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题。
                                                                                 生命的力量
                                                                                  刘庆邦
        ①作为作家,我觉得作家本人应该有一种生命的力量。
         ②这种力量体现在作家的人格方面,即作家应该有善良的天性,高贵的心灵,高尚的道德,悲悯的情怀和坚强的意志。当然,说一个作家有没有生命力量,当然不是指他个人的体力,而是指其智力、感悟能力和思想水平。此外,一个人只有对世界有他独特的看法,独立思想的习惯,其生命才可能是有力量的。相反,如果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世界观,那就没有力量。
         ③我们中国的作家,我首推鲁迅。鲁迅个子不高,瘦小,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鲁迅是非常有力量的。他可称为思想的巨人。他对现实的看法,他的杂文,都体现出他伟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无论何时看鲁迅都是高山仰止,就是因为其思想的高度与深度。
        ④ 那么,当代作家中还有谁称得上“生命有力量”?我觉得应该推史铁生,他曾是我的同事,我们同岁。我们交往比较多,我称他铁生兄,我对他一直怀有敬意。他去世后,我们给他开作品研讨会。大家是完全发自内心的一种需要与表达,来追思史铁生。史铁生坐在轮椅上,生活不能自理。可是从精神上,他比我们每个人都高大。我们的身体没有毛病,铁生受限制,哪里也不能去。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铁生向内挖掘,他的许多思想都上升到生命哲学的高度,因此他的艺术光辉越来越灿烂。因此,作家要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有力量,就得向鲁迅学习,也应该向史铁生学习。
        ⑤当然,这种力量和分量肯定不是先天就有的,一个作家如果没有阅历,没有经历,其生命肯定是没有分量的。沈从文说,司马迁之所以写出《史记》,在于他对生命的忧患不是仅靠积学成就的。学问大,可能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学者,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作家。司马迁被处以宫刑——我们说士可杀不可辱,宫刑显然就是一个很大的侮辱。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发愤图强,通过《史记》为生命赢得了尊严。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很大因素取决于其不同寻常的生命分量。
         ⑥当代作家也一样,比如莫言,也是经过很多苦难,才写出优秀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此,凡是写出好作品的人,其生命的分量都是很重的,其生命的力量都是很强的。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生命力量的作家?

(3)、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4)、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铁生向内挖掘,他的许多思想都上升到生命哲学的高度,因此他的艺术光辉越来越灿烂。
②学问大,可能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学者,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作家。

(5)、请你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叉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小说《听出心灵的杂音》一文,完成小题。
        去年夏天,从省医科大学毕业后,经朋友介绍,我随五六个同学一起,来到本市一家三甲医院实习。院长告诉我们,三个月实习期满,如果我们表现良好,就可以成为医院的正式人员。
        实习第一天,我们来到心脏科报到。早听说心脏科主任医师吴春玉是一位全国赫赫有名的冠心病专家,人很亲切。果然,见到我们的第一眼,他便和蔼可亲地说:“年轻人,往后,心脏科就是你们的家了。好好努力吧,这可是好多医科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事儿哟!”
        听了吴大夫的鼓励,我们都暗暗攒足了劲儿,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应对每一个病人。终于,三个月实习期到了,我们得到了吴大夫的夸奖和赞赏。吴大夫说,我们将要应诊最后一位病人,如果不出现任何差错的话,我们便全都可以得到医院的正式聘用。
        那是一位五十上下的中年人。吴大夫将我们上下打量一番,说:“这是一位心脏僧帽瓣硬化症患者,从农村来的,你们可以先听听他心脏的声音。”
        关下心脏僧帽硬化症的病理知识,我们在书本中早就学过。我知道这种病的心跳规律是先有一阵清晰的强音,接着是两下微弱的杂音。
        但就在我们准备取出以往都随身携带的听诊器时,才想起今天不知何故,听诊器早已按吴大夫的吩咐放在办公室了。
        “用我的听诊器吧。”吴大夫笑笑说,“这是一具特制的听诊器,它可以听出任何来自心灵深处的杂音。你们要仔细地听,这个病患的心跳强音一向都很明显。”
        接过那具听诊器,我们依次凑近了病患的心脏。“嗯,没错,果然他的心脏具有很重的强音!”我的同学们听过后,都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是最后一个听诊的。我仔细地聆听,但半分钟后,一丝失望的表情浮在我脸上:我没有听到半点儿声音!
        “怎么样?”跟那几个同学一样,吴大夫又例行地问我,“心跳强音是不是很明显?”
        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他。我怀疑到底是我的耳朵出了问题,还是我根本就不是块做医生的料?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吴大夫又对我说:“再给你一次机会,再听一次吧。”
        我又凑近了病患者的心脏,结果,依然没有一丝声音。
        “怎么样?”吴大夫对我投过关切的眼光,那几个同学全都向我使眼色。
        犹豫了半天,我终于实话实说了:“对不起,大夫,我什么也没听到。”同学们发出了一阵不屑的笑声,吴大夫的脸上也出现一种怪怪的表情。
        我想我是彻底没希望了.一个失去听觉的人,还有什么资格做一名医师?就在我灰心地转身离去时,没想到身后传来院长的声音:“王贞虎,你被录用了。”
        我惊诧地转身,不知何时.院长已站在吴大夫的身旁,两人正微笑着注视着我。
        “为什么?”我讷讷地问道。
        “就为这个。”吴大夫笑了关.从怀中掏出一把镊子,竟从听诊器里夹出一团棉球。
        天啊,闹了半天,原来这根本就是一个没用的听诊器!
        院长瞄了一眼那几个面红耳赤的同学,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我跟吴大夫事先商量好的一堂特珠的听诊课,目的是想听听来自学员内心深处的杂音。也许,为了能正式留在医院,你们一个个假装清醒地撒谎,的确可以蒙过主管人员的眼睛,但在应诊的过程中,你们将要结束的,却极有可能是一个患者的生命啊!”终于,仅我一人,成了留用在这家三甲医院的幸运儿。在往后的人生履历表上,我写下了这样一句座右铭:“做一名心无杂音的人,去听诊每一个生命!”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后面题目。

颐和园里千姿百态的亭

      ①亭,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一种景点建筑,仅颐和园里就有各式亭子40多个。这些亭子,有的建在湖畔,有的隐于林间,有的浮于水上,有的立于山巅,有的夹于廊中,有的位于桥头……它们不仅把美丽的湖光山色点缀得更加娇艳动人,又为游人提供了一处处停留休息领略周围景色的场所。

      ②位于昆明湖东堤旁的朗如亭,不仅是全园中也是我国现存亭子中最大的一个,面积有130多平方米,远远望去,犹如一个巨大的圆形宫殿,朗如亭通过十七孔桥与南湖岛遥相呼应,显得格外壮观。而在佛香阁旁有一个小巧玲珑、十分逗人喜爱的小小亭,它的高和宽都仅有一米多,只能供人观赏。

      ③在小小亭的西边则有一个极为珍贵的铜亭,它全部用青铜铸成,造型之精美,工艺之复杂为世上罕见。

      ④在铜亭东边有一个甚为奇特的敷华亭,它的外形并不奇特,而是在亭内有一山洞直通山下,并有一个小木亭位于其中。亭中有亭,真是奇妙无比。

      ⑤敷华亭东边有一个很是别致的蝴亭。它造型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由两个相连的六角单檐亭组成。那黄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发光,甚为美观。从昆明湖东岸通过一座小桥有一小岛,岛的中心坐落着全国最佳的知春亭。它造型美,四面环水,周围满是绿叶红花。站在亭上向远处望去,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令人陶醉。

      ⑥颐和园的亭子千姿百态,它们和着山水树木,和着周围的建筑及变幻莫测的天空,又与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葱茏苍翠的万寿山及许许多多的殿堂楼阁融为一体,组成了一幅生动清新、美丽动人的画面。

阅读赵畅的散文《祖父和他的牛》,完成下列小题。

    ①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小山村周遭皆青山绿水,更兼满地满坡绿油油的青草,孩提时的祖父,一边放牛一边与小伙伴捉迷藏,无疑成了他童年最为惬意最是难忘的一种“玩耍”。放牛时间久了,与牛亦便有了感情。

    ②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每当农忙季节,牛便成了田畈里的主角。通常情况下,一些赶牛人总是高分贝地吆喝着,用长长的竹鞭抽着,希望牛快耕田、多耕田。而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③渐渐的,我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每当田间休息时,祖父并不急于吃我送去的点心,而是将牛牵到田塍旁的水渠边,先让牛饮水解渴,再让它吃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草料。看着牛舒心惬意地吃着草,祖父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吃点心。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牛,用他那长着老茧却又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牛的臀部一侧。未等我反应过来,祖父已经带着他的战利品回来了。原来,他拍死了一只体积硕大的牛虻。他神情严肃地说:“这牛虻最讨厌,总是吸牛的血,若时间长了,叮咬的次数多了,牛会生病的。”

    ④每次耕田回来,祖父总是赶牛下溪滩,用他那把自制的大板刷替牛洗澡。到了暑天的晚上,祖父还会在牛棚一隅点上一堆驱蚊蝇的草,以确保牛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好好恢复体力。冬天是牛歇息的时光,一般养牛者只是给准备一些稻草吃就完事了。然而,祖父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一些山坡暖阳处找寻青草。即便是准备稻草,他也是精心挑选。牛棚的窗户破漏了,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自己动手去修。年三十的傍晚,他还会烧一锅粥并掺和些蔬菜给牛吃。他笑呵呵地对家人说:“人要过年,可别忘了牛。没有牛的帮助,哪来丰收?

    ⑤养了这多年的牛,牛会老,也会死,村里人称为“倒”。按照传统的习惯,以及当年的政策规定,牛只有“倒”了,才可宰牛并分配给各家各户。祖父祖母家,有时能分到一二斤牛肉。无论是宰牛的现场抑或家里烧煮牛肉时,祖父总是在自言自语“罪过罪过”中避而远之。站在他的角度想想,差不多每天与牛在一起,养它,用它,爱它,惯它,一旦它走了,怎忍心看宰割它的惨烈场景?又怎心安理得吃它的肉?其实这是朝夕相处形成的一种特殊感情使然,设身处地而想,也是可以理解的。

    ⑥记起祖父九十三岁以前还在放牛,只是不同于当年为生产队养牛,这牛是他自己买的。他说,看不到牛,心里堵得慌。因为牛,祖父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尽管农村而今实现了机械化耕田,这牛已然失去了它本来耕田的价值,但祖父还是像先前那样爱着他的牛,视其为伴,精心侍弄,毋敢懈怠。有一年,祖父将养了几年的一头牛转让给了附近村里的村民,可想不到,几个月后它竟偷偷跑了回来,细心的祖父发现这头牛的身上有几处伤痕。祖父爱怜不止,于是跟人家商量,又把它买了回来,直至善终。

    ⑦祖父这种对待牛的态度,我更愿意看作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淳朴认知。须知道,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

    ⑧祖父走后,我记得最深的,恰恰是他赶着拖犁铧的老牛,耕耘在小山村无垠的土地上,翻飞一坨坨肥沃的泥土,像一种丰收的预告。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6日 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爸爸的骚扰电话

姚伟

       山宝最烦爸爸的电话了。

       山宝的同学也烦山宝爸爸的电话。

       山宝爸爸的电话每次都是在最令人烦的早上七点打过来。同学称这个电话为骚扰电话。

       山宝第一次接到爸爸的电话,是在他走进大学两个月之后的一个清晨。骤响的电话惊醒了宿舍酣睡的同学,离电话最近的小王一边嘟囔着,才七点,发什么神经,一边不情愿地接听,然后喊山宝接电话。山宝心里嘀咕,谁会给我打电话呢?喂了几声,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是宝儿吗?咱村里有几户装了电话,咱也装了电话。我不会写信,你没出过门,我跟你妈都不放心,能听到你的声音我们就踏实了,你睡得可好?习惯不习惯……

       山宝这才想起离开家快两个月了,竟没给爸妈写过一封信,也不知道爸妈的身体怎样。待山宝想问安时,那头已挂了电话。

       隔了十天,山宝又接到爸爸的电话。宝儿,听城里打工回来的人说饭菜涨价了,你别嫌贵,一定要吃饱。天下雨了,你穿暖和些,别感冒了。

       山宝鼻子里哼一声,山里下雨很冷,可城里一点不冷,爸爸真是多心。

       那个双休日,大家在城里逛了个遍,都想美美睡一觉。早七点的时候,电话又把大家惊醒了。同学一齐埋怨骚扰电话又来了,山宝也感到爸爸经常在这个时间打电话不好,影响了同学休息。爸爸问山宝身体怎样,有没有得病。山宝心里说,你才有病,经常在这个时候打电话来。

       此后每隔十天,山宝的爸爸早七点会准时打电话过来,每次通话不超过六十秒。

       终于有一天,山宝说:以后要没有什么事,你就不要打电话了。

       爸爸口头上“嗯嗯”地答应了,可还是隔一段时间继续打来电话。山宝有时拖着不接。电话就响个不停,接了还是那几句老话。

       同学说,骚扰电话,真烦!

       同学说,拔掉电话线,睡个安稳觉!

       同学说,昨晚谁打的电话,怎么忘了拔电话线,骚扰电话又搅了我们的好梦!

       山宝说,我怎么会有这么一个烦人的爸爸!

       寒假到了,山宝拖到春节跟前才回家。

       山宝回家时,天已经黑了,天上飘着大片大片的雪花。妈妈坐在灶间凳子上,望着门外出神,灶膛里的火红红的。没有开电灯,一支蜡烛的火苗随风摇曳。

       妈妈终于看清了卷着风雪进来的是山宝,赶紧站起身扑过来,差点儿被柴凳纬倒。妈妈拉亮了电灯,仔细打量着山宝,突然撩起棉袄把儿子冰冷的双手塞进她的怀里,眼里闪着泪花,说,宝儿,我终于盼到你回家吃年夜饭了,这个年终于有人做伴了。

       山宝这才发现,妈妈一个人在家。

       山宝问,我爸呢?

       妈妈说,你爸有事不回来,咱们吃年夜饭吧!

       山宝心里说,爸爸即使再忙,大过年的怎么能把妈妈一个人撇在家里呢?

       山宝看到搁在炕头上的红色电话,说,爸爸为啥每次打电话都在早上七点?害得全宿舍的同学都埋怨。

       妈妈思虑了好久才对山宝说,你上大学后,你爸就去十几里外的一个砖厂干活,早晚跑个来回。他每天早上六点就起床干些家务,到七点就给你打电话。打完电话得走快些,才能按时赶到砖厂上班。不知咋的,有时候你那电话几天都打不通,他就抱着电话等,等了半个小时才不安地放下电话、一路小跑去砖厂。跑的时间一长,吸了凉气,得了哮喘病。在咳得最厉害的时候,他还念叨着你咋样了,有没有生病,怕跟前没人照顾……

       山宝有点疼爱有点责怪地说,我爸不会在别的时间打电话吗?

       你爸说电话打早了会影响你休息,打晚了又怕你睡懒觉,咱山里好不容易有一个上大学的,听说大学里学习放得很松,怕你偷懒。

       妈妈擦了擦眼泪说,你爸打电话的时候我都在跟前,我真想听到你的声音,你爸说超过一分钟要多花费两毛钱,在八点以前打电话收半价。现在的日子,得省着点。

       山宝的双眼溢满了泪水,不知什么时候已跪在妈妈的身旁,哭喊道,我爸现在在哪儿?

       妈妈说,过年了,砖厂没人看门,你爸留下来看门,可以挣平日两倍的工钱。

       山宝大叫了一声,爸,我陪你来了!就冲进了风雪之中。

       远处,隐隐传来新年的鞭炮声。

(选自2011年第3期《意林文汇》)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