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6年广东省揭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回家去问妈妈

       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说到在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

       ②安西!多么遥远的地方!我在那里体验到莫名其妙的感动。除了我,咱们家谁也没有到过那里!我得意地大叫。

       ③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我就怀抱着你,走过安西。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④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事情,你就嫌烦。说知道啦,别再罗嗦。我说,我以为你是坐火车来的,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

       ⑤妈妈依旧淡淡地说,那时候哪有火车?从星星峡经柳园到兰州,我每天抱着你,天不亮就爬上装货卡车的大厢板,在戈壁滩上颠呀颠,半夜才到有人烟的地方。你脏得像个泥巴娃娃,几盆水也洗不出本色……

       ⑥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

       ⑦我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近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

       ⑧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避,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一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颦一笑的涵意彻夜思索……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因为世界上最困难的事莫过于认识自己。我们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

       ⑨那是妈妈的眼睛啊!

       ⑩我们幼年的顽皮,我们成长的艰辛,我们与生俱来的弱点,我们异于常人的秉赋……我们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我们失败与成功每一次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

       ⑪她是世界上第一个认识我们的人。我们何时长第一颗牙?我们何时说第一句话?我们何时跌倒了不再哭泣?我们何时骄傲地昂起了头颅?往事像长久不曾加洗的旧底片,虽然暗淡却清晰地存放在母亲的脑海中,期待着我们将它放大。

      ⑫所有的妈妈都那么乐意向我们提起我们小时的事情,她们的眼睛在那一瞬露水般的年轻。我们是她们制造的精品,她们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描绘打磨我们的每一个过程。

       ⑬于是我们不客气地对妈妈说: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别说了,好不好?!

       ⑭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不再提起往事。有时候,她会像抛上岸的鱼,突然张开嘴,急速地扇动着气流……她想起了什么,但她终于什么也没有说,干燥地合上了嘴唇。我们熟悉了她的这种姿势,以为是一种默契。

       ⑮为什么怕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是不愿承认我们曾经弱小?是不愿承载亲人过多的恩泽?我们在人海茫茫世事纷繁中无暇多想,总以为母亲会永远陪伴在身边,总以为将来会有某一天让她将一切讲完。

       ⑯在一个猝不及防的刹那,冰冷的铁门在我们身后戛然落下。温暖的目光折断了翅膀,掩埋在黑暗的那一边。

       ⑰我们在悲痛中愕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

       ⑱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离去。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以破译。

       ⑲我们像一部手工制造的仪器,处处缠绕着历史的线路。母亲走了,那唯一的图纸丢了。从此我们不得不在暗夜中孤独地拆卸自己,焦灼地摸索着组合我们性格的规律。

       ⑳当那个我们快乐时、她比我们更欢喜,我们忧郁时、她比我们更苦闷的人,头也不回地远去的时候,我们大梦初醒。

       ㉑损失了的文物永不能复原,破坏了的古迹再不会重生。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当我们明白最晶莹的真诚就在我们身后时,猛回头,它已永远熄灭。

       ㉒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

       ㉓趁老树虬蚺的枝丫还郁郁葱葱时,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㉔问她对你充满艰辛的诞育,问她独自经受的苦难。问清你幼小时的模样,问清她对你所有的期冀……你安安静静地偎依在她的身旁,听她像一个有经验的老农,介绍风霜雨雪中每一穗玉米的收成。

       ㉕一定要赶快啊!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㉖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自己一个机会,让我深刻洞察尘封的记忆;给众人一个机会,让他全面搜集关于一个人一个时代的故事。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引发了作者的哪些感悟?

(2)、读完全文后,你认为作者要我们回家去问妈妈什么?为什么要回家去问妈妈?

(3)、“损失了的文物永不能复原,破坏了的古迹再不会重生”这句话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什么含义?

(4)、联系上下文具体说说“趁老树虬蚺的枝丫还郁郁葱葱时,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麻雀  赵丽宏
      对我来说,没有一种鸟比麻雀更亲近了。它们每天都活泼在我的视野中,有时在窗外的树上扑腾,有时就飞到我的窗台上溜达,这使我有机会近距离看它们。麻雀头大脖子短,褐色羽毛,形象并不美,但很可爱。只要活着,它们似乎没有一分钟停止活动,永远成群结队地在那里蹦蹦跳跳。
幼年时看过人类围剿麻雀的景象。那时,中国人把麻雀列为害鸟,全民共诛之,成千上万人对着天空呐喊,敲锣打鼓,可怜的麻雀在人们的讨伐声中惊惶乱飞,无处歇脚,最后精疲力竭,如中弹般从天空纷纷坠落,有些麻雀就撞死在墙头。我也曾敲打着面盆参与过围剿麻雀的战争,开始觉得好玩,但目睹麻雀们的死亡过程,幼小的心里充满了同情。还好,闹剧很快结束,麻雀们得到平反,它们在人类的世界中又重获生存的权利。少年时,我有过一次养麻雀的经历。将一只刚孵化出不久的小麻雀,从一个小小的粉红色肉球,喂养成一只羽毛丰满的麻雀,这是一个不简单的过程。为了给小麻雀寻找食物,我曾无数次爬到树上摘皮虫。喂食时,小麻雀仰起脑袋大张着黄口,发出急切的呼叫,我这才懂得了什么叫做“嗷嗷待哺”。在麻雀还没有真正学会飞翔时,我和它有过最美妙的相处。我将它扔到天上,它会拍打着翅膀飞回到我的手掌上。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不可思议的景象。然而等它完全掌握了飞行的本领,就再也不甘心被我豢养。一次,我将它扔上天空,它展翅远去,消失在天空中,再也没有回来。那时,我也懂得了,对于这些成群结队在人类周围飞翔活动的小鸟来说,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上小学时,有一次正上课,有两只麻雀飞落到教室的窗台上,发出极其欢快的鸣叫,全班同学都被那兴奋婉转的鸣叫声吸引,从来没有听到麻雀这样叫过。窗台上的景象,也是以前没见过的,只见那两只麻雀拍打着翅膀交缠在一起,一会儿磨着嘴,一会儿互相攀骑,像是在打架,又像是在亲热。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个年轻的女教师,她也停止了上课,看着窗外那两只麻雀,不知为什么,竟然脸色涨得通红。那两只麻雀把窗台当成了舞台和床,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它们不停地欢叫着舞蹈着,仿佛要没完没了纠缠下去。最后,是女教师走过来打开窗户,赶走了那两只麻雀。它们飞走后,就停落在旁边的屋顶上,从教室里虽然看不到它们,但它们的欢声依然随风飞扬,飘进每个人的耳朵。这一课老师讲的什么内容,已经没有一丝印象,而那两只麻雀春心荡漾的鸣叫和欢状,却清晰如昨。
      前些年,搬了新家,在书房装空调时,外墙留下一个洞,装修结束时,忘了将那洞填补掉。反正那洞和房间并不相通,便没有填没它。没想到这墙洞居然成为麻雀的家。每天早晚,可以看见它们飞进飞出,在洞口欢呼雀跃,有时还会飞上窗台,俨然成为我的邻居。在书房写作时,窗外麻雀们的啁啾是我耳中美妙的音乐。那时,家里养着一只芙蓉一只绣眼,笼子就挂在阳台上。每天早晨给鸟喂食时,便有麻雀飞来。芙蓉和绣眼吃食,总会把小米弄到阳台上,这些溅落的小米,就成为麻雀的早餐。
      来阳台作客的麻雀中,有一只麻雀蹦跳的动作很奇怪,节奏似乎比别的麻雀慢一点,离开时,总是最后一个起飞。仔细观察后才发现,这只麻雀,竟然只有一只脚。每天早晨,这只独脚麻雀一定会来,它在阳台上蹒跚觅食,虽然动作有点迟钝,但样子仍然活泼快乐。我不知道,它的独脚,是先天残缺,还是事故形成,拖着一只脚飞翔蹦跳觅食,是一件艰难的事情。麻雀的社会里没有残疾慈善组织会照顾它,为了生存,它必须付出比别的麻雀更多的精力。我养的芙蓉和绣眼先后飞走了,阳台上挂着空笼子。而那只独脚麻雀依然每天飞来,我在阳台上撒一些小米喂它,看它用一只脚在阳台上来回蹦跳啄食,心里充满了怜悯。独脚麻雀的孤身拜访,持续的日子很短,大约四五天之后,它便消失了踪迹,阳台上的小米再无法吸引它过来。它是找到了更好的觅食地点,所以放弃了我的阳台,还是遭遇灾祸,再也无法飞翔?我永远也无法知道。
      还好,书房外阳台上那个墙洞,依然是麻雀们的巢穴,我的耳畔,还是常常能听见麻雀欢快的啁啾。麻雀的鸣叫,已经成为我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它们的声音,远比城市里的人喊车啸要美妙得多。

阅读《绿色技术》,完成下面小题。

       ①所谓“绿色技术”,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能充分节约地利用自然资源,而且在生产和使用时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技术。绿色技术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贡献使得绿色技术随着全球环保事业的全面兴起而逐渐成长。

②最先闻名于世的绿色产品是各种绿色食品。它们都贴有特殊的绿色食品标志,象征着该产品是无污染的、充满健康和活力的产品。现在国际上绿色食品的生产企业已达1.64万家,它们的产品行销全球各地。我国绿色食品行业发展也很快,目前已有203家企业开发出389种绿色食品。

       ③绿色技术决不能仅仅局限于食品行业,实际上大量的、更先进的绿色技术集中于高技术产业,像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全世界能源的90%都来自于此,我国95%的能源也是化石燃料。这些化石燃料一方面储量有限,另一方面使用后排放的废气和废物量大,危害严重。因此可更新的、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就成了各国竞相研制的热点。美国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一种能代替石油的植物——藿藿芭,这项研究为新能源的开发开创了广阔的前景。1992年,日本就研制出了以太阳能为动力的汽车,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使用时既无有害气体排出,又不发噪音。

       ④诚然,绿色技术仅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的一种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依靠科技,还会发明和创造出更多的办法来发展经济,保护人类共同的生态环境,让绿色在地球上长驻,让我们的星球更欢快地在太空旋转。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小题。

闲敲棋子落灯花

    ①一直喜欢一句诗: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有道是“最难风雨故人来”,朋友的失约让诗人略显沮丧,但这沮丧随即便被他的闲情逸致所冲散。聚会下棋本是消磨时光,没什么功利与目的,来与不来本就无碍。于是,他开始闲敲棋子,自己玩味起来。看似漫不经心,实则自在怡然。这种“闲”字当头的处世态度与生活方式,实在令人敬佩。

    ②其实,宋朝诗词里有很多关于“闲”的诗句,表现出宋人对生活纤细入微的体验与开掘,愈简愈美,愈淡愈真。内心里生出喜乐与趣味,才会“画屏闲展吴山翠”;内心通透圆润,才会“宝帘闲挂小银钩”。这样看来,闲敲棋子,敲出的是一份超然与平和。

    ③想来现实生活中的“闲”,多是忙里偷闲。是否能化为澄澈或隽永,只在一念之间。

    ④《闲情记趣》里也有一段很喜欢的情节:“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这里记叙的是作者沈复和妻子芸娘的日常生活,将茶叶放在荷花心,以泉水烹,虽没有《红楼梦》里妙玉的文雅别致,却是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小乐趣。平凡而和谐,虽家长里短,亦是绮丽流光。

    ⑤庆山在新书里有句话:若能在万事小物中得到诸般乐趣,又何必再远游呢。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彼此的这份天长日久。

    ⑥北京小暑过后异常炎热,对于我这个在海边小城长大的人来说,简直是种折磨。

    ⑦“那周末去郊区山里吧,看山看水看星星。”他说。就这样,周六他真的带我开了一天车到山脚下。傍晚坐在小凳上吹着凉风吃着烧烤,别提多惬意舒心了。

    ⑧第二天一早,我们就进山,一路上层峦叠嶂,鸟语花香。傍晚时分,山里的景色更美了。正应了那句“                      ”。幽幽树林,山鸟时鸣深涧,清泉石上流。让人不禁感叹,不出来走走,真的体会不到大自然的乐趣。

    ⑨回想留学那几年,整个美东都遭遇了暴雪。有一次,我抱着一堆资料到图书馆后,突然收到了学校群发的一封邮件,大意如下:今天下雪,封校一天,临时举行堆雪人大赛,奖金300美金,在保证个人安全的情况下,请出门享受下雪的乐趣吧!

    ⑩那一刻,我才想到学校“Study Hard,Play Hard(努力学习,尽情嬉戏)”的校训是多么动人。同学们几乎是同时放下手中的书本,回家穿好衣服出门玩雪。短短几个小时内,一群工科生居然在草坪上还原出了城堡式的活动中心,那精致又宏达的雪中城堡,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闪闪发光,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名。我们游园赏雪拍照,虽然天气寒冷,心中却兴奋异常。

    ⑪有时候,恶劣的天气带来的并不全是负面消息,以一颗玩味的心去对待,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还有一次,下午本来和几个朋友约好去山上野餐。清新的桌布已铺好,正准备摆放食物时,突降大雨,我们赶忙收拾,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进了最近的一座教学楼里避雨。

    ⑫大约过了半小时,雨停了。不过草地太湿,继续回去野餐已不太现实。这时,一个朋友提议:“天快黑了,山上刚下完雨,空气也湿润,说不定会有萤火虫!”一听到萤火虫,我一下子开心起来,完全忘了刚才的一场狼狈

    ⑬就这样,我们约好先下山各自拿相机和设备,再一起上山拍萤火虫。那个傍晚,我们看到了绚丽的晚霞和火烧云,萤火虫易发现但不易捕捉,我们两两一组,边打着手电筒吸引萤火虫边用相机拍照。本是一次没有实现的野餐,却转化成了一场流萤飞舞的精彩。那天,偶然听到一首很好听的歌,歌里有句短诗,听一遍就记住了:庭前花木满,院外小径芳。四时常相往,晴日共剪窗。

    ⑭第一感觉,这就是爷爷奶奶生活的写照。奶奶前不久在门前的小院子里栽了两棵紫薇,一棵是她,一棵是爷爷。现在爷爷树上的花骨朵多些,但她的树型耐看,听着听着,我突然很感动。头发花白之时,至少依然有人陪你看门前亭亭如盖与满树花开。

    ⑮其实,珍贵的东西一直都在,从未远离。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找个能与你一起玩味与欣赏的人,生活才会有乐趣。

    ⑯这样看来,闲敲棋子落灯花,并不是明月清风在前,鲜花美酒在侧时你懂得利用与欣赏,而是,当现实看上去不那么完美的时候,你是否依然有颗玩味与欣赏的心,化劣势为优势,尽情活出自己的生趣。

    ⑰就像张岱,明明是富贵公子,却称自己“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为死老魅也已矣”。下雪了,就去湖心亭看雪,友人没来,就自己赏完景安然归去,依然心存欣喜。就这样,他将自己的小品文侍弄到风华绝代,耐寂寞而不热衷,处繁华而不没落。

    ⑱也像《记承天寺夜游》中所说:“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至于到底有没有趣味,多为外人的评价,不足为据。只要对自己而言,深得其趣足矣。所以,在庸常的生活中,做个力所能及的享乐主义者,没什么不好。

(选自《哲思》2017增刊,有删改)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会努力

       ①提起现在NBA中谁是最蹿红的明星,毋庸置疑,林书豪这个名字您会脱口而出,临危受命的他带领纽约尼克斯队结束噩梦般的连败后取得7连胜;美国《时代》周刊将它的亚洲版封面也给了这个黑头发、黄皮肤的“林疯狂”。在林书豪一夜崛起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还是听听与林书豪有过交往的央视体育频道篮球项目解说员于嘉是怎么描述的。

       ②去年5月底,NBA篮球大篷车驶抵上海,揭开了为期两天的活动,与之同行的便有当时效力于金州勇士队的林书豪,这也使于嘉有了首次与林书豪面对面接触的机会。

       ③在上海8万人体育场一家餐厅的二楼包厢里,在座的不仅有林书豪,还有他的父母和弟弟。经旁人介绍,林书豪很礼貌地与于嘉握了握手。“兄弟俩都很有礼貌,懂得怎样使用公筷、不在他人讲话时聒噪,当服务员更换餐盘时,他们会双手把盘子递过去以示尊重,每上一个新菜,哥儿俩都要先问问妈妈那是什么,得到解释后才会动筷子……这样的举动俨然和国内的同龄人显得有所不同。再比如,他在平湖中学教小孩子打篮球,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投入足够的耐心,孩子们也乐意跟这个平和可亲的大哥哥一起打篮球。在打完球之后孩子们自然也不会放过他,不是索要签名,就是争相合影,而且是络绎不绝。最后连旁边的工作人员都看不下去了,上前提醒说‘时间到了,该走了。’林书豪却回过头,轻轻地说‘再签几分钟吧,人家等了很久。”’于嘉不无感慨地介绍道。

       ④而在上海,对于林书豪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每天早上的晨练,不但自己练习力量、运球和投篮,他还带着弟弟一起练习。因为弟弟也是个篮球迷,当时已受邀参加NIKE的全亚洲训练营。所以每天早上兄弟俩6点半起床吃早饭,7点半开始训练,最后一天,他们回归健身房做力量练习,每一个细节动作,林书豪都告诫弟弟一定要做到家,不要有任何折扣,否则就是欺骗了自己。每当弟弟感觉动作吃力时,哥哥都会大声鼓励。等到全部动作完成,兄弟俩又像小时候那样打闹说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光。

       ⑤这不禁令于嘉想起了林书豪在与他谈到天赋时所说的一段话,“我(林书豪)常跟弟弟说,这世界上有太多天赋出众却懒散的人,感谢他们吧,是他们给了我们这样没什么天赋的人以机会,因为我们会努力。”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望柳庄

王宗仁

    ①不少人都是通过我的笔知道了格尔木城的这个望柳庄。可是,有谁知道格尔木城起始于望柳庄,有谁知道望柳庄的第一棵柳树何时栽下,又有谁知道一位将军在飞雪的戈壁滩播种春天的故事。

    ②五十年前的那个初春,昆仓莽原上弥漫的风沙卷着雪粒石子在狂吼,格尔木混沌一片。春天在哪里?

    ③一位军人攥着一棵柳树在敲格尔木冬眠的门:醒来吧,我要给你换新衣!他挥锹铲土,一锹铲下去,沙地上就铲出了个盆状的坑坑,格尔木的第一棵树便栽在了这坑里。这个军人就是修建青藏公路的总指挥慕生忠将军。

    ④还是在修路队伍离开西宁途经湟源县城时,慕生忠买了一百棵杨柳树苗。他对随行人员说:“我们要做第一代格尔木人,我们要在格尔木扎根安家。人和树一起扎根,这根才扎得牢靠!”

    ⑤一百棵树苗,都栽在了刚刚撑起的帐篷周围。一共两大片,杨柳分栽。第二年,这些小苗落地生根,绿茵茵的叶芽把戈壁滩染得翠翠的,叫人看着眼馋。将军给两片树林分别命名为“望柳庄”和“成阴树”。

    ⑥直到现在,第一次看到望柳庄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天午后,我从拉萨执勤回到格尔木,车刚行驶到转盘路口就抛锚了。我无法承受迎面扑来的风沙无情地厮打,便顺势走向路口的一排平房,站在了房檐下。一抬头,门楣的方砖上“望柳庄”三个红漆大字,格外醒目。也就在这时候,我发现平房前的沙滩上横七竖八地半躺半立着一棵棵树苗。这就是将军带领大家栽的那些柳树,有的已经被沙土埋得不见真面目了。这些树站在冬风与春风之间,经受着风沙的考验,它们要告别寒冬实在不容易;要把春天迎来,路途也很艰难。在我的感觉里,它们是亭亭站立的硬汉子。此时,昆仑莽原突然间变得亲切起来,我的眼前仿佛绿树成阴,鲜花遍地。

    ⑦风沙还是那么大,可它绝对吹不走我心中这春天的世界。

    ⑧听说,当风沙停止以后,慕生忠带着同志们把那些倒地的树苗一棵一棵都扶了起来,培好土。他边收拾残局边对大家说:“吹倒一次,咱扶它一次。吹倒一百次,咱扶它一百次,直到它可以结结实实地站在沙滩上为止。”

    ⑨又是一个烈日暴晒的午后,我看到望柳庄前不远的戈壁滩上,一群人围着一个坟堆默默静立,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埋的什么人?我心中疑惑着。

    ⑩弄清真相是后来的事。望柳庄有三棵柳树死了,慕生忠把三棵死去的柳树掂在手中,端详了几番又几番,末了,他说:“它们毕竟为咱格尔木绿了一回,是有功之臣。应该把它们理在沙滩上,还要举行个葬礼。”于是就出现了这个土丘——独特的柳树墓。这戈壁滩上死去的树,人们没有遗忘它们,常有格尔木人给那土丘浇水。谁也没想到,人们有心无意浇的水,唤醒了死去的柳树。到了第二年夏天,土丘上冒出了一瓣嫩芽儿。那芽儿一天一个样,由小变大,由低变高……

    经过了一次死亡的墓柳,活得更潇洒更坚强了。青铁的叶子泛着刚气,粗褐的枝干储存着力量。大风刮来它不断腰,飞沙扑面它不后退,寒冬腊月它依然挺立。

    时间年年月月地消逝着。望柳庄前的柳树越来越多,树片越来越大。杨柳成林,浓密成阴……

    青藏公路通车到拉萨后不久,彭德怀元帅来到格尔木,就住在望柳庄。慕生忠对彭老总说,自己百年之后,就安葬在格尔木,这样能天天望见昆仑山。自己这一辈子什么都可以舍弃,就是离不开格尔木,离不开昆仑山。

    1994年10月18日,84岁的慕生忠将军在兰州与世长辞。10月28日,将军的子女们护送着他的骨灰,踏上了昆仑山的土地……

    随着将军的骨灰撒向高天,昆仑山忽然飞起了漫天的雪花,天地皆白!

    此刻,覆盖着积雪的望柳庄格外庄严、神圣……

(有删改)

【注释】①格尔木:现为青海省第二大城市,国家命名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瞬息与永恒的舞蹈》

    ①那盆昙花养了整整六年,仍是一点动静没有。年复一年,它无声无息地蛰伏着,枝条一日日蓬勃,窗台上放不下了,怜它好歹是个生命,不忍丢弃,只好把它请到阳台上去,找一个遮光避风的角落安置了,只在给别的盆花浇水时,捎带着用剩水敷衍它一下。心里早已断了盼它开花的念想,饥一餐饱一顿地,任其自生自灭。

    ②六年后一个夏天的傍晚,后来觉得,那个傍晚确实显得有些邪门。除了浇花,我平日其实很少到阳台上去。可那天就好像有谁在阳台上一次次地叫我,那个奇怪的声音始终在我耳边回荡,弄得我心神不定。我从房间走到阳台,又从阳台走回房间,如此反复了三回。我第三次走上阳台时,竟然顺手又去给冬青浇水,然后弯下腰为冬青掰下了一片黄叶。我这样做的时候,忽然有一团鹅黄色的绒球,从冬青根部的墙角边钻出来,闪入了我的视线。我几乎被那团鸡蛋大小的绒球吓了一大跳!那不是绒球,而是一枝花苞——昙花的花苞,千真万确。

    ③昙花入室,大概是下午六点左右。它就放在房间中央的茶几上。天色一点点暗下来,那一枝鹅黄色的花苞渐渐变得明亮。晚七点多钟的时候,它忽然颤栗了一下,颤栗得那么强烈,以至于整盆花树都震动起来。就在那个瞬间,闭合的花苞无声地裂开了一个圆形的缺口,喷吐出一股浓郁的香气,四散溅溢。原先紧紧裹挟着花瓣的丝丝淡黄色的针状须茎,如同刺猬的毛发一根根耸立起来,然后慢慢向后仰去。在昙花整个开启的过程中,它们就像一把白色小伞的一根根精巧刚劲的伞骨,用尽了千百个日夜积蓄的气力,牵引着、支撑着那把小伞渐渐地舒张开来。

    ④现在它终于完完全全绽开了。它像一位美妙绝伦的白衣少女,赤着脚从云中翩然而至,从音乐奏响的那一刻起,便欣喜地抖开了素洁的衣裙,开始那一场舒缓而优雅的舞蹈。她知道这是自己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公开演出,她的公演必须在严格的时限中一次完成,她没有机会失误,更不允许失败。于是她虽初次登台,却是每一个动作都娴熟完美,昙花于千年岁月中修炼的道行,已给她注入了一个优秀舞者的遗传基因。然而由于生命之短促,使得她婀娜轻柔的舞姿带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凄美。

    ⑤那时是晚九点多钟,这一场动人心弦的舞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她一边舞着,一边将自己身体内多年存储的精华,慷慨地挥洒、耗散殆尽,就像是一位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的侠女。那是她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但辉煌仅有一瞬,死亡即将接踵而至;她的辉煌亦即死亡,她是在死亡的阴影下到达辉煌的。那是一种壮烈而凄婉之美,令人触目惊心又怅然若失。昙花一现几乎改变了时间惯常的节律等待开花的焦虑,使得时间在那一刻曾变得无限漫长;目睹生命凋敝的无奈,时间又忽而变得如此短暂。唯其昙花没有果实,花落花谢,身后是无尽的寂寞与孤独,她的死亡便成为一种不可延续的生命,成为无从寄托的、真正濒临绝望的死亡形式。

    ⑥盛开的昙花就那么静静地悬在枝头,像一帧被定格的胶片。

    ⑦但昙花的舞蹈并未就此结束。

    ⑧她忽然又颤动了一下,张开的手臂,渐渐向心口合抱;她用修长的指尖梳理着金发般的须毛,又将白色的裙衫一片片收拢;然后垂下她白皙的脖颈,向泥土缓缓地匍匐下去。她平静而庄严地做完这全套动作,大约用了三个小时那是舞蹈的尾声中最后复位的表演。昙花的开放是舞蹈,闭合自然也是舞蹈。片片花瓣根根须毛,从张开到闭合,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她用轻盈舒缓的舞姿最后一次阐释着生命的真谛。

    ⑨至夜半时分,昙花盛开时舒展的花瓣已完整地收拢,重新闭合成一枝橄榄形的花苞。很多天以后我拿到了那天晚上留下的摄影照片,它在开花前和开花后的模样,几乎没有什么不同。

    ⑩我很久很久地陪伴着它,陪伴着昙花走完了从生到死,生命流逝的全部旅程。昙花一现那个带有贬义的古老词语,在这个夏夜里变成一种正在逝去的遥远回声。我们总是渴望长久和永生,我们恐惧死亡和消解;但那也许是对生命的一种误读。许多时候,生命的价值并不以时间为计。

    ⑪我明白那个傍晚的阳台,昙花为什么一次次固执地呼唤我了。那最后的舞蹈中,我是唯一一位幸运的伴舞者。它离去以后,我将用清水和阳光守候那绿色的舞台,等待它明年再度巡回。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