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困难

上海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小石潭记(节选)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鸣珮环”表现出流水声音的悦耳动听。 B、“伐竹取道”意为砍到竹子并做成了竹筏。 C、“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 D、“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似与游者相乐。

(3)、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潭中游鱼的特点是
举一反三
阅读《敬业与乐业》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甲】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⑦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学习任务。

花朵的秘密生命(节选)

〔美国〕沙曼·阿普特·萝赛①

我躺在草坪上,依偎着一丛雏菊。它们的中心是蛋黄一样的颜色,花瓣是柔和的乳白。 附近有朵跃升花正炫耀着自己如喇叭般修长的花瓣,这些花瓣形成一个五角的星形开 口。我 只剩下几分钟的时间了,蚂蚁将爬上我的脚踝,有刺的叶子会扎到皮肤,我会感觉很不自在。 毕竟现在离地面这么近,连三十厘米都不到。很快我就会想要起身,重拾两足动物的视野。

有好几分钟之久,雏菊的白色花瓣占据了我的心。土地和树叶的味道是如此熟悉。 当 阳光炙热的能量润泽田野,我被它散发出的一 阵阵能量轻摇入梦。波长较长的有无线电 波、红外线,还有近红外线( 就是它把我赤裸的腿晒得发烫);波长较短的有紫外线、X 射 线、伽马射线它们多半都不会到达地球表面。

而在紫外线和近红外线之间,满载能量的光子波长恰在人类可见的范围内,属于可见 光。我们会把不同波长的光看作是不同的颜色;光谱的其中一端是紫色,另一端是红色。

我稍稍上前,红色跃升花的花瓣顿时放大,占据了整个视野。花瓣细胞中含有色素,能够吸收或反射不同波长的光。跃升花的色素就是反射了红光范围里的光波;而其余大部分波长的光波都被它吸收了,所以我看不到那些颜色。

花把那些颜色藏起来了。

我看到的是进入我眼中那被反射的红光。眼睛会把它转换成电化学能量,送到大脑, 于是我脑中浮现:“嗯 … …猩红色,是朵斗牛士。”

尽管那些看到光线、看到红色的原理我全都明白,但是这些现象如此复杂,而且就发生 在一瞬间,说真的,我也很讶异自己竟然能够用三言两语就说清了。

我又转向那朵雏菊。

有些白花的色素,会把所有可见光谱内的光都反射回去,不管是红、橙、黄、绿、蓝,还是 紫光。 当物体的所有颜色都被反射掉时,我们就看见了白色。

然而,大部分的白花靠的不是色素,而是花瓣细胞间布满空气的间隙来反射光线。 同 样的道理,雪花之所以是白的,是因为结晶颗粒之间有填满空气的间隙。花朵细胞不同的 排列方式可以造成光线散射或高度折射,产生从天鹅绒般的雾蒙蒙到晶莹耀眼的不同效 果。如果我们挤压一朵含有空气间隙的花使空气散出后,软绵绵的花瓣将变得黯淡无光。

如果所有可见光都被花瓣或其他物体吸收,我们就会看见黑色。 黑色的花并不多见, 不过曾在一九三九年于墨西哥的瓦哈卡被人发现。五十年后,一位植物学家出发寻找这朵 名为“Lisianthus nigrescens ”(黑色洋桔梗)的花,他描述这朵花看起来像是 “点点发亮的煤 油 ”,花开时宽二点五厘米,有如 “黑缎制成的钟 ”。他在实验室里发现这朵花能够产生大 量的色素,以惊人的速度把从红到紫的所有可见光吸收殆尽。没有人知道它靠什么传粉, 也想不通一朵花为何要穿一袭黑衣。

绿色自然是我在这片原野中看到的主要颜色:雏菊叶子的深绿,跃升花茎部的浅绿,嫩 草的宝石绿,杜松和北美黄松的苍绿等。在学校里,我们都学过光合作用,被称作叶绿素的 色素能把光转换成能量;我们都仰赖它的恩赐。

叶绿素在位于紫蓝光和橙红光的波长范围内时吸收效果最佳;绿光的波长没有利用价 值,所以会被反射回去。生物学家对此做出的解释是:当初远古植物在有着大量水生细菌 的深海里进行演化时,这些细菌吸收利用的就是绿光;于是,能够利用其余波长的似植物细 胞较其他细胞更有生存的机会。登上陆地后,有了充足的阳光,植物只须维持原来的效率 继续反射绿光,不必吸收所有的光就能存活。今天我们不会走在长满 “黑缎制成的钟 ”的 树下或在煤黑色的草地上野餐,或许就是这个原因。我很庆幸植物有这样的先见之明。

(选自沙曼·阿普特·萝赛《花朵的秘密生命》,有删减) 

【注释】①沙曼·阿普特·萝赛:美国知名自然写作作家,曾获 “山与原图书奖 ”,被赞为“将文字谱以音符”,《花朵的秘密生命》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链接材料】

植物的叶子看上去大多是绿色的,这是因为植物叶子中含有的叶绿素对绿光反射能力 强,所以我们看到的植物叶子大多呈绿色。但有些植物到了秋天,叶的颜色会发生变化,由 绿色变成黄色或红色。原来植物叶里除了含有叶绿素以外,还含有橙黄色的胡罗卜素和黄 色的叶黄素。到了秋天,叶绿素受气温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而分解,而胡罗卜素和叶黄素则 比较稳定,终于在秋天“重见天日”了。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 七年级下册》)

返回首页

试题篮