难走得通,那些引为例证的成功楷模,也离自己很遥远。老喝这种“心灵鸡汤”会导致虚火上升,心头燥热,使人处于困窘状态。这个时候,就需要败火、降温了。

       ③说到败火、降温,鸭汤有此奇效。鸭汤性凉,有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的功效。尤其是盛夏酷暑,鸭汤能补虚损、消暑滋阳,为夏日滋补佳品。民间亦有“大暑老鸭胜补药”的说法。

       ④因而,我们不妨把那些教人冷静、劝人沉稳、阻人躁动的文字称为“心灵鸭汤”。这种文字朴实无华,没那么大的煽动性,但重理性、远情绪,注重理性分析,不搞狂热忽悠,目的是引人走向平和、务实、恬静、豁达、不在名利一棵树上吊死,不在成功一条道上走到黑。老庄哲学,陶渊明的田园诗,温庭筠的花间词,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汪曾祺的《受戒》,季羡林的《清塘荷韵》等都可算是“心灵鸭汤”,读这些东西,不会助你显达,但会给你一个轻松心情,使你被名利烧灼的心冷静下来。

       ⑤“心灵鸡汤”的核心是励志。(A)但励志是把双刃剑,人不能不励志,也不能升虚火。(B)志向太高脱离现实,就会处处碰壁,自寻烦恼;志向太大能力有限,就会志大才疏,捉襟见肘。譬如,“心灵鸡汤”里举的最多的那些成功范例,不是盖茨就是乔丹,不是爱迪生就是贝多芬,可这些人都是不世出的特例,是可遇而不可求,可羡而不可学的。倘著没有乔丹那身板,你就是每天练24小时,也难成“天皇巨星”;而少了贝多芬的天赋,即便终日泡在琴房里,也创作不出《英雄交响乐》那样的传世精品。

       ⑥而“心灵鸭汤”的特质是降温。酷暑难熬时,来一碗鸭汤可清热消暑,祛暑消疲;心烦气躁时,读几篇优雅清新的文章,看几个禅意沛然的小故事,亦可静心养气,凝神舒缓。当一个人被升官发财的欲火烧得浑身燥热时,读读严子陵钓鱼的故事;被名缰利锁缠得透不过气时,吟诵几段李叔同的佛诗、佛联;被追求成功的压力弄得如牛负重时,聆听一曲《渔舟唱晚》,或许就会使自己冷静下来,从容不迫。

       ⑦公允论之,“心灵鸡汤”之升温鼓劲,“心灵鸭汤”之降温放松,都不可或缺,各有其存在意义。心灰意冷时,需要来点“鸡汤”,读读《满江红》什么的,给自己打气、加油;心热气躁时,不妨喝点“鸭汤”,翻翻《菜根谭》一类,慰藉躁动的心绪,远离功利的诱惑。这就是林语堂说的那个话“中国人得意时信孔孟,失意时信老庄,左右逢源,有张有弛,决不会为难自己。”

       ⑧苏东坡就是典型,就看他的代表作《赤壁怀古》,前半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其壮怀激烈,催人奋进,犹如上好的“心灵鸡汤”;后半阕“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又自我降温,进入务实之境,好比优质的“心灵鸭汤”。不夸张地说,命运多舛的苏东坡能一生潇洒,金刚不倒,就全仗这两碗汤伺候着。

(1)、阅读全文,分析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什么观点?

(2)、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心灵鸡汤”和“心灵鸭汤”最大的功效。

(3)、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4)、第②段最后一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这个时候”指什么?

(5)、文中第⑧段引用苏东坡《赤壁怀古》的话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常想一二
①想起霍金,眼前就浮现出这位杰出科学大师那永远深邃的目光和宁静的笑容。世人推崇霍金,不仅仅因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为他还是一位人生的斗士。
②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跃上讲坛,面对这位已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余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同情地问:“             
③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肃静。
④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然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⑤心灵的震颤之后,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涌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⑥人们深受感动的,并不是他曾经的苦难,而是他直面苦难时的坚定、乐观和勇气。人生如花开花谢、潮涨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乐。如果谁总自以为失去的太多,总受到这个意念的折磨,谁才是最不幸的人。
⑦由此,我不由地想起了“常想一二”这句人生箴言。
⑧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沉浮,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常有友人问及他高寿的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
⑨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副对联。上联:不思八九;下联:常想一二;横批:如意。
⑩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注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了。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一二,最终以那份豁达与坚忍去化解并超越苦难。
⑾常想一二。因为境由心生——问题本身都不是问题,如何对待它才是最大的问题。
⑿常想一二。毕竟,决定生命本质、塑造人生境界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题。
                                                                                 生命的力量
                                                                                  刘庆邦
        ①作为作家,我觉得作家本人应该有一种生命的力量。
         ②这种力量体现在作家的人格方面,即作家应该有善良的天性,高贵的心灵,高尚的道德,悲悯的情怀和坚强的意志。当然,说一个作家有没有生命力量,当然不是指他个人的体力,而是指其智力、感悟能力和思想水平。此外,一个人只有对世界有他独特的看法,独立思想的习惯,其生命才可能是有力量的。相反,如果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世界观,那就没有力量。
         ③我们中国的作家,我首推鲁迅。鲁迅个子不高,瘦小,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鲁迅是非常有力量的。他可称为思想的巨人。他对现实的看法,他的杂文,都体现出他伟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无论何时看鲁迅都是高山仰止,就是因为其思想的高度与深度。
        ④ 那么,当代作家中还有谁称得上“生命有力量”?我觉得应该推史铁生,他曾是我的同事,我们同岁。我们交往比较多,我称他铁生兄,我对他一直怀有敬意。他去世后,我们给他开作品研讨会。大家是完全发自内心的一种需要与表达,来追思史铁生。史铁生坐在轮椅上,生活不能自理。可是从精神上,他比我们每个人都高大。我们的身体没有毛病,铁生受限制,哪里也不能去。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铁生向内挖掘,他的许多思想都上升到生命哲学的高度,因此他的艺术光辉越来越灿烂。因此,作家要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有力量,就得向鲁迅学习,也应该向史铁生学习。
        ⑤当然,这种力量和分量肯定不是先天就有的,一个作家如果没有阅历,没有经历,其生命肯定是没有分量的。沈从文说,司马迁之所以写出《史记》,在于他对生命的忧患不是仅靠积学成就的。学问大,可能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学者,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作家。司马迁被处以宫刑——我们说士可杀不可辱,宫刑显然就是一个很大的侮辱。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发愤图强,通过《史记》为生命赢得了尊严。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很大因素取决于其不同寻常的生命分量。
         ⑥当代作家也一样,比如莫言,也是经过很多苦难,才写出优秀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此,凡是写出好作品的人,其生命的分量都是很重的,其生命的力量都是很强的。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泥斑马

肖复兴

       ①家里大院的大门很敞亮,左右各有一个抱鼓石门墩,下有几级高台阶。黑漆大门上,有一副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虽然bān  bò(斑驳  脱落),却依然有点儿老一辈的气势。在老北京,这叫广亮式大门,平常的时候不打开,旁边有小门,人们从那里进出。台阶上有一个平台,由于平常大门不开,平台便显得很宽敞。王大爷的小摊就摆在那里,很是显眼,街上走动的人们,一眼就能够望见他的小摊。

       ②王大爷的小摊,卖些糖块儿、洋画片和泥玩具之类的东西。特别是泥玩具,大多是些小动物,是王大爷自己捏的,再在上面涂上颜色,活灵活现,非常好看,卖得也不贵,因此,很受小孩子们欢迎。有时候,放学后,走到大院门口,我常是先不回家,站在王大爷的小摊前,看一会儿,玩一会儿,王大爷望着我笑,任我随便摸他的玩具,也不管我。如果赶上王大爷正在捏他的小泥玩具,我便会站在那里看不够地打量,忘记了时间。回家晚了,挨家里人一顿骂。

       ③我真佩服王大爷的手艺,他的手指很粗,怎么就能那么灵巧地捏出那么小的动物来?这是小时候最令我感到神奇的事。

       ④王大爷那时五十多岁,住在我家大院的东厢房。他人很随和,逢人就笑。那时,王大爷的东西很便宜,人们生活不富裕,因此他赚的钱也不多,只能勉强生活。

       ⑤王大爷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大院里的人都知道,儿子是领养的。那时,儿子将近三十,还没有结婚,是一名火车司机,和王大爷两口挤在一间东厢房里。小摊挣钱多少,王大爷倒不在意,让他头疼的是房子住得太挤,儿子以后找个媳妇,可怎么住呀?一提起这事,王大爷就“嘬牙花子”。

       ⑥那是我读四年级的时候,我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正值“大跃进”,全院的人家都不再在自家开伙,而是到大院对面的街道大食堂吃饭。春节前,放寒假没有什么事情,我常到王大爷小摊前玩。那一天,他在做玩具,看见我走过来,抬起头问:“你说做一个什么好?”我随口说了句:“做只小马吧。”他点点头。没一会儿的工夫,就捏出了一只小马的样子。他抬起头又问我:“你说上什么颜色好?” 我随口又说:“黑的!”“黑的?”王大爷反问我一句说:“一色儿黑,不好看,来个黑白相间的吧,好不好?”那时候,我没有细想,这个黑白相间的小马会是什么样子。等王大爷把颜色涂了一半,我才发现,原来是一只小斑马。黑白相间的弯弯条纹,让这只小斑马格外活泼漂亮。“王大爷,您的手艺真棒!”我情不自禁地赞扬起来。

       ⑦第二天,我在王大爷的小摊上,看见这只小斑马的漆干了,脖子上系一条红绸子,绸子上挂着个小铜铃铛,风一吹,铃铛不住地响,小斑马像活了一样。

       ⑧我太喜欢那匹小斑马了。每次路过小摊都会站住脚,反复地看,好像它也在看我。那一阵子,我满脑子都是这个小斑马,可惜没有钱买。几次想张嘴跟家人要钱。接着又想,小斑马的脖子上系着个小铜铃铛,比起一般的泥玩具,钱稍微多了点儿,便把冒到嗓子眼儿的话,又咽了下去。

       ⑨春节一天天近了,小斑马不知哪一天就会被哪个孩子买走,带回家过年。一想起这事,我心里很难过,百爪挠心,好像小斑马是我的,会被别人抢去。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我干了一件“蠢事”。

       ⑩那一天,天快黑了,因为临近过年了,小摊前站着不少人,都是大人带着孩子来买玩具的。我趁着天暗,伸手一把就把小斑马“偷走”了。飞快地把小斑马揣进棉衣口袋里,小铃铛轻轻地响了一下,我的心在不停地跳,觉得那铃声,王大爷好像听见了。

       ⑪这件事很快被爸爸发现了,他让我把小斑马给王大爷送回去。跟在爸爸的后面,我头都不敢抬起来。王大爷爱怜地望着我,坚持要把小斑马送给我。爸爸坚决不答应,说这样会惯坏了孩子。最后,王大爷只好收回小斑马,还嘱咐爸爸:“千万别打孩子,过年打孩子,孩子一年都会不高兴的!”

       ⑫就在这一年的夏天,王大爷要去甘肃。这一年,为了支援“三线建设”,政府动员人们去甘肃。王大爷报了名,很快就被批准了。大院所有的街坊都清楚,王大爷这么做,是为了给儿子腾房子。

       ⑬王大爷最后一天收摊的时候,我站在一边,默默地看着他。他也望着我,想说些什么,却又什么话也没说就收摊回家了。那一天,太阳似乎也阴沉了,小街上一个人都没有。

       ⑭第二天,王大爷走时,我没能看到他。放学回家,看到桌上那只脖子上挂着铜铃铛的小斑马,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⑮四十多年过去了,王大爷的儿子,今年七十多岁了,他在王大爷留给他的那间东厢房里结了婚,生了孩子。他的媳妇个子很高,长得很漂亮。他的儿子个子也很高,很帅气。可是,王大爷再也没有回来过一次。难道他不想他的儿子,不想他的孙子吗?

       ⑯四十多年来,我曾经多次去过甘肃,每一次去,都会想起王大爷,想起这个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当然,也会想起那只“泥斑马”。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温度的“微行动”

    ①那是个西北风呼啸的中午,天阴沉沉的,街上行人稀少。我从图书馆出来,裹紧衣领朝家中疾走。这时一个拾荒老人骑着一辆前后载满纸板盒的自行车从我身旁驶过。突然,一阵风刮过,老人的自行车不由得晃了几下,随即扎在车后的一块纸板掉了下来。老人见状,猛地刹住自行车,车停了下来,但老人被夹在前后的纸板盒中间,一时跨不下车,他把头扭向后面,目光盯着离自行车几米远的那块纸板盒。

    ②这时,一位白领模样的姑娘已从人行道上走过去,正弯下腰,捡起了那块纸板盒。见老人夹在车上动弹不得,她赶忙急走几步,拿着纸板盒来到自行车前,帮老人把纸板盒塞进车后的纸板堆里,又把捆扎的塑料绳紧了紧。老人没想到一位漂亮时髦的姑娘,会帮他捡起这块对她来说是“垃圾”的纸板盒,一时呆住了,只是对她傻笑,连谢谢也忘了说。姑娘扎紧绳子后,拍了拍手上的灰,转身走了。

    ③我望着她远去的背影,不禁在心里为她点了个赞!

    ④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我走出地铁站,要到不远处的公交终点站换车,赶去参观一个展览。快到公交站时,一辆穿梭巴士正好进站。不一会儿,一位八旬模样的老太太走到车门前欲上车。只见她用手抓住门旁的车把,一只脚蹬上踏板,另一只脚却怎么也跨不上,一下、两下……还是没跨上。老太太换了个脚,紧了紧抓车把的手,一使劲,人还是上不去。

    ⑤我见状,赶走几步,想上前扶一把老太太。忽见旁边闪出个小伙子,从后面搀着老太太,把她扶上了车。我上车后,只见小伙子把老太太安顿在靠窗的位子,帮她刷好敬老卡后,俯身对她说:“阿婆,你一个人出来要当心。”老太太感动得连声向他道谢。

    ⑥我开始以为小伙子也是乘这辆车的,谁知他与老太太打完招呼后就下车走了。我用赞许的目光送他下车,看着他走进灿烂的阳光中……

    ⑦有一年深秋,我去太湖畔的一家疗养院体检,早晨空腹在检验科抽血。因排队人多,为方便护士操作,排队者都事先把外套的一只袖子脱了,衣服就披在肩上。轮到我抽完血,我忙着用右手按住左胳膊上的抽血处,站起身时,忙乱中左边原搭在肩上的衣服脱落了,衣角垂在地上。

    ⑧我见衣服拖在地上,正想抽开按在抽血处药棉上的手去拉衣服,这时从后面疾步走来一位小护士,轻轻地帮我把垂在身后的半边衣服拉起,重新披在我的肩上。我顿时有一种在家般的温馨感觉。我转过身正要向她表示感谢,她轻盈的身影已飘走了。不一会儿,又看到她微笑着在为其他疗养员服务。

    ⑨我郑重地把对她的感谢存放在了心里。

    ⑩或许,就是这些微小的行动,启动了微传播,展示了微价值,让生活有了微变化,让社会产生了微进步。当每个人都用自己散发着微温暖的行动去暖和世间这条大被窝时,这被窝就会被渐渐地焐热……

(摘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5.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宫一号:控制中的“坠毁”

    ①近日,部分外媒称天宫一号已经失控并将撞向地球,对地面环境及安全造成威胁。天宫一号是我国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实验性空间站),它在载人航天对接技术上的突破,打破了苏美两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近50年的垄断。

    ②2013年6月13日,天宫一号与载人飞船神舟十号成功自动对接。结束了神舟十号任务以后,天宫一号的所有目标就已全部达成,没有进一步的安排,这也符合它预先设计的仅两年的寿命(2013年底结束)。但是天宫一号超期服役到了2016年3月才正式宣布中断数据连接。天宫一号将会逐渐坠回地球。

    ③不可否认,目前的天宫一号的确是个被弃用的航天器残骸,虽然我们心里不愿意承认,但它现在的状态更接近于一个名词:太空垃圾。

    ④一般来说,绕地球飞行的无用人造物体都是太空垃圾,具体有很多种。一种是航天发射活动抛弃的负重:比如多级火箭的第二级、第三级、上面级等,它们会环绕地球并在稀薄大气作用下返回地球。

    ⑤另外一种太空垃级是寿终正寝的航天器。任何一个航天器都有自己的寿命,天宫一号就属于此类。

    ⑥第三种太空垃圾是导弹反卫星试验和太空垃圾碰撞产生的新垃圾。目前估计,一共有1.7亿个直径小于1厘来的太空垃圾,有67万个1~10厘米直径大小以及2.9万个尺寸更大的太空垃圾在绕地飞行。

    ⑦对于飞在低到中高轨,比如600~39600千米高乃至各种大椭圆轨道上的太空垃圾,目前完全无法处理。尤其是报废的导航卫星和通信卫星基本都处在20000~39600千米高的轨道,这些垃圾差不多将和地球同时灭亡。而对包括天宫一号在内的位于200~600千米高度的航天器,都会受到地球稀薄大气的影响而缓慢坠回地球。历史上,美国航天飞机可以主动移除太空垃圾,但也只在1984年回收两颗入轨失败的昂贵通信卫星的任务中展示过,成本实在太高!所以,所有像天宫一号这类的人类载人航天器,最终都会缓慢回到地球的怀抱。

    ⑧从1971年到1991年,苏联7个重达18.5~19.8吨的礼炮系列空间站先后返回地球,都成功焚毁在大气中。1979年,美国重达77.1吨的天空实验室返回地球,在地表发现了几十个碎片。

    ⑨除此之外,人类所有的载人航天任务,都伴随着飞船残骸的返回。比如中国神舟飞船和俄罗斯联盟飞船均由推进舱、服务舱、返回舱等构成,但只有经过特殊保护的返回舱是能安全着陆的,其它部分都会在空中焚毁。

    ⑩俄罗斯进步号、中国天舟号货运飞船等,都会整体返回大气焚毁。例如每年国际空间站任务都会焚毁大约4艘重达7吨的进步号。我国的天舟一号返回重量与天宫一号接近,已经在2017年9月22日返回地球并完全焚毁。

    ⑪在世界范围内,废弃航天器(不同于有巨大翼面的航天飞机或者受到保护且带有降落伞等装置的返回舱)精确落点的预测都是个顶级难题。更何况天宫这种形状不规则且毫无防护的废弃航天器,只能大概划分一个巨大的潜在残骸落区。目前人类最常用的落区是巨大的南太平洋,这里几乎没有人类生存。当然,即便是划定残骸落区,也只能尽力提前控制(发动机剩余燃料最后工作)让航天器落到这里,甚至也不意味着一定会有残骸会坠落下来。

    ⑫由于天宫一号的返回过程受很多因素影响,几乎没有办法预测它解体后是否一定能烧完,以及万一存在残骸的话到底会落在哪里,这换作是任何国家也都无法做到。人类航天已经开展了60年,还从未出现过一例在轨航天器返回地球时造成人员伤亡的案例。天宫一号造成损失的概率应该远低于你连续随机买号而连中彩票头奖的概率。

(《文摘报》2018年2月13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